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盛会精彩观点速览

2015年7月16日 (下午5:07)650 views

作者:清华金融评论

分类:消息汇

标签:互联网金融

评论:没有评论

 

2015年7月11、12日,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FI)联合全球顶级网贷行业会议主办方——美国朗迪(LendIt)召开了“2015•上海新金融年会暨互联网金融外滩峰会”,会议主题为“互联网金融:创新、风险与监管”。本期为您送上部分嘉宾的精彩观点,更多精彩观点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我们近期会陆续发布!

 

 

P2P行业创新与监管

 

任军霞:互联网金融太热了,从业者和投资人需要平和心态

  易BANK董事长任军霞:互联网金融太热了,热得从业者和投资者非常兴奋。从我们现在对一些网贷平台公布的融资规模,估值真的让人很眼热。但是我觉得,不管是像我这样实实在在的互联网金融从业者还是投资人,还是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创新服务,创造价值,而不是造富。我不希望看到平台只是在击鼓传花,A轮、B轮,一直到资金量很大。此外,目前在中国还没有一个行业自律组织,作为从业者,我呼吁CF40和新金融研究院能够成立一个行业自律管理协会。

 

 

张承惠:P2P监管有两方面困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监管部门对于P2P的监管存在两方面的困惑。一个是对P2P行业管不管?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不管,银监会已经把职责分配给监管部门了。如果管,就要对它的风险承担责任。第二个问题是怎么管,监管部门习惯的方式是管机构。管机构的方式,就是发牌照。如果发牌照,就是同时兼顾宏观和微观审慎监管。但这套模式不适合互联网金融和P2P企业。怎样找出一个既适用于P2P企业的,又相对比较好操作的监管模式?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袁雷鸣:金融机构应继续扮演信用中介角色

  蚂蚁金服旗下招财宝总经理袁雷鸣:所有的借贷风险都应该由具备相应资质的金融机构进行风险识别、风险定价,由他们承担、管理风险,并获取风险溢价。这些借贷风险由金融机构过滤掉之后再面向普通投资者。一个传统的借贷关系分两部分,一个是资金中介,另一个是信用中介。在目前互联网支付发达的环境下,资金中介存在的必要性不大,可以通过点对点的方式完成资金转移。但目前个人征信体系和信用中介并不完善。个人没有能力和成本去了解融资方的信用,因此应该由金融机构继续扮演信用中介的角色。

 

 

严定贵:政府监管成本巨大,应更多利用行业协会和第三方监管

  嘉银金融(你我贷)创始人严定贵:如果政府要很好的引导创新,我们有三点可以分享、考虑。监管机构以负面清单的方式告诉大家哪些不能做,剩下就是能做的。另外是利用行业协会和第三方的监管作用,更多是释放政府的监管职能。未来的监管,尤其是我们的毛细血管方面的P2P企业,需要更多引导社会资源进行监管,通过行业协会介入。第三方面,更多是提倡信息透明和信息披露,通过信息披露进行数据、流程监管,用这样的方式可以更加理性的监管,使其符合创新的要求。

 

Christine Farnish:P2P监管者需更具活力

  英国P2P协会 P2PFA主席Christine Farnish:P2P对监管者来说是一个新兴事物。这些数字市场、数字产品的情况瞬息万变,所以监管者必须更具活力,以实时的应对其发展。对于数字企业做临时突击没有用,应考虑更好的实时监管方式。监管者觉得有些现存的金融市场适用的监管措施拼凑在一起就是P2P平台所要遵守的准则了。但这样的准则,不一定能够很好的应对新行业里面出现的新风险。所以,需要花时间和监管者沟通,让他们更好的了解行业。行业里面的协会是一个桥梁,既可以和监管者保持距离,又能和他们很好的沟通行业的真实情况。

 

