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荒”倒逼商业银行大资管转型

2016年9月10日 (下午1:59)1,628 views

作者:清华金融评论

分类:封面专题, 封面专题-总34期, 总34期, 清华金融评论杂志文章

标签:无

评论:没有评论

 

文/中国民生银行私人银行部总经理 孔庆龙

针对市场上呈现的“钱多资产少”的“资产配置荒”局面,商业银行大资管业务可以在资管、私行、投行等部门的紧密配合下,在客户精细分层管理的基础上,打造出专业化、多元化的财富管理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三十多年高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迅速增加,社会总融资规模持续扩大,充足的优质资产令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和实现利润爆发式增长。然而,近两年“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降低,企业投融资意愿较弱,优质项目稀缺;受益于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融资脱媒已成为一种趋势,优质资产被进一步分流。优质非标资产稀缺的市场环境下,标准化资产成为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的又一出路。但2015年下半年以来,国内股市大幅下跌、外汇市场明显震荡,特别是自2016年初开始,全球股票、外汇、债券和大宗商品等资产在投机资金的推动下相继出现大幅波动,不确定性增强,银行资管的配置行为更加谨慎。

尽管优质资产难求,但为支持实体经济企稳,2015年以来央行陆续进行了五次降息和六次降准,市场资金充裕;商业银行为提高客户黏性、保持资管市场占有率,产品发行规模仍在稳步增加,发行利率下降缓慢,大量代客理财资金缺乏投资出路,市场上呈现出“钱多资产少”的“资产配置荒”局面。在这种“资产荒”困局下,商业银行大资管业务可以在资管、私行、投行等部门的紧密配合下,在客户精细分层管理的基础上,打造出专业化、多元化的财富管理体系。

“资产荒”困局下银行资管的应对策略

转变资产配置观念,提升资产管理能力

过去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策略较为单一,绝大多数资金投资于非标资产并持有至到期,然而在当前优质新增资产稀缺、存量大规模提前还款的市场情况下,传统的资产配置观念亟待转变,银行资管应通过多元化和专业化的投资提升资产管理能力,把握经济转型期下的业务机会。

资产配置多元化,扩大投资范围,挖掘优质资产,分散投资风险。投资品种方面,非标资产增长乏力,已无法满足代客理财资金的配置需求,对于债券、股票、衍生品等标准化资产,并购基金、产业基金、可交换债、资产证券化(ABS)、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等新型融资工具,应充分研究其投资价值与风险点,做好业务布局和规划;投资范围方面,应以全球化视野挖掘境外资产的投资机会,通过离岸市场和产品创新打通境内投资向境外投资的转化渠道;投资策略方面,被动的持有至到期策略应逐渐向主动的交易型策略转变,在震荡的市场行情中增加投资收益。

资产配置专业化,提升投资能力,强化资产管理,把握市场轮动机会。专业化的资产管理,要求从业人员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对市场上各类可投资资产有深刻、系统的理解,对专业投资机构特点、投资经理所长有全面、清晰的认识,对市场情况有准确、前瞻性的研判,对大类资产配置有独到见解并能在不同市场形势下灵活运用,前瞻性地抓住可投资机会。

搭建资产配置体系,完善投资管理机制

传统的美林投资时钟理论作为经典的大类资产投资分析框架之一,虽然在2012年之前的中国市场得到初步验证,但自国内经济进入转型期以来,大类资产轮动节奏加快,美林时钟的指导性和实用性减弱,市场上迫切需要一套适合国内行情的、放眼全球金融市场的大类资产配置体系。商业银行作为对经济基本面、政策面和资金面感知速度最快、信息获取最全面的金融机构,在搭建资产配置体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银行资管也需要这样一套体系作为投资指导,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做出正确的、前瞻性的投资决策,把握资产轮动机会。

经济增速放缓、资产配置荒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不仅要投好,更要管好,具体应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由被动的静态管理向主动的动态管理模式转变,对于标准化资产,其走势跟随市场行情持续变化,银行资管应根据对市场的研判灵活调整投资策略和投资规模,及时止盈止损;对于非标资产,风险部门应做好持续跟踪和投后管理,在独立尽职调查的基础上,综合市场上可获取的各方信息,对企业或项目质地做出客观评价,在发生实质性违约之前采取管控措施。

第二,风控理念与风控模式要进行转变,银行资管与传统信贷不同,资管行业应遵循的是投资理念,而投资的收益与风险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只有真正的做好全流程风险管理,而不是一味地躲避任何潜在的风险点,商业银行才能通过资产管理实现客户财富的保值增值。

把握经济转型机遇,积极挖掘优质资产

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过剩行业产能出清系列举措的逐步推进、企业去杠杆取得实质性进展,制造业投资增速受到拖累,经济增长承压下行。政府在深化改革的同时为避免经济“硬着陆”,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对冲企业“做减法”的负面效应,未来一段时期将是“基建+创新”双轮驱动托底经济。这种市场大环境下,商业银行应在基建、创新成长型企业中发掘业务合作机会,抓住优质资产,分享经济转型成果。比如基建投资板块,对于那些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一致的项目,如“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自贸区建设等,不仅要抢占先机,还要创新业务合作模式,单一的传统信贷、非标准化债权融资的形式已无法满足项目方需求,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产业基金等股债结合的融资方式将得到市场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细化客户分层,构建基于客户协同的财富管理体系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客户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个性化,高净值人士规模增长的日渐加快,商业银行大资管业务须“以客户为中心”,通过精细化的客户分层、个性化的资产配置方案、适配性的合规销售,构建基于客户协同的财富管理体系。尤其是对于高净值客户,须借助各种网络化协同工作环境、创新设计工具和知识融合手段,通过在私人银行专业投资顾问和客户之间构建通畅的信息交互平台,充分激发客户和私行投顾在知识结构、市场洞察、产品设计等领域的群体创造力,打造高净值客户真正需要的个性化财富管理方案。

