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性与复苏:2024年全球经济展望|新刊亮相

2023年12月7日 (上午8:56)1,923 views

作者:清华金融评论

分类:评金融, 首页

标签:新刊亮相

2

2024年全球经济:延续分化态势文/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

在经历了疫情冲击带来的经济衰退,以及乌克兰危机引发的高通胀后,全球经济正在走出阴霾,短期前景有所改善。然而,经济复苏的步履依然艰难,通胀水平仍处高位,货币政策偏紧,地缘经济割裂造成贸易和资本流动放缓,主要经济体复苏势头仍然较弱。根据2023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最新预测,2024年全球增速将从2022年的3.5%、2023年的3%放缓至2.9%。中期前景同样难言乐观,IMF对未来5年增长预测值为3%左右,这不仅远低于疫情前2000—2019年平均3.8%的水平,更显著低于国际金融危机前2001—2007年平均4.4%的增速。2024年,全球经济的基本图景仍将是增长放缓背景下的分化加剧。

美国经济增速回落。2023年三季度,美国GDP增速环比折年率达4.9%,为2022年以来最高值。在美联储连续11次加息上调利率525个基点后,通胀水平有所回落,2023年7月回落至3.2%,为过去20个月的最低水平,但9月又回升至3.7%,通胀显现出顽固性,这将使利率水平在更长时间内维持高位。虽然经济硬着陆风险降低,但受高利率和其他因素拖累,2024年美国经济仍将面临下行压力。

欧洲经济持续疲弱。欧洲经济在新冠疫情后经历过反弹,但2022年2月爆发的乌克兰危机及其引发的能源危机,打断了经济复苏进程。能源价格抬升和通胀的黏滞,以及欧洲央行的持续加息,客观上对经济增长形成拖累,欧元区经济抵近衰退边缘。2024年,随着通胀缓和,货币政策有可能放松,经济有望温和复苏,但受乌克兰危机延宕和内生结构性问题制约,欧洲经济仍将陷于疲弱状态。

日本经济有望改善。在经历疫情冲击下经济的波动起伏后,日本经济自2022年四季度持续恢复,至2023年二季度连续三个季度实现GDP环比增长。2023年10月,IMF将日本2023年的预测值由1.4%上调至2.0%,加之通胀水平有所回升,有迹象表明日本有望走出持续多年的增长停滞和通缩状态。2024年,推动本轮增长的有利因素仍将延续但边际效应减弱,经济有望继续改善但仍面临不确定性。

新兴市场经济加快恢复。过去一个时期,新兴市场经济体面临美元加息和本币贬值、资本外流压力,不同于以往的是,虽然部分经济体债务脆弱性和风险敞口上升,但总体上新兴市场显现出抵御外部冲击的韧性。一些经济体如越南、墨西哥、印度等,利用全球供应链调整吸引外来投资,增强出口竞争力。能源和资源出口型经济体利用资源优势抵御通胀压力并加快产业转型。随着美元强势接近尾声,新兴市场的金融环境趋于改善,经济有望加快恢复。

