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浪潮下银行如何打破“恐龙论”

2016年11月13日 (上午9:10)364 views

作者:清华金融评论

分类:消息汇, 评金融, 首页

标签:无

评论:没有评论

 

文/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岩玉、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吴强

近年来,新兴科技与金融服务深度融合,已成为促进金融业全面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本文结合我国金融系统发展现状,深入分析了科技创新对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在明确新兴科技对银行运营各层面具体影响及未来商业银行发展形态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强化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力度,有效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建议。

互联网时代,商业银行作为经济社会资源配置的核心,须把握发展趋势,加速引入新兴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增加和完善金融服务供给,探索构建新型金融服务模式,满足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切实支撑实体经济发展,有效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积极开展金融科技创新是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

积极开展金融科技创新是商业银行紧抓“互联网+”发展机遇的重要举措。2015年初,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标志着互联网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已经成为创新商业模式、优化生产和生活方式、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在“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社会经济对金融“互联网化”的需求高涨,为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积极开展金融科技创新是商业银行适应金融发展新形势、应对新挑战的迫切需要。在信息时代,互联网颠覆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金融科技正在冲击传统银行业在经济体系中的绝对优势地位。截至2015年底,全球金融科技新创公司已突破2000家,对银行盈利形成较大冲击。

面对金融新需求、新挑战,传统物理网点数量优势及服务方式已无吸引力,商业银行必须主动适应市场变化,构建以网络支付为基础、移动支付为主力,实体网点、电话支付、自助终端、微信银行等为辅助、多渠道融合的服务体系,加强金融新供给,对接不同市场主体的金融新需求,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积极开展金融科技创新是商业银行开展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过去十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银行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同时“瓶颈性”问题也日益突出,表现在缺乏对行业、市场深入而科学的研究、经营模式粗放,业务模式单一,内部协同机制缺位,数据和科技系统对营销支持不足,无法满足客户多样化的业务需求等问题。

商业银行必须高度重视并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积极学习借鉴互联网思维,不断加快新兴科技引入步伐,借助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推动金融业基础IT架构升级换代、引领金融服务模式变革,依托遍布城乡的实体网络和广泛覆盖的电子渠道,着力打造平台银行、智慧银行和普惠银行,为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商业银行开展金融科技的技术基础

2010年以来,区块链、大数据和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的不断成熟和逐步商用,为商业银行利用科技改进运行架构、提升运营效率、重塑商业格局提供良好的技术环境。

科技改善业务运行逻辑,协助银行提升服务效率

从传统商业银行的构成体系来看,新兴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各个层面的运行模式。

第一,互联网、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快速普及,催生了用户服务层面的大量创新和应用,改变了银行客户服务模式。

第二,云平台、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改变了业务处理和基础设施部署的方式,大大降低了银行的业务运营成本和IT投入。

第三,大数据分析技术将风险控制从以主观判断和经验作为主要决策依据的半人工管理模式,转变为以机器学习为主、数据作为决策依据的智慧经营模式。

第四,区块链将现有银行体系的基础制度和交易规则固化在底层协议中,优化服务流程,大幅降低风险管理和业务经营成本,有效提升各企业运营效率。

由此可见,商业银行可借助区块链等新兴科技全面改善和优化传统金融服务的制度基础和商业流程,改造传统业务和探索新一代金融服务模式,提供基于价格实时发现、资源精准匹配、产品按需提供、服务随时响应和风险智慧经营的高价值综合金融服务,引领新商业格局的形成,掌握未来市场竞争主动权。

商业模式创新层出不穷,引领银行创新业务模式

金融科技将快速革新支付清算、融资借贷、理财服务和企业互联网金融等领域服务模式,进而促进银行业不断演进升级。

在支付清算方面,网络支付可以全方位满足用户存、取、借贷、理财、记账等多元化需求,已成为客户主流使用方式。商业银行需积极推动电子虚拟账户快速融入社交、旅游、消费等生产生活场景,提升用户使用便利性;同时,将利用区块链探索更直接的支付和清算流程,低价、迅速实现价值存储和资产转移,大幅降低交易时间和成本,为用户提供更优异的服务体验。

