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并购重组盛宴深度分析报告

2015年2月16日 (上午9:39)867 views

作者:清华金融评论

分类:消息汇, 首页

标签:无

评论:没有评论

近一段时间以来,新三板市场战绩辉煌,引起券商、中小企业、上市公司、VC/PE机构、银行、信托等各路英豪的密切关注,已成功晋身成为年度最具人气话题王!在闪耀光环背后,大家更加关注这匹黑马的爆发力源自何方?哪些因素将持续助推其发展?哪些环节还有待优化?投资机会有多少,在哪里?

  依托对新三板市场多年深入观察,投中研究院综合归纳与各方英豪沟通探讨之精华,全面梳理新三板市场的前世今缘,通过对其刚需诉求、发展特点、定增交易/转板/并购等资本运作特点、投资机遇与参与模式等角度进行全面剖析,复盘新三板市场发展历程,探求影响其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分析,以供各方参考。

  1 新三板市场概述

本章主要从新三板定义、多层次资本市场架构、新三板发展历程三个方面复盘新三板成长历史,探究推动其发展的主导力量。

  1.1 新三板市场定义

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National Equities Exchange and Quotations,简称“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或“NEEQ”)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为其运营管理机构,在中国证监会的领导下,不断改善中小企业金融环境,大力推动创新、创业,积极推动我国场外市场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全国股份转让系统与沪深证券市场的主板、中小板及创业板市场有所差异,在股份转让模式上接近于一些券商提供的股权转让服务,与原三板市场有所区别,通常被市场各方称为“新三板”。

  1.2 多层次资本市场架构

研究新三板市场的发展,首先得站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视角来观察,或许有些同仁对“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概念还很陌生,但这一概念早在2003年就已提出。作为指导我国资本市场建设的总方针,其核心目标在于建立满足大、中、小、微型企业需求的综合性资本市场体系。

在这一体系中,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是绝对支柱力量,这三个板块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其背后的逻辑关系是什么呢?早在1990年,中央政府主导设立主板市场,其核心目标是满足大中型企业的融资诉求。这些目标企业能覆盖哪些群体呢?绝大多数是大中型国有企业!当时身处改革开放大环境,传统国有大中型企业在自我发展和转型过程中对资金的诉求与日俱增,此前政府主要采取“输血”机制,由商业银行给予贷款支持,但这种单向资金流动机制无法持续运作。

伴随着上交所和深交所的建立,众多大中型国有企业获得新的融资通道,凭借分配而来的“上市指标”,顺利登陆资本市场募集大量资金,中央政府期望以升级版“输血”+“造血”的新机制推动大中型企业取得更好的发展成绩。此后,考虑到主板市场只面向大中型企业,覆盖面太少,陆续开展扩容操作,于2004年推出中小板,于2009年推出创业板,历经约二十年探索,初步建立了“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的资本市场架构。

  图1.1: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架构
  图1.1: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架构

 

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场内市场已经初具规模,在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协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现代金融体系、推动混合所有制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我们仍需清醒的看到,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市场化程度不高,直接融资比重偏低,市场层次不完善,产品不够丰富等。迫切需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在完善体制过程中,加大对新三板、四板等基础市场建设是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这也是推动新三板市场快速发展的核心动力所在。在此基础上,逐步探索建立市场化的流动机制,最终构建形成由市场自发推动的综合性资本市场服务平台!

  1.3 新三板发展历程回顾

  图1.2:新三板发展历程
  图1.2:新三板发展历程

 

 

2006年1月23日,中关村(000931,股吧)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进入代办股份系统进行股权转让。此后2006年10月25日,中科软和北京时代正式公告定向增发,这标志着新三板融资大门正式打开,随后新三板市场保持每年1-2家的增发审批通过率,在这一阶段,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还处于摸索阶段,并没能得到完美解决。

2009年7月,中关村报价转让试点办法正式实施。一个月后,久其软件(002279,股吧)成为新三板第一家通过IPO登陆深圳中小板市场的公司,此时新三板逐渐受到资金关注。同年10月30日,创业板正式推出,完善场外建设的呼声增高,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牵制,新三板加速推进的意愿并未切实落地。

