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否正在丧失出口竞争力?

2016年7月29日 (下午12:44)1,451 views

作者:清华金融评论

分类:评金融, 首页

标签:无

评论:没有评论

文/华融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华融证券宏观分析师王泽军

核心观点:

今年前5个月出口累计同比下滑7.3%,各种现象引发了各界对中国出口竞争力是否下降的担心,但中体来看中国的出口竞争力依然保持较强的韧性,出口的规模经济优势短期难以撼动。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诸多产业的制造加工等环节在我国都形成了相当完善的上下游及相关配套系统。“可靠性和速度比价格更重要”这个优势短期内其他发展中国家或难以替代。随着全球贸易的减速和经济再平衡的演进,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将继续弱化,出口仍将面临被迫转型的持续压力。

正文:

2010年以来,中国的出口同比增速大幅放缓。特别是今年前5个月出口累计同比下滑7.3%,已经接近1998年亚洲经济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水平,净出口对中国GDP增长的拉动也再次降到0以下。与此同时,随着人民币汇率过去较长时间的升值、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升,加之部分外资撤离中国,到生产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印度等地设厂等,这些现象自然引发了各界对中国出口竞争力是否下降的担心。那么,中国出口整体竞争力现状究竟如何?出口下滑的主要原因究竟是什么?如何科学看待和正确应对这些新的变化?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现实课题。

图表 12010年以来出口逐年下滑,净出口对GDP的拉动再次降到0以下

 

数据来源:Wind、华融证券

 

图表 2: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幅度超越其他主要货币

 

数据来源:Wind、华融证券

注:图中以2000年初汇率设定为1。

中国出口竞争力的现状究竟如何?

 

(一)中国的出口增速下滑与世界几乎同步

金融危机后中国出口显著下滑,但从全球来看并不是个例。通过对比中国与出口导向型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增速,可以看到,几乎所有国家出口增速都在下滑,中国下滑速度并不突出。与发达国家相比,在领先了十多年后,中国出口增速渐趋平庸。由此可见,中国出口增速的下降可能与国际需求有关。过去“中国生产、美国消费”的世界经济增长模式,随着美国“去杠杆、实体化”和中国“去产能、扩内需”,目前似乎有了显著的变化,这也必然体现在出口方面。国际需求减弱以及全球经济再平衡,可能是导致中国出口下滑的重要原因。

 

图表 3:与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相比,中国出口的下滑速度并不突出

 

数据来源:Wind、华融证券

 

图表 4: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出口增速渐趋平庸

 

数据来源:Wind、华融证券

 

(二)中国占世界出口的份额仍在扩张

从总量上看,近年来中国占世界出口的份额仍在快速增长并不断创新高,2015年达到创纪录的13.81%从2015年各国出口份额的增长[1]来看,中国市场份额上升幅度超出其他所有国家和地区,增加了1.47个百分点,第二名美国出口份额增加了0.6个百分点,越南仅增加了0.19个百分点。

剔除基数的影响,比较出口份额增加的速度[2],更能说明出口竞争力的变化。2015年,我国出口份额增速11.93%,仅次于越南24.40%,快于泰国份额增速8.59%、美国7.02%和韩国6.01%。

图表 5:中国出口占世界的总体份额快速增加

 

数据来源:Wind、华融证券

   

从国别上看,在全球的主要进口市场中,中国出口所占份额在2013-2015年出现明显提升。具体地:在美国进口额中,中国出口所占份额由15.82%提升到17.74%,增长了1.93个百分点;在日本进口市场中,中国出口份额提升了2.88个百分点;欧盟市场尽管由于欧债危机等原因很不景气,但中国出口所占份额依然提升了1.05个百分点。

 

图表 6:中国出口在主要进口市场的份额明显扩张

 

数据来源:Wind、华融证券

 