在融资借贷方面,“去中介化”的网络融资理念逐渐被社会理解和接受。银行要搭建融资平台,对接投融资需求,重构借贷业务模式以获取新的竞争力。在融资需求侧,银行可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实现客户细化分级,根据客户经营信息明确风险水平、产品额度,提供更多融资工具满足客户需求;在投资供给侧,协助投资方透明地接触更多业务和项目,使其获得投资决策权,同时运用客户分级和白名单管理方式,提高投资有效性。

在理财服务方面,技术成熟降低了理财服务门槛,促使网络理财放量增长。银行可借助机器人投顾变革传统服务方式、提升运营效率,进一步将财富管理客户对象扩展至中产阶级及大众市场。例如,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RBS)宣布,将削减550个投资顾问的职位,转而启用“机器人顾问”,在线平台将于2016年下半年开始接手低于25万英镑(约合35.9万美元)的投资业务。

在企业互联网金融方面,商业银行须紧抓企业“互联网+”转型机遇,以电子商务为切入点,由以“存贷汇”为核心的传统企业服务模式,向以“商投融”为核心的“融资+融智”型企业金融服务模式转变,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解决方案。一是聚焦现金管理、贸易融资、供应链金融等零资本消耗、低资本消耗的公司业务产品,实现从高资本消耗低效能向低资本消耗高效能的转变;二是打造全能型交易银行业务竞争的制高点,实现从清算与结算管理向“全资产”配置管理转变;三是汇聚商业信息,实现交易撮合,有效提升商务活动效率;四是嵌入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和产业链的管理,实现从注重核心客户向产业平台获客与经营的转变;五是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现从管控风险向经营风险、经营客户的前置转变。

信息技术革新管控流程,帮助银行降低运营成本

在数字化时代,半人工化的银行核心业务流程和低效的风险管控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商业银行需要加快引入新兴科技,实现业务与风控流程的前中后台一体化和自动化,以应对当前多变的市场环境。一是前台需通过新兴技术和工具更方便、更全面地获取客户信息,更敏锐地洞察客户需求;二是中后台通过业务流程整合、优化与创新,保证服务的高效性以及客户良好的服务体验;三是在前中后台转型过程中实现集成式风险管理,通过建设动态的业务基础设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有效支持“信贷工厂”等新业务模式,确保成功转型。

网络思维挑战传统理念,促使银行重塑企业文化

“以产品为中心、以机构为本位”的传统金融理念已逐渐被“以用户为中心、以场景为切入点”的网络思维模式解构,商业银行可借鉴成熟的互联网企业优秀文化基因,重塑企业文化。一是由相对封闭的企业文化转向开放、包容的未来银行文化,提高对创新失败的宽容度;二是要引进互联网人才和提升现有人员能力,夯实科技创新基础;三是打破传统银行人才激励制度,构建兼顾当前与长远的考核激励体系,考核向基层和业务一线倾斜,激发队伍内生动力。

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背景下商业银行演变的三种形态

在新兴科技的冲击下,有人预言商业银行将成为“21世纪行将灭绝的恐龙”。但是,新兴科技只是不断提升银行业运营效率和社会信用透明度,并没有改变金融业控制风险、风控第一的运行准则,更无法颠覆银行在现代经济社会资源配置中的核心地位。因此,未来覆灭的只能是传统经营模式和旧的市场秩序,商业银行将在区块链等新兴科技驱动下,与行业新进入者共同促进银行业形成层次化的行业机构体系和崭新的金融生态,更好地满足市场和客户日益升级的金融需求。

未来,预计商业银行将逐步演化为三种形态:大型银行将顺应时代要求,利用新兴科技实现行业间的相互渗透和交叉融合,升级为跨界融合的智慧型全能银行;善于创新的商业银行和新兴金融科技企业将聚焦专业金融服务,进化为细化聚焦的智能型专业银行;部分传统银行将逐渐沦为通道,提供金融服务却不拥有客户关系,成为快捷低廉的基础型批发银行。