新三板真正引起市场关注是在2012年。2012年8月新三板新增三家试点园区,分别为,上海张江高新产业开发区、武汉东湖产业开发区以及天津滨海高新区。随后在2012年9月,证监会公布《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成立;2013年2月底发布并实施《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业务规则(试行)》;同年6月《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条件适用基本标准指引(试行)》颁布。管理层在一年时间内,迅速发布三条重要政策,初步将新三板运行管理框架搭建完成。

2013年底,国务院继续颁布《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关问题的决定》,新三板挂牌企业试点迅速扩大至全国范围。截止2014年12月15日,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接近1500家,是2013年挂牌公司数量的近4倍,总市值合计超过2000亿元。

  2 新三板市场发展核心亮点剖析

经过前些年的铺垫,新三板市场的发展基础已经夯实,在各方推动下,今年取得了非凡的成绩:挂牌企业数量骤然提速,在年初三百余家基础上,年末突破一千五百家;交易模式取得重大突破,做市商交易于八月份顺利推进,竞价交易积极准备中,伺机推向市场。总体来看,企业池规模和交易流动性取得了质的飞跃!

  2.1 企业挂牌条件很宽松,定性为主&少设门槛

相比与主板及创业板市场严苛的审查条件及长时间的排队等待,新三板宽松的挂牌条件成为吸引公司的重要因素。创业板、中小板的上市条件众多,在规范运行、财务会计、募集资金投向等方面都有严格限制,而目前新三板挂牌的法定条件多为定性指标,具体尺度由主办券商把握。

另外,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成本低、周期短。根据数据显示,挂牌新三板企业平均支付的中介费用仅150万元左右,且地方政府一般会提供财政补贴,总体费用不及创业板挂牌的十分之一。新三板挂牌审核周期较短,目前股转系统日均审核通过近10家企业,而据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监事长邓映翎透露,到2015年1月底,股转系统将审核通过700家企业,总挂牌企业数量将达到2100家,新三板会上演真正的“速度与激情”。

  表2.1:新三板挂牌要求与创业板主板对比:
  表2.1:新三板挂牌要求与创业板主板对比

 

 

由于新三板的出现,大量优质中小企业可以实现快速挂牌交易,其发展阶段所面临的资金困境也由于大量VC/PE机构的关注而得到解决。未来几年,新三板内将出现一批优质的行业龙头企业,由此也将吸引更多的资金关注以及更多的潜在挂牌企业,可见新三板的发展空间巨大。目前质优价廉的挂牌企业的募资通道已经打开,其中最能直接反映新三板融资活跃度的仍然是企业定增。

  2.2 推动挂牌动力很现实,诱惑开道&补贴兜底

如前所述,新三板挂牌企业来势汹汹,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什么呢?站在不同的角度可能会给出七八种答案,在投中研究院看来,推动企业挂牌获得核心要素是三条:地方政府财政补贴+转板场内市场预期+做市/竞价交易预期(参见下图)。对于企业而言,无论是登录场内市场,还是在新三板挂牌,其最核心的诉求是“融资”,而A股市市场IPO发行频频受阻,新三板恰恰在此时抛出这一橄榄枝,无论是后续转板还是在场内直接开展交易,理论上都可以满足企业的募资诉求。

于此同时,各位政府为了鼓励企业挂牌,纷纷出台各种地方政策,对于挂牌成功的企业给予100-200万元补贴,个别地区甚至给予350万元的高额补贴支持!就硬性开支而言,某企业成功挂牌新三板的费用基本可以与补贴冲抵。显而易见,“政府买单 & 企业挂牌”的默契成为挂牌数量骤然升温的导火索

不可否认的是,在狂热的挂牌风背后,有很多非理性的因素在助推,这其中蕴含的风险不言而喻。据投中研究院观察,有不少企业对新三板的理解十分模糊,甚至出现“新三板挂牌”等同“A股上市”之类的误解;另外一种现象也陆续在圈内蔓延开来—“借壳”,诚然在A股市场中,由于体制的束缚,“壳”资源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借壳对于很多难以通过正常IPO途径入市的企业而言尤为重要,只要实现“鲤鱼跃龙门”的梦想,采取借壳法不为过。

但对于正在起步的新三板市场而言,“壳”资源很重要么? “一笔数额不算太大的壳费” PK “3-6个月的挂牌档期”,值么?在投中研究院看来,新三板给了大家一次机遇,基于价值理念重构的发展机遇,其核心在于以更加理性客观的环境来谋求更好的发展/投资机会!新三板市场发展日新月异,企业方抢跑时间档期确实有价值,但相对于企业十年乃至数十年的发展路径而言,“借壳”意义没有那么大,踏踏实实做好业务才是核心之举!

