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我国CPI、PPI环比转降;美联储或准备加息|每周金融评论(2022.1.10—2022.1.16)

2022年1月18日 (上午9:48)873 views

作者:清华金融评论

分类:评金融, 首页

标签:无

WechatIMG441

WechatIMG442

热点聚焦 

01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

 

1月16日出版的2022年第2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的重要文章《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10月18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讲话的主要部分。文章强调,近年来,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面向未来,我们要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观察

《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一文深刻阐明了发展数字经济的重大意义,科学总结了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显著成就与主要问题,对发展我国数字经济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根据2021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的数据,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指出,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8.6%。“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是一个新提法。以往的要求是“做大做强数字经济”。这次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做强、做优、做大等三个要求,把“做强”放在首位,同时加了“做优”的要求,这代表我国对发展数字经济提出了更高要求。(观察员/孙世选)

 重大会议

01

规模性减税降费是宏观调控的关键性举措

 

1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减税降费座谈会,总结近些年来减税降费成效,就进一步为市场主体减税降费听取意见建议。李克强说,规模性减税降费是宏观调控的关键性举措。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近些年面对复杂严峻国内外环境特别是疫情等巨大冲击,我们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把推进规模性减税降费作为“先手棋”,“十三五”以来累计新增减税降费超过8.6万亿元,在压减政府支出的同时为市场主体纾困,并与“放管服”等改革同步推进,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带动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促进实现稳增长、保就业、防通胀。实践证明,减税降费是受益面最大的惠企政策,对应对困难挑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发挥了关键作用。

《清华金融评论》观察

实际上,2021年12月30日举行的全国税务工作会议披露,2021年新增减税降费预计超1万亿元,2022年将加大对小微企业等领域的支持力度。此次会议强调,要高效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尽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12月27日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视频会议也提出了包括实施更大力度减税降费在内的一系列重要举措。减税降费既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也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减税降费一方面通过降低增值税率、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等方式降低企业负担,另一方面通过提高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整体而言,我国减税降费工作已取得长足进展,企业税费负担及制度性交易成本呈下降趋势。(观察员/王柏匀)

重大政策

01

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的意见》,推进实施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

 

1月13日,经国务院同意,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的意见》(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是基于各类信用风险信息对企业违法失信的可能性进行研判,通过科学建立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将企业分为信用风险低(A)、信用风险一般(B)、信用风险较高(C)、信用风险高(D)四类,分类结果作为配置监管资源的内部参考依据,不是对企业的信用评价。推进实施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目的是使监管对违法失信者“无处不在”,对诚信守法者“无事不扰”,以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优胜劣汰。

《清华金融评论》观察

近年来,“放管服”改革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形成了超大规模市场和市场主体,对市场监管部门监管资源、监管能力、监管智慧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依法依规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根据企业违法失信的风险高低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创新和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的一项重要举措。

 

《意见》在市场监管系统全面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从而进一步优化监管资源配置,对于提升监管效能,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构建信用导向的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意见》明确,各省级市场监管部门到2022年底建立通用型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工作机制,到2023年底,实现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与专业领域监管的有效结合,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市场监管系统全面实施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据了解,通用型企业信用风险分类将不代替市场监管各专业领域对企业的分级分类。(观察员/孙世选)

02

重要货币市场基金迎监管新规 明确更严格审慎要求

 

1月14日,中国证监会发布的《重要货币市场基金监管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定》)对规模大于2000亿元或投资者数量大于5000万个的重要货币市场基金,明确附加监管要求、风险防控和监督管理机制。

《清华金融评论》观察

《规定》是金融防风险的重要举措。部分货币市场基金规模较大、投资者数量较多,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影响,当出现风险事件时,可能会对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安全产生冲击。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截至2021年11月,公募基金整体规模为25.32万亿元。其中,货币市场基金规模达9.86万亿元,投资者数量逾5亿个。货币市场基金已成为受广大个人投资者欢迎的普惠金融产品。《规定》进一步完善了货币市场基金的监管框架,有利于货币市场基金持续稳健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大众的现金管理需求。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基金公司专业化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基金公司稳健经营和高质量发展,更好地保障投资者利益。(观察员/秦婷)

03

中国证监会启动货银对付改革

 

1月14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启动货银对付(以下简称DVP)改革,就拟修订的《证券登记结算管理办法》向市场公开征求意见,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同步就《结算规则》《结算备付金管理办法》征求意见。DVP是国际市场普遍采用的基础制度,用于保障证券交易达成后钱券足额交收。我国证券法明确规定,证券登记结算机构为证券交易提供净额结算服务时,应当要求结算参与人按照DVP原则,足额交付证券和资金,并提供交收担保。

