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清华金融评论
分类:封面专题, 封面专题-总42期, 总42期, 清华金融评论杂志文章
标签:无
评论:没有评论
在当前以“三去一降一补”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需要发挥好帮助企业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功能。本文认为,银行需要重新审视金融在企业整个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作用,沿着企业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切实发挥资金结算、交易增信等功能,形成全面的金融服务体系。
2017年是中国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年,对金融企业而言,服务实体经济的关键在于要发挥好金融在“三去一降一补”过程中的引导支持作用。这种支持要扎根金融本源,更深入地了解经济实际诉求,更好地通过创新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不然,金融不仅不能服务好实体经济,反而会增加企业融资成本,甚至推高企业杠杆率。因此,如何有效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转型升级,是商业银行亟须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经济新常态对金融服务提出更高要求
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结构正不断调整优化,企业形态更加丰富,背后的商业模式在发生变化,企业的金融需求也日益丰富和多元化。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去杠杆和降成本对实体企业能否成功转型尤为重要:一方面中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较高,据中国社科院统计,截至2015年底中国非金融企业债务率高达131%,同期居民部门和金融部门的债务率仅为40%和21%左右。这与储蓄率高、融资结构以信贷等间接融资为主等客观因素有关,但如果不加以有效控制,未来或会成为经济金融领域的重大潜在风险点,并对经济产生巨大负面冲击。另一方面,目前实体经济面临劳动力红利减少、生产成本升高、投资回报率下降等难题,亟须有效降低经营成本“轻装上阵”,为转型升级赢得时间和空间。而无论是去杠杆还是降成本,金融机构都是重要的参与方。
与此同时,利率市场化的实质性进展使得商业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人民币国际化和汇率市场化正在稳步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如火如荼,金融行业的竞争格局和生存土壤均在发生巨大变化。无论是客户需求的转变还是市场环境的转变,商业银行都需要转变发展理念、商业模式、管理方式和风控手段等,以变求变,更好地适应发展需要。银行业粗放式经营、高利差的黄金十年已经过去,迎来的是深层次、创新发展的黄金十年。围绕实体企业去杠杆、降成本两大核心需求加大创新力度,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质量,既是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现实要求,也是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的唯一途径。
商业银行若继续采取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应对方式则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
首先,银行无法通过一刀切的融资额度推动企业去杠杆。企业杠杆率高企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些是过度扩张、盲目举债导致的,有些是自身内部资源整合不充分、资产负债表管理能力弱导致的,当然有效的金融工具不足也会使得企业出现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的情况,被迫借新还旧形成了无效财务杠杆。也有很多企业无法获得足够的金融服务,制约了正常生产经营。面对这些现象,如果商业银行不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加以区分,只是简单压缩信贷投放额度,短期可以快速抑制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但背后支持实体经济的真实效果并不会让人满意。
其次,银行也无法通过单纯让利降低企业成本。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使得银行利差空间不断收窄,盈利能力面临巨大挑战。2016年全国商业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3.54%,已连续3年仅保持个位数增长。在业务结构、营收结构调整优化的过程中,商业银行需要维持一定的盈利水平去度过转型升级的阵痛期。当前市场环境也不允许商业银行在不降低服务效率和质量的前提下大幅降低收费水平。因此,银行单纯通过让渡利润、压低金融服务价格帮助企业降成本的方式无疑是一种零和博弈,企业真正能得到的实惠相对有限,金融服务更是可能会形成挤出效应,降低银行发展活力和动力。这种简单的帮助企业降成本的途径既不现实,也难以持续。
如何满足客户需求考验银行水平
商业银行具有信用创造、信用中介、支付中介、金融服务等多个职能。新常态下,仅仅强调履行向实体企业投放资金的信用中介职能并不能真正体现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内涵。只有用心去感受客户需求的痛点,从金融功能的本源上理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双赢。银行需要重新审视金融在企业整个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作用,沿着企业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切实发挥资金结算、交易增信等功能,形成全面的金融服务体系。为此,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深入了解实体经济实际需求,尤其是企业在生产销售、内部管理等活动中的真实金融需求。经济转型升级期,企业的生产模式、商业运作方式都在发生巨大改变,大量新行业、新业态的出现更是和传统的行业和业态大相径庭。如不能认识并顺应这种趋势,积极研究这些变化,银行的产品和服务就难以抓住企业的真实需求。比如,银行原有产品与服务无法满足科创企业巨大的金融需求,使得此类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摩擦增大,形成额外交易成本。因此,银行需要前台、中后台有机配合,在金融产品创新、风险控制及相应的制度流程设计上都能深入到经济实际当中去,了解企业运营、经营模式的变化,找到适合的金融服务方式,避免闭门造车的产品服务和现实需求格格不入。
