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清华金融评论
分类:境外之声, 境外之声-总24期, 总24期, 清华金融评论杂志文章
标签:无
评论:没有评论
文/中国人民银行驻法兰克福代表处副代表袁婷
近期,欧元区资产最大的全能银行德意志银行宣布第三财季将出现62亿欧元亏损。此前,该行已出台未来5年(2020)战略调整计划。德银转变发展战略具有必然性,主要是迫于监管和业绩这两方面压力。德银此类具有西方代表性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调整经营策略、精简实体银行的行为,应引起我国银行业界关注。
10月7日,欧元区资产最大的全能银行德意志银行(后称“德银”)意外宣布该行三季度财报预计报亏62亿欧元,且将考虑减少甚至取消2015财年普通股的分红。德银大幅减记是亏损的主要原因。监管对资本的更高要求、处置零售业务分支邮政银行、小幅减记所持华夏银行股权、12亿欧元法律诉讼等因素均促成德银大幅减记。
事实上,德银早已意识到自身不佳状况,今年4月已出台未来五年(2020)战略调整计划(后称“战略调整”),拟通过大规模转型来求得生存。此计划内容包括剥离旗下邮政银行以缩减零售业务、精简投行业务、调整全球市场布局以及增强交易银行及数字化银行业务等。
该计划虽属较大动作,但较市场此前“全面放弃零售业务、转为批发银行”的预期仍略显保守,再加上此次预期预报巨亏和新行长克莱恩今年7月的上任,预计下一阶段将出台更大力度的改革举措。根据我们的分析,德银转变发展战略具有必然性,主要是迫于监管和业绩要求这两方面压力。近年德银等此类具有西方代表性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调整经营策略、精简实体银行的行为,反映了欧美银行业去杠杆化进程仍在深化、夯实资本的需要不断提高,银行业的“冬天”尚未过去。随着国际间资本流动对我国影响加深,这一形势应引起我银行业界密切关注。
全能型银行的扩张之路
德意志银行于1870年在柏林成立,是欧元区及德国资产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也是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之一。早在成立之初,德银即在伦敦、上海、横滨等各地建立分行网络,为世界各地的工业化项目提供融资,一战前该行作为全球性银行的地位即已获得公认。目前该行总部设于法兰克福,分支行近2800家、遍布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雇员近10万人。德银经营全能型业务,主营业务包括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及投行业务。其中,2009年德银吸收合并了德国邮政银行,拓展了零售业务。截至2015年6月末,该行总资产达1.69万亿欧元,每股净收益0.80欧元,成本收入比高达81.0%。
近年来业绩表现不佳及原因
德银在金融危机期间基本实现了平稳过渡,但自2012年以来,德银业绩却表现不佳,包括:一是股价走势的表现弱于同业(图1):德银股价较3年前下降了0.6%,而同一时期同业机构摩根斯坦利股价几乎增长了2倍、高盛增长了1倍以上、瑞银(UBS)增长超过80%以及巴克莱银行增长超过60%。二是股本回报偏低、成本收入比偏高(图2)。德银2012年税后股本回报率为0.5%、2013年2%、2014年2.7%,远低于全球同业水平(图3),在2015年5月末召开的年度股东大会上德银时任联席首席执行官(CEO)贾恩也承认这3年来未满足股东对回报率的要求。而德银成本收入比始终高居不下,2014年德银成本收入比为87%、2015年上半年81.0%,大幅高于其设定的65%的目标。
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有:一是罚单及诉讼费用高昂,造成盈利下降(图4)。2012年下半年,德银的诉讼开支为20.9亿欧元,2013年为30.4亿欧元,2014年为15.7亿欧元,2015年第一季度为15.4亿欧元。2015年4月,英美监管当局就德银操纵伦敦同业拆借利率(Libor)基准指标开出巨额罚单达25亿美元。除此之外,德银被指控操纵美国外汇市场一事还未解决。6月9日,德国司法部门调查人员还对德银法兰克福总部进行了搜查,据悉涉及德银客户在证券交易中的税务欺诈问题,也再次打击市场对德银的信心。 10月,德银又预估三季度将出现12亿欧元的法律诉讼费用。总之,德银近年来持续卷入大小6000件法律纠纷,法律问题是拖累德银盈利性的主因。二是因监管规则收紧,对银行业资本要求提高,再加上德银自身业务“复杂”,涉足领域多,造成管控成本高。德银为满足监管要求,近两年通过两次增资及去杠杆化措施,使核心一级资本充足比率(CET1)达到11.5%。自2009年兼并邮政银行以来,这一板块也未发挥预期的资金效率,造成成本收入比高位的局面。三是未能及时调整策略,失去竞争先机。市场评论认为,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环境发生变化,监管规则更加严格,总体上全球宏观经济增长放缓,而利率又处于超低位,德银面对上述不利环境并没有进行及时调整,因此落后于人。此外,市场还对德银“联席首席执行官”制度安排存在质疑,有观点认为,无论在任何行业,双领导管理模式都将面临较多挑战,且通常不能奏效。
