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清华金融评论》, 编辑部
标签:费轶明等
评论:没有评论
文/金融壹账通费轶明、崔崟、蒋骊军
疫情冲击下中小企业疫情防控及复工复产现状
为了解与评估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中小企业带来的影响,课题组依托广东省中小企业融资平台,于1月20日至2月4日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中小企业复工现状展开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疫情对中小企业疫情防控与恢复生产冲击较为严重,疫情冲击后中小企业恢复生产进入攻坚克难阶段,不同背景下企业所遇困难迥然。
疫情对中小企业疫情防控与恢复生产冲击较为严重
作为湖北省外疫情最为严重的省份,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通知,除涉及重要国计民生等相关企业外,行政区域内各类企业复工时间不早于2月10日。面对疫情,不同企业对于计划复工恢复生产时间存在一定差异。到2月20日,广东省中小企业恢复生产占比可达80%以上。具体来看:
劳动密集型行业员工复工迟缓,住宿、餐饮等服务业复工步履维艰。生物科技或防疫技术支持企业逐渐全面恢复生产,而生产制造、建筑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员工复工迟缓,疫情中受到重创的住宿、餐饮等服务业复工步履维艰。从行业上看,整体复工预期较早的行业为其他(78.08%已复工),经过进一步调查,发现选择为“其他”的企业65%为生物科技或防疫技术支持企业,符合实际生产需求情况。疫情中受到重创为住宿餐饮等服务业,受市场需求萎缩影响,18.66%企业无法在20日前复工。
国有企业恢复生产明显早于民营和个体企业。从所有制看,2月10日前复工比例最高为国有企业(64.35%),2月20日前能正常复工的企业所有制依次为外资(98.18%)、国有(97.39%)、民营(93.78%)、个体(77.06%)、集体(75%),疫情对于个体经济企业的经营影响度很大。
进一步挑选差异最大的两个所有制(国有、个体)企业进行对比,可以明显地看出,个体经济涉及的行业面较少,批发零售、生产制造、农林牧渔和住宿餐饮等服务业是个体经济中的主体组成部分,而其中农林牧渔和住宿餐饮等服务业在20日前能正常复工的比例最低。国有企业中,生产型企业占比较高,其周期性的从生产到库存再到市场,导致其生产的市场脱敏性以及生产的前置性。而个体企业基本为消费服务产业为主,其基本围绕市场而经营,受市场环境影响极为敏感,因此其复工更多取决于市场需求的解冻释放,在疫情尚未完全控制时,市场依旧萎缩,复工便相应延期。
大企业恢复生产明显早于小微企业。小、微企业的开业预期最低,根据调查结果,9.22%的小企业无法在20日前正常复工,而微型企业该比例达9.58%,显著高于大型企业(3.00%)。
同时,广东省中小企业融资平台还将参与调查的企业分为:“上市公司”、“非上市的规上限上企业”、“规下限下企业”。结果显示,100%上市公司认为能在20日前正常复工,8.14%规下限下企业认为无法正常复工,大于规上限上企业的悲观预期(2.88%),企业自身实力和“家底”影响疫情后复工预期。
中小企业恢复生产进入攻坚克难阶段,不同背景企业所遇困难迥然
各行业用工等成本普遍上升,资金周转困难问题背后原因却不尽相同。过半数(51.34%)的企业反映疫情引起普遍用工等成本增加,住宿餐饮、文化旅游、娱乐服务业因市场需求急剧萎缩造成资金周转严重困难,医药生物行业却因需求扩大而亟需周转资金。此外,劳动密集型的生产制造企业、建筑行业最突出的问题是员工复工率低;批发零售行业突出问题是资金周转紧张以及市场需求下降;信息技术服务业突出的问题是租金税费耗费和用工成本增加造成的资金周转困难;生鲜电商加持下农林牧渔、食品行业受疫情冲击较小,反而引起物流行业对租金税费以及人员复工的担忧;外贸进出口行业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市场需求的萎缩以及出口订单的违约问题。
大企业难在维持生产,小企业难在维持生存。受制于员工晚复工以及用工等成本上升,大企业在维持生产上遇到较大困难;但受制于市场需求以及资金周转问题,小企业生存恐难以维继。上市公司与非上市规上限上公司可近似看做大公司,其遇到的主要问题是生产中员工复工率低以及用工等成本增加。规下限下公司(营收小于2000万)基本为中小微公司,周转资金紧张、租金税费压力大以及市场需求下降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该问题直接决定了企业是否能够维系下去。
国有与集体企业“护城河”特征凸显,个体与民营企业困难重重。疫情冲击下,国有与集体企业遇到的诸多问题上均远远低于整体水平,而个体与民营企业则困难重重。国有与集体企业一般规模较大,受行政红利其获取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相对容易,客户也相对稳定,因此在此次疫情冲击下表现较为稳定。而与此相反,民营企业与个体户无论是市场需求,还是自身生产,无论是租金税费,还是员工等成本都成了其维持正常生产的重重障碍。
资金紧张,成为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难题。长期以来,融资困难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疫情发生后,企业大面积停工,撤单退款激增,营业收入骤降,人工、税金、利息等成本高压,企业面临极其困难的资金紧张局面,有可能会成为压垮中小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65.69%的企业反映营业收入减少,流动资金紧张;15.61% 的企业反映无法及时偿还贷款等债务,经营资金压力加大。
