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雷:论企业和企业家 | 华山论剑

2017年5月15日 (上午9:57)1,366 views

作者:清华金融评论

分类:消息汇, 评金融, 首页

标签:蔡雷

评论:没有评论

20170514151607

本文由《清华金融评论》与况客科技联合推荐

文/九鼎投资董事长蔡雷

 

一、论企业

企业是现代人类社会中一种常见的组织形态,是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主体。包括企业在内的任何一个组织要存在并发展,都需要投入与消耗社会资源。同时,也都要通过产出来补偿投入、回报社会。因此,对于各种组织,我们都可从投入和产出两个视角来考察和研究。

比如家庭,也是一种社会组织,同样需要投入和产出。家庭长久以来都是实现人类物种繁衍的基本单位,其基本组合是夫妻,其基本产出是子女。家庭还提供相对稳定的情感关系,这也是产出。现在很多国家允许了同性恋婚姻,其产出估计也主要就是情感关系了,对此大家可以琢磨。再比如国家,也是有产出的。国民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增长,就是其产出。如果这个实现不了,国家本身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关于企业之一:产品

企业的产出就是产品。大家对于不同的企业的各种感受,通常都来自于其各具特色的产品。我们要认识和研究企业,可从产品开始。

产品是认识企业的起点,也是企业追求的终点。企业的价值在于其产品,其价值级别由其产品级别决定。我将企业的产品分为四个级别:一般、合格、优质和伟大四级。与之相对,企业的价值也有四个级别:一般、合格、优秀和伟大四级。

第一级别的产品就是一般意义上的产品。仅仅生产出来,无所谓质量好坏。第二级别的产品是合格产品,能够基本满足客户的需求,比如一瓶水,可以喝就是合格产品。第一和第二级别的产品都是低级产品,这两个级别的产品及其企业都经不起竞争,没法长期存在。

企业要做的应该是高级产品,就是第三和第四级别的产品。第三级别的产品是优质产品。什么产品可以称作优质产品?我认为只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产品才能叫优质产品,否则顶多是第二级的合格产品。

创新产品可以是全新的,例如第一台汽车、第一部手机,等等。也可以不是全新的,但在原有基础上有明显改进,与其他企业的产品相同但性价比更高,或同样的成本有更多更好的性能,或同样性能只需要更低的成本,这也是创新产品。从无到有的0到1是创新,在已有产品基础上显著改进的1到n,也是创新。

第四级别的产品是在优质产品基础上更进一步,是那些对人类社会和人类生活带来明显改善的创新产品,也就是堪称伟大的产品,是最高级别的产品。最早的汽车、飞机、电话、互联网等都是。伟大的产品首先必须有开创性,不能是模仿别人的。其次应该得到大规模的应用,帮助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效率,促进人类的进步与福祉。在我看来,福特、贝尔、亚马逊、谷歌等都是伟大的企业。

资产管理类企业的产品是就是资本类服务,要高效对接社会资本和各类企业,对接拥有资本的出资者和运作企业的企业家,将更多的社会资本汇集起来,再配置给那些立志做出优质乃至伟大产品的企业家。

如果资产管理企业能够管理和运作社会资本,不断帮助与成就那些优秀级别甚至伟大级别的企业,在这些企业成长过程中又不断为资本创造优异回报甚至超额回报,那么也可以问心无愧的说这个资产管理企业也是优秀甚至伟大的企业。

企业也是生命体,是一种组织生命体。我认为,所有生命体,从蛋白质生命体到组织生命体,决定其价值的都不在于其得到,而在于其付出。道理也非常简单,只讲得到与获取,就是一个零和游戏,你所得的一定是别人所失去的;而讲付出和产出,就可能带来正和游戏,会增加群体和社会整体的价值。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关于企业的第一个定律及其推论:产品价值=企业价值,产品级别=企业级别,优质产品=优秀企业。

关于企业之二:回报

经常听到有说法——企业的价值在于创造回报。我前面却说企业的价值在于提供产品,尤其是优质和伟大的产品。两者有冲突吗?相互是什么关系?在我看来,企业的产品级别和企业的回报高低之间,是高度正相关的关系。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所谓企业的回报,就是对企业具体投入要素的回报,可称之为内部回报。具体投入要素包括股东和债权人等资本要素,也包括员工等非资本要素。而企业的产品,是企业对整体社会资源的回报,可称之为外部回报。

