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雪强
评论:没有评论
本文编辑/《清华金融评论》孙兴宇
高调宣战 低调备战
在“宝能系”的连番举牌猛攻之下,王石在12月17日高调发声,亮明自身立场——不欢迎“宝能系”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这份以内部讲话稿的形式释放的声明,关于宝能系“信用不够”、“管控能力不足”、“举牌资金存在风险”的言论,随后出现在各大媒体的报道中。
12月19日,王石微博转发一篇讲述“宝万之争”的文章时放话“下周一见”,不过该微博随即被删除。
12月21日上午,王石在微博发布一张照片,是他和队友在北京通州大运河进行四人双桨划船。下午,王石在转发东星航空创始人兰世立微博时,配文“衡量一个人的成功标准不是看他/她站在顶峰的高度,而是跌到低谷的反弹力。”
对于上述讲话有声音解读为是“情怀与资本”的对决,王石对宝能的态度是道德绑架。12月21日晚,王石再发微博称,“信用不够”并非道德评判,而是风险考量。信用评级有系统的评估工具。经营稳健性、风险偏好程度是核心指标,第一大股东变更可能引起的动荡也是考量因素。“你的信用不够”,不一定是你不讲信用,而是因为你的积累时间还不够。
而与此同时,除了频频公开发声,综合近日媒体报道和社交平台消息来看,王石可谓密集刷脸、四处奔走,被市场解读为在为万科搬救兵。
在发表“不欢迎宝能”讲话后,便有媒体报道称,王石将于12月19日带领万科一众管理层奔赴香港寻求帮助。当天王石朋友圈信息显示其在深圳,20日早上回到北京。
12月20日,社交媒体流出王石拜访大型公募基金并与基金经理共进晚餐的图片,被市场解读为王石在寻求基金的支持。根据万科三季度报显示,共有44只公募基金持有万科A2.72亿股,占总股本的2.46%。但万科内部相关人士表示,王石与机构投资者的饭局只是一场常规饭局,而且只是基金经理层面。
同一日有消息称,通过这几日的“拜票”,王石已从某央企处获得200亿元支持;另外,一家信托公司愿为王石提供100亿元资金。王石所筹集资金总额已超过300亿元,已能与宝能系一战。另有有媒体报道,万科已确定启动市场化资产重组方案,将引入外部中介机构做财务顾问,王石近日已与包括高盛在内的多家投行接触。
王石今早演讲:不会实行毒丸计划
万科A在12月18日中午宣布临时停牌,原因是“公司正在筹划股份发行,用于重大资产重组及收购资产”。但是,这项被外界初步解读为“毒丸计划”第一步的动作,也被认为将面临难题,即此定向增发方案能否通过股东大会审议尚存变数。首先,毕竟宝能系已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股东大会或许使定向增发受阻。其次,证监会能不能批准其定向增发尚存变数。证监会将会站出于公平考虑,将会对定向增发的审批将更为谨慎。而王石在演讲中明确表示,不会实行毒丸计划,也恰恰证明了以上的分析。
截至12月22日晚最新数据,宝能系与安邦保险的合计持股已达30.53%,超过30%的上市公司全面要约收购红线。这也意味着,一旦安邦保险与宝能系承认互为一致行动人,万科有可能被迫接受对方的收购。
“愿意照顾前海的诉求”
王石还在演讲中表示,如果宝能要改组董事会的话股权还不够,同时也会对公司造成不稳定影响:“我们愿意照顾前海的诉求。前海很像香港的梁伯韬,能改组就改组,不能改组股价上他也不会亏。”
该表态也标志王石对待前海的态度发生明显转变。有业内人士分析,梁伯韬是香港著名银行投资家,曾在2006年7月对香港电讯盈科进行总价91.6亿港元的收购,但最终在2006年12月以收购失败告终。王石在演讲中如此引用,也暗示前海即便收购失败也是受益者。同样,董登新认为:“无论收购结果如何,从宝能系持股的价格来说已经赚得盆满钵满,在这次争夺战中宝能系已经是大赢家了。”
同时对于此次拜访,瑞士信贷处人士对媒体表示:“拜票的性质多一点,是希望基金们都投他,王石还是希望基金经理们能支持管理层。”
赛亚资本阎焱表示,像这种情形放在美国,宝能获胜可能性较大,但如果我是王石,我也会这么做。同样支持王石的赛亚资本罗伟冬认为,务实的人不应该被务虚的人打败,否则就再也没人去务实,全务虚去了。万科是个尊重市场规则的企业,因此这样的企业、这样的管理层也值得尊敬。
对此,也有业内人士分析,王石“愿意照顾前海的诉求”的表态,或许表示其对最终的结果已有心理预期。也就是说,最终双方达成协议的可能性极大,我们可能看到的一种结局是,宝能依然是成为控股股东,处于公司稳定经营,王石仍然身居管理层。而从更长的时间推测,宝能系或许仍然是延续以往的手法,即不是一个长期的战略投资者角色,在一两年后主动退出后,控股股东的地位重归王石及管理层。
(本文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等综合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