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蕾
标签:无
评论:没有评论
国有四大银行之一–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周一发布报告称, 2016年国际经贸规则重塑步伐加快,要经济体宏观经济增速和政策明显分化,对中国来说经济外部经济旧愁未消又添新愁。同时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接替更换、结构转换、模式重建、风险释放的关键期,经济运行将呈现低增长、低通胀和高杠杆的格局。预计2016年GDP增长6.8%,较今年小幅放缓。CPI上涨2%左右。
报告并称,回顾2015年,中国去库存去杠杆导等致企业效益下滑,经济增长放缓,物价走低,各类金融风险不断积累和暴露,稳问增长和防风险挑战倍增,但供给侧结构改善、就业增加、节能减排超预期等积极因素使得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预计今年全年GDP增长6.9%左右,CPI上涨1.4%左右。
供给侧改革成为实现十三五目标的路径选择,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供给侧改革过程中,未来低端供应要压,高端供应会加快发展。中国经济未来两大动力,一方面来自一带一路为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另一方面国内养老医疗教育等改革或会将50万亿的储蓄释放出来变成真正的消费,从而拉动经济增长。”
宗良并称,分区域来看,目前中国经济东部省份较为困哪,而中部六省中除山西之外五个省经济增长均排在全国前列。经济换挡期需要特别注重城镇化的问题。目前在去库存减产能下房地产市场整体压力很大。未来需要跳出房地产来发展房地产,只有城镇化的角度才能促进房地产平稳发展,尤其是三四线城市的发展,将为中国发展增加新的动力。
金融风险加剧 银行业进入净利润零增长时代
《2016年经济金融展望报告》对中国金融形势进行分析称,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货币政策将持续保持宽松,同时随着地方政府债务置换规模的推进,存款性公司的地方政府债券等投资进一步扩大,通过银行体系派生货币的能力增强。随着利率走廊的逐步形成,央行将逐步弱化M2作为政策目标的作用,给予M2更大的弹性。在此基础上,信贷将保持较快增长,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同时直接融资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至23%左右,比今年提高2个百分点,社会融资规模总体稳定。
报告并称,2016年全球GDP将略微回升至2.8%,美国将温和加息,预计2017年底美国联邦利率或达3%左右,在中美利差持续收窄的基础上,随着美元进入强势通道,将进一步带来全球性外溢影响。在全球经济依旧疲软之际,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明显分化,强势美元将对大宗商品出口国形成双重压力。中国人民币仍存贬值压力,外汇占款将继续少增或下降。
同时企业经营状况恶化,债务水平不断上升,企业面临“债务上升——盈利恶化——通缩加大”的三重冲击, 这也导致了商业银行不良双升的局面。预计银行体系2016年银行业净利润将零增长,不良贷款率进入2%的区间。而不良贷款拨备率正在下降,银行整体风险抵御能力正在减弱。中国必须警惕不良上升与惜贷情绪增大形成负反馈循环。银行惜贷的同时,企业需求低迷,也或将进一步货币政策传导效果。
同时,在监管进一步严格,银行资本补充也带来一定压力。预计银行将守住盈利和规模,进业务调整。国际化、城镇化加速、中国制造2025,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等将成为银行利润增长点的新蓝海。关键是需要看如何抓住这些机会。
政策将保持宽松 预计2016年降准200基点 降息1次
报告称,宏观政策将保持宽松总基调,在扩大需求的同时,需求更加重视供给侧管理和改革,主要着力点在加快改革步伐、释放改革红利,推进减税和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加大创新和提高产业质量,使新供给能更好地满足新需求。
考虑货币政策效力趋于下降且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任务更重,预计2016年宏观经济政策将更重视积极财政政策在稳增长中的作用。预计扩大赤字、大幅减税将成为财政政策的新抓手。预计2016年赤字率将达到3%左右。同时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2016年将加大对新兴产业和消费领域的减税力度,加快研究制定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改革方案,体现每个家庭的差异,切实减轻工薪阶层的税收负担。对重大项目将会保持较高财政支出增速,并通过PPP、政府引导基金等方式多举措缓解资金约束。
在货币政策方面,央行将加快构建“利率走廊”新框架,可能的路线为:以常备贷款利率为上限、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为下限,通过加大SLO、SLF等结构性工具运用,调控短期基准利率。同时将量价并重,更加注重区间调控。预计2016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12万亿元左右,M2增长13%左右,下调存款准备金200个基点左右;基准利率已处于历史地位,降息空间已经不大,预计全年降息1次左右。
同时预计政策将进一步扩大资产证券化规模,放宽资产证券化种类限制,加快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增加金融机构化解风险的手段,减轻对货币政策作用的制约。同时将提高债券市场开放程度,增加其在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完善货币政策传导和提升货币国际化方面的作用。另外,将继续扩大外汇市场交易时间,丰富交易主体,增加做空人民币成本。
【清华金融评论问答】
清华金融评论:目前生产成本过高成为企业效益下滑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压力之一,在您看来那些成本制约企业的发展?我们从政策上应该如何应对?