“资产荒”困局下的风险防范

研判政策走向,防范政策风险

投融资活动受政策影响较大,准确判断政策走向、进行政策解读对于商业银行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政策风险防范要求商业银行对国家宏观经济目标和改革方向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现阶段经济转型是核心,供给侧改革是基础,经济稳增长是保障,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以对政策趋势有较为清晰的判断,在政府发展战略的大方向下管理银行的资产配置行为。

转变风险防范思路,变被动为主动

对于银行资管,与其说是“防范风险”,不如说是“管理风险”;与其说是“投放信用”,不如说是“经营资产”。投资前,应充分尽职调查,合理定价风险,穿透式设计可控制、可退出的产品结构;投后要对市场和投资标的持续动态跟踪,保证退出渠道畅通,把握最佳退出时点。

建立投研团队,管控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防范不仅要依靠外部机构的研究成果,还应打造专业的投研团队,搭建资产配置体系,提升资产管理能力。外部研究机构通常是站在卖方视角进行市场研判,诸多问题上市场声音并不一致,因此培养独立的投研团队,对市场各类消息加以辨别整理,从商业银行资产管理视角出发,发表独立、客观的意见,对规避市场风险、提升资产配置能力大有助益。

综合评估合作机构资质,防范外部风险

外部合作机构从事相应业务的资质、管理能力、投研实力以及中后台支持能力等会对资金的投资运用和管理产生较大影响,合作结构的经营和操作失误可能会导致巨大亏损。因此,商业银行不仅要有对市场的研判能力,更要有对合作机构资质、投资经理能力的评估能力,银行资管部门应完善外部机构和投资经理档案,建立持续、动态的跟踪系统,对尽职调查和投后管理过程中的情况和评价及时呈现在系统中,对机构的投研实力、中后台支持,投资经理的诚信度、投资风格、适合何种市场行情等做出评估,以此作为动态管理的数据支持。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的转型方向

打破刚兑,回归代客理财本质

目前,预期收益率型产品仍是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主流,银行具有“隐性担保”责任,客户认为应该刚性兑付。然而商业银行代客理财的本质应是“买者自负,卖者尽责”,彻底打破刚兑才能实现资产管理业务的转型。2014年12月,银监会下发《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引导商业银行发行净值型理财产品,回归代客理财本质。净值型理财产品是一种开放式、非保本的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不提供预期收益、没有投资期限、投资者自负盈亏。目前各家商业银行陆续推出净值型产品,但要做到将合适的产品销售给适合的客户,还应加强客群经营和投资者教育,注重合规销售,向客户充分揭示风险。由于净值型理财产品刚刚起步,客户对其与预期收益率型理财产品的本质区别没有充分了解,一旦产品净值跌幅较大,客户资金受到损失,向银行及监管机构投诉,建议监管层进行正确引导,彻底打破银行的“隐性担保”责任,并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和鼓励净值型产品的发行。

强化创新机制,助推资产管理业务发展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的服务领域和方式仍较为单一,创新步伐缓慢。传统的以信贷和非标为主的间接融资方式,很难满足企业的多样化融资需求和不断创新的商业模式。资产管理业务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应紧跟政策导向和市场前进步伐,多倾听市场一线人员和企业家的声音,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做好融资服务模式的创新研究。在商业银行强化自身创新机制的同时,建议监管层引导市场各机构创新融资手段,开发多样融资工具,助推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资金全球化布局需求扩大,建议在合规可控的前提下打通资金全球化配置的渠道和平台。

积极参与多层次资本市场,助力实体经济

“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着力加强多层级资本市场的投资功能,优化企业融资结构,建立分层有序、品种齐全、功能互补、规则统一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商业银行大资产管理体系应积极参与多层次资本市场,发掘优质企业和优质项目,开发符合创新需求的金融服务,在业务“蓝海”领域充分做好业务布局和规划,化解资产配置荒的困局。由于银行代客管理的资金体量非常大,建议监管层在国家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出台相关政策和办法,引导银行资管积极参与多层次资本市场,享受改革红利,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推进“投贷联动”,分享经济转型成果

在当前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金融创新纵深发展的宏观环境下,在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大资管部门加快推进“投贷联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银行资管通过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组合的模式,为处于成长期的企业提供融资,以分享的企业成长收益来补偿承担的风险,在这个过程中,银行资管可根据客户风险偏好,为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高净值客户订制“投贷联动”相关产品,实现客户、企业、银行的三方共赢,分享经济转型成果。银行资管具有雄厚的资金基础、充足的人才和项目储备、日渐成熟的政策引导和市场环境,具备开展投贷联动的基本条件,建议政府能够在立法层面为银行开展投贷联动提供高层的法律支持,建议监管机构和行业协会能够通过不同层级法规、规章文件对投贷联动进行全面规范。

(本文编辑/丁开艳)

上一篇:银行理财开启创新之路2.0
下一篇: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如何考虑互联网因子

管理日志

  1. 首页
  2.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