中国经济延续企稳回升态势。2023年初以来,中国经济顶住了来自国外的风险挑战和国内多重因素交织叠加带来的下行压力,前三季度GDP增长5.2%。随着前期出台的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国内需求持续恢复,企业效益改善,市场信心逐步修复。近日,IMF将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调高0.4个百分点至5.4%。2024年,在政策发力和改革加力共同作用下,中国经济将延续企稳回升态势,全年经济有望增长5%左右,并在全球增长格局中继续发挥稳定锚作用。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2024年全球经济:延续分化态势
中国经济延续企稳回升态势。随着前期出台的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国内需求持续恢复,企业效益改善,市场信心逐步修复。
封面专题
韧性与复苏:2024年全球经济展望
回顾2023年,全球经济复苏进程显现出韧性但增长动力仍显不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0月的预测显示,2023年经济增长将从2022年的3.5%回落至3.0%。在经济放缓的同时,不同经济体分化态势更趋明 显。美国经济好于预期,日本经济趋于改善,欧洲经济持续低迷,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内部差异较大。尽管如此,2024年全球经济仍有诸多利好因素值得期待。美国通胀明显放缓,美联储加息周期接近尾声。欧洲在地缘冲突和国际贸易紧张关系缓和情形下,经济有望实现温和复苏。日本可能摆脱持续多年的通缩困境,经济运行继续改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金融环境有所缓和,经济有望加快恢复。中国经济延续企稳回升态势,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发展质量改善,继续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时值2023年岁末之际,《清华金融评论》2023年12月刊以“韧性与复苏:2024年全球经济展望”为主题策划了一期封面专题,深入探讨2024年全球形势新变化、经济复苏新机遇、经济发展新动能和中国经济转型新方向等问题,以飨读者。
1、(特稿)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胜: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
须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支持实体经济稳定增长、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切实维护金融稳定、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
2、中国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世界经济格局演变与发展态势
我们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人均GDP直接相关的就是就业情况,就业又体现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因此我们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相当关键。
3、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香港高级经济研究员丁孟:从全球经济新格局看中国经济结构转型趋势
面对外部不确定性环境,中国应立足自身,加快推动经济转型,提升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占比,长远而言,逐渐由商品出口转向资本输出,通过扩大对外投资的规模和提高效率,提升国民生产总值(GNP)相比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水平,增加国民对经济增长的获得感。
4、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美国经济形势与对2024年我国经济的判断
面对严峻的外部环境,中国应该力争在2024年实现超出市场预期的经济增速。
5、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国金证券宏观资深分析师、海外组组长陈达飞:历史的“组合解”:美国经济,这次如何“着陆”
展望未来,居民和企业部门的再融资压力仍是美国金融脆弱性上升的重要来源,政府部门付息压力的上升也将掣肘其财政刺激的能力。美国经济仍未摆脱“放缓而不衰退、复苏言之尚早”的“薛定谔状态”。
6、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新结构金融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南方科技大学商学院访问学者沙楠,清华大学五道口金 融学院讲席教授、南方科技大学商学院讲席教授周皓:美国2024年经济走向与货币政策取向
美国经济2024年能否成功实现软着陆极其考验美联储政策操作的水平,尤其是预期管理的成效。在降温的过程中,美联储应避免预设路径,从而在过早退出紧缩政策带来的风险,以及硬着陆带来的风险中寻得平衡,积极引导市场预期,尽可能实现其政策目标。
7、中国工商银行孙国申:美国银行业:2023年回顾与2024年展望
美国经济增长放缓、衰退风险依然存在、利率环境偏紧从而导致贷款增长乏力、存款成本上升,以及债券投资浮亏、商业房地产风险暴露等没有根本缓解,美国银行业2024年整体业绩表现将不如2023年。
8、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财富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袁增霆:2024年欧洲经济走向与货币政策前瞻
主基调上,预计2024年欧洲短期经济景气下滑,货币政策可能在争议中再次由紧变松。在地缘冲突与国际贸易关系显著缓解的乐观情形假设下,有可能实现地区经济的温和复苏与货币政策的稳步正常化。
9、日本三井住友银行首席外汇战略分析师铃木浩史:日本经济的长期展望
日本劳动人口的增加,主要是因为先前没有工作的女性和老龄人口开始进入劳动力市场,不过这只能对劳动力市场形成一部分的补充,日本的人口基数总体上是在缩减,日本是少子老龄化国家的排头兵。
10、中国民生银行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温彬,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应习文:走出通缩的坎坷之路 —2024年日本经济与货币政策展望
展望2024年,日本央行仍将押注外部通胀压力回落,以及美欧货币政策周期的转向,从而降低本国通胀和货币贬值压力,由此脱离目前的两难局面,并为财政营造低利率环境。
11、阳光保险集团绿色金融工作委员会成员、阳光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境外投资部部门负责人白雪石,阳光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境外投资部研究员郭亮:风疾草更青:全球新兴市场应对罕见紧缩
土耳其和俄罗斯的经验表明,名义经济刺激政策在应对国内外短期冲击时,为经济提供了重要缓冲。
宏观经济
1、中国社会科学院房地产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尹中立:如何化解当前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债务风险
房企之所以出现债务风险,核心的问题是资本金不足,只有补充资本金,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房企的信用水平。
2、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罗杰:从资产负债表角度看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路径及其启示