任何一家企业,它的内部回报和外部回报应该是一致的。长期看,企业将外部回报真正做好了,内部回报就会随之而来。内部回报与外部回报之间互为结果,单独追求外部回报或者内部回报,都不可取。

现实世界中,企业的产品级别和回报高低之间,也就是外部回报和内部回报之间,有四种组合:

第一种组合,是企业的产品级别低,回报水平也低。即外部回报和内部回报都差,这容易理解。企业提供前述第一、第二级别的低级产品,将在市场竞争中难以存活,存活下来也是苟延残喘,不可能给员工、股东、债权人等要素提供者带来回报。

第二种组合,是企业的产品级别低,回报水平却高。即外部回报低,内部回报高。这一状态我们以前见过很多,现在身边还不少。一种情况是短缺经济时代,市场上啥都缺,产品都供不应求,生产出来就不愁卖,很一般的产品,也回报不错。但现在进入到过剩经济时代,这种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另一种情况,是由垄断所造成,譬如在个别领域还有一些冠名为“中国XX”的垄断型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咋样,但资本、员工回报却很好。垄断给了他们超额回报。

但很显然,两种劣质优价、平质高价的状态都不可持续,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会有不断创新、追求卓越的企业,要为社会提供第三、第四级别的高级产品。这些企业会解决短缺,打破垄断,夺走短缺环境或垄断环境中的高利润。也就是竞争的力量。

第三种组合,是企业的产品级别高,但回报水平很低。即外部回报高,内部回报低。市场不愿意为这样的产品买单。

我们经常遇到一些企业,创业者很用心,很辛苦,做出的产品品质也不错,但市场不认可,股东、员工没有回报。实际上他的产品很难说是真正意义上的优质产品。市场不认可的产品,要么产品成本太高,性价比低;要么满足的只是经营者心目中的需求,而非市场实际需求。

还有一种情况,也是高外部回报、低内部回报。经济学中有个所谓“外部性”的概念。比如铁路等公共设施,投资巨大,直接回报有限,但对于社会却非常重要。这样的产品是所谓公共产品,不适合企业来提供,应该由负责公共服务的政府提供。

第四种组合,是企业的产品级别和回报水平都高,企业提供优质产品,优质产品给企业带来优异的甚至远在行业平均水平之上的超额回报。这就是企业要追求的理想状态。

长期看,在竞争态势下,企业的产品与回报之间,最终会趋向与一致,即要么是“高外部回报+高内部回报”,要么是“低外部回报+低内部回报”。

基于前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关于企业的第二个定律及其推论:外部回报(产品)=内部回报,产品级别=回报水平,优质产品=优异回报。

关于企业之三:竞争

企业的产品和回报不是静态的、既定的,而竞争状态下的动态结果,随时都可能被其他市场参与者所改变。我们要研究企业,认识产品,理解回报,离不开对竞争的把握。

我们几年前总结了一个关于企业的基本公式:超额回报=竞争优势,而且这个公式是恒等、可逆的。为了强调其重要性,我们内部甚至称之为“投资的牛顿定律”。所有做投资的员工必须深入理解这一定律。

这一定律揭示出,任何企业如果体现出对于资本投入的超额回报,说明其一定具备竞争优势。反之,如果企业有竞争优势,则必然带来超额回报。如果我们观察到企业有超额回报,但没有可以验证的竞争优势,则说明其超额回报要么不真实,要么不可持续。

显然,企业的竞争优势有无,和回报水平高低之间,也可以进行两两组合,得到四种状态。最终动态演变的结果就会是,要么“有优势+高回报”,要么“无优势+低回报”。

根据前面我们对于企业产品级别和回报水平的理解,企业产品级别和回报水平之间,是高度正相关的关系。而我们又得到企业回报水平与企业竞争能力之间,也是高度正相关关系。那么,我们就可以推论,企业的产品级别和企业竞争能力之间,也是高度正相关关系。

事实上,我们判断企业是否有竞争优势,通常会从其产品的品质、成本、品牌、客户、渠道、特许经营权、特殊原材料等,以及特定商业模式、独有经营效率、资本便捷性等等着手。所有这些形成竞争优势的因素,都必须和企业特定的产品结合,都必须通过企业特殊的产品来体现。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关于企业的第三个定律及其推论:竞争能力=产品价值,竞争优势=优质产品。

现在,我们将前述关于企业的几个定律加以综合,就可以得出关于企业的基本理论:

