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身亡,日元逆势上扬;我国“互换通”6个月后启动| 每周金融评论(2022.7.4—2022.7.10)

2022年7月12日 (上午8:28)4,995 views

作者:清华金融评论

分类:评金融, 首页

标签:每周金融评论

1

2

热点聚焦

01、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身亡,日元逆势上扬

7月8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身亡。当安倍晋三遇刺的消息传出后,2022年持续下跌的日元逆势上涨。

2022年以来日元对美元持续贬值,1美元对日元达136日元,日元汇率创下24年来的新低,仅从2022年来看,日元年内的贬值幅度已经接近20%。日元成为今年表现最为疲软的主流货币。

《清华金融评论》观察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的消息传出,刺激疲软的日元快速反弹,主要原因在于,当前日元持续大幅贬值,主要是因为日本央行持续推行大规模货币宽松政策导致,而安倍晋三是现任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的主要支持者。

安倍晋三在任的时候,曾经提出过振兴日本经济的三支箭,其中最重要的一支箭就是本币贬值。随着安倍晋三的去世,市场人士预计,日本当前宽松的货币政策有望出现调整,因此日元应声上扬。(观察员/王茅)

重大会议

01、李克强主持召开东南沿海省份政府主要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

7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福建主持召开东南沿海省份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分析经济形势,对做好下一步经济工作提出要求。

李克强说,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既要实施好宏观政策,又要继续深化改革,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有效破解多难问题,防止工作单打一、简单化,避免一刀切、层层加码。东南沿海地区是改革开放的前沿,要继续敢闯敢试。对外开放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都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沿海发达地区融入世界经济更深,长三角、珠三角进出口占全国的近60%,经济竞争力强很大程度上是在国际市场打拼出来的。要继续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加快提升港口等对外枢纽集疏运水平,稳外贸稳外资,通过高水平开放更好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这也有利于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世界和平与发展。

《清华金融评论》观察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当前正处于经济恢复的关键时间点。东南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此次参加座谈的东南沿海5省市包括福建、上海、江苏、浙江和广东,其经济体量占全国1/3以上,财政收入占比近4成,在地方对中央财政净上缴中贡献近8成,有力支撑了国家财力和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

在此番稳经济大盘过程中,东南沿海省市要继续挑起国家发展、稳经济的大梁,发挥保障国家财力的主力作用。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进一步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推动经济运行尽快回归正常轨道,努力稳增长稳财源。(观察员/孙世选)

重大政策

01、金融市场开放再进一步 “互换通”6个月后启动

7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香港金融管理局发布联合公告称,为促进内地与香港金融衍生品市场共同发展,中国人民银行、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香港金融管理局决定同意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和香港场外结算有限公司开展香港与内地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以下简称“互换通”)。即日起6个月之后正式启动“互换通”。初期先开通“北向通”,可交易标的初期为利率互换产品,其他品种后续将根据市场情况适时开放。

《清华金融评论》观察

“利率互换”本质是一种互换合同,互换目的是为了让合同双方都获得自己希望的融资形式,同时减少双方的融资成本。2017年以来,“债券通”的推出使我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随着境外投资者持债规模扩大、其利用衍生品管理利率风险的需求相应增加。此次“互换通”的推出采用“债券通”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连接方式,打通境外机构参与利率互换市场的渠道,可满足境外机构对于对冲利率风险的需求。

“互换通”业务的推出契合了境外投资者管理人民币利率风险的需求,可以在离岸市场直接参与境内利率衍生品市场交易,基于自身资产负债结构选择合适的利率支付方式,有利于平抑人民币利率波动对债券价值的影响,平滑债券市场的跨境资本流动,使境外投资者更加关注中国债券市场的长期投资价值,而不需要因为短期的市场波动而被动调整资产配置。(观察员/秦婷)

02、证监会启动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向投资者实物分配股票试点

近日,证监会启动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向投资者实物分配股票试点工作,即由私募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约定,将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持有的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前的股份通过非交易过户方式向投资者(份额持有人)进行分配的一种安排。

本次试点工作提出,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向投资者分配的须是所持有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前的股份,并列明不得参与试点的情形及不得分配股票的投资者主体。有意向参与试点且符合条件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可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向基金业协会提出试点申请及具体操作方案。

《清华金融评论》观察

该试点机制将极大利好私募股权创投行业发展,一方面,在于缩短流动资金使用周期,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可为投资者退出提供更多选择。今年前5个月,存续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共计3.16万只,规模10.84万亿元,加上1.64万只存续创业投资基金的2.56万亿元,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总规模达13.4万亿元。