调查显示,近七成的企业反映营业收入减少,近九成企业账上资金支撑不到3个月。调查显示,86.22%的企业账上资金支撑不到3个月,其中 33.73%的企业账上资金支撑不到1个月,32.75%的企业反映能支撑2个月。只有9.89%的企业能支撑半年以上。当前阶段给中小企业输血(融资扶持)是助其解决生存复产根本问题的先行条件。
疫情期间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扶持
为调研疫情期间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扶持现状,课题组依托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深圳)联盟(IFAB),于2月20日至2月27日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对联盟中的银行展开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受疫情影响,银行信贷业务普遍受到较大冲击,疫情期间银行被迫调整中小企业信贷产品设计与风控政策,但收效低于预期。
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普遍受到疫情冲击
城、农商行等中小银行的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受到的冲击强于国股行。受疫情影响,大部分(71.43%)银行信贷业务均受到较大冲击,近四成的银行反映其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受到冲击强于大企业信贷业务。
分不同类型银行来看:一方面,国股行大企业信贷业务受到冲击更为严重,但同时保持谨慎乐观态度。国股行在大型企业信贷业务层面冲击大于城、农商行,且认为疫情带来的机遇大于危机的比重显著高于城、农商行。另一方面,根据区域城、农商行和农信社等中小银行反馈统计结果,其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受到的冲击更强。
疫情对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审批率起到有限的负面影响。疫情前,调研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平均审批率为69.60%,高出疫情后的平均审批率(68.24%)1.36个百分点。就调研银行层面而言,疫情对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审批率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影响比较有限。这与助贷机构方对行方审批率的感知及变化有着不小的差距。
数据显示,疫情前后审批率下降的银行数量有三成,农信社下降最为明显约降12.88个百分点,国股行下降约4个百分点,农商行未见明显变化,城商行平均审批率不降反升了近4个百分点,其中5家(29.41%)城商行反馈审批率上升超10个百分点。该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沉淀在各区域的城商行在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中所承担的重要作用。
大银行受困于中小企业本身资质不佳,中小银行受困于线上信贷审批系统的缺位。整体来看,资金紧张并非疫情期间银行向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遇到主要问题,小企业自身信用濒临透支与生产恢复的未知造成的惧贷现象以及线上全流程信贷系统的缺失是此次信贷资金流向中小企业遭到阻滞的最大原因。
从银行类型来看,困扰大型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主要原因是信用额度濒临透支的惧贷问题,困扰城农商行的是受限成本、技术等原因,尚未开发使用线上全流程信贷审批系统以及生产经营恢复的未知。针对大型银行现状而言,在未放松风险管控之前,即使信贷资金充足,也难以达到对中小企业金融扶持的力度;针对因地制宜的区域中小银行而言,如何借疫情催化及时填补信贷审批系统的智能化将会是限制其业务开展的重要瓶颈。因此,解决对中小企业融资扶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上,不能全盘同策:适当适时放松大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不良率的监管是解决疫情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时之策,而中小银行智能化审批系统的完善和稳定中小银行恢复正常经营预期则是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长久之计。
疫情期间银行被动调整中小企业信贷产品设计与风控政策,收效一般
防守型策略仍是各类型银行应对中小企业信贷需求的主流。疫情期间,银行针对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在快速落地专项产品/政策等方面普遍捉襟见肘,仅有三成(30.95%)的银行针对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研发了新产品并起到了良好效果,仅有五成(50%)的银行针对湖北或当地等疫情严重地区的中小企业融资投入了专项支持并落地。