Gene Barash:监管者需要扮演一个集中的角色

  美国Realty Mogul公司副总裁Gene Barash:监管者需要去扮演一个非常集中的角色,要有一个中央信贷局。在美国有50年的信用历史和信用记录。如果你是一个借款者,你就能够看他的FICO的分数,看一个借款者所有的数据来评估风险。同时还能看到一个借款者有没有在其它不同的平台借款和其它的债务,这样如果借款者不诚实他们的FICO分数会被降低,会影响到以后是否能够借款以及借贷的速度。中国还没有这样的一个集中征信局,要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互联网金融与征信市场

 

王晓蕾:中国目前的征信迫切需要个人数据保护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副主任王晓蕾:一方面,在全中国的范围,征信从信息来源、数据加工处理方式和对外服务范围来讲,都已经突破了最传统、最狭义的征信范畴。另一方面,个人数据保护问题也愈发迫切。当谈及个人数据保护的时候,并不是说不发挥数据的价值,而是不应该把个人和他所产生的数据分割开来。当一个人所产生的数据不和他自身挂钩时,就是整个社会的资源和财富。但是,当你要把个人产生的数据同他自身挂钩时,一定要遵循同意原则。在目前中国个人数据保护当中,对于同意原则的执行相对来说是比较薄弱的环节。只有在充分尊重本人意愿的基础上,才能够生产跟本人相关的数据产品。

 

陈建:尝试建立全民征信评分体系,打破信息非对称

  Lendit特邀嘉宾FICO中国区总裁陈建:在征信尤其是从广义上讲普惠金融发展之中,有没有可能建立一个中国的体系,彻底打破信息非对称,让资金供给者和资金需求者能够非常精准的匹配起来。中国存在建立一个全民评分体系潜在基础的,目前的挑战在于:

1:这些新兴的商业中心是刚刚开始。

2:一个一个的数据可能还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孤岛。

评价一个消费者风险最有用的是央行征信信息,其次是尽可能综合的看他各个方面。新一代的评分可以整合许多不同信息控制者的大数据。通过评分还可以有效的解决消费者授权的方式。如果能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建立起一个覆盖整个8亿信贷人群的信用评分,政府倡导的普惠金融就真的有了彻底打破信息非对称的基础。

 

胡滔:始于数据、终至信任”

  芝麻信用管理总经理兼董事胡滔:无论是金融或者传统行业做互联网转型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有两个:

1:你的用户真实性怎么样。

2:在用户真实情况下,它的靠谱度怎么样。

征信行业最重要的是我们这些新加入的征信主体本身需要有一个非常强的行业自律。我们必须始于技术、始于数据,通过加大对于数据安全建设以及个人隐私保护方面的投入,来换取消费者、合作伙伴和监管对我们的信任。

 

 

李萱:不存在大数据征信的概念

  中智诚征信公司CEO李萱:大数据征信这个概念被炒来炒去炒到现在,我想正一下名。首先大数据征信这个概念不存在,因为征信本身一定是大数据的,就是没有小数据征信这个概念;第二个如果大家想用互联网大数据做征信,是非常值得研究去做和证明的事情,我们期待着它发生。

 

 

徐彦之:互联网金融迄今为止经历了三个阶段

  考拉征信服务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徐彦之:央行为什么发八家民间个人征信机构做征信?其实是源于蓬勃发展的互联网金融的势头。互联网金融到现在为止经过了三个阶段:

1:计算机进入了金融业。工具的改变提高了金融业的工作效率,暂且称之为1.0阶段。

2:民间资本进入了金融业。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之后,相当于它的获客端从原来的线下端变成了PC单和移动端。这是2.0的转变。

3:现在我们伸出应该是3.0的阶段,也就是运用物联网和大数据的各种技术。我们正在一起经营着我们的绿色金融、法制金融的时代。

 

大数据思维与大数据应用

 

刘经纶:大数据思维有三个方面的变化

  泰康人寿股份公司总裁刘经纶:关于大数据思维的变化我认为从三个方面发生了变化。

一个是从样本数据变成了全部数据。过去的大数据都是样本,包括我们国家的统计都是抽样调查。现在从样本数据变成了全部数据。第二过去从关注的数据的准确性,现在不仅关注准确性,还会关注到整个数据的效率,也就是数据有什么样的价值。第三从关注因果关系到关注相关关系。大数据的价值就是企业的资产。特别是互联网公司,无论是上市还是估值,其中重要的因素就是你公司有多少的客户数据。因此公司的价值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对公司的数据关注不够。