企业价值=产品级别=竞争能力=回报水平

在这一基本理论基础上,我们可以得到关于企业最重要的结论:

优秀企业=优质产品=竞争优势=优异回报

如果说经营和投资企业必须遵循一些基本规律,那么上述公式就揭示了相关基本规律。我们说企业经营者要“不忘初心”,那么,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产品,获取竞争优势,实现优异回报,这就是企业经营者的“初心”。我们所有企业,都必须追求这个东西,百折不挠,至死不渝。

二、论企业家

我们从产出端研究了企业。但要进一步深刻理解企业,只看产出端显然不够,还需要研究企业的投入端。尤其是要研究资本和企业家这两大特殊的投入品。

企业组建成立、运行发展,需要各项投入。员工、设备、厂房、技术、专利、渠道、品牌等,都是企业的投入端要素。

上述各要素,是其外在的物理形态。其最终来源性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与人相关的要素,或称为人力资本,我们也经常简称为劳动;另一类是不直接与人相关的要素,或称非人力资本,我们也经常简称为资本。

有些要素可以直接区分是劳动还是资本,比如员工和厂房。有些要素兼有劳动和资本的性质,比如技术,既可以体现在企业特定的技术人员身上,这就是劳动;也可以体现在专门的设备上,这就是资本。

任何企业都是劳动和资本的结合,或者说人的因素和资本的因素的结合。我们前面说企业在产出端必须要有优质产品,要有竞争优势,要有优异回报,而这一切的真正来源,正是企业在劳动和资本这两大要素方面的特点与区别。

那么,形成企业的两大要素——劳动和资本,各自有什么特点?具体是什么关系?

由于劳动和资本都是企业的投入品,都需要得到回报和补偿,否则就无以为继。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两大要素的回报分配问题,来探寻上述问题的答案。

关于企业家之一:资本雇佣劳动

在历史进程中,对于人类活动成果的分配,最终出现一个基本现象:长期看,总是资本分得多一点,劳动分得少一点。资本占据了分配的主导地位,劳动只处于从属地位。长期演变的结果,简要言之就是——资本雇佣劳动,劳动服务资本。

举个体现这一状况的常见例子。我们做企业、做投资经常要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大家都知道,在反映企业所有权属的资产负债表中,有所有者权益这一项,代表的是股东权益。也有各类负债科目,代表的是债权人权益。但没有一个报表科目代表的是员工权益和劳动价值。股东雇佣员工,现代企业以股东价值为中心,体现在社会方方面面,肯定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当然也有个别特殊的企业,劳动价值过于独特,体现为劳动雇佣资本,员工雇佣股东。比如足球俱乐部,西班牙巴塞罗那足球俱乐部实现的经营收入中,绝大部分、有时甚至超过100%都要分配给员工、梅西们,俱乐部的股东几乎赚不了钱,股东变成给员工打工的。不过这类企业寥寥无几,企业主要还是股东雇佣员工。

现代经济学中有所谓企业理论。企业理论中将资本尤其是权益性资本定义为是剩余索取权,要从企业收益中优先扣除劳动成本、原材料成本、制造费用、税收费用等等以后才能够实现,而且有很大不确定性。但从社会整体看这个“剩余性”的权利还是分得最多。

为什么资本的分配能力会强于劳动?我给出解答如下:劳动的本质是个体意义上的人。人的特点,首先是独特性和创造性。人与人之间生理条件、心理状态、能力素质各不相同,人的最大价值就在于有独特的创造力。个人的劳动是与每一个具体人相关的,各自独立,劳动成果各有所属,价值不一,不好统一计量和简单加总。

人的第二个也是极为关键的特点,是生命有限性。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人的物理生命一旦结束,这个人的劳动价值、创造力就没有了,它不可积累和传承。再厉害的人,一旦死了,附着在他/她身上的劳动就不复存在。

资本也是劳动创造出来的,但特性与劳动完全不同。资本无声无息,没有思想,没有创造性。但可以计量,易于定价和交换。更为重要的是,资本的生命是无限的,可以传承。即使一个人死了,劳动消失了,但他创造和积累的有形财富和无形财富,也就是资本,还是可以传承下去,这正是资本厉害之处。

