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清华金融评论
分类:消息汇
标签:注册制
评论:没有评论
时隔10年之后市值配售重出江湖,资本市场打新进入全民“买彩票”时代,僧多粥少背景下,中签率大幅下降再度成为现实。
打新新规下首只新股高澜股份网上中签率为0.023%,降至2015年最低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而这样的中签率水平在2000年市值配售推出之时并不鲜见。在市场人士看来,新股中签率可能还将继续下降,但也要看新股发行的集中程度以及股份数量。
新股发行市盈率普遍低于行业水平成为新股发行后暴涨的利器之一,但是随着注册制的推行、新股发行节奏的加快,新股发行最终将趋向市场化。“这将使得打新不再是无风险的收益,而是一门考量投资眼光的投资行为。”有业内人士称。
新股中签率骤降
“全民摇奖,中奖再付钱。”在以市值配售、取消预缴款的新股发行新规下,首只新股高澜股份低至万分之二的网上中签率,预示着新股打新将进入新的篇章。
今年1月19日晚间,证监会核发了7家公司IPO申请的批文,成为首批适用新规发行的公司。新规下,新股发行将通过以市值配售、取消预缴款、设置弃购惩罚和实施中小盘股直接定价等机制,以减少新股发行对市场的冲击。
1月24日晚间,打新新政下发行的首只新股高澜股份披露,此次网上定价发行有效申购户数为752.0587万户,有效申购股数为722.58亿股。网上定价发行的中签率为0.0230700622%,超额认购倍数为4334.62倍。
而2014年及2015年“先冻结缴款,再配号中签”的老规矩下,网上中签率最低为0.12%,在千分之级别。“万分之二的网上中签率直接将之前的新股中签率降了一级。”投资者直观感受到“新股申购无需缴纳申购款”带来的打新变化。
但是高澜股份0.023%的网上中签率,并没有创出历史新低。其实早在2000年的时候,A股就曾采用过按二级市场市值配售新股的方法,并实行了多年。据业内人士介绍,实施初期也是一签难求,中签率低至万分之几的情况并不鲜见。
从历史数据来看,新股网下中签率最低的不过0.05%,网上最低的达到0.01%,网上申购中签率最低的是恒康医疗(002219.SZ)和东晶电子(002199.SZ),中签率分别为0.0129%和0.014%。
在 以市值配售发行的新政实施之后,新股网上中签率大幅下降或许是可以预期的。相较此前在需要市值配置之余申购需要先缴款,目前的市值配售方法则使得此前苦于 资金不足的中小投资者将有更大的动力去进行顶格申购,最多在中签之后再去筹集数万元的资金。以高澜股份来看,顶格申购只需要25.61万元。
虽然极低的中签率对于投资者来说是一个残酷的现实,但是大多数投资者均表示,目前的打新犹如免费买彩票,在市值允许的情况下,都会参与其中。一位基金经理表示,在目前行情处于低位且仓位较轻的情况下,将会配置一些新兴行业有成长性的个股作为打新“门票”。
一私募人士认为,在打新红利严重稀释的情况下,新股中签率可能还将继续下降,但是也要看新股发行的集中程度以及股份数量。
在以高澜股份开启A股市场全民打新模式之后,本周除周二外,几乎每天都可以进行一次“抽奖”。继苏州设计在1月25日申购后,东方时尚、南方传媒、鹭燕医药,分别将于1月27日、1月28日、1月29日申购。
破“新股不败”需注册制
“当前打新犹如无风险套利。”这已成为业内普遍的共识。
上述私募人士认为,目前的A股市场环境下,新股发行后仍将会有不错的行情,这与新股发行市盈率与行业平均市盈率相差太大有一定的关系,使得新股上市后存有较大的上涨空间。
综 观近来新股的发行,23倍市盈率成为了无形的天花板,而相对于A股整体市盈率远高于此的背景下,新股上市后连续涨停的走势短期仍不会改变,这也意味着打新 短期仍然会是无风险的投资。“自然而然,新股容易受到资金的热烈追捧,动辄冻结数万亿元的打新资金壮举也就顺理成章了,而一些仅凭500股中签就赚取十万 元的案例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这一趋势。”有资深市场人士表示。
据广发证券方面统计2015年新股上市20日涨幅情况,大多数新股上市20个交易日涨幅在200%~300%之间,部分新股上市之后连续涨停20个交易日以上,其中2015年4月第一批新股表现尤其突出,加权上市涨幅远高于前几批新股,高达657.82%。
但上述资深市场人士也提醒,在熊市的市场氛围中股指不断走低、市场整体市盈率下移,以及新股发行市盈率的不断上升,将导致打新不再是无风险的收益,而是一门考量投资眼光的投资行为。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后期注册制的推出将使得新股发行市盈率市场化,且随着新股发行节奏的加快,未来新股将不再具有稀缺性,投资者对于新股的投资也将更多地偏向理性和专业化。
民生证券亦发布研报称,虽然近期股市波动或延缓注册制的推进速度,但这场自上而下的注册制改革不会因此而受到太大影响,大概率年中推出;由于审批程序的简化和上市门槛的降低,预计伴随注册制的推行,IPO发行速度将有所提升。
上一篇:短期增长仍然谨慎
下一篇:金融内在不稳定性和金融危机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