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清华金融评论
分类:消息汇
标签:无
评论:没有评论
本文由四达中国资本合伙人徐敏推荐
1933年,罗斯福就职美国总统后,面对9000多个银行倒闭的烂摊子,不是对大批坏银行兜底,而是在上台差不多100天的时候,签署了1933银行法案。这是一份改变当年银行业命运的法案。法案生效后的第一年,1934年,美国倒闭银行的数量一下降到了9个。这份法案中的一个关键部分就是建立联邦存款保险机制。
“The only thing we need to fear is the fear itself。” (我们唯一需要恐惧的东西就是恐惧本身。)这是1933年3月4日,美国第32届总统罗斯福就职演讲中,让人们印象最深的一句话。而他上台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摧毁恐惧,摧毁当年美国人对金融市场垮台,银行倒闭的恐惧。
为此,罗斯福的对策,不是对大批坏银行兜底,而是在1933年6月16日,上台差不多100天的时候,签署了1933银行法案。这是一份改变当年银行业命运的法案,在此法案生效前,美国在不到三年半的时间里,有超过9000家银行倒闭,而在这个法案生效后的第一年,1934年,美国倒闭银行的数量一下降到了9个。
这份法案中的一个关键部分就是建立联邦存款保险机制,由新的政府机构,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对2500美元之内的银行存款提供保险。这样一来,不光人们敢去银行存钱,更重要的是不会因为一点风吹草动就排着队到银行取钱,“逼死”那些其实还没那么糟糕的银行。
而这项可以说是当初银行业的”救命稻草“的条款,却也是当初这份法案中最受争议的部分,甚至是罗斯福在签署这份法案时最反对的内容,一度他还对记者说,自己要行驶否决权反对这项提议。
更没想到的是,在1933银行法案颁布前,建立联邦存款保险的提议已经出现在大大小小不同的法案里不下150次,但都被国会一次次无情得否决了。
而造成这个现代美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在当年如此难产的原因也是罗斯福说到的恐惧,不光是包括罗斯福在内的政客们对新制度是否奏效的恐惧,更多是担心政府因此背上大量债务的恐惧。
和当年美国人担心,存钱就会因为银行倒闭血本无归的恐惧的性质是一摸一样。只是因为1933年的美国银行业已经脆软到不堪一击,罗斯福承受不了民众和银行业成千上万的请愿压力,美国的存款保险机制才终于成为没有办法的办法。
而事实证明,在罗斯福的政治妥协中诞生的以联邦存款保险机制为核心的一系列新政,不但保住了很多银行,而且保证人们存款增加的同时,刺激美国银行业的贷款业等业务业跟随提高,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政府在打消自己恐惧的同时,对市场带了的是最重要的信息。在80年的银行危机,90年代的储贷危机,包括2008年的金融危机时,联邦存款保险多次体现出了对金融市场的保护和稳定作用。
当然随着时代的变化,这个已经诞生了81年的体系已经有过多次修改,受保的账户额度也已经提高到了25万美金。但是核心依然不变,就是保证金融系统市场化的同时,对金融信用的流通提供最基本的信心基础,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存款这个最基本的金融交易上都有了好的风险控制,关键就在于他基本打消了储户怕自己钱没了的恐惧。
现在,不光是美国,包括加拿大,欧盟区各国,都有不同形式存款保险的机制。而中国的存款保险也是呼之欲出,从美国的经验就可以看出它是非常必要的。
一方面它是支持金融市场化的重要后盾,因为银行间的市场化竞争就决定了存在风险,也包括倒闭的可能。但是广大储户的利益同时也需要保护,和1933年普通美国人的诉求是一样的,而他们利益的保护也是整个金融市场流动性保证的基础。而存款保险的存在就能够让这种利益和银行市场化并存。
第二方面,对于中国来说,可能还有多一层意义,就是降低政府财政的风险。因为自身的历史和社会构成的特殊性,在中国,有着国家给银行兜底的习惯。但银行经营存在风险,中国也有过像南方发展银行这样博产的案例,如果未来还是按照国家兜底的方式,不说银行业很难真正得市场化,政府潜在的财务风险不单是巨大的,而且是不可控的,也是让人恐惧的。
而有了存款保险机制,可能会有人会说政府还是要买单,但是这里的风险就是可控的。同时像美国那样,可以通过收取一定比例的保费,在资金上的有所准备。
很多人都希望中国的金融改革能更大胆,更无畏惧得向前走,当然这也是需要底气,和保障的。在机制上建立去控制风险的工具,才能实实在在推动金融系统自身进一步成熟。(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