  2.3 新三板挂牌规模暴增,三千万以内利润主打

既然各方卖力推动,新三板挂牌业务量必然成绩斐然,新增挂牌数量由前几年的个位数,到过去两年一百余家,再到今年一千余家,至此我国新三板市场规模已经初步成型,在数量上跟A股市场相比已有立足之地。从总市值来看,截至2014年12月15日,总市值已经接近2000亿元,与A股市场三十多万亿元体量相比,新三板市场还很薄弱,即展现出其庞大的增值潜力,也体现出其单体相对薄弱的不足之处。

  图2.2:2006-2014YTD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及市值
  图2.2:2006-2014YTD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及市值

 

 

 

换个角度,从企业财务情况来看。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2月15日,已挂牌企业中,上一年度净利润500万以下企业占比约58%,这表明绝大多数企业处于相对较弱的状态,意味着巨大的机会和巨大的风险并存。

  图2.3:2013年新三板挂牌企业净利润分布
  图2.3:2013年新三板挂牌企业净利润分布

 

 

  2.4 新三板交易模式突破,协议&做市&竞价协同

在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逐步取得突破的背景下,新三板交易方式也迎来快速变化的格局,2014年5月19日,新三板市场启用新交易结算系统,原代办股份转让系统退出历史舞台;8月25日,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做市转让方式正式实施,增强了市场流动性。另据监管层透露,竞价转让交易将在2015年初择机推出,新三板有望进一步提升交易效率。

图2.4:新三板交易系统变化
图2.4:新三板交易系统变化

 

自8月25日做市商制度启动以来,截止12月15日,共有90家公司选择采用做市商交易制度,有54家做市券商。投中研究院认为,在流动性匮乏的新三板发展初期,做市商起到了流动性供给的角色。但是,由于新三板做市商制度刚刚起步,以及新三板公司业绩不稳定等原因导致市场流动性不足,与主板及创业板相比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新三板市场流动性的不足不仅制约融资功能的实现,而且不利于企业的定价估值,公司总数接近1500家,但总市值却仅有2000亿元,远低于主板及创业板。

投中研究院认为,交易模式的变化是今年新三板改革的核心所在,相对于数量的增长,交易模式的变迁才是新三板市场在未来多层次资本市场架构中发挥更重要作用的核心支撑力!换个角度来看,伴随着“协议+做市+竞价”机制协同发展,若各方资源支持,新三板理论上可以部分取代A股市场现有职能。

  2.5 分层管理思路已理顺,监管新体制即将问世

表2.2:新三板与纳斯达克市场对比
表2.2:新三板与纳斯达克市场对比

 

海外成熟资本市场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光有交易模式还远远不够,我们需要改变大锅饭的传统观念,根据各类企业的特点,从监管和引导层面进行分级管理。投中研究院认为,新三板的分层理念可参考纳斯达克市场,根据不同层级公司的优劣,把挂牌企业分为三个层级,类似于金字塔形状,最上层公司数量少但质地最佳,有望施行竞价交易模式;而最下层数量最多公司运营风险较大,会采用协议转让方式;中间层会采用做市交易。分层管理的基本理念就是让市场的力量来优胜劣汰。

图2.5:新三板分层管理模式
图2.5:新三板分层管理模式

 

 

投中研究院预计,三种交易方式推出后,企业可以自主选择其中一种作为其股票转让方式。而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则是采取“混合式”交易模式,即做市商能够以投资者的身份与普通投资者参与竞价交易。

  3 新三板挂牌企业定增市场解读

定增业务是考验新三板市场融资能力的主要渠道,通过对过去几年新三板市场定增市场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募资市场所出现的巨大变化。2014年以来,随着挂牌公司的增多、市场活跃度的提高,新三板定增的公司数量和实际募集金额均有显著提升。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新三板挂牌企业定增案例仅60起,募集金额10亿元,实施定增公司数量增长近 5倍,募集金额增长12倍。

