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清华金融评论
标签:无
美联储左右为难到了极致
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美国10月非农业部门新增就业15万人,失业率为3.9%,环比上升0.1个百分点。数据不及市场预期。这个非农新增就业人口为2023年6月以来最小增幅,失业率为2022年1月以来最高水平。
这表明,美国就业市场在经历了火热的夏季之后,可能会从秋季开始降温,美国经济在持续紧缩的货币政策下正在逐渐“降温”。
由于数据表现不振,加上不久之前美联储主席曾经说过,考虑到存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以及美国在抗击通胀方面取得的进展,美联储正在谨慎行事,而债市收益率上升可能意味着无需再多加息,华尔街不少机构开始认为,美联储的本轮加息周期已经结束。
美国非农就业报告公布后,美元指数、各期限美债收益率跳水,十年期美债收益率盘中一度下跌超过10个基点,近一个月来首次盘中跌破4.50%,离岸人民币则大涨400点。
那个周末过后的第一个交易日(11月6日),A股全线大涨,三大股指收盘纷纷上扬,沪指涨0.91%,深成指涨2.21%,创业板指涨3.26%,两市成交额较上一交易日增加2546.41亿元,合计成交10641.88亿元。
在这种情况之下,美联储急了。
周二,美联储多位高级官员发表讲话。其中两位高官美联储理事鲍曼和明尼亚波利斯联储主席卡什卡里均发表了鹰派言论,提到未来美联储依然可能加息,这令当日美元上涨,原油、黄金等大宗商品价格承压。
这还不够,美联储主席又来添一把火。当地时间11月9日,鲍威尔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会议前的讲话中表示,如果需要,美联储将进一步加息,以达到将通货膨胀降至2%的长期目标。
鲍威尔称,美联储致力于实现足够紧缩的货币政策,但是目前仍未达到目标,如果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变得合适,美联储“将毫不犹豫地”这样做。
这几天人民币再度回落,A股震荡下行。
美联储纠结不定的原因
从鲍威尔以及美联储其他官员前后大相径庭的表态,可以看出,他们的这番“口头”干预,很大程度上是冲着人民币以及A股来的。中美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货币战”,并且到了关键时期。
当前美联储的加息已经到达5.25%—5.5%的高位,吸引了大量资本回流美国,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造成较大冲击。现阶段美联储加息(提升加息预期),中国是一个主要目标,只要通过加息将中国的房地产、股市拉垮,那美国就赢了“货币战”。
事实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美元国际货币地位的巩固,“美联储加息—美元升值—国际资本回流”的正向螺旋就已确立,且历次美元的升值周期都符合这一规律,本轮加息周期也不例外。
美元汇率本质上是美联储货币政策外溢的渠道,因此,美联储加息导致的资本流动,将持续对新兴市场国家产生负面影响。
目前美联储的加息周期已接近尾声,但是又不想轻易失去“货币”这个利器。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俄乌冲突、巴以冲突,让美国实在应接不暇,中美近来关系有所缓和,美方是相对积极的一方,但是没有硝烟的“战争”还是可以继续。都在熬,看谁能熬得过谁。
校对丨兰银帆
初审丨徐兰英
终审丨张伟
上一篇: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一年,如何破解沦为“鸡肋”的风险? | 财富管理
下一篇:探索科创金融发展新路径 赋能科创企业加速成长|封面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