A: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宏观经济与政策研究主管周景彤:
近年实体经济生产成本上升较快。具体表现是劳动力成本上升、税费成本的上升和物流成本的上升,以及过去17年时间房地产价格不断高涨,也直接或者间接拉高了企业经营成本。
要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从政策上需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是否能从宏观政策的角度解决劳动力上升过快的问题?过去五年农民工工资年均增速达到了15%,远高于GDP的增速。这在劳动经济学的角度是不可持续的。同时税费收入也增长过快,尤其是其中费这一块收入今年前三季度高于10%,远高于前三季度6.9%的GDP增速,税费成本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同时中国物流成本也远高于国际水平。这些对经济运行负面影响显而易见,压缩了企业的盈利能力,打击了企业投资生产的积极性,进而提前透支了我国与其他经济体竞争的比较优势。因此政策方面需要在这几个方面加力给予补贴或者降税费改革等。
另外,从融资方面也需要进行改革,比如加大民营资本进入银行领域,加大金融改革,使得金融供给和实体经济更好的匹配。十三五规划中已经提出了具体的部署,预计国家未来会采取各种措施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清华金融评论: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2016年10月份将正式实施,请问对这一年中中国金融改革开放格局的研判,中国金融体系会因此有何改变?实体经济来讲有没有风险?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A: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钟红:
我认为相比于象征性意义,人民币加入SDR实际性影响更大。对IMF、世界各国和中国来说是多方共赢的结果。中国必然会沿着金融改革开放的方向继续推进,其中包括已经启动的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的改革,也包括资本账户的双向开放,在上海的金改40条中已经涵盖了这样的试点措施。因此改革开放的步伐将会加快。
但人民币的可自由使用并不等于可自由兑换。对于资本账户的自由兑换,我们认为还是要坚持与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与中国经济金融稳定相适应的步伐。我们不主张过快,或者超过我们承受限度的资本项目的过快开放。根据日本、法国等过去的经验,中国需要客观看待SDR带来的风险和挑战,坚持稳步改革开放的进程。
比如我们的贸易结算就是持续稳定推进的,也是符合中国经济和改革的方向的,从大的方向来讲有利于全球经济和货币体系的改革。但是我们要注意其中的风险,比如它对中国市场化的要求等,短期跨境资本流动方面的防范也是需要给予密切关注的,但是大的改革进程将是稳步推进的。
清华金融评论:目前对商业银行来讲,目前不良双升、息差收窄,贵行报告也称明年可能净利润增速为零,很大的压力下国际化是一个突破瓶颈的方向,那么未来商业银行的海外布局有什么好的选择?
A: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主管王家强:(照片)
人民币加入SDR ,代表着人民币自由使用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也会对全球的人民币资产产生一个推动作用。
首先是官方机构将会加强对人民币的储备持有,根据IMF的调查,目前全球130个国家中已经有30多个国家将人民币纳入储备资产。这对商业银行来讲,可以根据国外央行、主权财富基金等官方投资机构对人民币资产的需求,加大对他们的营销布局。
另外,未来人民币会在外汇交易、投融资等方面的使用范围将进一步加大,商业银行加大对海外布局,可进一步抓住推广人民币业务的机遇,比如一带一路地区就是很集中的重点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