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烨东:区块链生态与国内商业化中存在的问题

2017年5月15日 (下午3:39)1,769 views

作者:清华金融评论

分类: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总42期, 总42期, 清华金融评论杂志文章

标签:无

评论:没有评论

hulianwangjinrong

本文深入分析区块链生态的构成与发展状况,并从产业发展角度分析区块链在国内商业化中存在的问题。

2009年1月上线运行的区块链技术,被誉为下一代互联网。区块链技术的运用,预示着价值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所谓价值互联网,就是使得人们能够在互联网上,像传递信息一样方便、快捷、低成本地传递价值,尤其是资金。2016年10月由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指导编写的《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提出:“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应用模式。”当前区块链技术及其应用发展热潮席卷全球,中国的区块链产业生态也正在形成,在此背景下,笔者接下来分析区块链商业化落地的前景。

区块链生态的构成

从产业链的角度,区块链生态由抽象到具体、由基础技术到行业应用可分为基础技术层、中间平台层和应用服务层三个环节,此外,从生态圈参与者的角度,还有配套辅助层,包括产业联盟与协会、投资机构、监管部门等,都是生态发展的重要外部辅助因素。可以形象地理解为,基础技术层为整个生态提供底层技术支持,中间平台层是有效连接底层技术和具体应用的通道,应用服务层是整个生态持续发展的关键,而配套辅助层是保障整个生态健康稳定发展的环境。

基础技术层

区块链的基础技术层构建了整个区块链生态的基础协议和底层架构,为行业应用构建统一技术标准、降低应用开发门槛。Ethereum(以太坊)和Hyperledger(超级账本)都是基础技术层的代表性平台和项目。

以以太坊为例,其核心思想是要建立一个内置编程语言的区块链协议,通过其支持的编程语言,使得任何区块链应用都可以用这门语言进行定义,从而实现大量的区块链应用运行于以太坊的区块链协议之上。在以太坊出现之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项目,各自定义自己的区块链协议,并无统一协议标准,而各个协议之间又互不兼容,严重影响了区块链顶层应用的开发效率。可以说,“以太坊”类平台的发展,大大加速了区块链生态的成长速度,并为区块链生态的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

中间平台层

中间平台层相当于云计算的“PaaS层”,其作用是针对某些特定行业搭建通用的应用开发平台。应用开发者可以在平台上开发、发布和运行具体的应用程序。

以德勤的Rubix平台为例,其定位于区块链基础设施供应商,致力于帮助开发者在全栈式区块链环境中开发和部署特定行业和业务需要的订制版去中心化应用,提高区块链的可互操作性、可扩展性、性能和安全性。由于不同企业客户的商业模式、行业特点存在差异,使得其在选择区块链战略的创新模式时存在特别订制的需求,Rubix采用了紧凑型试验性解决方案,给用户提供了可参考的有弹性的原型,使用户可以按照自己喜好搭建分布式应用,对于用户而言,仅需要聚焦在用户体验和业务上,而不需要去了解基础协议配置。同时,该项目搭建了符合以太坊协议的企业基础设施,在Rubix的框架下,所有企业可以按照自己的业务需求,搭建独特的区块链去中心化应用,并由于使用的是以太坊协议,客户在构建其产品的同时,能够和其他平台相互连接。目前,采用Rubix开发的实际案例包括去中心化资本市场、点对点支付、医疗数据管理等领域。

应用服务层

应用服务层的开发者聚焦于服务最终的用户(个人、企业、政府和非营利性组织),因此可分为to C、to B、to G三类应用类型。to C的应用场景包括支付转账、电子商务、社交等,to B的应用场景包括数据管理、版权保护及交易、金融结算与交易等,to G的应用场景包括社会救助资金监管、税收监管、学历信息认定等。

在社会监管和服务领域,区块链公开、透明、不可篡改的特点在公益机构的救助资金数据统计、项目执行进程跟踪等领域应用具备天然优势。2016年支付宝爱心捐赠平台引入区块链技术,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合作的首个区块链公益项目“和再障说分手”已顺利上线并实现实时账目公示。在采用区块链技术之前,公众捐款进入公益账户后,项目执行方负责定期上传善款使用明细和受益人近况,公开透明程度存在缺陷。而在区块链公益项目中,用户的善款进入系统后,整个生命周期都将自动记录在区块链上,项目执行方甚至支付宝平台都无法更改,在最大限度上保证了善款使用的透明度,助力社会公益的稳定健康发展。

