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清华金融评论
标签:无
加快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积极促进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是有利于维护全球金融稳定,保护国家经济 金融安全的必然选择。美元或许短期内仍可能维系较高的储备货币份额,在未来仍将可能作为重要的全球 储备货币而存在。但中长期看,国际储备货币体系多元化将成为主要趋势。
近年来,由于国际货币体系出现诸多新问题,加上欧美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正经历有史以来最激烈的调整,“去美元 化”浪潮不断涌现,国际货币储备格局也随之加速演变,即 表现为主要非欧美央行增配黄金储备的比重增加,非美元储 备货币份额持续上升,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ies ,简称CBDC)的研发进程加快,未来 CBDC也有可能成为储备货币的选项。
从历史经验来看,国 际储备货币的变化往往与全球政治经济局势发展密不可分, 而且储备货币通常需要具备良好的信誉、稳定的价值、全球 流动性等条件。
就目前的发展形式而言,以美元为主导的国 际储备货币体系逐渐出现“裂缝”和分化,折射了国际储备 货币体系深层次的矛盾。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新兴国家意在 通过减少美元储备来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增强储备资产的稳 定性;另一方面仍有大量的外汇交易、储备货币严重依赖于 美元供给,一旦流动性收紧,即表现为“美元荒”,将对新 兴国家的美元外债和借款构成不小的压力。
虽然说大部分国 家对美元表现出不满,但围绕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所制定的国 际货币体系,建立的金融基础设施,以及长期形成的国际支 付、外汇交易等惯性,导致“去美元化”进程将可能比较曲 折而漫长。中长期看,尽管“去美元化”趋势加快,但美元 在未来仍将可能作为重要的全球储备货币而存在。
总体来 看,加快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积极促进国际储备货币多 元化,将不仅有利于维护全球金融稳定,保护国家经济金融 安全,而且有利于重塑经济和金融全球化新格局。
国际储备货币格局及演变
国际储备货币的形成具有很深刻的历史烙印,要成为 国际储备货币,除了经济基础(经济开放度、贸易份额等) 外,围绕国际货币体系构建起来的一系列规则、基础设施等同样具有显著的作用。
美元在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主流货币 之前,到20世纪初叶,英镑一直是资本主义世界最重要的国 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镑的国际储 备货币地位趋于衰落,逐渐被美元所取代。
从国际储备货币 格局演变来看,从英镑到美元,再到多元货币的储备货币格 局,始终与地缘政治、全球政经局势、全球化等有着紧密联 系,这也就意味着储备货币的份额和地位某种程度上反映了 国际地位。无论是早期英镑的崛起和衰落,以及美元、欧元 (德国马克)和日元的崛起,储备货币的份额离不开国家实 力的支撑。
“二战”后德国、日本相继崛起,德国马克、日 元在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下推进货币国际化, 占据了不少美元的份额。欧元之所以占据较高的份额,同样 与其经济实力和贸易份额相关。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2021 年欧元区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规模为12.47万亿美元, 而欧元同期的储备货币份额为20.59%。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