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珍:中国大幅度放宽金融业开放的原因何在?| 财富管理周报

2017年11月13日 (上午8:54)1,751 views

作者:清华金融评论

分类:消息汇, 评金融, 首页

标签:财富管理周报

评论:没有评论

 

8787879

本文由《清华金融评论》与况客科技联合推荐

文/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王玉珍

 

对证券、基金管理、期货公司,人身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三年后将全部允许外资控股,五年后人身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允许外资绝对控股;中资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股权投资内资外资完全一致。这也就预示着目前的所有金融机构未来都极端可能成为外资控股或者外资企业。
目前加快对外开放的时机已经成熟,已经具备了对外进一步开放的基础,当然,我国的金融机构要真正做大做强、与狼共舞,提升国际竞争力还要做出更大的努力。

——王玉珍

 

如果说这几天中国的金融有什么大事,可能是赵薇和黄有龙因为万家文化收购事件受到经济处罚的同时,证券市场禁止准入5年。而比这个更大的事件是中国大幅度放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

11月10日,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在国新办举行的中美元首北京会晤经济成果吹风会上表示,中国将向外国投资者开放中资金融机构的控股权。这件事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巨大,对世界金融业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美国彭博社甚至用“Big Bang Moment(大爆炸的时刻)”加以形容。

这件事无论对中国的影响还是对世界的影响之大或在未来数年内才能表现出来,而除此之外,之所以让人产生较大的浮想是因为在特朗普访华的关键时期,让人敏感的感到是不是双方有什么谈判条件和相互的让步结果。因此会让人感到突然和震惊。

让我们先看看开放的内容是什么?

关于证券、基金管理、期货公司:中国决定将单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直接或间接投资证券、基金管理、期货公司的投资比例限制放宽至51%,上述措施实施三年后,投资比例不受限制。

关于中资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将取消对中资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单一持股不超过20%、合计持股不超过25%的持股比例限制,实施内外一致的银行业股权投资比例规则。

关于人身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三年后将单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投资设立经营人身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的投资比例放宽至51%,五年后投资比例不受限制。

内容简单解读:对证券、基金管理、期货公司,人身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三年后将全部允许外资控股,五年后人身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允许外资绝对控股;中资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股权投资内资外资完全一致。这也就预示着目前的所有金融机构未来都极端可能成为外资控股或者外资企业。

但是中国宣布大幅度放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到底原因何在呢?

首先是中国对外持续开放的延续。

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条件,开放金融系统外资持股比例也是中国当时加入世贸组织的一个承诺。当时由于中国金融业发展相对滞后,金融监管经验和能力不强,民族金融机构资本实力和经营管理以及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因此设定了一个缓冲期。现在已经到了缓冲期限,放宽外资对金融机构投资的限制也是中国履行承诺和对外持续开放的延续。

其次是中国金融业走向世界的需要。

作为世界经济第二大经济体,作为中国越来越需要加强世界话语权的时期,中国一直致力于人民币走向世界。从2015年中到2017之间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时期。

2016年10月1日起,人民币正式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成为继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后的第五种货币,其中人民币权重位10.92%,位列第三;截至2016年末,6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

2015年推进央行间货币金融合作,与33家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在全球20个国家(地区)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继续稳步推进,目前,人民币在7大类共40项资本项目交易中,已实现可兑换、基本可兑换、部分可兑换的项目共计37项,占全部交易项目的92.5%。

因此,如果人民币要继续走向国际化,按照自己的步伐持续对中国金融服务业进行更大的开放和改革就是必然的选择。同时,放宽金融业更代表着中国走向世界的决心,毕竟世界话语权的增加,需要资本的支持和更加开放而宽松的环境。

其次,有关外资大举进入后冲击中国金融业甚至金融系统风险的担心是多余的。

在加入世贸组织前后,中国的市场开放初期,狼来了一直我们的传统舆论主流,但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们经历了中国经济金融逐步开放的过程,但总体上平衡。

中国金融业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具备哪些有利的条件呢?