我理解,资本就是人类世代劳动所创造财富的积累,是群体性、累积后的劳动。而劳动则是个体性、待积累的资本。

面对社会财富的分配,劳动和资本PK,短期来看谁占上风还说不准。但长期看,就变成当期少数个体劳动和历史累计的庞大群体劳动进行PK,孰强孰弱,答案立现。这就是长久以来普遍存在资本雇佣劳动、而不是劳动雇佣资本的奥秘。

作为历史上的客观现象,我们对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没必要做意识形态上的价值判断。但人类又怎么绕得开呢?人类社会意识形态领域最关键问题,就是关于分配的问题。由于这个问题太重要了,其解决方案,直接影响、改变了现代和当代的人类历史。

一两百年前,在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时代,资本雇佣劳动、乃至资本剥削劳动导致了高度激化的社会矛盾。但凭什么必然是这样,这公平吗?可持续吗?当时马克思通过《资本论》等著作给出了解决这一最重大社会问题的新方案——共产主义运动,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去剥夺资本的分配权。经过一百多年来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社会运动,并经历了若干次大规模战争,到了二战结束时,社会财富的整体分配结果出现了显著变化——劳动和资本的分配能力大致均等。但付出的代价也极为惨痛,不堪回首。

马克思的时代以来,尤其到了二战之后,一系列重大的社会改良行动在地球上几乎所有的国家得到或多或少的实施,比如公有制、国家资本主义、福利型社会、税收和慈善等二次分配机制、企业股份制度、知识产权制度,等等,人类着力降低分配中的不公平程度。

但最新的结果却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法国社会学家托马斯·皮凯蒂结合大量数据实证分析后,做出判断:美国、欧洲、日本等最发达国家,目前的财富结构又回到了一战前的水平,资本的分配结果远高于劳动,只不过新世纪里资本的拥有者发生了变化,一百年前主要是土地房产等财富所有者,现在则是大型、新兴企业的所有者和重大商业、技术的创造者。相关内容在其最近风靡一时的经济学著作《二十一世纪资本论》有详实表述。

其实,只要资本和劳动的本质性区别没有改变,资本分配强过劳动就是必然结果。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分配问题,尽管还没有找到终极的理想答案,但现代文明社会应该不再需要用马克思时代的革命运动或民族战争方案来解决。

回到企业微观的经营实践,大家需要认识到:一是每个企业的资本和劳动都是相互依存的契约合作关系,哪一方都不能偏废。二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劳动和资本都可以进行高效的市场定价、相互交易,资本本身也面临供求关系及内部竞争的影响,对于企业个体来说偶尔还会面临资本过剩的有利情况。三是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任何独特的劳动都可以快速资本化,既包括技术发明能力如知识产权,也包括企业的经营能力即企业家的价值。

由于资本是一种群体性、积累后的劳动,与个体性、待积累的劳动相比具有分配上的压倒性优势,资本也就可以通过市场原则去交换到大量现实的优质劳动,甚至是独特的技术性劳动和经营性劳动。而独特性的劳动正是产品、企业差异化的最大来源。因此,能否拥有大额、稳定、回报要求合理的资本,也就是优质的资本,成为现代企业取得竞争优势和持续成功的关键因素。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关于企业的又一个定律和推论:企业=劳动+资本,优质的资本=优秀企业的要素之一。

由此,我们也就理解了为什么优秀企业一定要和资本市场结合,一定要去上市。进入资本市场有助于企业获取优质的资本,可以形成竞争优势,并藉此提升产品级别,最终获取长期的优异回报。

关于企业家之二:企业家支配资本

资本雇佣劳动,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形成的结果。但这并不是两者关系的全部。

现代社会中“资本永不眠”。其实资本本身没有生命,资本的生命力是人为赋予的,是资本背后的操作者“永不眠”。资本必须被一种富有生命力的特殊劳动所支配和操作。

在企业的全部投入要素中,有一种劳动,是可以支配其他劳动和资本的特殊劳动,这就是企业家。

企业家的基本功能是什么?就是配置资源、经营企业。进一步细化,就是要主动支配和操作资源,包括劳动、资本及其各类具体形态在内的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去创造产品、应对竞争、产生回报。

企业有差异,有不同级别,这到底是什么决定的?前面我们说,这是产品决定的。而产品的差异和级别又是谁来决定?最终决定产品差异和级别的,其实就是企业航船的掌舵者——企业家。企业家的差异决定了企业和产品的差异,企业家的级别决定了企业和产品的级别。企业家的独特性,决定了企业和产品的独特性。