配套辅助层

随着区块链产业的发展和演进,越来越多的组织和机构开始重视并积极参与到区块链技术和应用的探索中来。随着产业联盟、投资机构、金融机构、监管机构这些配套基础设施和辅助力量的加入与壮大,区块链行业的发展生态也在逐渐得到丰富与完善。

产业联盟。根据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的程度的差异,区块链可分为公共链、联盟链和私有链。其中,公有链以比特币为代表,对所有个人或机构用户开放;私有链则仅为一个公司或组织内部使用;联盟链介于公有链和私有链之间,目前被大部分金融机构作为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发展路径。这是由于金融业务强调用户的私密性和权益保障,这一属性使其难以像公有链那样做到完全去中心化。联盟链实际上是把金融机构整合在一起,金融机构间的交易做到了透明化、高效化,更兼顾了效率和可行性。

受这一思路的影响,国内外的大型金融机构均积极加入区块链产业联盟。例如,美国银行、花旗银行、纽约梅隆银行、德意志银行、法国兴业银行、摩根士丹利、中国平安、野村证券等国际大型金融机构参加的R3CEV区块链联盟。万向控股、厦门国际金融公司、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包商银行等机构共同发起成立的中国区块链研究联盟,中证机构间报价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股权交易中心、深圳招银前海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厦门国际金融资产交易中心、通联支付网络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乐视金融、万向区块链实验室等发起成立的分布式总账基础协议联盟,微众银行、平安银行、招银网络、京东金融、富德保险控股等共同发起成立的金融区块链合作联盟。除此以外,产业界也在积极关注和参与区块链产业的发展,并积极参与相关联盟的规则制定。2016年11月17日,在北京市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区块链技术应用协会成立,作为中国首家区块链协会,其理事、监事覆盖科研机构、金融机构、应用开发商、区块链投资人、区块链初创企业、区块链专业媒体、区块链培训机构、区块链美欧考察服务机构等众多区块链生态圈成员。协会聚焦区块链技术应用,汇集了多家金融资产交易所和票交所,具备丰富的区块链应用场景,基于政策引导、理论研究、场景应用、资本接入、技术实践的生态圈整合理念,与国内一流高校科研院所、国内外知名企业及核心会员单位,共同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的区块链生态体系,推动中国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发展。

27

投资机构。投资机构作为区块链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资金的力量推动技术和产业的快速发展。根据美国风险投资数据公司CB Insights的报告显示,自2014年初以来,共有50多家金融服务公司或其战略投资部门,投资于比特币或区块链特定的初创公司。

在投资规模上,根据CB Insights的报告,截至2016年底,全球比特币和区块链技术初创公司获得的投资金额已从2012年的100万美元增长至5.5亿美元。从增速上来看,区块链初创企业投资自2013年开始出现爆发式增长,至2015年、2016年,投资热度不减但增速逐渐趋稳,由此可判断,区块链行业正在一步步从概念化走向应用落地。

监管机构。由于数字货币以及其他金融领域应用是区块链技术应用的一个主要热点,使得监管机构的态度在区块链生态发展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看来,各国政府普遍对区块链技术及应用持支持态度,但在推进速度上处于稳健水平。

2016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谈到数字货币相关问题时曾提及,区块链技术是一项可选的技术,并提到人民银行部署了重要力量研究探讨区块链应用技术。2016年11月,央行直属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研究所开始公开招聘数字货币、区块链技术相关研发人员。

2016年1月,英国政府发布了一份关于区块链技术的重要报告,这份报告名为《分布式账本技术:超越区块链》中提到,英国联邦政府正在探索类似于区块链技术这样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并且分析区块链应用于传统金融行业的潜力。

2017年2月,美国立法者和国会代表宣布推出国会区块链核心小组,旨在推进针对区块链技术和数字货币的健全公共政策的制定,从而创造一个促进创新、就业和投资的法律环境。

