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对于京津冀一体化,该有怎样的期待?

2014年5月29日 (上午9:45)815 views

作者:@小编

分类:消息汇, 首页

标签:京津冀一体化

评论:没有评论

薛洪言,第一财经资讯(微信)[洪言微语]专栏作家

京津冀一体化是时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也被很多人认为是下一个十年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要弄清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意义和影响,首先要理解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出台的目的,因为目的不同,其推进路径和最终影响必然大相径庭。
如果京津冀一体化着眼于区域经济均衡发展,那么战略重心必然在河北,因为只有大幅度提高河北经济实力才有望实现均衡的目的。从路径上看,需要基础设施建设先行,从交通一体化开始奠定基础,随后在审批、土地、金融、人才、甚至教育、医疗等资源上向河北倾斜,引导北京和天津的高端产业向河北转移,推动河北经济结构升级和发展水平的最终上升,快速有效地实现均衡发展的目的。但事实上,从全国范围内看,所谓的区域经济不均衡相当普遍,京津冀地区虽然不是情况最好的,但绝对算不上差的,专门出台国家级战略似乎并无必要。
如果京津冀一体化着眼于打造新的增长极,那么战略重心自然在增长上。从三地的潜力看,北京早已进入中低速增长阶段,河北则底子偏差,中短期内天津的增长潜力无疑最大,推进路径应该从天津着手,通过资源倾斜迅速壮大滨海新区,并辅以基础设施升级,提高滨海新区对周边的辐射力,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然而,在东部地区发展程度遥遥领先于中西部地区的当下,在京津冀地区打造新的增长极无异于“矢上加尖”,潜力有限。从发展的眼光看,随着以中国为主的东亚大陆的整体崛起和美国全球霸权的衰落,未来世界经济的重心必然从北美大陆重回欧亚大陆,届时,连接欧亚大陆的陆路交通路线重要性会大大提升,甚至至少与海洋交通路线一样重要。在此背景下,作为陆路运输枢纽的中国中西部地区无疑具有更好的经济发展前景,更有可能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在笔者看来,京津冀协同发展之所以成为国家级战略甚至是国家“头号工程”,既不是解决区域经济平衡的问题,也不是寻找新的增长极,而是破解首都北京可持续发展困境的需要。
作为政治和文化中心,北京集聚着国内最好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和政治资源,吸引大量人口的集聚。然而,由于城市规划的不合理,人口的急速膨胀很快产生了诸如交通极度拥堵、环境严重污染、水资源高度紧张、房价畸高等一系列问题,制约着北京的可持续发展。而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周边天津和河北的支持。比如,环境治理需要京津冀三地共同努力,同样,为解决交通拥堵、资源紧张等问题所需要的低端产业外迁和人口分流,也需要天津和河北的配合。不过,在此过程中,三方利益诉求并不一致。如北京希望能把诸如动物园批发市场、大红门批发市场、新发地等低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至周边区域,以舒缓人口和资源压力;天津一心追求的是把北京的国企总部迁入滨海,做大做强本地经济;而河北则希望不仅涿州、固安、香河等环北京县市从京津冀一体化中受益,最好将石家庄、邢台、衡水等南部较远地区也全部纳入首都圈,甚至谋求所谓的政治副中心,以壮大河北经济政治地位。
显然,北京想给的不是津冀最想要的,津冀想要的恰恰又是北京的核心竞争力,北京不愿意给,也不会给。基于三方供需的不一致,单靠三地自行解决是无解的,而北京的可持续发展困境又刻不容缓,不得已只有中央出面协调,这才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能成为国家级战略的原因所在。
在认识到京津冀战略的核心目标是解决北京的可持续发展难题后,其战略推动路径也就大致清晰了。首先,通过编制京津冀区域产业规划,将北京低端劳动密集产业向河北和天津转移,进而控制北京新增人口增速,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其次,对北京城市规划进行大幅度调整和优化,通过医疗、教育等资源的均等化布局推动各类产业从市中心向郊区转移,逐步形成城市多中心发展格局;最后,京津冀三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将贯穿其中,尤其是三地交通一体化建设将快速推进,并可能成为京津冀一体化最显著的成果和证据。
基于上述判断,对京津冀三地未来的发展前景,笔者大概谈以下几点:
第一,一切问题的总根源都是人口增长过快,因此控制人口总量将是北京不会突破的红线。在可见的未来,北京户籍政策应该会进一步收紧,随着产业的外迁,常住人口总量可能会有所下降。
第二,在京津冀地区,北京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核心地位不会动摇,优质国企资源、教育资源和行政资源等都会保留下来。因此,河北对政治副中心的谋求必然落空,天津想借此成为国企总部集聚地也不太现实。
第三,北京会对城市规划进行大幅度优化,改变单中心+摊大饼的发展模式,向着多中心模式转变。因此,未来优质教育、医疗、甚至行政资源向郊区迁移的可能性很大,也不排除会有大批的国企总部从市中心迁入郊区,从根本上改写郊区“睡城”的地位。
第四,说一下房价,北京市中心的房价已缺乏上涨空间,未来将步入阴跌通道;相反,受益于城市规划调整,郊区的房价具有更强的抗跌性。河北和天津的房价会受益于区域交通一体化建设的加速,不过受益空间有限。
第五,对河北和天津而言,除了在环境治理上能与北京真正协同并承接北京中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外,其最大的受益之处应该就是借京津冀一体化的东风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除此之外,很难指望在其他方面借助京津冀一体化短期内实现质的突破,要发展,终究还得靠自己!当前,天津和河北正不断游说北京企业将部分职能外迁至本地,短期看貌似颇有成效,长期看很可能不了了之,因为唯有市场无形的手才是资源流动的最终决定因素。

上一篇:村镇银行的烦恼
下一篇:[征文大赛]以房养老,需要纠结吗?

管理日志

  1. 首页
  2.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