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辉:金融科技助推消费金融健康发展

2018年1月17日 (上午10:49)1,458 views

作者:清华金融评论

分类:封面专题, 封面专题-总50期, 总50期, 清华金融评论杂志文章

标签:无

评论:没有评论

1

中国消费金融市场近年来迎来跳跃式发展,行业乱象也逐步显现。本文分析了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展望与建议。本文认为,消费金融行业主体应构建以“ABCD”为主体的金融科技基础服务能力,利用好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316亿元,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逐年上升。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充分表明居民对于消费升级的诉求在逐步提升,中国已逐步从传统投资拉动型向消费型经济的转型,消费已然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无论在消费需求总量或是结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各类智能终端的普及为便捷地触达用户和提供各种消费金融服务提供了可能。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电子商务的发展,消费金融领域的基础设施和条件不断完善。国际数据公司(IDC)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15.2亿台,人手一部智能手机已成为现实。面对居民消费观念的改变以及日益增长的国内消费市场,金融的供给端对长尾居民的覆盖却显得相对不足,目前,由于中国缺乏信用记录人群较多,信贷人口渗透率不足三成,信贷人口覆盖率相较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上升空间,总体上中国消费金融仍处于发展阶段,上升空间巨大。

中国消费金融市场近年来也迎来了跳跃式发展,一是交易规模不断增长,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3年到2016年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从60亿元增长到4367.1亿元,有机构预计2017年接近一万亿元;二是市场参与主体不断丰富,商业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金融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并存逐鹿消费金融市场,特别是互联网金融涌现出依靠消费流量的电子商务类(如京东金融、蚂蚁金服、苏宁金融等),依靠信贷风控的网络借贷平台(如陆金所、拍拍贷、人人贷等),依靠细分场景和客群发展的纯消费金融公司(如分期乐、趣店、马上消费金融等)等诸多实体形态;三是基于各种消费场景的分期贷、现金贷产品层出不穷,在线上和线下场景不断渗入。

在消费金融快速扩张过程中,由于各类市场参与主体参差不齐、行业乱象也逐步显现。对不成熟群体过度授信、多头借贷、超高费率、重视获客而轻视风控、暴力催收、侵犯个人隐私等问题屡见报端,造成了金融风险和不良社会影响。2016年3月9日河南某高校大学生郑某因无力偿还大学生借贷平台数十万元借款而跳楼自杀;女大学生“裸条”事件把某个体网络借贷(P2P)平台推上了风口浪尖。面对这些行业乱象,究其原因一是大型金融机构金融服务缺位,大机构出于长期成本的考虑,不愿意也没有动力对长尾居民开展金融服务,长尾居民难以从其获取信贷服务,为获取短期利益大量非持牌互联网金融机构的进入导致恶性竞争、过度借贷;二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国民即是网民,涉及居民的个人信息数据在网络大量留存和记录,有不良商家和中介机构利用网络爬虫等手段非法获取、使用和买卖居民个人信息,导致居民个人信息在网络上泛滥,让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三是近年来在政策层面大体上以鼓励新消费、创新技术、促进互联网发展为主,而对互联网金融机构以及业务的监管标准和管理要求相对比较滞后。

借助金融科技助力消费金融的探索与实践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消费金融行业必须通过监管与业界的一直努力来促进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消费金融产品必需秉持“用户可触达、价格可接受、服务可持续”的原则和理念,通过科技手段以及互联网触达客户的能力扩大金融服务覆盖范围,降低金融服务成本,发挥大数据技术作用,着力解决金融产品需求端和供应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一理念下,在具体落地实施方面,消费金融行业主体应构建以“ABCD”为主体的金融科技基础服务能力,提高“金融+科技”水平,降低成本,从而更好地提供无差别金融服务。

A是指人工智能技术(AI)。了解你的客户(KYC)是开展金融服务的基础,第一步就是准确核实客户身份。人工智能、生物识别以及活体检测技术,在远程客户身份认证、智能客户服务、反欺诈等领域拥有广泛的金融产品应用场景,在识别精度以及效率方面具备优势。以微众银行为例,在远程开立电子账户的使用场景中采用活体检测和人脸识别技术判断是否本人操作以及是否本人操作意愿;采用随机数字跟读、唇语及唇动分析和语音识别相结合的活体检测技术防控欺诈风险;采用人脸识别算法将采集的用户照片与公民身份信息库进行比对识别,辅之以人工身份核实,有效控制欺诈风险,形成业务闭环。

B是指区块链技术(Block Chain)。区块链技术存在账目实时确认、数据不可篡改、快速组网等技术特性,适用于构建金融业资产交易系统、资金清算系统,特别是在跨机构的合作业务中,有提升清算效率和降低运作成本的作用。微众银行通过区块链与分布式账本技术,优化“微粒贷”产品联合贷款合作中的备付金管理及对账流程,目前已有多家银行机构接入该平台应用。

C是基于分布式架构的云计算技术(Cloud Computing)。大型金融机构基本采用集中式数据库和高端存储所组成的信息技术(IT)技术架构(IOE系统架构),整套系统维护费用非常高,运维工作烦琐复杂,加之互联网业务的高增长特性,对IT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存储能力,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基于成本和安全的考虑,有实力的消费金融机构必须构建新一代的IT系统架构方能支撑爆发式增长的消费金融业务的要求。

D是大数据技术(Big Data)。“互联网+”的兴起,使得各行各业线上与线下的服务和消费进一步融合,人们的各类衣食住行为数字化,使KYC有了更多的维度以及评判的依据。大数据技术也更广泛地被应用于信贷产品风险定价、反欺诈、客户行为预测、贷后管理,以及金融产品智能推荐、客户细分和管理等方面。很多消费金融公司或为消费金融服务的金融科技公司也在多业务场景中将大数据技术作为主要技术。总体而言,一方面是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自动化、快速运算、系统审批的消费信贷业务风控流程,并构建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风控管理体系;另一方面,则是引入人脸识别、社交身份信息、客户行为习惯等大数据分析技术,在开户环节、在资金交易环节等对客户进行身份识别,实现线上业务的反欺诈。

对消费金融市场的展望与建议

目前,消费金融领域暴露的问题已引发监管升级,并着手开展清理整顿。为促进中国消费金融产业长远健康发展,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应进一步规范和监管市场参与主体,开展准入资质管理,防止监管套利。同时加强监管能力提升,通过监管科技(RegTech)手段和技术加强对金融科技的监管,维护金融行业的秩序和稳定。

第二,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对于合法合规市场参与主体,在诸如远程开户、监管指标达成等政策层面给予支持。

第三,进一步完善征信系统基础设施,基于近几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在传统金融征信的基础上,进一步统筹补充和完善居民征信数据信息,实现真正的“共享债务”的行业级管控,让社会信用信息在各部门之间顺畅流动,打破以往的信息孤岛,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公正客观且健全的社会信用评价体系。

第四,实施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鼓励合法利用大数据的创新活动,降低信息搜集和甄别的难度和成本,提高利用大数据进行风险界定、控制和定价能力,让更多资产和资金实现高效对接,促进提升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中小微企业、普罗大众的水平和能力。

第五,打击以网络爬虫等手段等非法获取和传播居民个人信息的黑色产业链条,打击金融电信诈骗活动,净化市场环境。

(秦辉为前海微众银行首席审计官。本文编辑/王蕾)

上一篇:李虹含、廉婧: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破题的“三把斧”
下一篇:刘勇、陆琪:推动消费金融转型 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管理日志

  1. 首页
  2.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