一家企业,在创建之初,基于其资源要素、竞争态势、时代背景,其理论边界就已基本确定。但在其既定的理论边界条件下,企业的现实边界最终发展成什么样,取决于企业家。

企业家的责任,就是不断把自己企业的现实边界最大化,最大限度靠近可能的理论边界。优秀的企业家可以做到这一点,比如乔布斯,他将苹果公司推向了理论边界的最大值,也就是所在行业的边界。卓越的企业家甚至有可能突破既定的边界,通过重大的突破创新去不断获取新资源,缔造新事业,开创新天地。

企业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某某家……,这是一组很有意思的中文词汇,界定和描述那些以企业、以政治、以战争、以文学、以某某领域或职业为家的人。企业家通常都有“两个家”,一个是自己个人的家,承担着家庭责任与义务。同时还以企业为家,与组成企业的其他要素一起组建了另外一个的家庭,承担着社会责任与义务。有时候这两个家之间还有冲突,优秀的企业家们通常优先考虑的是第二个家。

在企业家庭中,资本和其他劳动要素从某种意义上都是可以被更替的,但企业家不能更替,更替企业家后的企业,已经不再是原来的企业。企业家和其他“某某家”一样,都是整个社会、一个时代最稀缺的资源。

这样,我们还可以对资本进行分级。资本的级别其实是由其背后的资本掌控者的级别所决定。资本至少可以分为两级:初级的资本和高级的资本。初级的资本由水平一般的掌控者所支配,高级的资本由水平优异的掌控者所支配。资本除了被优秀的企业家支配之外,现代社会中大量资本还由优秀、专业的金融家、投资家所支配,他们其实也就是金融、投资领域的企业家。金融家、投资家将金融企业、投资机构掌握的资本投入到可以持续增值、取得优异乃至超额回报的实体企业中去,也就是不断与优秀的企业家结合。

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得到关于企业的再一个重要推论:优秀企业家=优秀企业的要素之二。

我们据此可以得到关于企业第二个基本定律及其推论:企业=劳动+资本,优秀企业=优秀企业家+优质的资本。增加前面的研究结论:

优秀企业=优质产品=竞争优势=优异回报,优秀企业=优秀企业家+优质的资本。

优秀企业=优质产品=竞争优势=优异回报,优秀企业=优秀企业家+优质的资本。

优秀企业=优质产品=竞争优势=优异回报,优秀企业=优秀企业家+优质的资本。

最重要的事情要讲三遍。上述两个公式就是我理解的关于企业最重要的研究结论。

关于企业家之三: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决定了企业产品的差异,决定了企业配置资源的效率,并最终决定了企业的生命和价值。企业是一个组织生命体,企业家就是代表其生命的灵魂。企业和任何生命体一样,必须有两个基本追求:

第一追求,是要持续活着。生命的本质就是要活下去。企业不能干着干着就干没了,要尽最大可能长期存续。

第二追求,是要活得像样。生命之所可贵,就在于不可能永远活下去,最终会走向死亡。既然生命最终是有限的,就要在有限的生命周期内尽可能绽放精彩,彰显价值。

对于这两种追求,我用两个汉语中的“SHANG”来表达。一个是“殇”,早死的意思。包括企业在内的所有生命体,都要尽量避免和对抗“殇”,不能中途夭折。

另一个是“熵”,描述系统的无序程度。任何一个系统在没有外部能量注入的情况下,最终的结局就是“熵增”,无序程度不断增加直至死亡。包括企业在内的所有生命体,都还要尽量避免和对抗“熵”,要不断创新突破,为社会奉献优质的产出和产品,帮助整体的人类社会实现“熵减”。

在我看来,万商之道,就在这“殇”“熵”二字。

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我这样认识所谓的企业家精神,这个充分诠释企业家价值的精神。企业家精神,就是不死精神,就是和竞争对手战斗到底的精神,就是永不言败、不死不休、至死方休的精神。

企业家精神,还是创新精神,还是为社会奉献最大财富的精神,还是不断突破、追求卓越、永不满足的精神。真正的企业家精神,既是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现实主义,更是追求完美、超越生命的理想主义。也就是在这个缺乏英雄的时代中的英雄主义。

 

本文编辑:王蕾

上一篇:廖理、包纯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浙江实践
下一篇:周子衡:中央银行发行数字货币的五个问题

管理日志

  1. 首页
  2.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