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洁、洪正阳:全球化的进退之间:“中国制造”商业模式的“大航海”时代

2017年5月18日 (下午4:02)2,278 views

作者:清华金融评论

分类:消息汇, 评金融, 首页

标签:朱丽洁, 洪正阳

评论:没有评论

20170517133734

文/龙门资本董事总经理朱丽洁、投资者关系总监洪正阳

 

在1.49亿平方公里的地球陆地上,73.38亿的人口分布在大大小小的国家和地区中。人口密度最高的新加坡,每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7703个人,每个路口都是人潮汹涌;而在人口密度最小的蒙古,每平方公里内只有1.7个人居住,人与人的相遇,在这里真能算得上是偶遇。

在分布得如此不平衡的73.38亿人中,找寻一份共同的追求、理想和愿景,该是一件多么艰难而漫长的差事。然而,从1492年10月哥伦布望见新大陆的那个清晨开始,人类关于全球化的梦,停停走走,但一直向前,直到今天。

在人类从2016年跨入2017年的日子里,英国《金融时报》发布的社评说:“在过去的一年里,唱衰全球化的人有了比平时更多的素材。全球化经受住了许多危机的冲击,但特朗普体现出的重商民粹主义的崛起可能是全球化几十年来面临的最大挑战。2016年对国际商业来说不是灾难性的一年,但事实可能证明,这是贸易战开打之前令人不安的平静。”

但也有不少媒体发出了与英国《金融时报》完全不同的声音。持不同观点的媒体和新闻机构,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关于全球化的热议,从街头巷尾到报刊杂志,各家言论纷呈,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态势。

其实,不只是全球化本身,就连参与全球化进程的各方,在新闻上的也呈现出让人迷惑的两面性,比如中国,一方面是澎湃的跨境并购浪潮,一方面是对资本外流的严格限制。

失速与加速:中国经济的两个侧面

我们常常能看见经济学家们在新闻里评论中国的宏观经济。保守的观点是,中国的债务规模近年来不断攀升,会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的风险。根据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报告,从2005年以来,中国新增的债务占全球新增债务比重逼近了50%。而中国在全球债务中所占的比重则从10年前的5%,增加到眼下的将近25%。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债务水平明显高于同等人均收入的其他发展中国家。

伴随着债务规模扩大而来的,是经济增长节奏的放缓。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ank for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的统计,中国的信贷扩张差额(Credit-to-GDP Gap)在2016年一度达到28.8个百分点,而该值在2011年仅为6.3个百分点,这也意味着信贷增速领先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速的幅度已经很大,并且近年来在不断加大。

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报告指出,如此快速的债务增长,通常会给本地银行系统造成很大压力。在过去信贷暴涨(Credit Boom)的案例中,有三分之一带来了金融危机,三分之一带来了比较长期的经济增速疲软。

此类观点,在中外媒体和学术刊物上被广泛提到并且引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西方对中国债务问题及其风险的认知。

但这仅仅是我们在新闻里读到的中国的一个侧面,其中充满了对债务和经济风险的忧虑。

而在另一面,不少媒体和机构则指出了中国悄然复苏的经济信号。

比如,高盛2017年2月发布的题为《中国鸡年经济增长的风险》(Risks To China’s growth In The Year of the rooster)的报告,其中特别提到了中国经济在2016年的加速增长。高盛认为得益于财政和监管政策的放松、信贷增长、基础设施投资的增加以及房地产和汽车等季节性行业的反弹,中国的真实GDP达到预期,高盛对现行经济活动的测量指数(Goldman Sachs Current Activity Indicator)、工业产出等两个指标,在2016年都呈现出增长趋势。

2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果多一个角度观察眼下的经济形势,关于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报告和观察其实还有不少。

2017年1月底,《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了日本股市中受益于中国经济复苏的机器制造和能源企业。由于中国经济复苏对日本相关行业企业营收的拉动,包括Fanuc集团、Okuma集团、AMADA集团在内的众多与中国经济有紧密联系的日本企业,都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不只是日企,西方企业同样受到了中国经济复苏的带动。

2017年年初,受到中国经济复苏提振,保洁公司上调了全年销售额的预期,宝洁首席财务官乔恩•莫勒(Jon Moeller)表示,他对中国市场的前景充满信心。他给出的理由包括,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较高端产品、中国改变独生子女政策,以及中国经济从以制造业为基础转向以消费者为基础。

英国《金融时报》2017年4月撰文称,“中国经济出现急剧好转迹象已有一年多时间”,受影响最直接的是收入最依赖中国市场的西方公司的股票,以及中国购买的大宗商品的价格。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在2017年初将中国的GDP增长预期从6.2%提高到了6.5%,显示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加速的信心。

同样是中国,一面是经济失速的担忧,一面是经济加速的信心。同样是地球,一面是全球化的大势,一面是逆全球化的呼声。究竟,哪一面是真?

