吴志峰:基础设施与产业园区是走进拉美的两大抓手

2014年10月10日 (下午5:35)3,324 views

作者:wuzhifeng

分类:国际, 国际-总11期, 总11期, 清华金融评论杂志文章

标签:吴志峰

评论:没有评论

文/吴志峰  本文编辑/孙世选

吴志峰 国家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师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拉美,拉美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未来多元化投资将成为带动中拉经贸全面发展的引擎。本文提出,中方应顺应拉美国家工业化与基础设施发展的需求,充分发挥资金优势与产业优势,实现基础设施与产业园区联动,构建中拉经贸新格局。

中国与拉美经贸关系正由贸易主导向投资驱动转变。自2000年以来,中拉贸易快速发展,年均增速达到30%以上,2002年至2012年十年间,双边贸易额增长了20倍,达2612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6.8%。拉美地区不仅是全球对华出口增速最快的地区,也是中国第二大海外投资目的地。如果说,以前贸易是中拉经贸的主角,那么未来多元化投资将成为带动中拉经贸全面发展的引擎。中方应顺应拉美国家工业化与基础设施发展的需求,充分发挥资金优势与产业优势,实现基础设施与产业园区联动,构建中拉经贸新格局。

 

从战略高度提升中拉经贸关系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拉美

首先,拉美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地。中国对粮食、能源和原材料的进口需求进入快速增长阶段,而拉美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不仅是享誉全球的“世界粮仓”,矿产资源储量也名列前茅。据中国矿业联合会研究,到2020年,中国“短缺”和“严重短缺”的矿产达19种之多,而这其中拉美有17种储量居全球领先地位,并且已有10余种是其对华出口的主要产品。

其次,拉美地区是中国实现全球产业布局的战略支点。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增长模式面临深度调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以出口中低档产品为主的贸易模式面临愈加严峻的外部环境。实现全球化产业布局,支持有条件产业到境外投资建设,把金属冶炼等深加工产业向境外转移,既能规避贸易摩擦,又可利用国外资源,减轻国内资源环境压力。

再次,拉美地区是中国突破国际政治困局的战略伙伴。中国地处东亚大陆中心,面临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美国更是提出“重返亚太”战略,意图联合中国周边国家遏制中国崛起。中国在主动宣誓和平发展战略的同时,应积极寻求突破国际政治困局的举措,而地处拉美地区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是中国可依靠的重要力量。中国应以经贸合作为重点积极拓展中拉关系,推动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改革,构建符合发展中国家利益的新秩序。

拉美的发展离不开中国

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中国消费和投资的持续增长将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动力。受中国对粮食、能源以及原材料强劲需求的带动,2002年至2012年十年间,拉美地区出口增长了25倍。2011年世界银行发表题为《拉美地区的长期增长:中国制造》的报告,报告认为:中国是拉美地区过去十年强劲增长新的推动力量,能否利用与中国日益加深的联系将其转化为长期增长的重要源泉是拉美地区面临的关键问题。中国不仅是拉美最主要的出口目的地,也是其重要的海外投资来源国。中拉经贸关系正经历由贸易主导向投资驱动的历史性转变。根据拉美经委会统计,2010年,继美国与荷兰之后,中国已成为拉美地区第三大投资来源国。如何抓住中国崛起带来的巨大历史机遇,是拉美面临的重大问题。2011年联合国拉美经委会发表题为《中国和拉丁美洲与加勒比海地区经贸往来迈入新阶段》的报告认为:拉美国家需实现对基础设施、技术革新和人力资源的有效投资,把从出口自然资源中获得的收益投入到人力资本和制度建设上来;加强以改善基础设施、促进出口多样化和建立两地企业联盟为目的的投资,使拉美国家融入以中国为中心的生产价值链。

 

以基础设施与产业园区为战略抓手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拉双方都面临结构性调整的压力。巴西、阿根廷等国家多次表示不愿继续充当初级产品和原材料出口国,与此同时,由于资源环境、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制约,中国也在谋求产业向更高层次升级。随着双方利益交汇点和契合点不断增加,扩大基础设施投资、推动产业园区走出去,有利于优化贸易结构,促进多元化投资,构建相互倚重、共同发展的中拉经贸新格局。

扩大基础设施投资,实现中拉互利共赢

目前,中国外汇储备已突破4万亿美元,如何有效管理和利用外汇储备是中国不断探索的问题。纵观全球,发达国家短期内无法摆脱金融危机、债务危机阴影,长期内人口老龄化、养老医疗负担过重等因素制约经济增长潜力。而拉美国家正处于经济增长上升期,经济增长速度快于全球速度,2012年拉美地区平均增速4.6%,而世界平均增速为3.7%。从拉美国家来说,尽管近年来拉美地区经济取得快速发展,但基础设施落后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拉美地区已制订一系列扩大基础设施投资的计划,但由于财力有限,很多项目难以落实。如果拉美地区的基础设施长期得不到有效改善,势必影响其对中国的贸易。因此,增加对拉美地区基础设施投资,不仅可以助力拉美国家经济增长,也利于中国有效利用外汇储备,分享拉美地区经济增长红利,最终实现互利共赢。

