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公募基金公司开展教育扶贫的实践举措及政策建议 | 财富管理

2020年9月11日 (下午5:09)495 views

作者:清华金融评论

分类:消息汇, 首页

标签:无

1

公募基金行业多年来深耕教育扶贫领域,不断加大教育领域扶贫工作的投入,形成了一些具备社会影响力的品牌化项目,已逐渐成为公募基金行业践行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汇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河流·孩子”教育扶贫项目为例,探讨公募基金公司开展教育扶贫的实践举措、特色经验和思考启示,为我国教育扶贫领域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以期教育扶贫在未来巩固脱贫成效、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做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公募基金行业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助力发展普惠金融、建设现代金融体系的同时,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全面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展现出行业的责任与担当。

扶贫先扶智。习总书记多次强调,“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本文以汇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河流·孩子”教育扶贫项目(以下简称“河流·孩子”项目)为例,探讨公募基金公司开展教育扶贫的实践举措、特色经验和思考启示,为我国教育扶贫领域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以期教育扶贫在未来巩固脱贫成效、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公募基金行业开展教育扶贫面临的主要困境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默认为,要通过投资教育和提高研究开发的人力资本,促进经济增长。教育扶贫,是指针对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进行教育投入和教育资助服务,使贫困人口掌握脱贫致富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提高当地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并最终摆脱贫困的一种扶贫方式。

随着国家教育扶贫工作开展的不断深入,仅仅依靠政府单一主体的推进,难以应对因经济制度、地区文化、人口素质、自然条件等多重因素所造成的教育贫困问题。社会力量凭借其较强的灵活性,能够深入教育扶贫开发的细微环节,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扶贫瞄准以及受益人参与度等方面发挥比较优势,能够补齐政府教育扶贫的“短板”,有效促进教育资源整合,实现信息共享,最终形成分工明确、相互协作、互动共进的贫困治理网络体系。

公募基金行业多家公司多年来在投身扶贫事业、践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深耕教育扶贫领域,不断加大教育领域扶贫工作的投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形成了一些具备社会影响力的品牌化项目,已逐渐成为公募基金行业践行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此同时,公募基金开展教育扶贫工作也与其他行业一样面临着一些共性挑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项目可持续性不足

教育扶贫具有长期性、效果的延迟性和价值的浅隐性等特征,一些企业在推进教育扶贫的过程中,往往将重心投入在校舍捐建、物资捐赠等短期内即可见到成效的方面,重视救济而轻视“造血”。由于后续持续投入力度不足,治标不治本,从长期来看并不能有效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甚至会出现一些学校援建时未作长远规划,后因撤并而荒废,造成公益资源投入的浪费。

项目推进粗放

教育扶贫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系统工程,项目的理念、运作模式需要专业的项目团队进行设计和运维。但现实中,许多企业的社会责任工作往往仅由涉及部门的少数员工以兼职的形式担任,在专业度和时间精力等方面难以保证,这就造成了项目推进的粗放,不成体系,无法应对项目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多元问题。

项目协同联动不足

这里的协同联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与地方教育部门的协同联动,许多学校在援建的过程中,由于地方教育部门的不重视,无法保证学校的教师资源投入和稳定性,导致学校在硬件问题得到解决后便陷入了发展瓶颈。另一方面是与行业其他企业的协同联动不足,各自为政,项目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缺乏行业的资源整合,成功经验无法有效交流分享,公益资源重复投入,难以从更广泛的层面促进教育扶贫事业的发展。

“河流·孩子”项目的运作模式及项目特点、经验

作为重点关注中西部贫困地区小学阶段教育扶贫的公益项目,汇添富基金发起的“河流·孩子”项目通过12年不断地探索实践,目前已形成了“软性投入为主,硬性投入为辅,软硬兼顾”的运作模式。

在“硬性”投入方面,“河流·孩子”项目从2008年起先后考察了云南、四川、宁夏、甘肃、贵州等中西部十个少数民族地区,援建了10所现代化的“添富小学”,并配套建设藏书齐全的“添富图书室”、现代化的“添富多媒体教室”、设施完备的“添富运动场”,修缮多所学校食堂和学生宿舍等。适时启动“硬件”升级,应对早期援建学校出现硬件老化和发展瓶颈,使“添富小学”的硬件条件始终保持在当地同类学校中的一流水平。

在“软性”投入方面,“河流·孩子”项目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组织“添富小学”及当地优秀教师走出大山,来到上海、北京等地,甄选对乡村教育有深入研究的专家和专业教育机构担任讲师团开展乡村教师培训,以满足乡村教师专业提升的需求,更新他们的教育理念、开拓眼界视野。12年来,项目累计举办校长培训6期、教师培训13期,培训人数1400多人。同时,通过“添富之爱”公益行、奖教金、助学金等子项目加强校企联动,扩大项目志愿者参与范围,长期关怀和帮扶乡村教师和贫困学生群体,有力支持学校发展。

针对教育扶贫项目面临的共性问题,“河流·孩子”项目以经营企业的理念和方法来运作扶贫项目,以此提升项目的可持续性和生命力,其项目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以可持续模式为项目发展基础

