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专家:目前对宏观审慎政策效果下结论为时尚早

2014年7月1日 (上午11:23)2,001 views

作者:清华金融评论

分类:图说

标签:宏观审慎

评论:没有评论

 

 

中新网5月11日电 11日,在由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和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承办、《清华金融评论》协办的首届”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部副部长Stijn CLAESSENS表示,目前对宏观审慎政策效果下结论为时尚早。

Stijn CLAESSENS表示,因为很多国家才刚刚开始进行宏观审慎政策的一些实验,所以,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结论。已经有一些微观审慎的政策,之前世界各地都有一些防范个体风险的微观审慎政策,但是现在这两者之间搞出了一个宏观审慎的政策,以前的宏观政策主要是帮助稳定价格,稳定物价和推动经济发展的,而微观审慎的这些政策主要是为了控制一些微观层面的个体风险的,但是中间缺少一个我们很多国家在实施的宏观审慎政策,对整个金融稳定和防范系统风险进行一些管理。

“现在的问题是原先传统的宏观经济政策和现在的宏观审慎政策之间有哪些互动的关系,传统的货币财政政策和现在的宏观审慎政策之间互相影响的问题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他认为,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利率过低会产生过于冒风险的一些行为方式。双方之间是有互相影响的关系的,比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需要在传统的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和现在很多国家正在实施和实验的宏观审慎政策之间来进行协调的问题,怎么更好的把这两项政策组织协调在一起。

他表示,如果看我们之前的基准这样的一种模式的话,传统的货币政策主要的目的是实施物价的稳定,而宏观审慎政策主要是推动金融的稳定。这两项之间是存在一些交集的,虽然是两项完全独立的政策,他们互相之间是有一些协调的,需要来进行一些互动。但是政策有一定的局限性,每一项政策都是有自己的局限性。宏观审慎政策和传统的货币政策之间互相有非常好的一个互补和协调的作用,如果由中央银行来统一协调宏观审慎政策的实施,能够帮助加强这种宏观审慎政策和传统的货币政策之间的这种协调。各自两项政策都存在着局限性和不完美的地方,就更加需要这样的一种协调。

从体制安排角度来讲,很多国家事实上已经实施了这样的一个组织体制,由中央银行来体一协调宏观审慎政策和传统的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这是大部分国家目前正在做的工作。但是,这样一个体制的安排有一个潜在风险,就是出现双重目标的风险会产生,这就需要有明确的一个决策的机制,不然的话,就会出现一个货币机构,一个中央银行,一个货币政策的制定机构,它同时出现两种目标,双重的目标,它又要去保证物价的稳定,又要保证金融的稳定,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决策的过程和协调的机制来协调双重目标。

另外,宏观的审慎政策也和其他的一些政策是相关的,比如一些竞争政策,比如一些财税政策,都是和宏观审慎政策会发生互动关系的。所以,和这些政策之间怎么样加强协调,也是宏观审慎政策实施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他接着分析,宏观审慎政策和工具在实施过程中,很多的工具其实是老的工具,不是新的工具,比如银行、金融工具、资本市场多有不同的工具,对银行业有资本金的要求,有流动性限制的要求,有一些准备金拨备的要求,这些都是一些旧的工具,但是也有一些新的工具在逐步逐步的引入到监管体系当中来,不管在亚洲还是拉丁美洲还是东欧这些新兴市场国家,也开始实施更多的新型的监管工具。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非常好的经济工具包来帮助我们设计一套非常完美的机制告诉我们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应该用什么样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工具来处理相关的一些问题。”他表示,目前我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对这些宏观审慎工具进行了一些研究,我们也做了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对比研究,黄颜色的柱子是新兴市场,新兴市场国家用了多少项宏观审慎管理的工具,红颜色的是发达国家所采用的宏观审慎管理工具的政策工具的数量。任何时候都采用这些工具的国家的数量。所有这十项工具中,有多少新兴国家用了工具,有多少发达国家采用了工具我们用红颜色表示。大家可以比较一下我们发现有更多的新兴市场国家在使用宏观审慎管理的工具。

他认为,我们目前还处于一个非常初级的阶段,我们没有充分的证据来评估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效果到底如何,有一些国家主要是通过一些缓冲机制的建立,或者一些局限限制机制的建立来保证金融的稳定,但是目前来讲,我们并没有一个非常完整的体系框架,也没有充分的证据来明确的评估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产生的影响,目前我们也很少有非常明确的针对某一个外部性的效应或者是市场失灵,专门针对这些采取的明确的一些宏观审慎管理的工具。”所以,我们还不知道这些工具到目前为止会产生哪些负面的作用或者产生哪些副作用。我们不断的讨论它是不是会产生一些负面的副作用,比如在资源配置方面会产生一些扭曲,会对外部的市场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而且我们还要考虑一下跟其他宏观审慎政策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相互协调。”

(中国经济网)

上一篇:银监会:改进宏观审慎管理指标和存贷比管理办法
下一篇:存贷比分子分母新变化说明了什么?

管理日志

  1. 首页
  2.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