国内大型银行在创新信贷产品研发、重点疫情区专项支持以及中小企业专用信用额度等方面,其反应明显快于中小银行。但即使反应最快的国内大型银行其研发的新产品对实际工作有较大帮助也仅过半数。中小银行在新产品研发和专项支持表现的差强人意,究其原因,受困于线上信贷审批系统的缺位,即使在其高复工率、高审核效率情况下,对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支持也显得力不从心。疫情期间仍有部分城、农商行会有展业人员选择主动登门审批落实也从侧面反映了这一突出问题。
银行业信贷资源“避重就轻”地对待扶持与规避的行业。整体来看,疫情期间银行业信贷资源“避重就轻”地对待重点扶持和规避的行业,信贷资金多投向盘活库存以及扩大生产的融资需求,尚缺少逆周期的必要举措。银行业重点扶持的行业分别为批发和零售业,农、林、牧、渔业以及制造业,重点规避的行业分别是建筑与房地产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以及住宿和餐饮业。因此,像住宿餐饮以及文娱旅游等行业等受疫情冲击强烈需求大幅下降的行业却鲜有融资扶持。
进一步研究,不同类型银行所重点扶持和规避的行业基本一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重点扶持的住宿、餐饮业,正是城农商行重点规避的行业;城、农商行重点支持的批发零售业反而是大银行所规避的行业。关于住宿、餐饮行业,不同银行信贷资源则略显暧昧,这表明银行对住宿餐饮行业受到疫情冲击所导致的需求急剧萎缩更多识别为需求的暂时压抑,相较于城农商行,风险承受能力更强的大银行更愿意布局远期,等待住宿、餐饮业需求回春。
成本驱动的防守型融资需求是当前中小企业申请贷款的主要原因。成本驱动的防守型融资需求是当前中小企业申请贷款的主要原因,复工困难导致的经营难以为继,原材料运输等成本上升引发的利润空间被压缩。从银行端的角度再次佐证,中小企业现在面临的突出困难是如何被融资输血得以生存,此外合理控制工业品物价水平,合理进行减税降租以及降低物流运输成本,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填补融资缺口以及恢复生产的压力。
大银行更关注企业贷款的资金用途,中小银行则更关注企业主个人素质。疫情期间,银行均比较关注中小企业的信用及财务状况,较少关注企业核心业务商的资质。分类型来看,大银行更关注企业贷款的资金用途,中小银行则更关注企业主个人素质。究其原因,中小银行尤其农村商业银行,面对的更多是个体工商户,企业主的资质往往直接决定了企业整个资质情况。
2020年2月26日,央行部署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工作会议上指出,再贷款再贴现资金要向重点领域、行业和地区倾斜,在现有支持领域基础上,重点支持复工复产、脱贫攻坚、春耕备耕、禽畜养殖、外贸行业等资金需求,并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旅游娱乐、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行业,以及对防疫重点地区的支持力度。就目前调研情况而言,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旅游娱乐、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行业,以及对防疫重点地区的支持力度方面的金融支持仍为当前工作的薄弱环节。复工率较低,审批时效下降的国股行对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不敢贷”,复工率较高、审批时效明显提升的并表现活跃的城、农商行受制于线上系统的缺位而“不能贷”,这便是疫情期间信贷资金流入中小企业遭到阻滞的主要原因。
疫情期间中小企业金融扶持存在的突出矛盾和解决思路
中小企业金融扶持存在的突出矛盾
政府政策时间紧:疫情期间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疫情融资扶持应对措施。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30余项金融支持疫情防控的专门措施,超预期提供流动性支持稳定金融市场,设立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但宏观政策短时间出台被消化落地尚需时日,政策指明了道路,但效果难以立竿见影。
银行贷不出:传统信用评价体系下,长期透支或濒临透支信用的中小企业受疫情冲击后融资变得更难,当前解决其融资问题只能靠行政工具而非市场手段,依靠放松银行监管加码的融资扶持只是将风险进行了体制内转移。此外,银行的助贷机构方本身就是中小企业,疫情冲击下,助贷机构展业基本停滞。
小微企业撑不住:中小企业恢复生产进入攻坚克难阶段,资金紧张,成为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难题。疫情发生后,企业大面积停工,撤单退款激增,营业收入骤降,人工、税金、利息等成本高压,企业面临极其困难的资金紧张局面,有可能会成为压垮中小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就目前调研情况而言,近七成的企业反映营业收入减少,近九成企业账上资金支撑不到3个月,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旅游娱乐、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行业,以及对防疫重点地区的支持力度方面的金融支持仍为当前工作的薄弱环节。
疫情期间中小企业金融扶持的现时之策