扶贫需要长期坚持、久久为功,只有从项目模式着手,注重长期性,才能真正取得成效。“河流·孩子”项目自发起伊始就以坚持打造可持续的项目模式为目标,通过多年的实践,主要经验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项目理念直击痛点。西部教育的痛点不仅在于硬件投入的欠缺,更在于软件投入的匮乏。“河流·孩子”项目创新性地将教师和校长作为主要帮扶对象,通过开展教师培训项目帮助他们开拓视野、提升素质,进而长期地影响和改变一代代当地学生。其中,“河流·孩子”教师培训课程围绕“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职业技能”和“个人发展”四个模块进行打造,培训内容包括团队建设、新教育理念、教师课堂语言艺术、课堂互动和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个人管理、多媒体与信息化教学等内容。目前,“河流•孩子”项目学校的教学水平已有明显提升,先后已有多名老师出任当地其他学校的校长,成功走上管理岗位。这一项目理念得到了成功验证,各地“添富小学”不仅拥有了现代化的校园和硬件设施,更拥有了专业稳定的师资团队,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并带动了当地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

二是项目体系不断完善。教育扶贫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多措并举、协同推进。“河流·孩子”项目在运作过程中逐步发展形成了丰富完善的项目体系,从最初的校舍捐建、教师培训、助学金,到运动场、多媒体教室、奖教金、结对帮扶、梦想课堂等,目前已拥有十多个子项目。同时,所有新增子项目在10所“添富小学”逐步落地,实现全面覆盖。不断完善的“河流·孩子”项目体系,增强了项目的可复制性,也使项目更具针对性,提升了项目的生命力和成效。

三是项目模式持续创新。伴随当地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扶贫项目的需求也在发生着改变,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确保项目的可持续性。近年来,随着西部教育集中办学政策的推出,部分“添富小学”面临着定位的调整,“河流·孩子”项目与时俱进,创新提出了“1+1”模式,即把“添富小学”作为当地教育水平全面提升的“基站”,每年选择1所周边贫困学校形成“1+1”合作关系,对接图书室、多媒体教室、教师培训等软硬件项目资源,扩大教育扶贫的范围。目前,青海、湖北和云南等地已先后形成了三家“1+1”学校,新增覆盖学生1800余名。

以专业化标准为项目发展保障

扶贫不能仅靠一腔热情,更需要专业精神。只有在项目中建立专业化的标准,才能解决项目粗放的问题,实现规范运作,提升项目公信力,从而使项目具有更强的生命力,打造教育扶贫的标杆和范例。

一是扶贫工作坚持合法合规。随着《基金会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并不断完善,公益理念开始广泛传播和倡导,客观上对各项扶贫公益项目赋予了更高的要求。扶贫项目的开展不仅要遵循最基础的法律知识、法律意识,更要体现专业性、保障透明性,才能使公益慈善行业行稳致远。汇添富基金在2010年发起设立了上海汇添富公益基金会,为扶贫项目的专业化运作提供组织保障。基金会成立10年来,“河流·孩子”等扶贫项目均在基金会体系下运行,确保项目具备充足的人员支持和资金保障。同时,基金会每年接受民政部门的检查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确保扶贫项目合法合规和高质量发展。另外,基金会还通过官网、微博、微信公众号、媒体报道、社会责任报告等多种途径向社会发布最新进展,接受社会监督,进一步强化了项目的公信力。

二是扶贫项目坚持规范标准。制定、执行和不断完善规范和标准的过程,就是不断提高项目质量、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提高项目运作效率的过程,也是一个可以使项目持续稳健发展的过程。“河流·孩子”项目在12年运作过程中先后制定了数十份规范性文件和百余项工作标准,为专业化运作提供制度保障。例如在援建学校的选择过程中,项目团队基于统一的理念与标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综合评估当地教育规划、学校需求、生源情况等,以选择最需要帮扶的学校进行“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同时,坚持与当地教育部门合建校舍的模式,以充分发挥扶贫资金杠杆效应,推动项目成效最大化。在校舍建设的施工过程中,项目团队引入严格的项目管理机制,在招投标、方案设计、建筑用材、工程监理等进行全流程的高标准把控,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在“教师培训”项目上,“河流·孩子”建立了师资管理、教材编撰、课评打分、团队素拓与企业参访等十余项规范标准,确保项目运作高效、高质量。

三是扶贫团队坚持专业稳定。公司要有稳定的队伍、扎实的人力资源投入,建成“一把手带队”的公益项目专业运作团队。“河流·孩子”项目在运作过程中,建立了以汇添富公司高管和专职人员为主、志愿者为辅的团队体系,为规范化运作提供专业稳定的团队保障。