(三)中国出口的结构正在逐步优化升级

从出口产品的类型来看,中国出口的重心正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长期以来,我国出口的主要是具有相对优势的资源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但近年来中国出口中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重在不断下降,出口重心由低附加值产品出口为主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新的竞争力正在开始形成。为了简化,我们以SITC分类中有代表性的机械和运输设备作为技术密集型产品,以杂项制品作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可以发现,目前技术密集型产品在中国出口中占的比重逐步扩大至50%左右。更具体地,近年来手机一直是我国出口额最大的单一商品,便携式电脑(含平板电脑)出口额列第二位。以手机为例,从2010年到2014年连续5年平均年增长25%左右(2015年增速出现下降,但仍有8.8%的增幅)。高附加值产品(包括手机、医疗器械和集成电路等)的占比在我国出口中逐渐加大,正是我国产业升级和产业链具备竞争优势的体现。

 

图表 7:技术密集型出口产品占比超越劳动密集型产品

数据来源:Wind、华融证券

 

图表 8:手机、集成电路出口占比持续增长

8

数据来源:Wind、华融证券

从出口产品的国别份额上看,我国在全球主要高附加值产品市场中的占比依然较大。在美国市场,中国高科技产品出口份额由2003年的15%左右提升到目前的30%左右。在日本市场,我国电气机械份额提升较大,较2007年提升了50%左右。在欧盟市场,我国运输设备份额由2007年的9%提升到29%。

 

图表 9:中国高科技产品出口在美国市场份额

 

数据来源:Wind、华融证券

 

图表 10:中国电气机械出口在日本市场份额

 

数据来源:Wind、华融证券

 

图表 11:中国运输设备和光学、钟表、医疗设备在欧盟市场份额

 

数据来源:Wind、华融证券

从贸易方式来看,近年来中国一般贸易增速快于加工贸易,新竞争优势崭露头角。一般来说,加工贸易承接了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早期的产业提升和融入国际产业链具有积极作用。但其更多的利用我国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长此以往会将我国挤压在产业链中“代工”的狭窄区域,能获得的附加值并不高。与“只长骨头,不长肉”的加工贸易相比,一般贸易对国民财富的贡献和综合效应更加显著。2006年以后,我国一般贸易比重不断上升,而加工贸易比重不断下降。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的比重易位反映出我国在传统竞争优势上的削弱以及在新竞争优势上的崭露头角。

 

图表 12:中国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比重易位

 

数据来源:Wind、华融证券

基本结论与启示

一是虽然受到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劳动力成本上升和人民币汇率升值等因素的影响,但是中国的出口竞争力依然保持较强的韧性。产业升级使得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逐步让位于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加工贸易也逐渐被一般贸易出口超越。传统出口行业的竞争优势虽然不断削弱,但新竞争力正在形成。当前中国出口增速的下降与国际需求的低迷以及全球经济的再平衡有着较大关联。

二是中国出口的规模经济优势短期难以撼动。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并形成巨大的规模优势。诸多产业的制造加工等环节,在我国都已形成了相当完善的上下游及相关配套系统。生产许多产品,都能够在很近的距离内,很短的时间内,很方便的找到配套设施和资源的提供企业。短期来看,“可靠性和速度比价格更重要”这个优势,其他发展中国家或难以替代。

三是展望未来,随着全球贸易的减速和经济再平衡的演进,我国过去的粗放型出口发展模式将遭遇更多的“天花板”。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将继续弱化,出口仍将面临被迫转型升级的持续压力。这个过程中新的竞争力或有望不断涌现。最后提一下,从短期来看,目前OECD综合领先指标已经连续两个月反弹,人民币汇率也从2014年初最高6.09贬至6.68,贬值幅度已将近10%,这些或对未来数月出口增速形成一定支撑。

本文编辑/王蕾


[1] 即出口份额增加额,是当年出口份额与上一年出口份额的差

[2] 指出口份额增加额与上一年出口份额的比值

上一篇:工资就这么多,凭什么过你想要的生活?
下一篇:【论道宏观】制造业和民间投资“折翼” 增大稳投资难度

管理日志

  1. 首页
  2.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