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清华金融评论》, 经营
分类:卷首语-总9期, 总9期, 清华金融评论杂志文章
标签:无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确立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金制度,即企业和个人分别缴纳工资收入的20%和8%作为基本养老金,这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个人账户资金被借支,导致“空账”运行,而且基本养老金要提供高达70%的待遇水平(养老金领取额与缴费工资的比例),多地区已入不敷出,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大和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这一矛盾越来越突出。加之目前养老金基本不参与投资,不能保值增值和自我积累,未来我国基本养老金缺口或将达到几十万亿元,国家财政将难以负担。
当前,我国经济尚处于较快增长阶段,应该抓住这一宝贵时间窗口,及时厘清政府、企业、个人的养老责任,建立当今世界主流的三支柱养老模式。第一支柱为公共养老金,提供参保者最基本生活保障。第二支柱为职业养老金,由国家提供一定的税收优惠,激励每个人在工作阶段不断积累,企业匹配一定比例的资金,同时这些资金通过参与投资保值增值,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并实现自我累积,成为养老金体系的核心支柱,以确保社会的养老安全。第三支柱是个人自愿参加的养老金计划。
我国现行的“统筹加个人”的基本养老金结余规模为2.8万亿元,基本上属于第一支柱的范畴,也基本上不参与投资。作为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规模为0.6万亿元。第一支柱与第二支柱的比例为82︰18。另外,企业年金税收递延政策分别为企业和个人缴纳工资的5%和4%(总计为9%)提供了税收优惠,但因企业的第一支柱缴费20%,负担已经很重,无力再增加缴费以加大第二支柱,同时税收优惠力度小也使得企业年金吸引力不足。而第三支柱至今几乎为空白。
我国养老金体系改革的重点,一是要建立真正的第二支柱,推动中国版的401(k)计划;二是养老金要参与资本市场,通过投资保值增值,实现自我生长。
首先,可以考虑多渠道筹措资金补充个人账户资金缺口;其次,将个人账户划转至第二支柱,并按照第二支柱的模式进行投资管理,和企业年金共同构成实质性第二支柱,进行专业化、多元化投资,实现保值增值和自我积累;最后,随着第二支柱不断积累和规模扩大,在保持总的待遇不变的前提下,可进一步考虑降低社会统筹部分的缴费比例,减轻企业负担,激发经济社会活力。
美国401(k)计划中的养老金投资占比长期在90%以上,其中投资于股票、VC、PE等股权类产品的比例高达60%,推动也分享了经济繁荣和高科技产业崛起的成果。同时养老体系的健全,也有利于释放更多消费力,扩大内需,加快经济转型。借鉴国际经验,加快我国养老体系改革、促使养老体系健康可持续发展,不仅对于实现全社会养老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和公平正义至关重要,对于推动资本市场稳定运行、促进创新创业型企业发展、加快产业升级也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