以平台化运营为项目发展方向

扶贫工作需要广泛吸纳社会各方的公益资源和专业力量,“河流·孩子”项目始终抱着开放的心态,致力于汇聚更多爱的力量,搭建多方参与的公益平台。

一是打造员工奉献爱心的平台。员工公益行为是企业价值观的映射。打造一个员工可参与的公益项目,可以让企业和员工看到项目蕴藏的更多可能性,为项目提供更多的热情、智慧与资源。“河流·孩子”自成立起就得到了公司员工的高度认可和积极参与,成为员工奉献爱心的平台。2012年,公司员工自发成立志愿服务组织 “爱心协会”,组织员工参与到扶贫志愿服务和结对帮扶中。2017年,公司党委下属八个党支部分别对口帮扶一所“添富小学”,并结合党支部的资源开展结对共建,及时发现并帮助学校解决实际困难和发展需求。

二是打造机构扶贫合作的平台。扶贫是一项需要全社会资源调动的工作,需要抱着开放的心态搭建一个各方参与的平台。“河流·孩子”项目通过与体育赛事、高校和专业培训机构的合作,累计为“河流·孩子”筹款超百万元。良好的联动不仅为项目筹集了资金,还汇聚了丰富的社会资源,进一步拓展“河流·孩子”项目的广度和深度。

三是打造各方共同成长的平台。扶贫项目不仅能够高效和大规模地解决社会问题,也可以促进优质项目的规模化、推动项目各方共同成长与发展。随着“河流·孩子”项目的不断发展,它也成为各方汇聚智慧、提升能力、共同成长的平台。随着“河流·孩子”项目的推进,“添富小学”不仅成为当地乡村教育的标杆,也成为向周边学校输出管理和教学经验的平台,得到了当地教育部门的认可;为教师培训提供授课的讲师团队,在多年的实践和教师的反馈中不断完善课程体系,使“河流·孩子”成为双方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平台。

对公募基金开展教育扶贫的政策建议

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

充分发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上海市基金同业公会等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推动公募基金行业更好开展教育扶贫工作。一是整合行业资源,成立行业层面的教育扶贫公益基金会或专项基金,搭建统一的数据平台,更好发挥扶贫规模效应。二是发出行业声音,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利用行业峰会、媒体宣传等形式,汇聚包括同业机构、上市公司、公益组织等在内的更多社会扶贫力量。三是树立行业品牌,将教育扶贫工作与普惠金融发展以及“合规、诚信、专业、稳健”的行业文化建设相结合,打造教育扶贫品牌项目,提升公募基金行业的社会影响力。

积极发挥公募基金从业队伍的力量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公募基金从业人员达2.63万人,其中26-35岁占比达54.5%,硕士及以上占比达59.8%,结合行业从业队伍年轻化、学历高的特点,可以充分发挥其在教育扶贫中的作用。一是加强模式研究,通过开展深度调研了解贫困地区教育需求,持续创新教育扶贫的理念、方法和举措。二是完善共建机制,鼓励基金公司与扶贫学校开展长期结对帮扶,发挥青年员工在教师培训等过程中的生力军作用。三是扩充扶贫力量,建立志愿者机制,定期组织开展乡村支教、学生夏令营等教育扶贫活动。

将金融特色融入教育扶贫内容

充分发挥公募基金的行业特点和专业优势,将经济金融、资源配置、诚信契约等理念融入到教育扶贫工作中去,丰富和深化教育扶贫内容,推动培养现代化人才。一是加强贫困地区学生的财商教育,帮助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风险观,形成科学的金融知识与理财意识。二是引导学生建立“贫”而不“穷”的理念,充分认识自身人力资本的价值,鼓励学生加强自我规划、树立远大理想,通过知识改变命运。三是培养学生对诚信与契约精神的重视,维护自身信用,赢得他人信任,并在扶贫过程中身体力行地传达社会责任的理念和价值观。

充分发挥公募基金作为专业机构投资者的作用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一季度,公募基金持有沪深股票市值达2.54万亿元,占流通市值比重达5.57%,创近5年半以来最高水平;同时,公募基金对教育行业,文化、体育和娱乐行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行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等均有不同程度的超配。因此,公募基金可以充分发挥专业机构投资者的作用,积极践行ESG责任投资,通过上市公司沟通、董事会议案、股东投票等方式影响公司治理和经营决策,推动相关行业上市公司更多关注社会公平和教育扶贫,在业务开展中更多向中西部教育倾斜,并通过创新推动线上教育的发展,进而促进中西部教育环境的改善。

以企业家精神和价值投资理念指导开展扶贫工作

对于公募基金公司而言,扶贫是其存在和长期发展的第二事业,需要用做企业的精神和做投资的理念指导开展扶贫工作。一是要坚持专业的精神,通过构建充分的组织保障,加大人力和资金投入,建立规范化标准,持续提升扶贫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二是要坚持长期的理念,通过建立良好稳定的公司治理,将扶贫工作融入到企业经营战略中,坚信长期的力量和爱的力量。三是要坚持用心的态度,根据环境变化和实际需要,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切实解决扶贫中面临的核心问题,推动扶贫工作卓有成效。

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和决胜之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也给脱贫攻坚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和责任。公募基金行业可以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践行社会责任,投身脱贫攻坚,在服务好客户财富增长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为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编辑:秦婷

上一篇: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对“双循环”有何重要意义| 宏观经济
下一篇:安青松:我国证券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讨 | 资本市场

管理日志

  1. 首页
  2.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