  3.1 定增融资骤然放量,企业诉求得到市场认同

自2007年以来,新三板公司共实施定向增发394起 ,募集金额超150亿元;其中,2014年新三板企业通过定增融资案例285起,募资金额超120亿元。随着新三板改革的加速,挂牌公司数量快速增长,2014年新三板市场集中爆发,资本对于新三板公司的关注度迅速上升,企业融资额也出现爆发式增长。

  图3.1:新三板挂牌企业各年度融资额
  图3.1:新三板挂牌企业各年度融资额

 

 

  3.2 定增融资目的清晰,经营融资为主兼顾其他

从资金用途来看,新三板公司定向增发主要以补充流动资金为主。根据投中集团统计数据计算,超80%企业定增资金主要用作资金补充;为券商提供做市股票位于定增第二位;另外股权激励及收购也是企业定增的主要目的。

  图3.2:2014年新三板挂牌企业定增目标
  图3.2:2014年新三板挂牌企业定增目标

 

 

  3.3 定增融资行业聚焦,软件技术领域遥遥领先

从定增的行业分布来看,除去九鼎投资两次超大规模定增,软件技术类公司在数量及金额上均高居首位,共实行101次定增,募集金额达到14.84亿元。

  图3.3:新三板定增最受关注行业
  图3.3:新三板定增最受关注行业

 

 

  3.4 定增规模相对偏低,与场内市场相比略显弱

新三板公司定增融资估值和规模与主板和创业板同行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排除九鼎投资的超大体量募资金额后,平均每家企业定增募资为0.23亿元。就2014年新三板企业定增募资额来看,除去九鼎投资外,仅有三家企业募资总额超过3亿元,其余前10位企业募资总额均在1亿元上下,也说明市场活跃度仍有待提高。

  表3.1:2014年YTD新三板企业募资额排名
  表3.1:2014年YTD新三板企业募资额排名

 

  3.5 定增融资模式出新,LP份额转变为GP股份

在欧美成熟VC/PE市场中,养老基金、FOFs、大型企业财团等机构投资者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最核心资金来源。而国内市场由于发展历史较短,在弯道超车阶段其LP组成架构与国外市场相比有着明显差异:早年间机构投资者稀少,在国内最为活跃的LP是江、浙、沪、晋、粤、京等地区较为富裕的高净值个人。

换而言之,在此阶段具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市场化资金在LP市场中话语权较弱,更多资金源于政府行政调配意志或者短期内以套取制度红利为目的快钱,这与股权投资市场的中长期风险投资特征相悖,此“资金错配”模式在IPO发行体制频现波折的环境下遭遇严峻考验,老基金GP-LP关系纠纷与新基金募集难得话题屡见不鲜。

面对这种历史性还转折节点,诸多优秀机构采取很多有益尝试,比如获得社保基金、保险资金、上市公司等机构投资人的支持,自建财富管理中心等。投中研究院认为,这些尝试是中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进化的必经之路,但并非全部。仿照黑石、KKR等全球巨头的上市探索,国内机构也可在这方面多做工作,直接通过公开市场募集长期资金,用于开展并购投资等新业务,在“新常态”大环境下占据先机。众所周知,在当前资本市场监管体制下,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很难直接上市,在新三板挂牌恰恰是当前最佳选择。

各方对同创九鼎前期两笔巨额融资应该记忆犹新:一方面,同创九鼎对原基金LP进行定向增发,购买LP持有的基金部分或全部份额,将LP持有的基金份额换挂牌公司的股份;另一方面,同创九鼎对新投资人进行定向增发,募集大量资金。投中研究院分析认为,在稍后一两年内,此模式将在股权投资市场中陆续复制进化,预计将有3-5家机构在未来几年内相继挂牌新三板,进而尝试登陆场内市场。

  图3.4:投资机构挂牌新三板改善存量资产流动性
  图3.4:投资机构挂牌新三板改善存量资产流动性

 

 

  4 新三板挂牌企业转板和并购现状剖析

除了定增融资外,挂牌企业以转板或被并购方式融入A股市场是实现募资诉求的另外两种关键渠道。已披露信息显示,新三板挂牌企业有8家成功转板;有13家企业被并购,其中9家企业披露数据显示其被上市公司并购;另外挂牌企业也作为并购方参与到交易中来。而随着新三板越来越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也让投资者看到了转板所能带来的巨大收益,即先让所投资企业在新三板挂牌,通过并购等方式快速成长,然后通过转板上市退出获利。