一是中国的金融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经具有了与狼共舞的基础。

截至2016年12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余额为226.3万亿元,目前国有五大行中,工农建的总资产都在20万亿以上,中国银行在19万亿左右,交通银行在9万亿左右,兴业、招商、民生、浦发、中信五家股份行的总资产规模在6万亿左右,光大银行的总规模在4万亿级别,平安银行在3万亿级别,华夏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在2万亿左右,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杭州银行在1万亿元级别上下。

2017年福布斯世界银行排名,中国的四大行进入前十强,工行和建行还力压美国的银行位列前两位。因此,可以说明我国的金融业已经今非昔比,具备了与国际银行竞争的基础。

二是中国的金融业已经经历了资本市场的洗礼。

中国已经有25家银行在A股上市,经历了资本市场的起起伏伏和各路资本的觊觎;中国建设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民生银行还在香港上市,目前在港上市的内资银行将增至23家,应该说,中国的银行业已经有了在资本市场上与狼共舞的经验。

三是中国的金融业已经有过一轮与外资资本合作的经验。

虽然外资的股本份额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如何与外资资本打交道还是有一定的心得。

如2006年美国高盛集团、德国安联集团及美国运通公司出资37.8亿美元入股工商银行,收购工行10%的股份。苏格兰皇家银行、新加坡淡马锡控股、瑞银集团和亚洲开发银行投资中国银行共51.75亿美元。

2006年香港恒生银行、新加坡新政泰达和国际金融公司共出资购入兴业银行10亿股。美国新桥投资集团以每股3.5元购买深圳发展银行3.48亿股。德意志银行和萨尔.奥彭海姆银行联合组成的财团最高占到华夏银行总股数的19%。汇丰银行(汇丰)持股交行19.9%的股权。

美国银行和淡马锡公司分别购买建行9%和5.1%的股权。花旗集团收购浦发行4.62%的股份,并且协议规定日后花旗集团有权收购19.9%的股份。2004年淡马锡控股旗下的亚洲金融公司收购民生银行总股份的4.55%。

2006年美国花旗银行以联合收购的名义,自己出资不过60亿,就控制了拥有3558亿元总资产、27家分行、502家网点,与世界83个国家和地区917家银行具有代理行关系,连续多年位列全球银行500强的广东发展银行。2005年渣打银行以1.23亿美元购入即将成立的渤海银行19.9%的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曾经,中国的全部银行已经无一例外地被18家外资银行参股或控制。保险公司也是如此,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汇丰集团是平安最大外资股东。新华人寿即将上市,苏黎世保险持有新华人寿22800万股,持股比例为19%,已成为新华人寿的最大单一股东。

尽管后来由于各种原因有的外资退出了中资银行,但是与外资接触的过程对中国的金融机构无疑对未来的开放是有益的。

四是进一步提升中国金融业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中国经济要走出去,人民币要国际化,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也是必然的,尽管我国的金融业规模已经巨大,但是国际竞争力还有待于提升。通过对外开放中国银行业可以吸收发达国家银行业更加成熟的现代管理经验和手段,提升与国际市场的对接能力,带来国外更多的更先进的管理理念,使中国的金融业更好的走向国际金融市场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五是改革开放是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历史经验和未来抉择。

中国的金融监管已经取得了重要的监管经验,并已经做出了强化监管的重要制度安排。十几年来,中国的监管部门安照国际监管规则和国际监管标准进行了一系列的监管规范和监管实践,中国的金融业虽然有各种各样的金融乱象,但是不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一直是监管的底线。

特别是今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强监管的要求,提出强化穿透式监管、行为监管和功能监管,而今年上半年以来,央行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纷纷掀起强监管风暴,银行业的同业业务和表外业务开始收缩、保险行业野蛮生长的万能险业务得到了控制、金融业去杠杆效果显现。未来的监管将更加规范和严格,这为进一步对外开放奠定了监管基础。

六是设立了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强化了统筹协调监管。

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决定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并强化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落实金融监管部门监管职责,并强化监管问责。

目前金稳会已正式成立,由国务院副总理马凯担任主任。中国金融监管格局正式从原来的“一行三会”(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升级为“一委一行三会”,确立了国务院金稳会作为最高金融监管部门的地位,并大大增强金融监管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作为国务院统筹协调金融稳定和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议事协调机构,主要职责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的决策部署;审议金融业改革发展重大规划;统筹金融改革发展与监管,协调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相关事项,统筹协调金融监管重大事项,协调金融政策与相关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分析研判国际国内金融形势,做好国际金融风险应对,研究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处置和维护金融稳定重大政策;指导地方金融改革发展与监管,对金融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进行业务监督和履职问责等。这也为未来扩大对外开放后强化对外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的监管提升了有效性和效力。

因此,目前加快对外开放的时机已经成熟,已经具备了对外进一步开放的基础,当然,我国的金融机构要真正做大做强、与狼共舞,提升国际竞争力还要做出更大的努力。

 

本文编辑:王蕾

 

上一篇:徐忠:新时代的金融稳定与发展
下一篇:钟正生、夏天然:特朗普税改:谨慎期待 | 国际

管理日志

  1. 首页
  2.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