《清华金融评论》观察

货银对付制度是将证券交收和资金交收关联起来的机制,可通俗理解为“一手交钱,一手交券”,其核心是证券登记结算机构与结算参与人在交收过程中,证券和资金交收互为条件。目前,该制度已成为国际成熟市场通行的基础结算制度。多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实行“T日证券过户、T+1日资金交收”的结算模式,T日日终证券无条件过户,证券过户和资金交收不挂钩。此次改革通过设置“可售交收锁定”标识的方式,建立证券交收与资金交收之间的关联,形成覆盖全部业务的违约处置安排。随着货银对付改革的实施,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的风险防控能力将进一步提升,为减少市场资金占用、增强市场活力打开空间。(观察员/秦婷)

 重大事件

01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若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美联储将准备加息

 

当地时间1月11日,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在国会参议院银行委员会连任提名确认听证会上表示,美国通货膨胀的压力可能将持续至2022年年中。如果通货膨胀率继续居高不下,美联储将准备加息。鲍威尔指出,控制价格上涨对于实现可持续的、强劲的劳动力市场至关重要。尽管劳动力市场正在复苏,2021年12月美国的失业率已降至3.9%,但目前美国的通膨率仍然“远远高于目标”。鲍威尔强调,美联储尚未决定加息的具体日期,联准会正在缩减购买债券,并于今年3月结束这项计划,预计在此之后就会调高基准利率。鲍威尔还表示,通胀之所以居高不下,既是因为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强劲,也是因为商品和服务的供应链因新冠疫情受到了严重干扰。

《清华金融评论》观察

实际上,在很多经济学家看来,美国通胀压力是美联储最近采用加息、缩债等收紧货币政策的重要原因之一。显然,2022年美国的主要矛盾就是通货膨胀。美国高通胀背后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过快的财政刺激;二是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供应链中断。具体来看,由于财政刺激造成供需失衡,而一些运输环节等环节低效化,造成供需矛盾加剧。如果货币政策的过度刺激导致货币发行量大幅超过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货币购买力持续下降,物价水平急速上升,民众对货币的信任度就会下滑,会放弃持有货币转而囤积物品,再次导致物价上涨而形成恶性螺旋。(观察员/王柏匀)

02

美联储:将在几周内发布有关央行数字货币的报告

 

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表示,将在几周内发布有关央行数字货币的报告。美联储将对这项技术表明一些立场,但报告中的很大部分将是问题,央行将征求公众意见。同时,鲍威尔还表示,包括稳定币在内的私人加密货币和央行数字货币将能够共存。

《清华金融评论》观察

需要注意的是,关于稳定币的言论与鲍威尔去年7月的论调相比有所不同。当时,鲍威尔表示,如果美联储发行自己的数字美元,他认为加密货币就没有必要存在,而这次鲍威尔则表示,稳定币在内的私人加密货币和央行数字货币将能够共存。事实上,以加密货币、DeFi(去中心化金融)、央行数字货币、稳定币等为代表的新名词、新概念层出不穷,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以来,这些概念受到全球资本追捧。以中央银行为主的金融监管部门也不断就稳定币等领域发声,包括美联储在内的全球主要央行都认为稳定币当下没有得到适当的监管。(观察员/王柏匀)

重大数字

01

202112月,我国CPIPPI环比转降,同比涨幅回落

 

1月12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12月我国全国居民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简称CPI)环比下降0.3%,同比上涨1.5%,涨幅比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简称PPI)环比下降1.2%,同比上涨10.3%,涨幅比上月回落2.6个百分点。

《清华金融评论》观察

CPI环比由涨转降,PPI环比由平转降,二者的同比涨幅均有所回落,反映出保供稳价政策持续显效。2021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9%,低于3%左右的预期目标;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8.1%。(观察员/孙世选)

02

2021年债券发行保持平稳增长 8家机构承销额超万亿元

 

据统计,截至2021年12月31日,境内债券市场总存量达130.40万亿元,较上年增加16.15万亿元。其中,利率债73.79万亿元、信用债42.71万亿元、同业存单13.90万亿元。从一级市场的数据看,2021年中国债券发行较往年增速趋缓,全年各类债券发行合计61.63万亿元,同比增8%。2021年共有8家机构的债券承销金额超过1万亿元。

《清华金融评论》观察

近两年来,债券承销业务增收不增利已成常态,2021年,对于债券承销低价竞争乱象,监管机构也多次进行规范约束。2021年8月,交易商协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债务融资工具承销报价规范的通知》,明确建立债务融资工具承销费率报备机制,将对承销费率明显低于行业公允水平的进行执业质量督导检查,引导市场规范有序竞争。

 

中国证券业协会修订了《公司债券承销业务规范》,主要涉及规范承揽项目报价行为,维护债券市场良好竞争秩序,强化主承销商从事公司债券承销业务内控和责任要求。业内人士预计,2022年债券市场仍应关注信用风险,绿色债、公募REITs等新品种将继续为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提供有力支撑,预计2022年中国债券市场将继续成为国际投资者配置资产的重要选择。(观察员/秦婷)

本文编辑:王柏匀

上一篇:中国经济显“韧性”但仍面临三重压力,货币政策持续宽松惠股市|央行与货币
下一篇:A股排队上市时间最长的银行上市,“破净发行”的兰州银行上市首日涨43.98% | 数说银行

管理日志

  1. 首页
  2.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