 

王和:未来属于基于新技术创新应用商业模式创新

  中国人保副总裁王和:未来一定属于基于新技术创新应用商业模式创新。就大数据这个领域而言,一个核心能力是解构和重构数据的能力。我们通过解构数据,在既有的商业模式发现一个效率或者是价值的洼地。同时又通过重构数据去实现,去辨析价值,提高效率。未来这种解构和重构的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数据的最小的单元,其实是非常简单的就是yes or no,或者是0或1,但是你无法否认这么简单的细胞结构构建出丰富多彩的世界。所以核心的问题在于结构,而不在于结构本身。未来我们要驾驭大数据,我们需要两栖甚至是N栖的人才,他们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洞察力和解构力。

 

金宇:互联网产品实现高价值服务需要可迭代的核心竞争力

  百度公司战略副总裁金宇:互联网产品要成为一个高价值的服务,一般我会看两点。第一,这个服务本身或者是这个业务本身有没有核心竞争力。第二其核心竞争力是不是可以迭代?一个好的P2P公司一定有一个非常好的风险定价能力。另一方面,现在大量的P2P公司无法高效的迭代。互联网公司一旦进行人工处理,其迭代速度和产生的价值就会慢。基于这个假设,数据尤其是多元的数据一定是一个保障,而其价值还没有被充分利用。我们每天数十亿次的搜索次数和过亿的用户覆盖量,对金融都是非常有价值的。但是我们没有有效的挖掘出来。

 

孙中东:CustomerDNA是银行大数据的最重要的基石

  上海华瑞银行行长助理兼首席信息官孙中东:CustomerDNA是银行大数据的最重要的基石。一定要完成用户的画像。银行有大量的数据,但是没有充分的应用。这些数据本身只是一个维度。为什么用DNA?第一,每个人的DNA都是非常独特的;第二,有大量的信息表现一个人的独特性。CustomerDNA是银行建立这样一个大数据平台的基石。在隐私权合理的情况下,银行尽可能合法地去收集用户信息。因为银行只有财务信息,不具备用户的社交属性和观点、行为等信息,所以只能尽量去照顾手机用户的多维度。

 

 

 

雷涛:从全局角度落地大数据

  天云融创数据科技有限公司CEO雷涛:以前我们关注个体只能关注个体本身的历史的资产负债损益的个体评估。现在我们把每一个个体,每一个企业的数据联系起来,强调联系。联系是一个高阶的智慧。所有的资产与交易连接起来之后,我们把资产量化最后得到一个很宏观的全局视图。通过一个闭环我们会发现企业间的循环的担保圈。通过大数据的解构可以在全局的视角快速查找到出问题的节点,从而从更高的视角认知我们的数据基础结构。大数据从全局的角度,把银行里传统的结构化数据、商业银行中的资金往来数据给连接了起来。

 

 

雷鹏:改变、敬畏、实干

  宜信公司大数据创新中心副总经理雷鹏:第一是改变,大数据在过去15-20年改变了广告业和零售业。第二个敬畏的是金融服务业。金融服务业的核心根本是风险经营,互联网经营的根本是流量经营。无论是你做P2P还是其他的任何的金融业态,对风险都要有足够的敬畏心。第三个是法律的监管。监管和法律都会滞后于发展,即便你今天走的是灰色地带,但一定要坚持利国利民和一定的自律。第四点是实干。金融服务商的本质是做好金融服务,并且敬畏所有横向的合作伙伴。他愿意基于市场经济本身的利益交换调用你的金融服务,再使你的金融服务服务于他的客户产生收益,才是健康的金融场景化。

 

来源: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上一篇:极端行情频灭“股神”:私募亚军福建滚雪球产品爆仓
下一篇:高善文解读二季度经济数据:改革牛是不存在的

管理日志

  1. 首页
  2.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