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衡:共享经济是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根本趋势

2018年7月18日 (下午5:26)1,980 views

作者:清华金融评论

分类: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总56期, 总56期, 清华金融评论杂志文章

标签:周子衡

评论:没有评论

hong guan jing ji

消费只能通过购买所有权来实现吗?“大量生产”才能“大量消费”吗?只有“大量消费”才能带动经济增长吗?在共享经济下,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本文指出,共享经济使得在空间上不断扩张而日趋脆弱的经济体系在时间轴上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享经济是经济社会未来的根本方向所在。

只有“购买”才能“消费”?

首先,通过购买,实现消费,表面上是一个货币经济问题,即付钱、付费;事实上,是一个关乎所有权的法律问题,即排他。隐含的逻辑是,所有权优先,只能消费自己已有的,不足的部分必须通过购买;反言之,自己所有的也不会给别人消费,除非出售给对方。出借或租让无需要出让所有权,不是同样可用来满足消费吗?现实是,这个部分在整个社会经济体系内的占比极低。

既然似乎消费只能通过购买所有权来实现,就必须有足够多商品可购买,于是,大量生产就称为必要,进而,大量产出“有助于”大量消费的实现。由此便延伸到第二个问题。

“大量生产”才能“大量消费”?

2018年是金融海啸十周年。10年来,将其同80多年前的“大萧条”相提并论的声音不绝于耳。两次金融大危机提出的是一个基本的经济问题:“产出”与“购买”的关系。1929年至1933年“大萧条”爆发表明,大量产出并不意味着大量购买,供给并不能创造出与其相适应的需求,所谓“供给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踢到了“大萧条”的铁板。这在产业经济或企业财务上被称为“产销率”。产销脱节不仅会造成企业部门财务困难,还会拖累金融部门发生流动性困难,进而触发整个经济社会的危机。

“大萧条”之后的70多年来,战争产业、福利社会、制造业外移、金融自由化、放大消费金融等一系列政策尝试与实践努力,结果只是暂时地缓解了产销矛盾,而非根本上解决了问题。10年前,金融海啸突降,这一次是所谓的“资产负债表危机”,亦即企业普遍持有大量金融资产,而这些所谓的金融资产是风险定价产品,价格萎缩使得企业部门普遍出现资产萎缩,影响到流动性。事实上,这是制造业普遍走低而金融部门虚高的结果。这便将经济社会再次拉回到“大量产出”与“大量购买”的根本冲突上来,亦即,如果不能持续地维系制造业的繁荣,企业利润便难以普遍提高,金融部门的短期扩张更不能扭转颓势,反而会触发整个经济金融体系的崩塌。

似乎经济体系必须维系大量生产,并大量地购买消费,否则便会发生这样那样的危机。这个逻辑所反映的是企业理性,亦即不断扩大产出的动力,进而,需要扩张产销率,使整个经济社会跟着不断地扩张消费,自觉不自觉地将经济增长等同于产出扩张,是所谓“生产力”的标准。

历史地看,“大量生产大量消费”是产业经济时代的特质,表面上大量生产是为了大量消费,事实上,刺激与扩张消费用来满足不断增长的产出需求,亦即大量消费以满足大量生产。大量生产不等于大量购买,即便给予财政金融补贴,大量购买最终还是不能跟上大量生产的扩张步伐,反而将金融部门脆弱化。大量购买带来的企业利润,进一步转化为金融利润,往往进一步刺激产出扩张。这就将企业的生产理性凌驾在个人的消费理性之上。经济社会中的种种乱象乃至危机便由此而来,甚或被理论化为“周期性”。

大量产出并不等同于大量消费,也难以被大量消费掉。这里面有收入分配的问题,也存在生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之间的关系的问题;同时,也存在着环境成本、消费者权益还有厂商责任与经济主导权归属的问题。社会经济体系的发展与稳定,根本上讲,要解决好产出、购买与消费的关系问题。说到底,是企业本位还是个人本位的问题。

消费取决于个人的经济理性,产出取决于企业理性。大量生产并不等于大量购买,大量购买也不等于大量消费。企业利润最大化往往与产出最大化相结合,这便与个人支出适度、消费适度相竞争。根本而言,经济活动取决于个人的消费意愿,而非企业的产出意愿,换言之,个人理性应决定企业理性,而非企业理性塑造个人经济理性。

说到底,经济发展的根本方向是扩张消费,还是满足消费呢?生产商希望不断地扩张消费,如此便可以扩大产出与销售,以确保利润;消费者却不是天然地倾向于扩大消费,更不是只是从产出增量方面来满足消费,从存量方面来满足消费更是其首选。

这就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经济体系中大量的存量应用于消费,二是先购买而拥有,后消费的模式必须被打破。事实上,这就是共享经济的两个基本原则:不用即浪费,超越所有权。其根本含义是,经济社会或经济体系中存在着大量的闲置的资源如果不被有效地利用,是经济体系巨大的浪费;进而,在这种状况下,还要生产更多,形成更大的闲置,这是经济扩张的恶果,也促使经济、环境等更趋脆弱,经济社会将因此陷于动荡。

“大量消费”才能带动经济增长?

产业经济带来了生产大爆炸,数字网络经济带来了“交易大爆炸”,这就使得经济体系告别了生产与交易之间的历史性的不匹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模式获得永生,恰恰相反,交易大爆炸不仅推进产出增量的有效交易,也将触发存量的有效交易。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享经济获得了历史性的机遇,而增量交易居于支配地位的状况必将被松动乃至瓦解,存量交易将大行其道。

事实上,工业产品的寿命不断地被人为缩短,更新迭代更趋频繁,消费时尚不断被拉抬,等等,这些都是在试图维系大量生产与大量消费的旧模式。这个旧模式是企业理性主导下具有强大的扩张性(Aggressive),其法律支撑就是所有权,其结果是消费恒定而拥有更多。共享经济是个人理性主导下具有普惠性(Inclusive),其交易模式并不是排他性的所有权,而是分时消费,其结果甚或是不需拥有而满足消费。

结语:向内收敛共享经济提高效益

几个世纪以来,产业经济主导整个经济体系乃至经济社会,经济扩张成为主旋律,这种扩张往往是空间维度的,扩张本身带来了危机和萧条,并在事实上严重扭曲乃至扭伤了消费。而经济活动在时间维度上的延展却没有相应实现,这就是拥有带来了闲置与浪费。共享经济是在时间维度上的细化,它使得在空间上不断扩张而日趋脆弱的经济体系在时间轴上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简单地说,不断向外扩张的产业经济日趋脆弱,经济数字化后,不断向内收敛的共享经济,将极大地提高经济效益。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享经济是经济社会未来的根本方向所在。

(周子衡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浙江现代数学金融研究院理事长。本文编辑/丁开艳)

上一篇:汪献华:美国宏观经济和利率走势展望
下一篇:陈道富:构建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

管理日志

  1. 首页
  2.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