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清华金融评论
标签:无
评论:没有评论
文/华泰证券研究所高级宏观分析师宋雪涛
上周日,16个产油国在多哈就原油冻产进行磋商,结果无果而终。多哈会议谈崩后,油价却表现的非常有韧性:周一国际油价先是跳空低开,但很快自低位反弹,抹去早些时候全部跌幅。
无论是谈崩的多哈原油冻产会议,还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对原油价格的影响力都被高估了。自上世纪80年代起,OPEC对原油价格的影响早就非常弱了。近几年来,OPEC产量调整对油价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弱。
从长期来看,油价周期性变化的源动力是需求,不是供给。地缘政治、金融市场等非基本面因素,虽不会决定油价长期走势,但在短期内会加剧油价的周期性波动。
当前原油市场的供需基本面已经出现显著的“再平衡”,当全球需求这一影响原油价格的主要因素稳定之后,OPEC通过控制产量这一单一变量来打破总体平衡的愿望就很难实现。所以多哈会议谈崩,油价却表现的非常有韧性。
为什么多哈冻产会议谈崩了,但油价跌不动?如果OPEC达成了冻产协议,对油价到底有多大影响呢?
实际上,备受关注的多哈谈判和OPEC的作用被高估了。OPEC对原油价格的影响早就非常弱了。1999年欧佩克会议之后,油价开始从1999年3月的12美元,稳定上涨至2000年10月的33美元。当时有些观察者认为,1999年-2000年油价上涨是OPEC一手策划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1986年油价暴跌就是因为沙特等成员国不顾OPEC石油配额超产造成的。1986年之后油价一路暴跌,直到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OPEC就没有实力阻止油价的持续暴跌,怎么会在1999年突然获得这种实力呢?即使成立,为何仅仅两年之后的2001年至2002年油价又处于崩溃的边缘呢?实际上,1986年油价暴跌之后,OPEC开了很多次会议,希望能统一起来,对原油产量形成持续的控制力,但也只有1999年3月这次会议之后,油价才有过比较稳定的上升。
显然,像石油输出国组织这样的联合垄断组织本身并不足以拉升油价。
那1999年欧佩克会议之后油价上涨真正的原因是什么?一个可能的理由是,OPEC的决策远非外生性的,事实上OPEC成员国的原油供应,是对宏观经济状况做出反应(会随政治因素或油价水平发生调整)。
同理,无论是OPEC的决策、贸易禁运令的施加、政治不确定性对油价的影响,这些都离不开宏观经济环境。宏观经济环境可以通过机构间接影响油价,也可以直接改变对石油的需求,进而导致对油价的冲击。
比如1970年油价向上的压力不是因为生产力的下降,而是全球性的货币扩张导致持续性的产出高于潜在水平,随后迎来不寻常的低利率时期。当这种繁荣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转向衰退,实际利率上升之后,油价也开始滑落,最终于1986年崩盘。纵然OPEC欧佩克费尽心思,也没能挽回颓势。
OPEC产量调整对油价的影响作用近几年来正在减弱
一方面,无论是2002-2007年期间全球经济高增长拉动的旺盛需求,还是2008年后半年至今明显放慢的需求增速,OPEC产量政策对价格的影响力度都较为有限,价格变化趋势仍主要是需求拉动。另一方面,地缘政治问题、美元贬值、金融投机行为等其它非基本面因素的影响也削弱了OPEC在石油定价上的主动权。事实上,对原油价格的影响力都被高估对原油真实价格波动的分解显示:过去石油价格的冲击并不是通常所认为的那样是由石油供给冲击导致的,而主要是由全球总需求冲击和预防性需求冲击共同驱动的。例如,2003年后石油价格的飙升主要是由正面的全球需求冲击的累计效应所驱动。类似的,1979年后石油真实价格的上涨是由强劲的全球需求的叠加所推动,而这要进一步归因于全球经济繁荣以及预防性需求的急剧增加。预防性需求,具体指的是地缘政治、金融市场等非基本面因素,虽不会决定油价长期走势,但在短期内能通过暂时影响石油供需关系而加剧油价的周期性波动。
所以,回到本文开头提出的问题:为什么多哈谈崩了,但油价跌不动也涨不动?因为当前全球经济总需求仍然比较疲软,供给层面在油价低位徘徊之后已经挤出了部分高成本产油企业,所以原油市场的供需基本面已经出现显著的“再平衡”。当全球需求这一影响原油价格的主要因素稳定之后,OPEC通过控制产量这一单一变量来打破总体平衡的愿望就很难实现。
另外,本次多哈会议谈崩也侧面反映美国沙特关系的转变:在美国原油出口解禁和页岩油革命之前,美国是沙特原油的进口国。两个国家虽然在意识形态、国家政治制度上的差异,但美国对沙特的原油有依赖性,沙特对美国的经济有依赖性。当美国开始推崇能源自给自足以及原油进口多元化策略之后,双方的矛盾就突出了:首先是在中东问题上美国对以色列的立场;其次是伊拉克战争后,小布什政府推行的“大中东民主计划”与沙特阿拉伯现行的政教合一统治模式相悖,严重触及了沙特阿拉伯政府的核心利益;再次是沙特对极端组织的支持也在挑战美国反恐问题的神经。
所以无论是谈崩的多哈原油冻产会议,还是影响力渐行渐远的OPEC,对原油价格的影响力都被高估了。从长期来看,油价周期性变化的源动力是需求不是供给。地缘政治、金融市场等非基本面因素,虽不会决定油价长期走势,但在短期内会加剧油价的周期性波动。
本文编辑/丁开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