  4.1 八家企业完成转板,等同IPO暂无优惠

由于IPO较为严格,截止目前,新三板挂牌企业仅有8家公司通过IPO方式登录中小板及创业板市场。但这8家公司都是通过正常IPO方式重新挂牌,其并不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转板,而根据证监会方面的设计,真正转板制度的推出可能需要等待新三板分层制度的设立及创业板单独层次的完善等多项前提条件。

  表4.1:国家有关部门对于转板的表态:
  表4.1:国家有关部门对于转板的表态

 

 

从已转板的8家公司来看,大部分上市前一年净利润接近或超过5000万元,远高于创业板上市规定的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的规定。从企业所属行业来看,主要集中于计算机、生物医药及通信技术行业。

  表4.2:目前已转板8家公司
  表4.2:目前已转板8家公司

 

 

对于众多企业而言,转板仍然面临诸多变数,目前只停留在预期阶段。从政策方面来看,转板的通道还没有完成基础建设(新三板分层制度、创业板专门层次改革),而从挂牌企业资质来看,多数企业规模较小,恐难以满足创业板基础转板条件。所以投中研究院认为,被上市公司并购实现曲线转板,或成为新三板公司发展的最佳路径。

  4.2 被并购节奏快加速,主动并购陆续显现

当公司发展至一定规模后,其内生增长动力减缓,企业成长遭遇瓶颈,而此时,并购将成为企业外延拓展的最佳选择。新三板挂牌公司中多数公司属于初创类企业,其商业模式和发展环境具有较大优势。而在政策方面,《非上市公众公司收购管理办法》、《非上市公众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和《并购重组私募债券试点办法》等相关政策的实施,为新三板企业并购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而主板IPO排队漫长无期,新三板挂牌公司中比例较大的VCPE机构股东也为并购提供了催化作用。

市场资金越来越多的关注,有着低廉价格、高成长性的新三板公司正成为并购市场的热门目标。截止2014年12月,共有13家挂牌公司被并购,总交易金额约过百亿元,投中研究院预计,未来新三板市场并购速度与规模将快速增长。

  表4.3:上市公司并购新三板公司统计
  表4.3:上市公司并购新三板公司统计

 

 

新三板作为中小型企业的挂牌交易所,其完全具备主板后备库的资质。此前企业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及精力去发掘可供并购的标的企业,而新三板的发展为企业提供了优质的标的资源。从交易规模来看,并购金额最大的案例是大智慧(601519,股吧)收购湘财证券;在已公布并购金额案例中,屹通信息、铂亚信息、易事达三家企业的并购金额均超过4 亿元;而金豪制药、嘉宝华、捷虹股份和福格森并未披露并购方信息。

被收购标的企业普遍具有核心技术或资源,如铂亚信息在人脸识别领域拥有多项关键技术,阿姆斯拥有微生物菌剂培养核心技术,新冠亿碳在气体发电领域深耕细作,易事达在LED 高清显示屏方面优势明显。8家被并购新三板企业,涉及金额逾百亿元。其中2014年8月,大智慧90 亿元收购湘财证券更是引起市场强烈关注。新三板俨然成为上市公司收购标的池。在9 家被上市公司收购企业中,除湘财证券外,其余有6 家均集中在信息技术行业。

新三板企业除了作为优质的被并购资源而备受瞩目以外,挂牌公司也在积极加入到并购大军中来。自2014 年以来已有部分新三板公司通过定向增发进行并购重组,投中研究院认为,未来由于并购市场的火热,通过定向增发方式筹集资金进行并购的案例会越来越多。

  表4.4:新三板企业定增融资并购案例
  表4.4:新三板企业定增融资并购案例

 

 

新三板的并购热潮,投中研究院认为有以下几点促成:首先,自2014年以来,国家从政策方面进行了多项金融改革,其中就包括上市公司及非上市公司在并购方面监管放松。其次,加之许多业务稳定、资质优良的企业陆续挂牌新三板,这些公司不少属于具有技术优势和模式创新的公司。最后,部分新三板公司有创投背景,在转板尚未实行,IPO通道不畅的情况下,创投通过推动并购实现退出或是最佳选择。