商业银行加速引入新兴科技 助力供给侧改革

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支撑宏观经济转型升级

银行业应尽早引入区块链等新兴科技,加快现有业务流程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进程,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和联动发展能力,通过创新的方式为实体经济提供针对性强、附加值高的金融服务,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在零售业务方面,商业银行需积极满足客户需求,加速消费金融场景化布局,提供整合无缝的一体化客户体验。可以选择搭建网上商城,或者与电商、物流等拥有一定客户资源的企业合作,推动各渠道服务的无缝衔接,有效嵌入日常消费场景,大力发展消费金融、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切实促进居民消费快速增长。

在公司业务方面,快速推出企业互联网金融服务,有效提升企业客户服务效率。一是通过大数据等新技术构建“投行+商行”金融服务模式,引导资源向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二是借助物联网等新兴科技创新服务模式,深入开展绿色信贷,大力支持“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早日实现;三是通过公司网络金融平台创新跨境金融服务模式,建立包括境内外、线上下、本外币、内外贸、离在岸等业务在内的立体化、全方位金融服务体系,主动对接“走出去”企业跨时区、跨币种、跨市场的多维度需求,有效推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

注重发展普惠金融,推动发展成果共享

商业银行须借助大数据、移动互联、云计算等新兴技术,降低金融产品和服务交易成本,有效拓展资金融通的时间、空间和数量边界,促进普惠金融快速发展。一是聚焦广大小微企业金融需求,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型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提高金融供给和金融需求的匹配度,有效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二是把握农村电商崛起机会,创新农村小微创业金融和农民线上消费信贷等服务,快速扩展农村用户;三是结合“智慧城市”战略,聚焦城镇居民在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领域的金融需求,借助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新型市场拓展手段,实现客户日常生活场景的有效覆盖,拓展普惠金融社会覆盖面。

广泛开展深度合作,持续开拓金融服务边界

在跨界竞争日趋激烈的信息时代,积极开展合作、主动拥抱优势资源和能力,是应对竞争的有效途径。一是加强与各类金融机构的合作,共同研发具有特色、适合互联网应用的金融产品,形成产品优势;二是积极与各类社交、电商、娱乐、旅游、生活服务类互联网商务企业合作,广泛布局金融场景,快速拓展客户群,提升客户体验;三是探索与电信运营商、手机生产商合作,将自身金融产品与其手机或服务捆绑,实现营销前移;四是与企业移动方案提供商及实体商家开展合作,基于实体商家的线下商业环境,融合金融服务,构建线上以及线上线下结合的应用场景,实现批量获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合作模式。

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再造企业运营流程

商业银行须打破传统商业银行的体制机制约束,建立起与新型金融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化经营组织架构,强化网络金融运营部门的独立性和专业性,灵活应对多变市场环境。在运行模式方面,须加速由层级制的治理结构向扁平化的组织体系转变,成立独立手机银行或在总行设立互联网金融事业部,适时成立独立网络金融公司;在风险管控方面,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更加科学地评估供需双方信用和风险,优化风险管理模式,实现从“经验依赖”到“数据依据”的转化;在管理机制方面,内部参考互联网公司,构建内部孵化器引导和鼓励创新,并通过IT2.0革新组织和流程,建立统一的生产经营大平台,支撑小团队运作,实现前台销售一体化;在激励机制方面,试点实施泛合伙人制度,并将成功转化的创新成果及时成立子公司或经营团队。

重塑新型企业文化,激发员工使命感和创新激情

距离市场一线越近的员工,越有可能发现没有被服务的客群、没有被满足的需求以及可以改善的流程。因此,商业银行需大力倡导“微创新”,要发动所有人共同投身创新,引入创新孵化和内部风险投资机制,以提升用户价值为中心,追求口碑和极致的客户体验,培育互联网金融业务,培养互联网人才。打造包容创新失败的氛围,践行“复盘”机制。同时,综合考虑员工能力、特长、兴趣、心理状况等安排合适工作,鼓励员工跨部门交流,充分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员工从优秀走向卓越。

展望未来,区块链等新兴科技代表了人类认知世界视角的演化方向,以及对世界掌控能力的进步,已经成为技术发展不可逆的大趋势。对商业银行而言,及早理性应用区块链等新兴技术进行金融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为我国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原标题为:金融科技浪潮下商业银行的应对之道    本文编辑/丁开艳)

上一篇:中国式数字化资产配置将走向何方?
下一篇:正视金融科技的变革与挑战

管理日志

  1. 首页
  2.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