推动产业园区走出去,促进投资多元化

拉美国家一直渴望推动本国工业化进程,尤其对中国产业园区建设经验感兴趣。中国目前也有转移产能、推动在拉美投资多元化的需求。与拉美相比,中国的国民经济结构更加完善,产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并且已具备了一批实力雄厚、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国有和民营企业。推动产业园区走出去,不仅有利于多元化投资,还将成批带动中国企业走出去。首先,园区具有综合性,不仅仅发展工业,还包括教育、卫生、环保和居住等方方面面,可以推进投资多元化。其次,园区具有区域性,当地政府可以提供土地、税收等政策优惠,促进企业落户园区。而且园区内不仅只有一个产业,而是一个或若干个产业链,促进企业形成集聚优势,成批带动中资企业走出去,进而形成中资企业和华人的海外聚集区。

 

构建中拉经贸新格局的路线图

推动在拉美建设中国商贸城

中拉经贸的传统主角是贸易,产业园区战略在贸易上的表现形式是“商贸城”,我们认为要推动像义乌小商品城这样的商城在拉美发展。商贸城的建设不仅体现民族文化元素,有利于增进中拉文化交流,同时还可以在投资、签证、居留、税收和管理等方面提供便利。在拉美建设“商贸城”,还可以结合房地产、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拓宽中拉经贸合作领域,扩大合作规模。目前墨西哥城建设的“中国城”、巴拿马建设的“龙城”,都将为中拉经贸合作的深入发展提供契机。

参与建设运营拉美基础设施一体化项目

拉美基础设施一体化是拉美国家达成广泛共识、有具体规划的一揽子计划。目前范围较广、规模较大的计划有两个:中美洲一体化和南美洲一体化计划。根据中美洲一体化项目规划,需要修建13132公里的公路,为“两纵五横”和一条加勒比海岸旅游公路。南美洲一体化计划是以巴西为主导提出的,由巴西、阿根廷等12个国家共同参与,几乎覆盖整个南美洲大陆,该项目计划投资1147.28亿美元,涉及交通、能源、通信领域532个项目。从数量看,交通类项目数量最多,占投资总数的86.65%,从投资结构看,交通类占55.57%,能源类占44.39%。中方应加强与巴西开发银行等境外机构的合作,与南美洲国家联盟建立紧密关系,组织中资企业参与拉美基础设施一体化项目,而且不仅是参与建设,还要在建成后参与运营,使基础设施项目成为中国在当地的实际存在,通过不断建成的基础设施网络渗透到东道国经济民生中去。

发挥“中哥经济特区”规划示范作用

“经济特区”是产业园区的高级形式,是更综合的产业园区。2012年8月,国家开发银行与哥斯达黎加政府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同研究在哥国建立“经济特区”。研究发现哥国地缘位置、政经稳定等因素都非常适合建立“经济特区”,通过特区帮助哥国建立产业链,拉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中国企业在拉美地区发展提供了平台,解决中国企业“走出去”遇到的问题。“经济特区”研究成果得到了哥国各方,包括执政党和反对党的欢迎,并在拉美地区发挥示范作用,吸引了委内瑞拉、洪都拉斯等其他国家提出共建“经济特区”的要求。

通过产业投资密切中拉产业价值链接

目前,拉美国家积极发展经济多元化战略,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与拉美国家相比,中国企业可以利用自身优势,通过直接投资照顾拉方关切,实现互利共赢。从国家方面看:巴西、墨西哥、阿根廷、智利、哥伦比亚、秘鲁、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巴拿马、哥斯达黎加、古巴、多米尼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等14个国家是重点投资国家;从产业方面看:石油和天然气、矿业、农产品加工、电力、钢铁、汽车、电子和电器、零售、电讯、化工是10大重点投资产业;拉美地区的“新国企”可以作为重点合作客户。根据这些重点国家、重点产业、重点客户,结合拉美区域次区域特征,我们将拉美地区自北向南按照地理区域划分为:墨西哥、中美洲、加勒比、北安第斯、南安第斯、南方共同市场6大业务区块。选择双边、多边和产业三条进入路线,以产业园区为聚集载体,使中国在拉美地区的直接投资形成以信息产业为主的市场导向型、以制造业为主的效率导向型以及资源导向型的“三足鼎立”之势,进一步密切中拉产业价值链联系,推动中拉经贸合作持续、均衡向前发展。

上一篇:阿里筹建网商银行 马云兑现“改变银行”承诺
下一篇:姚斌:英国房地产市场的财政金融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

管理日志

  1. 首页
  2.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