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牛市,央行遭遇了什么催眠术?

2015年5月8日 (下午12:38)2,152 views

作者:清华金融评论

分类:消息汇

标签:央行, 股市

评论:没有评论

 

 

媒体说,去年以来,中国炒股的家庭,75%是赚的。看起来形势一片大好。但问题是,那些不炒股的家庭,他们的财富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即便在炒股的家庭中,赚得少的家庭又怎样?

 

如果这轮牛市来自于资源配置的效率提高,那些不炒股的工薪家庭收入可以增长,那还是多赢的格局。但是,经济是下行的,工薪家庭只会更加困难。即便未来随着货币放水,工薪家庭的名义收入上升,但实际购买力也会下降。也就是说,这轮牛市让没有资本畅饮泡沫的工薪家庭的实际财富地位更为下沉。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凯恩斯主义实践——4万亿救市。今天中国经济的困难,和4万亿有紧密的关系。4万亿前,政府只要印点小钱就能保8%,现在想保7%都困难了,于是政府只好就势接受7%的“新常态”。如果还能保8%,你想政府会拒绝吗?

 

但凯恩斯主义经过这么大的一次失败之后,在中国反倒更流行了。主流经济学者、研究员、分析师尝到了救市的甜头,本能地需要泡沫。在泡沫中,他们的薪酬和出场费更高。但毕竟4万亿的恶果摆在那儿,央行对货币放水毕竟存在心理阴影,于是,主流经济学者、研究员、分析师对央行进行了催眠。

 

要理解这一轮牛市,需要理解央行的行为模式。要理解央行的行为模式,就要理解主流经济学者、研究员、分析师的催眠术。

 

第一轮催眠是“微刺激”。2014年,央行进行了小规模的货币放水。当然,说小规模,其实也有几万亿。要是2009年前,肯定要被称为天量放水的。央行这么做毕竟不符合李克强总理强调的“稳健货币”方向,想来也是心存忐忑的。但没关系,主流经济学者们迅速为央行做了一番心理按摩。他们把这种放水称之为“微刺激”,意思是,4万亿有恶果是因为放水规模太大,但微刺激则不但没有恶果,还有好处。

 

第二轮催眠是“定向宽松”。央行对三农等相关金融机构降准,是行政命令加货币宽松。主流学者们又称之为“定向宽松”。

 

从“微刺激”到“定向宽松”,明明就是放水那点事,但给人感觉却是越来越精准、越来越科学。如果你是央行官员,在连番心理按摩下,会有什么感觉?如果是我,我会沾沾自喜:“没想到我的调控艺术是如此高明啊,连我自己都没意识到呢。”

 

一般理解“稳健货币”,意思是就算经济下滑,也坚决不放水,小规模放水也不搞。但有学者如此解释“稳健货币”:政府设立货币增长目标,实际货币增长高于这个目标是宽松,低于这个目标是稳健,不高不低是中性。按照这样的解释,央行即便放水了,只要本来定的目标就高,那也还是“稳健货币”。

 

到后来“微刺激”、“定向宽松”都不够用了,主流经济学者、研究员、分析师又集体用上了超级催眠大招:抗通缩。

 

你不是怕老百姓抱怨物价上涨吗?你不是担心4万亿恶果重现吗?那主流学者告诉你,4万亿固然不对,但眼下放水是为了对抗“通货紧缩”。

 

所谓“通货紧缩”,意思是货币不够,使得物价普遍下跌。但,中国的钱不够吗?从2007年到现在,M2从40万亿增长到120多万亿,钱还不够?

 

物价下跌,成本也下跌。而所谓“抗通缩”,即便在理想情况下,多发货币,物价上升,成本也上升。假定全国真的缺“钱”,那么多发货币同时导致物价和成本上升,等于什么都没改变。你可以想一下,在每张钞票上多加一个零,会有什么改变吗?但是凯恩斯主义者不能理解这一点。他们以为物价上涨会使得企业利润增加,这能鼓励企业信心,刺激增长,却不知成本也在上升,企业实际利润不变。所以有人嘲笑说:“凯恩斯主义者不能同时思考两个以上的问题。”“抗通缩”就是一个例子。他们不能同时思考物价和成本。

 

当然,上面说的是理想情况,即均匀地在每张钞票上增加一个数。实际情况比这要糟糕得多。

 

其实,经济下行、物价和资产价格下跌只是过去货币放水恶果的体现。市场在用价格信号表明,很多资源被配置在低效的位置,比如基建、国企等。价格下跌给了企业家一个机会,让他们可以用较低的价格买走资源,重新配置到更高效的位置去,这才符合十八大提出的让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经历这样一番调整,经济才会重新恢复活力,人们收入才会提高。

 

但是在所谓的“抗通缩”下,本就低效的领域、僵尸企业更可能得到新发的钞票,再度得到输血,继续吞噬资源。而那些真正高效的民营企业家却失去了以较低价格调整资源配置的机会,并且,他们的货币还贬值了,资源配置更加扭曲了。所以,“通缩”不是坏事,“抗通缩”才是坏事。

 

但是在主流经济学者、研究员、分析师的催眠下,央行“抗通缩”的调子很明显。央行抱着抵御灾难的决心,实际却在做一件错误的事,后果可想而知。

 

如果你是普通工薪阶层、民营企业家,即便你在牛市里也赚了一点钱,那你也应该一起呼喊,才可能把那些被“抗通缩”催眠的人唤醒。毕竟,普通人的财富来源于真实的经济增长。和主流学者一起畅饮泡沫,你有可能被泡沫吞噬。最近政府又在提促进改革,这才是正确的方向,但需要真的去做、做快一点,并且坚定地摒弃“抗通缩”。

 

版权声明:本文系人文经济学会独家原创稿件,欢迎转载,但务必完整保留本段声明,违者必究。微信号:hes2012

上一篇:CF40内部报告 | 中国金融系统性风险基本可控
下一篇:【深度】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金融而不是互联网

管理日志

  1. 首页
  2.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