2016年6月,日本经济贸易工业部发布了一份关于区块链技术的研究报告,并建议政府积极验证这项技术的可行性,同年日本央行表示正在测试分布式账本技术。但2017年2月,日本央行公开表示,短时间内将不会把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其支付与结算系统。

区块链商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受到监管、产业、资本、学术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目前区块链技术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距离真正的区块链大规模商业化落地还有一段距离。通过梳理和分析区块链生态的构成和发展状况,当前区块链在中国商业化落地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第一,区块链的两个核心技术,即共识算法和加密算法都存在很大的优化、完善空间。

第二,区块链应用尚未成熟。一方面,区块链应用的效率和性能尚存在疑问;另一方面公有链数据库对于全网透明,但金融类的应用天然地对隐私保护有较为严格的要求,构成区块链应用推广的一个阻碍因素。

第三,区块链领域人才匮乏。区块链属于金融科技前沿技术,国内从事过与区块链技术相关工作的人才严重不足,导致行业进入门槛偏高,有应用场景的企业在初步涉足区块链应用时往往会面临团队难以组建的问题;没有应用的带动,单纯凭借底层的技术是无法进行大规模推广的。目前面临的较大的问题是懂应用开发的企业不懂区块链,拥有区块链核心技术的企业不具备应用的领域知识,需要3~5年的融合过程。

第四,难以找到必须由区块链技术来解决的应用场景。区块链热潮带动的资金对区块链过高的期望值,导致区块链创业者疏于思考区块链技术与其定位的应用场景之间的匹配关系,从而有可能导致有些区块链应用项目实际上并不需要用到区块链技术,无法真正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如果说比特币是区块链的1.0应用,那么金融的应用将是区块链2.0的主要内容。从当前来看,在国内以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的特点做金融应用不是发展方向。一方面政府不会允许用去中心化的运营模式来开展金融业务,因为这样就没有责任主体了,一旦发生金融风险没有责任主体是政府绝对不能接受的。同时,数字货币也必须是由政府主导的主权货币。从当前国内金融市场环境来看,跨行业共识、智能合约能够大幅提升金融机构及用户的使用效率和可信度,而在交易所、资金清算、票价交易、票价清算、支付、托管、资产交易等领域更容易达成跨行业共识,提升整个产业链的交易效率。

第五,目前国内的区块链应用企业大多不具备底层核心技术,而现实中国内金融应用的复杂度、广度、深度、强度都远超比特币的应用;因为比特币是一种小规模的人为约定的比较简单、商业价值较低纯线上虚拟化商品的交易模式(比特币整个生态圈也就是百亿美元级别的商业价值),与中国动辄几十万元交易规模的大型金融应用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而在国内运用区块链技术开发金融应用如果没有自主可控的区块链底层技术是不能实现这么复杂的大型金融应用的,同时中国政府从国家安全的角度也不会允许用国外的底层平台、核心技术来实现大型的金融应用。中国的金融开发服务商如果要完全拥有完善的区块链底层核心技术及平台至少还要有3~5年的积累和打磨。

但无可否认的是中国最互联网金融领域领先全球,互联网金融的前三大公司都诞生在中国,同时在中国政府及中央银行的大力推动下,中国必定会成为全球区块链最大的市场。由于区块链是一种开源技术,且在初期阶段,非常有利于我国进行弯道超车。我国可以联合创新区块链技术,占领全球区块链的制高点,利用全球最大的应用市场,整合国际先进的技术与人才,利用3~5年形成自己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创业者们需要有耐心的从底层技术开发做起,同时虚心向用户及应用开发商学习领域知识;拥有应用场景的机构要积极拥抱新事物,以开放的心态积极与区块链创业者合作。政府对区块链技术的监管政策和鼓励措施都不应过度,给市场一定的自由发展空间,待市场有一定规模,技术有一定基础之后,再制定监管政策和行业标准,另外一方面也要防止一哄而上,揠苗助长,滥竽充数,过度泡沫化。

(朱烨东为中科金财董事长。本文编辑/丁开艳)

上一篇:叶青:独立董事“政商旋转门”的玄机
下一篇:巴曙松、白海峰:多管理人基金(FOF/MOM)投资模式与金融科技应用展望

管理日志

  1. 首页
  2.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