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扩大开放路线 自贸区未来择机扩围

2014年7月2日 (下午2:11)1,230 views

作者:清华金融评论

分类:评金融, 首页

标签:无

评论:没有评论

 

新鲜出炉的上海自贸区2014版负面清单,以及31条进一步开放措施,标志着外资能够进入更为广阔的中国产业领域。

昨日,上海发布了新版负面清单,比较可以发现,2013版中的190项特别措施,已经变成了139项,减少了51条,调整率达到26.8%。与负面清单的缩短相匹配,上海自贸区进一步提出了涵盖18个国民经济大类的31条开放措施。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上海自贸区发布的负面清单,将是中国未来参与国际谈判的依据之一。也因此,负面清单取消哪些领域的限制,放宽限制到何种程度,都有着重要的指标意义。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梳理此次上海自贸区扩大开放路线图发现,服务业和制造业开放的力度已经相对均衡,而类似采矿业这样不完全吻合自贸区产业定位的行业开放,反映出自贸区的试验对于改革开放全局的着眼。

服务业制造业同时发力

与2013年自贸区的23项开放措施完全集中在服务业领域不同,今年的开放则是相对平均用力,31条开放措施中,服务业领域14条、制造业领域14条,采矿业领域2条,建筑业领域1条。其中涉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铁路、船舶、航空航天业、房地产等多个行业。

“这将有利于自贸试验区抓住国际产业重新布局的机遇,发挥好促进我国产业发展转型升级和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的”试验田”作用。”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戴海波说。

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顾军昨日解释了缘何选取上述31条措施。

首先,服务业是自贸试验区发展的重点,也因此,此次31条开放措施中近一半集中在服务业领域。更具体来看,其中涉及到航运服务领域6条,商贸服务领域3条,专业服务领域4条,社会服务领域措施1条。

比如,在商贸领域允许外商以独资形式从事盐的批发,取消了对外商投资邮购和一般商品网上销售的限制等;在物流领域放宽了一些行业的外资股比限制,允许外商以独资形式从事国际海运货物装卸、国际海运集装箱站和堆场业务,允许外商独资从事航空运输销售代理业务等;在会计行业,允许取得中国会计师资格的香港、澳门专业人士担任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

顾军说,这些开放措施,既符合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又突出了自贸试验区的主导产业。自贸区的五大主导产业分别是国际贸易、金融服务、航运服务、专业服务、高端制造业。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谈及扩大开放时提出,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进一步放开一般制造业。

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朱民此前表示,自贸区的进一步开放,基本是按照上述有序开放、放开、一般放开这三个方向推进。

制造业重产业链高端

对于要进一步开放的一般制造业,上海自贸区选择了国民经济分类中的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等。

比如,允许外商以合资、合作形式(中方控股)从事中国传统工艺的绿茶生产加工;允许外商以独资形式从事豪华邮轮、游艇的设计;允许外商以独资形式从事船舶舱室机械的设计等。

“此次自贸试验区制造业扩大开放的主要考虑是,国内制造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增强,具备了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对外资开放,有利于营造更高水平的市场竞争环境。”顾军说,这也是制造业领域的14条措施中,有5条注重于产品的研发、设计的原因所在。

今年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期间,选取中国商飞和上汽集团(600104,股吧)为考察对象,就显示了对于制造业领域自主创新的重视。

不过,28.78平方公里的自贸区面积,是否足以承载制造业的进入?

朱民表示,虽然自贸区的面积比较小,但还是有一定的制造业发展储备空间。除了外高桥(600648,股吧)物流园区以外,在其他三个区域各有1个平方公里的空间可以发展制造业,包括洋山港岛域有2个平方公里左右的空间,可以结合自贸区的区位优势发展高端战略性制造业。

戴海波也表示,根据总体方案,未来随着自贸区的发展需要,空间和范围还会做调整。同时,制造业整个产业链中,每个行业都有适合在自贸区发展的部分。“比如,这次制造业和采矿业的开放措施中,许多都是针对研发、设计和技术应用的。”戴海波在回答《第一财经日报》提问时说。而这一点,也体现了中国在引进制造业等方面,要往高端引导。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包括采矿业在内的一些产业,并不完全吻合自贸区的产业定位,也没有进入自贸区。因此如何评估其开放效果,就成为难题。上海财经大学自贸区研究院副主任陈波说,开放领域中真正可以试验的只有40%。

戴海波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自贸区试验体现了对整个改革开放的探索,所以自贸区的负面清单也是整体的负面清单,而不是以自贸试验区产业为准则的负面清单。

开放仍将继续

自贸试验区挂牌9个月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明确的自贸试验区服务业扩大开放23项措施均已可实施,截止到今年6月底,已有244个项目落地,占新设外商投资企业数的19.6%。

数据显示,自试验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实施以来,新设外资企业数从去年10月份当月新设29户,到今年6月份(到28日)的207户,月均新设外资企业数变为7倍。截至6月底,挂牌后累计新设外资企业1245户,是同期的8.6倍,新增注册资本超过73亿美元,是同期的4倍。

不过,对于此前的23项开放举措,从企业角度依然有着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需求。比如自贸区内允许设立外商独资演出经纪机构,在上海区域内提供服务;允许设立外商独资的娱乐场所,在自贸区内提供服务。但是企业希望扩大服务范围。

此前朱民也提到在第二批扩大开放措施中,会积极争取扩大演出经纪和娱乐场所的服务范围。但此次发布的31条,并没有这方面的措施。朱民回应《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称,希望能够让企业有更多的经营空间,但是现在演出经纪业务需要进一步评估,才能进行相应的调整。“我想,这也是我们继续扩大开放的一个选项。”

戴海波也表示,改革开放是一个渐进探索和逐步完善的过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建立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下一步,将按照新形势发展要求和自贸试验区建设需要,适时修订负面清单,不断完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合伙人周赟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因为有可能全国推开,所以自贸区对外资开放领域更具有象征意义。但是除了对外资开放,更重要的则是内部转型升级,政府转变职能,并形成与开放相配套的体制。

上一篇:毛大庆:北京房价已经透支 30%人群垄断60%市场
下一篇:野村:中国首次披露地方政府债务违约

管理日志

  1. 首页
  2.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