二是以创新为着力点,盘活企业内生资源,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效益。一方面,商业银行要加快金融服务模式创新,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去理解市场需求,特别是企业转型升级、优化自身资产负债表的金融需求,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全方位、全过程金融服务,降低融资成本,提升生产要素重组效率。另一方面,要重视大数据、云计算等金融科技在经营管理中的运用,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但同时也要清醒认识金融科技永远只是银行的手段与工具,银行的创新与转型需要紧紧围绕金融本源,围绕客户去杠杆、降成本的金融需求,不能本末倒置,迷失方向。
三是要消除客户歧视,满足真正符合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需求。金融资源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重要的稀缺资源,如何在不同类别客户群体上进行资源配置直接体现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支持实体经济就要摒弃轻民企重国企的惯性思维,特别要重视那些位于新产业中对市场敏感度高、把握市场方向的中小民营企业。针对这类客户资金需求“短、小、频、急”的痛点,在满足客户切身需求的前提下重点解决好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合规风险,实质性做好风险控制。并在此基础上优化服务流程,提供手续简单、流程快捷的创新产品,解决其用款的急迫性。值得注意的是,银行在授信过程中要保持额度适中、价格合适,满足民营企业合理资金需求的同时控制企业杠杆率水平。
浙商银行助力实体经济探索与实践
在这样的理念下,浙商银行始终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己任,近年来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积极落实国家各项金融和产业政策,通过金融服务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提升金融服务能力的同时较好地实现了自身规模、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在实践过程中,浙商银行逐步探索出符合自身客户需求的业务发展模式,总结出一些特色转型发展的经验。
首先,流动性服务方面,浙商银行围绕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提升服务效率”两大核心需求,以帮助企业盘活资产、解决资金流动性管理难点为切入点,创设涌金票据池、资产池、出口池等池化融资平台及超短贷、至臻贷等一系列流动性服务产品,以“池化”和“线上化”的融资业务管理助推企业去杠杆、降成本、提效率。这种操作模式摒弃了传统信贷依靠降利率来降低融资成本的现象,目前来看有几方面好处:
一是盘活了企业资产。相比于同业类似产品,池化融资平台不仅可接受和盘活企业持有的“两小一短”(小银行、小面额、短余期)票据,更将入池资产拓展至商业承兑汇票、信用证、应收账款、理财产品、大额存单等各类可货币化的流动性资产,分类入池质押生成池融资额度,可随时在额度内办理各类融资业务。由此能大幅降低企业备付金要求,企业可主动对资产负债表进行缩表管理,在降低资产负债率的同时降低融资成本。
二是提升了企业流动性管理能力。企业财务杠杆与流动性密不可分,资金流动性管理较好的企业其杠杆率也处在相对合理的区间。依托池化融资平台基础功能,浙商银行创新研发超短贷、至臻贷等支持客户随借随还,满足其短期流动资金贷款需求,这项功能已成为企业管理资金头寸的重要金融工具。经测算,票据池等池化融资方式能有效盘活企业金融资源,相比传统模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约20%。同时,通过全程线上化操作,也显著提高了企业融资效率。
三是协助企业统筹资源配置。在池化融资产品中,浙商银行还创新研发了集团额度调剂、额度转移计价功能及回款资金归集等改善资源管理的功能,集团可通过池化产品实现沉淀资产在集团成员间的分配,加强集团内部结算和内部资源共享和资金周转,优化了资源配置,减少外部融资需求的同时降低了整体融资成本。
四是提速增效加强了客户体验。浙商银行流动性服务产品基本实现了全流程线上化操作,改变了以往银行柜面系统的复杂流程,提升金融服务效率的同时间接降低了客户成本,提升了企业流动性管理能力,并在降低企业财务成本的同时达到了“自然”去杠杆的效果,为企业转型升级注入新活力。浙商银行也积极与PE机构、基金公司等非银金融机构开展创新合作,探索架设投贷联动的新型金融服务桥梁,为企业参与直接融资市场提供全链条、综合化投融资服务和跨越多币种、多市场的直接融资顾问服务,帮助企业优化和重塑资产负债表,有效降低杠杆。
其次,在小微金融业务方面,浙商银行针对小企业客户资金需求“短、小、频、急”的痛点,通过创新产品设计,主动采取措施帮助小微企业去杠杆、降成本。一是从客户的授信合作银行家数和银行授信敞口总额两方面控制授信投向,加强对客户贷款的总额度管理和资金用途监控,解决小微企业主业范围内的实际生产经营资金缺口问题的同时,防范企业过度融资、盲目投资。二是根据企业需求设计多个期限维度的特色产品解决融资期限不匹配而引发的掉头寸成本问题,进而帮助小微企业降成本。如三年贷、十年贷、“还贷通·到期转”等产品,既满足企业最长10年的中长期融资需求,也支持其随借随还、循环使用方式,按其实际用款金额、按日计息,减少利息支出。
再次,在零售业务方面,浙商银行面向工薪阶层,打造出多个场景化组合套餐,提供满足个人客户个性化融资需求的特色产品和服务。以增薪卡产品为例,围绕其代发工资业务专用借记卡属性,客户能自主选择叠加“增薪卡+活利加/增利加/增金宝+信用卡”“增薪卡+永乐理财+财富池+财市场”等多个餐套,能同时满足客户资金周转、免费资金通道划转、高收益理财回报等多重需求。解决了以往商业银行“高收益”和“流动性”无法兼得的痛点,帮助企业在不增加财务成本的前提下为员工增加工资收益,帮助企业员工实现了一站理财、融资、增信以及理财转让服务。
另外,浙商银行还高度重视互联网技术在经营管理中的运用,不仅在产品创新、客户获取、客户服务上推动线上化,而且在风险控制、决策支持、运营管理等中后台导入互联网技术,提高服务效率、降低客户成本。持续服务好实体经济,深入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杠杆、降成本,既是贯彻落实国家“三去一降一补”重大战略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浙商银行持续健康平稳的必然要求。未来浙商银行将继续深入推进全资产经营战略,抓住重点,通过强化产品创新,精准服务目标客户群体,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帮助企业去杠杆降成本,优化企业融资结构。
(刘晓春为浙商银行行长。本文编辑/王蕾)
上一篇:宋剑斌:科技文创金融:助推经济转型与创新发展
下一篇:王永表、武鑫:上市公司引领区域经济发展——上虞区试点工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