在美国探讨中国:4月天里齐聚美东的投资人

投资人是这个地球上很特殊的一群人,他们需要一只眼睛紧盯报纸上的信息时,另一只眼睛绝不会放过任何来自市场的动向。毕竟,投资是一场从宏观到微观、从理性到感性的游戏。

在纽约,这个“世界的十字路口”上,关于全球化的争论,往往敌不过一个简单的观察。

就在3月底到5月中旬短短的一个半个月时间里,纽约及其周边的波士顿和费城,先后迎来了中美两国第一线的企业家、政府智囊和著名学者,而话题只有一个:全球化趋势下的中国机会。

3月25日,纽约,在哥伦比亚大学古典建筑环抱的校园里,一栋玻璃外观的大楼在阳光下显得特别耀眼,这是哥伦比亚大学的Lerner Hall,哥伦比亚大学第十届商业论坛在这里举行。

4月14日,纽约,还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校园,在拥有标志性穹顶的Low Memorial Library大厅中,哥伦比亚大学第六届中国展望论坛开幕。

4月16日,宾夕法尼亚州首府费城,著名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迎来了宾大沃顿中美峰会。

4月20日,纽约,中央公园旁的大都会俱乐部里,第八届中美商业领袖圆桌会议高朋满座。

4月21日,波士顿,哈佛大学精致的校园里,第20届哈佛中国经济论坛拉开序幕。

站在纽约时报广场这个“世界的十字路口”上,除了中国人的身影外,还有从全球各个角落汇聚而来的人和故事。

低调流入的海外资本:全球化中的一根铅笔

制造一支看似平常的铅笔,却是一个调动全球资源和企业的庞大跨国生意。从原材料来看,木材可能是来自于美国加州的雪松原木,而铅笔芯可能是来自斯里兰卡的石墨,但还需要与来自美国密西西比的黏土进行混合,同时为了提高它的润滑性,还得用到墨西哥的大戟石蜡。除此之外,铅笔的橡皮头可能来自富产橡胶的马来西亚,而制造铅笔和运输原料的工人则分布在全球各地。只有像这样的全世界分工协作,把各地的优势资源运用起来,以最高的效率去生产,才能让一支铅笔的价格降到人民币几毛钱。

就像著名经济学者米尔顿·弗里德曼为《铅笔的故事》所做的序言里说到的那样:“成千上万的人卷入了生产铅笔的过程中,没有一个是因为自己想要一支铅笔而去干自己的活儿的,他们中有些人从来没有见过铅笔,也从来不管铅笔是干什么用的。”

全球化的不仅是资源和产品,还有资金。资本在全球的自由流动,是全球化的推手,也是全球化的缩影。来自国际金融协会(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的一组数字,清晰地呈现了在过去的一年多里国际资金的流向。该机构指出,2017年2月,中国出现了资本净流入而非净流出,这是3年来的首次。与此同时,中国继续主导着新兴市场的资金流入。

640

或许企业的融资杠杆已经压弯,或许企业的营收依然疲软,但涌入中国的资金,给了中国企业家们,不同于以往的选择。过去以商品输出、贸易带动的经济增长,已经逐步被资本输出、投资带动的经济增长所取代。做投资,重在融资能力,而中国向好的经济和国际资本的流入,正说明中国的国际融资能力在不断增强。

商业模式出海:中国企业的“大航海”时代

在全球化的争论声中,来自世界各个角落最优质的企业和企业家们依然孜孜不倦地织着全球化的商业大网。同样地,在中国经济的争论声中,来自海外的资金也正在低调地进入中国。

随着国际融资能力不断增强,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们,正在越来越深入地参与全球化进程里。这不是一个新闻判断,不是一个理论推演,而是一个事实,一个趋势。

除了近年来在欧美非常活跃的大企业并购以外,在一些离我们生活更近的领域,一群中国移动互联网公司,早已经开始把在国内运营调试成熟的商业模式,大规模地向海外复制、占领海外市场。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两大移动操作系统之一的安卓平台上,来自中国的应用软件(APP)正在深度参与国际用户市场的竞争。

截至2017年1月,在美国、印度、巴西、印尼、日本、俄罗斯等6个国家的安卓APP排行中,中国企业的产品几乎占据了工具、摄影、视频、个性化、新闻和社交等6个领域的前三名。

中国移动互联网大规模的出海,实际上是继中国制造业企业和电子商务企业之后的一次中国品牌出海大潮。中国的APP在世界各地攻城略地,已经占据了流量入口,包括musical.ly、Live.me、Bigo Live、Mico等等音乐类或移动社交类APP战绩斐然,猎豹的Live.me2017年5月初刚刚获得一笔6千万美元的融资。这些中国制造的APP改变着海外用户的生活方式和社交模式。

从2013年开始,中国移动互联网公司出海开始进入爆发阶段,从数量和速度上都是如此。出海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工具、游戏、电商、直播等领域,在国内培育成熟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也在向海外市场输出。

从2014年猎豹移动赴美上市开始,中国移动互联网正式进入了一个“大航海”的时代。哥伦布1492年为了寻找东方而发起的海外探索征程,在500多年后,似乎有了一个东方的版本,但它的目标不是东方,而是整个海外市场。数据显示,到2016年底中国已有超过110个APP进入全球前1000强,而这个数据在一年前还不足30。

具体来说,根据IT桔子的数据,到2016年年末,中国出海APP数量已达到7000个,在海外50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市场覆盖度已经超过40%。其中,国产手机工具占海外安卓市场的份额已高达51.7%。以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出海为代表的中国商业模式出海,已经进入一个“大航海”的时代。

就在500多年前,哥伦布大航海发现的这片新大陆上,中国企业的身影已经深入大街小巷。

“最近两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借助在国内打磨成熟的商业模式,在美国市场寻找机会。而在过去,我们签约的项目更多是将美国的商业模式移植到中国。”已经连续5年在中美两地选拔优质项目的阔伯新星(CoprStarter)项目总监罗璇表示:“在这样的商业模式‘出海’大潮里,商业模式的跨境成为企业跨境的核心,而本地化则是企业需要解决的最大挑战。”

眼下,在中美之间的浩瀚海洋中,有越来越多中国制造的产品和它们的商业模式,正在远洋海外。在关于全球化进退的争论之中,读懂趋势的企业家们,已经毅然起航。

上一篇:霍学文:鼓励区块链技术发展 促进区块链规范应用 | 区块链专题
下一篇:浅谈金融科技的监管

管理日志

  1. 首页
  2.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