  5 新三板投资机遇与投资模式剖析

众所周知,近年来我国股权投资市场呈现“一大一小”葫芦型架构模式,其中以“IPO”为核心的Pre-IPO投资是主打模式,与之相对应的是以价值投资为主线的“天使&早期投资”。总体来看,前者所覆盖企业群体所处发展阶段相对偏后,后者相对偏前,在挖掘项目源过程中,这两种模式的操作方法差异甚大。

就新三板概念而言,其所覆盖的企业群体中有很大部分介于上述两模式所覆盖范围之间,企业的发展潜力和投资风险也处于相对中间的状态。投中研究院认为,对各路资本而言,新三板企业是否是当下的“金主”还存在争议,至少目前在参与时点和参与模式方面,各方观点存在较多分歧。不可否认的是,这其中确实存在很多投资的机会,至于是否适合自己的身份就不能一概而论了,毕竟“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鞋人自己知晓”。

  5.1 机构投资者很活跃,IT等领域最受青睐

新三板场内绝大多数企业体量较小,处于中早期发展阶段,其中不少企业属于创始期且尚未盈利的小型企业。所以新三板的投资思路与偏后期的一级市场成长投资、A股二级市场等投资思路有较大差异,其核心盈利机会在于公司成长、估值溢价等方面,辅以体制套利空间。与此同时,证监会等监管机构对投资者做了严格规定,需要投资人持有证券类资产市值在500万元以上,造成个人投资者开户数量仅1万4千户左右,所以新三板的交易主体主要是机构投资者为主,大量的个人投资者被挡在门外。

  图5.1:新三板挂牌企业定增交易中机构投资者占比
  图5.1:新三板挂牌企业定增交易中机构投资者占比

 

 

注:图中所指机构投资者包括VC/PE机构、企业等非个人投资者。

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12月15日,新三板企业共实施定向增发395起,其中机构投资者参与有237起,占比为60%。投中研究院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新三板对于优质企业的集合作用,同时为投资者提供较好的投资机会。

就目前新三板市场参与者来看,机构投资者主要涵盖券商系(证券公司身份或直投子公司身份)、VC/PE机构、企业等类别(详细情况参见5.3小节)。这些机构投资者的投资模式有哪些呢?

其一,在企业挂牌之前潜伏,谋求高额回报。抛开少数高大上企业不谈,就多数已挂牌或拟挂牌中小企业而言,其整体实力、业务架构都相对薄弱,此前很少获得机构投资者关注,整体估值偏低。部分机构对格外看好的“潜力牛”项目给予厚望,在其挂牌之前以低价进入,谋求超过回报收益。

其二,在已挂牌企业定增时切入,充分利用挂牌机制的净化作用。虽然新三板挂牌机制和门槛远低于创业板IPO,但其规范化的制度要求和财务要求,足以让存在诸多隐形问题的中小企业预先完成制度和业务梳理,达到局部排雷的效果,在某种程度上缓解投资机构所担忧的信息不对称难题。

既然投资趋势已经明确,在标的所属行业选择方面有哪些倾向呢?统计数据显示,机构投资者所投企业主要分布在IT、通信设备、专用设备、电气机械、生物医药和化工六大行业。其中IT行业最受机构投资者青睐,远远领先于其他行业类别。

  图5.2:2014年机构投资者参与定增重点聚焦行业
  图5.2:2014年机构投资者参与定增重点聚焦行业

 

 

  5.2 退出机制务实为主,畅想价值投资红利

无论是前期的潜伏,还是后续参与定增投资,VCPE机构考虑的是有良好的退出环境。在IPO受限的情况下,通过“新三板”实现部分被投项目股权转让不失为一条退出途径。据投中研究院观察,VCPE机构在新三板所投企业的的主要退出方式仍集中在挂牌企业转板和被并购两大渠道。

在政策方面,2014年11月23日正式实施的新重组办法对并购的审批将加快并放宽,其有助于企业加快并购节奏,减少并购过程中所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新规定的实施有助于VCPE机构推动其所投资企业接受或发起并购,以实现项目退出。

  表5.1:通过并购成功退出机构:
表5.1:通过并购成功退出机构

 

 

目前A股IPO市场相对饱和,监管政策严格,上市门槛较高。而目前IPO的退出仍是国内机构的主要退出通道,所以VCPE机构更期待转板制度的实施。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在已转板新三板企业中有4家公司有创投企业退出。

  表5.2:新三板转板退出机构统计
表5.2:新三板转板退出机构统计

 

 