东部发达地区市场化程度更高,市场主体更活跃,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在市场化转型中取得了先行经验,值得借鉴。
央行与货币
1、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综合处副处长、副研究员孙晓涛:美元国际化的得失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未来
简述美元国际化过程中获得的利益与付出的代价,展望国际货币体系未来。
2、中国农业银行总行运营管理部高级专员袁本祥:跨境清算视角下央行数字货币桥赋能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结合实务中金融机构资金跨境清算现状,剖析中国跨境清算体系存在的金融安全问题。
银行与信贷
1、恒丰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辛树人:创新数据资产估值体系激发数据价值内生动力
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是保障数据要素有序流通与价值挖掘的重要抓手,对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国家开发银行规划研究院王秀华:《巴塞尔协议》发展历程及我国实施的对策建议
巴塞尔系列协议的实施给我国银行业带来了深远和长久的影响,从我国实施《巴塞尔协议》的历程看,已经实现了从监管驱动实施向银行主动实施的转变。
资本市场
1、中国工商银行现代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深改办副主任杨赫:“独角兽”的创新逻辑与金融赋能
通过“破坏性创新”,独角兽企业把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强产品、做大市场、做优管理,快速度过初创期与成长期,实现在生命周期曲线上的快速跃迁。
2、深圳证券交易所助理经理朱力,新加坡国立大学硕士研究生傅福兴:我国上市公司中背信行为的基本监管思路:现状与展望
现有的司法解释并未对“违背受托义务”有明确规定,须进一步完善监管思路,做好行政处罚和刑事制裁衔接工作,形成监管合力,强化对上市公司董监高“关键少数”背信行为的惩戒力度,方能促进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资本与科技
1、中国专利保护协会副秘书长何旭文,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科创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专员朱雅姝,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创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安砾:从经典案例看企业专利资产的价值与评估
现实的专利交易是商业竞争的一种体现,交易价格更多取决于购买者对专利所蕴含市场竞争力的信心与期望,更符合一项决策行为的范畴。
财富管理
1、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研究员官兵,中国国际经济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咨询顾问余欣怡:创新发展科技保险,服务科技自立自强
保险业需要从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把握数字经济时代科技创新发展新机遇,找准保险与科技创 新、实体经济发展结合点,深度融入“科技—产业—保险”循环。
2、中证鹏元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分析师张义斌,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研究院博士后研究员张铧兮:中国绿色资产证券化:机遇、挑战与对策建议
中国绿色ABS市场发展迅速,但仍然面临着绿色认定标准差异、绿色产业信用水平较低、绿色ABS透明度较差和基础资产风险识别与定价尚不成熟等问题和挑战。
金融科技
1、中国建设银行研修中心(研究院)处长、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可持续金融专家委员边鹏,建信金融科技基础技术中心李佩芳、孙超:全球大型银行关注的科技趋势——金融视角的全球科技热点分析
大型银行整体科技布局的多元化,有助于对抗不确定性,在总体商业可持续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支持大型银行集团从容应对金融服务格局的内部与外部巨变。
2、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杨望:消费金融促消费:基本逻辑、可行路径与启示建议
消费金融应紧抓消费新趋势,探索创新型金融产品及服务,为居民消费升级及消费扩容做出持续性贡献,全面发挥消费金融对国内消费和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论文故事汇
1、深圳大学微众银行金融科技学院助理教授陈鑫,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副教授、资本市场与公司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安砾,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副教授、智慧 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王正位,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建树金融学讲席教授、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资产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余剑峰:资本市场的关注溢出效应
本研究从有限关注和过度自信两个偏差出发,提出关注溢出效应,并构建了新的量化投资指标,以帮助投资者发现市场的错误定价。
国际
1、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高海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改革要点
份额改革是对治理结构进行平衡的过程,话语权的改革不仅是权力的分享,也是责任的分担。
2、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张桥云:从处置硅谷银行倒闭看美国存款保险制度的作用与演进
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选择何种方式来处置有问题银行,主要取决于问题的严重程度。
道口研究
1、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上市公司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胡强,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金融分析师张浩然: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公募REITs、类REITs与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PERE)
REITs作为独立的法律实体,可以对外负债和提供担保。但作为向一般公众募集的产品,为防范风险和保证资产独立性,国际上的通行做法都会对REITs的杠杆率和对外担保做出一定的限制。
本文编辑丨王茅     

责编丨丁开艳

校对丨兰银帆

初审丨徐兰英

终审丨张伟

上一篇:黄奇帆:依托自贸试验区 加快打造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区|宏观经济
下一篇:推动债务可持续发展,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国际

管理日志

  1. 首页
  2.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