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诺奖得主解读全球经济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4年12月3日 (上午11:04)825 views

作者:王茅

分类:编辑专栏, 评金融, 首页

标签:诺奖经济学

评论:没有评论

文/《清华金融评论》王茅

未来全球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五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给出了他们各自的答案,针对提高需求、不平等、包容性、长期性经济停滞、全球变暖的问题提出独到见解。

 

 

 

提高需求

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2008年诺贝尔奖得主

我们并不清楚实际产能低到了什么程度。美国劳工市场的劳动参与率,英国的长期生产力水平出现大幅下滑现象,是因为劳动者没有看到工作机会而退出劳动力市场所致?维持低位的通货膨胀水平能否表明经济接近于充分利用了所有的产能?或者只是因为劳动者不愿接受降薪导致菲利普斯曲线在低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趋平。

 

无人知晓。如果接受了低产出和高失业率是不可避免的这种观点,而事实上这可能仅仅是需求不足的反应,那么这就是一场悲剧了。

 

潜在的增长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已经如预期般大幅下降,这表明看似短期的经济问题长时间发挥强大作用,使得一个深刻的全球不景气问题久久不能离去,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导致长期经济前景出现严重恶化。这反过来表明,维持充分的需求水平尤为关键,短期内和长期内都是如此。

 

需求不足仍然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看上去似乎会长时间存在。我们需要找到应对这种形势的办法。

 

 

降低不平等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在未来的数十年里,全球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牵涉到如何使市场恢复应有的运作机制,有强劲的竞争力,能推动创新,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牵涉到不仅要确保经济的强劲增长,还要能分享繁荣的果实;牵涉到经济的主要目的在于服务社会,而不是其他的什么意图。

 

全球政治领域面临的主要挑战则是要确保民主进程真正体现普通民众的利益。将金钱的力量与政治脱钩并非易事,但是如果不这么做,我们的经济表现,我们的民主状况都将令人失望。

 

扩大包容性

 

迈克尔·斯宾塞(Michael Spence),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在我看来,全球经济最核心的挑战在于适应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以及完成二战后所开始的融合过程。包容性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扩张,有望概括一百年的经济特征。但是让这一切成为现实,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若想实现包容性,心态、政策应对以及国内外的机构都应当有所调整。目的在于使得发展中世界的崛起惠及尽可能多的人,尽管这可能导致相对价格、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结构、收入和财富分配发生显著变化。

 

这个融合的过程若能成功,将在未来25~30年的时间里推动现有的全球经济规模增加两倍,倘若我们的基准是以融合过程的起点,即1950年起算,增长的规模将会更加可观。

 

 

 

应对长期性经济停滞

 

罗伯特·索罗(Robert Solow),198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长期性经济停滞”的定义,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阿尔文·汉森(Alvin Hansen)于20世纪30年代给出的,指的是一个经济体(或是许多经济体)不仅经济增长缓慢,而且很难、甚至不可能完全利用其潜在的产能。

 

有何证据表明“长期性经济停滞”是一个现实的威胁?从两个方面可见端倪。首先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戈登(Robert Gordon)提供的强有力论据,那就是,与过去相比,未来的人口和总体生产力要素的增速要慢得多。

 

第二个理由从第一个理由延伸而来。人口增长和科技进步是长期以来阻止私人投资回报率下降的主要驱动力,尽管资本密集程度在上升,回报率在缩小。在增长放缓的未来,储蓄率将继续增加,回报率还将下跌,私人投资持续低迷。

 

审慎的一个结论是,“长期性经济停滞”并不一定存在,但它也并不遥远。我们现在应该开始考虑采取适当的经济政策加以应对。

 

找到“全球变暖”合理的表述方式

 

乔治·阿克尔洛夫(George A. Akerlof),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每隔几年,全球各国的领导人就会聚在一起,就全球变暖问题召开规模庞大的会议,比如里约热内卢会议、京都会议、约翰内斯堡会议和哥本哈根会议。每次会议都会发表庄严的声明,但迟迟未见采取行动。有关全球变暖的语言表述不到位,无法促使个人,以及政府立刻采取行动。

 

    换一种表达方式会更加有力,更加真实。可以这样表述,大气好比围绕着地球的一层保护毯,来自太阳的能量穿过这层保护毯进入地球,使得地球变暖,而大气的存在减慢了热气散发出去的速度。我们人类拥有一个共同的孩子,那就是地球。年复一年,包裹在孩子身上的保护毯越来越厚。

 

关于全球变暖,有两个令人挠头的真相。一是全球正在变暖。二是我们还没有找到一个理想的表述方式,能够敦促我们尽快采取行动。

(希望进一步了解这五位诺奖得主的主要观点,敬请关注《清华金融评论》2014年第11期总第12期、2014年第12期总第13期杂志。)   

上一篇:朱海斌:关于中国的十个问题
下一篇:证监会:保代资格审批取消是保代制度完善,并不意味取消

管理日志

  1. 首页
  2.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