战略转型的内容及背景
近两年来,迫于业绩不佳的压力,德银一直在寻求改革。市场曾传言德银将“全面放弃零售业务、转为批发银行”。2015年4月27日,德银公布至2020年的5年战略计划,明确该行仍将开展全球性全能银行业务,但在业务上有大幅调整。
调整主要涉及六方面:
一是精简投行业务、削减投行部门资产。德银的企业银行和投行业务(CB&S)是德银的支柱业务,2000年至2011年期间在前任CEO阿克曼及现任联席CEO贾恩的带领下获得蓬勃发展,德银得以并肩高盛、摩根斯坦利,成为世界顶级投行。但近年来,全球投行整体业绩出现大幅下滑。据波士顿咨询集团估计,全球资本市场和投行业务的营业收入从2009年的3470亿美元下滑至2014年底的2390亿美元,跌幅逾30%。德银在此次战略调整中,宣布将退出低回报业务,预计未来5年将削减投行部门资产约2000亿欧元,同时增加对特定(高回报)领域投资500亿~700亿欧元。
二是缩减零售业务、剥离旗下邮政银行(Postbank)。德银计划未来5年之内关闭200家分支机构(约占本行分支机构的三分之一),逐步剥离旗下邮政银行,计划削减资产规模约1400亿欧元。德银此举的原因在于:一是超低利率环境下存款吸收机构的盈利能力非常有限;二是欧盟银行业监管新规禁止德银在投行业务中使用从邮政银行揽存的资金,德国政界也坚决反对本国储蓄投向高风险金融产品(主要为伦敦交易所产品),于是邮政银行对德银的利润贡献价值有限,德银最终选择剥离该行。
三是大力发展数字科技。德银计划额外投资10亿欧元用于平台建设的数字科技,如远程终端、自动化或数字化平台等。
四是加速发展全球交易银行业务和资产财富管理业务。全球交易银行业务(Global Transaction Banking)为全球跨国企业提供现金管理、结算以及外汇交易服务,是当前银行业的热门业务。德银计划在此领域增加投资,投入10亿欧元用于平台建设,增加杠杆敞口500亿欧元用于服务企业及金融机构客户。资产财富管理业务在德银已有142年历史,是德银的老牌业务,德银计划至2020年此业务每年实现增长5%~10%,在重点市场增加聘用产品经理、营销经理等。
五是调整全球布局,发展中国、印度等重点市场。德银将从7~10个国家撤资,同时增加对高增长市场(中国、印度等)的投资。
六是转变运营模式。德银计划通过在数字化、基础设施调整等方面来提高效率,通过退出亏损业务领域来减少支出。
除上述六方面的战略调整之外,德银还设定了中期财务目标,包括至2020年每年削减成本35亿欧元、税后股本回报率至少达10%以及维持一级资本充足比率(CET1)约11%的水平等。
对我国银行业的启示
德银此次5年战略调整计划是否会有利机构发展,现阶段市场众说纷纭。由于近两年来德银一直在寻求改革转型,市场对其发展方向关注颇多。此次战略调整方案出台前,市场普遍预期德银将“全面放弃零售业务、转为批发银行”,因此外界对本次出台的“折中”方案略显失望。
正式方案中,德银仍然保留了该行零售业务体系,仅剥离了旗下邮政银行并关闭约200家分支机构。德银此举一方面属于在市场竞争环境下迫于生存压力的无奈之举,但更重要的一方面则是依循主流做法,即在后金融危机时期,缩减业务范围、将力量集中于自身优势来应对监管风险、提高收入。
关于剥离邮政银行,德银因邮政银行对其利润贡献率偏低而选择“弃子”,但同时放弃廉价的存款基础,还需腾出精力解决人员解聘等人事问题。据悉邮政银行与德银已达成协议,避免邮政员工因运营因素而遭到解聘,保护期将至2017年5月。但邮政员工仍感到下岗压力,计划发起一系列罢工。这些纠纷势必增加德银在这一阶段的运营成本。能否顺利快速实现精简、节支成功,且在新的领域中实现经营业绩的腾飞,还有待考验。
10月7日德银宣布三季度预计巨亏62亿欧元,巨额亏损的主因是德银的主动减记。这也预示着下一阶段德银将采取更大力度进行转型改革。
德银此类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花费巨大成本大幅转型,尽管未彻底放弃零售业务,但精简实体银行的举动应引起我银行业界关注。德银、苏格兰皇家银行等欧美老牌商业银行大刀阔斧地进行战略转型,一方面去杠杆化、缩小资产规模,另一方面顺应严格监管要求、夯实资本基础。欧美银行业的“冬天”尚未结束。随着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影响日渐增强,我银行业面临不仅来自国内的挑战,也应关注国外形势对自身或有影响。建议我银行业一是强化认识、思考策略、尽早布局;二是应加快发展数字科技、转变经营模式。未来平台化和数据化趋势明显,可借鉴非银行业网络金融的经营模式,打造自身平台、把握客户数据。这方面由于我国互联网金融近期快速发展,我银行业在这些领域应比欧洲业界更加感受到压力;三是应更加重视依法合规经营、促进业务稳健发展。德银的案例表明,因违规违法经营受到监管严惩,不仅影响机构声誉,且高额罚单势必影响机构经营发展。
本文编辑/陈旸
上一篇:日本央行的不可承受之重
下一篇:国内外股权众筹监管制度梳理及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