目前管理层正在加快改革,新三板自做市商制度施行以来,极大的活跃了市场的交投。另外,管理层正在研究转板机制,一旦转板成功,企业估值将大幅提高,未来VCPE机构将获得更多的退出收益。

  5.3 三大派系竞争上岗,固守优势尝试突破

如前所述,很多新三板概念企业早已是VC/PE机构的“菜”,只不过当时未曾套上新三板的“帽子”而已。就当下市场状况而言,新三板主题的投资机构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其一,券商系英豪。

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共计有19家券商以证券公司身份参与新三板公司定向增发,其主要目的是获取做市交易所需要的股票,这部分主体不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对象。过去两年券商所属直投公司在投资市场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如国泰君安、齐鲁等,后续我们将就这一话题再展开研讨。

其二,新晋VC势力。

近几年来,围绕新三板主题,有一批新兴创投机构迎风而起,在新三板市场上极为活跃,如早期涉入的东方汇富,近期踊跃参与的天星资本、凤博投资等。这些机构的代表性特点是,主要围绕新三板主题开展投资行为,或在企业挂牌之前进入,或在挂牌之后参与,对新三板标签企业的升值空间机遇厚望。

其三,老牌VC/PE强者。

就挂牌企业数量而言,启迪创投、深创投、九鼎投资、达晨创投等机构位居前列,其中存量项目占据不少比例,与此同时,部分机构拉起新三板机构主题基金,在存量投资基础上,加大对新三板市场的布局。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多元化资本也参与其中,在此不一一展开描述。基于过往数年对中国VC/PE市场的长期跟踪研究,依托投中集团旗下CVSource金融数据终端的数据,投中研究院从基金规模、投资年限、投资案例数量、投资案例金额、专业性、投后服务、影响力等维度,对活跃在新三板市场的VCPE机构进行综合评定,最终评选出“投中年度榜 投中2014年度新三板最佳投资机构TOP3”(音序排列),力求精准呈现中国 PE/VC 投资机构在新三板投资领域中的竞争力图谱。(评选相关信息参见 附件)

 

  5.4 募资渠道寻求突破,引导基金+保险资金

目前多数机构在基金设立方面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推进策略,投中研究院分析认为,两大因素是造成类似现象的根源所在。一方面,前期机构内部对新三板市场的发展步伐意见不一,尚未下定重磅押宝的决心;另一方面,基金募集存在瓶颈,在整体募资环境不太乐观的情况下,花费大量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募集过大新三板基金得不偿失。

故而,多数机构采取项目制或小基金策略,前者结构较为简单无需多言,后者多数采取1亿元规模策略,利用约6-12个月时间,投向5-10个项目。待前一基金投资期接近尾声时,再募集新一轮1亿元基金,或稍大规模基金。在这些小基金或项目制模式中,高净值个人占据很大份额,虽然约定期限不一,但心理期限多数为“1+3”或“2+5”配置。

就长远发展而言,个人投资者为主的资金源存在诸多限制,当下市场中体积庞大的Pre-IPO基金的个人LP集中退出诉求足以说明这一问题。故而,如何引入机构化投资者已经成为下一轮投资阶段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据投中研究院观察,鉴于新三板投资的概念和思路已经被各界资本广泛了解,部分机构已经将引入“引导基金和保险资金”两大“金主”列为当下优先级最高的任务之一,明年年初将有一批类似基金在市场亮相。

  6 新三板市场投资趋势展望

在前面篇幅中,我们对新三板市场的过去和现在进行了综合分析,可以初步得出以下结论:从大局来看,发展新三板市场是建立和健全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必经之路;从细节来看,A股市场改革步伐沉重,推进缓慢,借道新三板新机制实现体制改革夙愿是最现实的变通之举,容易达成多方共识。

在创新改革路上,套利空间仍然存在,但无碍价值投资发展大局,在未来加速开展的新三板投资旅程中,多方参与将成为主流现象,立足各种优势开展个性化投资、专业化服务的理念将成为市场的主流风向!