在解决对中小企业融资扶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上,不能全盘同策。针对大型银行而言,现状下在未放松风险管控之前,即使信贷资金充足,也难以达到对中小企业融资扶持的力度;针对因地制宜的区域中小银行而言,如何借疫情催化及时填补信贷审批系统的智能化空缺将会是限制其业务开展的重要瓶颈。适当适时放松大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不良率的监管是解决疫情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时之策,而中小银行智能化审批系统的完善和稳定中小银行恢复正常经营预期则方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长久之计。
政府端及管理部门政策建议
实施差异化政策:根据对企业端的调研情况,疫情之下,不同规模企业面临困难不同。53.2%的规下企业反映面临资金紧张问题,高出规上企业(38.7%)近15个百分点,而有53.8%的规上企业反馈面临员工复工率低的问题,高出规下企业(43%)近10个百分点。大型企业困扰于员工延迟复工以及用工等成本上升,而中小企业主要受制于市场需求下降以及信用濒临透支。因此国家因针对不同规模企业实施侧重不同的扶持政策,对大型企业主要为豁免/延迟企业税收、社保等缴纳,降低企业用工成本,而对于小型企业,政府使用产业基金等为其增信才可盘活中小企业;
推行专项行业基金:根据对银行机构调研,银行业信贷资源“避重就轻”地对待重点扶持轻资产和规避重资产的行业现象普便存在。银行信贷资源倾向于投向盘活库存以及扩大生产的信贷需求,尚缺少逆周期的必要举措。批发零售、农林牧渔以及制造业为银行重点扶持行业,占比分别为71.43%、61.90%以及59.52%;建筑房地产、文化体育以及住宿餐饮业为银行重点规避的行业,占比分别为59.52%、45.24%以及33.33%。就目前调研情况而言,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旅游娱乐、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行业,以及对防疫重点地区的支持力度方面的金融支持仍为当前工作的薄弱环节,政府需针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重点规避行业设立专项基金,盘活相关行业。
适当放松中小企业不良率监管:资金紧张并非疫情期间银行向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遇到主要问题,小企业自身信用濒临透支与生产恢复的未知造成的惧贷现象是此次信贷资金流向中小企业遭到阻滞的最大原因。仅有4.76%的银行反馈信贷资金紧张问题,而全部银行均反馈长期透支或濒临透支信用的中小企业受疫情冲击后信贷资质问题使其融资变得更难。在未放松风险管控之前,即使信贷资金充足,也难以达到对中小企业融资扶持的力度,适当适时放松大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不良率的监管是解决疫情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时之策。
银行端金融机构政策建议
开辟城、农商行专属中小企业融资通道:调查显示,无一家国有股份制银行线下网点开放率达75%以上,而农商行这一数据达到了58.33%,同时,58.82%的城商行及50%的农商行均表示疫情之后的审批时效大幅快于疫情前,究其原因,生存和业绩承压下的城、农商行,其在防疫与展业中表现出较早的复工展业安排、较高的审批率以及较快的审批时效,城、农商行可增设疫情下专属中小企业融资通道,鼓励中小企业优先选择区域城农商行进行融资申请。
快速落地专项产品/政策:仅有30.95%的银行针对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研发了新产品,银行业重点扶持行业为仍批发零售、农林牧渔以及制造业,仅有70.59%的城商行及50%的大型国有银行表示医疗卫生为疫情后重点扶持行业,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及农商行均未将医疗卫生作为重点扶持行业,同时我们针对助贷机构的调研发现,过半数助贷机构展业聚焦卫生、医疗行业,银行与助贷机构聚焦行业不一致,银行可针对医疗卫生行业设计相关医疗贷产品;
补强线上信贷系统:疫情期间,八成以上的银行反馈均开辟了前端进件的专项绿色通道以及电子化进件方案,但贷前审批与贷中监控等系统明显使用不足。中小银行远程认证技术瓶颈明显,运用视频连线、远程认证等科技手段非现场核查、核签方式开展小企业信贷业务的银行只占半数,且仍有相当一部分(逾30%)展业人员仍线下登门核签审批。城商行急需线上信贷审批及监控系统,亟需科技赋能,城商行这一特征尤为明显,亟需推出线上审批、远程认证、线上监控等相关贷前、贷中阶段金融科技赋能服务。
设置专项考评:疫情之下,银行针对中小企业融资愈发趋向保守政策,仅有五成(50%)的银行针对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的中小企业融资投入专项支持,仅有三成(35.71%)的银行安排了中小企业融资的专用信用额度,45.24%的银行将住宿餐饮作为重点规避行业,而针对文化娱乐业这一数据也高达33%,同时,我们从助贷机构调研得知,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的助贷机构反馈疫情后审批通过率降幅达8%,而其余地区助贷机构反馈波动不大。银行针对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在专项额度支持等方面普遍捉襟见肘,为响应国家政策,各银行可针对重点行业(医疗卫生、文化旅游、餐饮住宿等)以及重点疫区的中小企业信贷投放量设立单独考核指标。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编辑:王晔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