该措施是证监会推动优化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发展环境、支持行业进一步服务实体经济的又一项重要举措。从基金端来看,使得股权投资基金向投资者非现金分配有了明确的规定,有利于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从投资端来看,使得被投资企业的融资压力得以适当缓解。当然,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向投资者实物分配股票时,应注意遵守减持及信息披露的相关监管规定。(观察员/秦婷)

重大事件

01、中国央行、银保监会就《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评估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7月8日消息,为完善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框架,建立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评估与识别机制,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起草了《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评估办法(征求意见稿)》(简称《办法》),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办法》规定,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的评估范围为我国资产规模排名前10位的保险集团公司、人身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以及曾于上一年度被评为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的机构。

《清华金融评论》观察

制定《办法》是落实中央赋予中国人民银行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职责、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基础性、制度性工作。根据2018年出台的《关于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按照分行业、分步骤实施的工作计划,中国人民银行已会同银保监会制定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及附加监管规定,对外公布名单并开展附加监管工作。

2021年末,我国保险业资产规模达到24.9万亿元,占金融业总资产的6.5%,是仅次于银行业的第二大金融行业,同时也是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保险业行业集中度(用前四位保险集团保费收入行业占比衡量)达到52%,高于我国银行业,也高于欧美保险业。

此外,我国部分大型保险集团复杂性高、跨业经营特征显著,“承保业务”和“投资业务”双轮驱动,与金融体系的关联度较高。须尽快出台《办法》,明确我国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的评估方法、评估流程和门槛标准,为确定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名单提供指导和依据,将主要保险公司纳入宏观审慎管理和金融业综合统计,更好地维护金融稳定。(观察员/孙世选)

02、信托业评级结果最新出炉 严监管仍然是行业常态

又一年信托行业评级初评结果出炉了。据媒体报道,信托公司2021年度行业初评结果近日陆续已下发至各家信托公司。获得A类评级的信托公司至少包括:平安信托、华能信托、中航信托、中信信托、上海信托、建信信托、紫金信托、国投泰康信托、交银信托、华润信托、华宝信托、华鑫信托、重庆信托、百瑞信托、陆家嘴信托、英大信托、江苏信托等17家。

《清华金融评论》观察

信托公司行业评级是中国信托业协会从行业角度对信托公司经营管理作出的综合评价。首次行业评级于2016年启动,此后每年给出上一年度的行业评级结果。在行业监管趋严的背景下,能够获得行业A类评级的信托公司数量有所减少。目前,严监管仍然是行业常态,信托行业评级日趋严格。

从评选结果趋势看,能够获得A类评价的公司也在逐渐减少。行业评级标准主要有5个核心层面:资本要求、资产质量、风险治理、盈利能力和外部评级。评级较高的信托公司普遍具备稳健业绩、可复制的盈利模式和风险可控这三个突出特点。随着信托行业评级出炉,这些评级较高的信托公司也有望在行业中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增强投资人信心。而在另外一方面,也起到优胜劣汰作用,给部分信托企业以鞭策。信托行业需要内外合力,信托企业应该用审慎的态度、专业的能力为投资人服务,共同促进行业更好发展。(观察员/秦婷)

03、丝路基金与印尼投资局签署投资框架协议

7月5日,人民银行在官网上表示,丝路基金与印尼投资局于6月30日签署投资框架协议,构建长期互利共赢的战略伙伴关系,共同开发在印尼的投资合作机会。协议主要包含了双方在项目遴选以及共同投资时需要遵从的原则性条款。

根据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在市场见解、本土资源、项目遴选、项目投资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推进投资合作,促进多双边社会经济发展及互联互通。双方将通过多种投资形式实现合作,重点支持印尼当地的惠民生、促发展项目。

《清华金融评论》观察

在金融投资领域,合作、开放是实现共赢的必经之路。各国的自然禀赋不同,在开放大势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下,我国金融行业要进一步走出去,扩大对外开放,从开放中进一步获取生产力。相信丝路基金将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获得大发展。(观察员/王茅)

重要数字

01、中国6月CPI同比上升2.5%

国家统计局7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5%,涨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6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6.1%,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0%,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

《清华金融评论》观察

据测算,在6月2.5%的CPI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1.2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1.3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0%,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2022年上半年,在国际通胀居高不下的背景下,我国物价运行总体平稳,成绩来之不易。展望下半年,CPI同比或将温和上升,PPI同比将延续回落态势,全年CPI涨幅控制在3%左右的目标有望实现。(观察员/孙世选)

本文编辑:王茅

上一篇:推动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 银行与信贷
下一篇:重磅直播预告|《中国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专题研讨会

管理日志

  1. 首页
  2.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