  6.1 明年挂牌突破三千,分层管理机制试行

从今年发展态势来看,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较高速度,综合企业诉求、监管精力等多方面因素,投中研究院分析认为,2015年底总挂牌数量有望达到或突破3000家,2016年总量预计达到5000家左右。相对于五千多万家中小企业群体,新三板的体量仍然有限,但可为最优秀的创业家们提供一个相对完善的资本运作平台,积极响应中央工作会议所提出的六项要求,加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以创新性增长提振经济步伐。

面对滚雪球式增长步伐,新三板分层机制将于明年投入运行,一方面针对不同企业诉求开展最佳引导和管理模式,另一方面以“优胜劣汰”自然法则刺激挂牌企业实现更快发展目标。除了挂牌板块自由升降等不托底措施外,投中研究院认为,明年各地“明补或暗暗补”措施或将淡出舞台,新增企业有望在市场机制下陆续入市,伴随管理机制的优化共同打造中国成熟交易平台。

  6.2 参与主体更加多元,协作机制更加健全

如前所述,在当前机制下,新晋机构是新三板投资市场最为活跃的一股力量,伴随着各方势力陆续加大对新三板投资的关注度,明年将有更多传统VC/PE强者入局厮杀,抢项目拼价格的现象会越来越多,越来越狠。值得注意的是,在新三板市场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现象将逐步弱化,企业方的视野逐步打开,无论是保荐,或是吸引投资人投资,或是开展做市交易,企业方更看重实际效益,而不再仅仅限于机构名气。

  图6.1:《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做市商做市业务管理规定(试行)》之投中解读
图6.1:《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做市商做市业务管理规定(试行)》之投中解读

 

 

身为助力新三板发展的最主要群体之一,VC/PE机构在最近两年中做出了很多创新尝试,例如:专项基金开展新三板主题投资、投资机构自身挂牌新三板,以及促成大量存量项目新三板挂牌。在此之前,投资机构只能以投资、退出的角色参与新三板建设,很难为众多优秀企业提供更多一体化金融服务!当下传统券商垄断的推荐业务和做市业务牌照已于年底被打破,PE、基金子公司等机构通过一些必经的手续可以开展做市等业务,玩转新三板的套路又多了几种选择!

在跟诸多券商机构沟通过程中,投中研究院发现大家对此轮保荐和做市业务开放的时点表示惊诧,部分券商做市业务部门认为2015下半年或年底才有可能开放,此次提前开放给自己无形增加了很多压力。回到话题原点,本轮开放意义在哪里?给了券商之外的机构参与机会,仅此而已。在市场化运作的今天,来自企业和服务商之间的双向选择将逐步磨合成熟,未来支持大家合作的关键因素是服务能力,而非牌照!服务商干得不好,企业照样可以炒了您换新合作伙伴,故而无需过度担忧!

此外,在探索股权支付、期权支付等新型收费模式,以及试点开展股票质押式回购等方面,监管部门开了不少绿灯,一方面,帮证券公司开展创新业务提供支持,另一方面,逼迫证券公司改变传统为业绩而保荐、为锁定项目而保荐等传统旧思维,向价值投资,综合性金融服务理念转型!总而言之,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基金子公司等机构进入推荐和做市业务的禁锢已经打开,但实际业务开展还需要时间探索。赶在这个时点发布消息,表明证监会此次推动革新的意愿很强烈,但如何保障稳健推进,还面临巨大考验。

投中研究院认为,经过元旦前的投石问路,具体操作规则有望在2015上半年陆续放出来,在此期间有意参与的VC/PE机构的新晋力量,可在积极准备的基础上及时与证监会密切沟通,争取成为打破保荐/做市业务垄断的首批受益者!套句前两天笔者曾用过的一句话:前景很美好,道路很崎岖,可以提前准备过年,但不要高兴太早,合作层面还得慢慢磨,您说呢?

?

附1:“投中2014年度新三板最佳投资机构TOP3”评选说明

一、评选简介

为保证本次评选的公开、公平和公正,依据CVSource投中数据终端所提供之数据,制定了入围候选名单标准,据此初步筛选出候选名单,入围候选名单的标准如下:

 

二、评选标准

依托CVSource金融数据终端所提供之数据,从基金规模(新三板主题投资)、投资年限(新三板投资)、投资案例数量、投资案例金额、专业性、投后服务、影响力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比,相关标准权重如下表所示。

(来源:和讯财经)

上一篇:数据说:1月份中企IPO以A股为主 退出回报1.48倍
下一篇:一张图看懂滴滴快的合并(对你有啥影响?市场分析,各方评论汇总)

管理日志

  1. 首页
  2.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