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8个亿的扇贝去哪儿了?生要见肉 死要见壳

2014年10月30日 (下午5:01)761 views

作者:清华金融评论

分类:消息汇

标签:无

评论:没有评论

【21君说】獐子岛披露三季报公司业绩“大变脸”,由盈利变为亏损约8.12亿元。105万亩海洋牧场发生自然灾害,遭遇北黄海冷水团低温及变温等,獐子岛虾夷扇贝遭受了灭顶之灾,价值7.34亿元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放弃采捕、进行核销处理。农业分析师称我们也都惊呆了。

 

獐子岛的事情估计小伙伴们都知道得七七八八了,21君先给大伙看几条关于它的段子,后面是猛料报道。

 

@曹山石:獐子岛真是个百年良心企业,新财富投完票了才放扇贝们走。但今天,某大基金农业食品研究员,已经带刀去了獐子岛上午的所谓海运灾情说明会了。

 

@股社区:A股奇葩太多,以至于我看到獐子岛公告播在海里价值8亿的扇贝完了,都惊讶不起来。早先还有泸州老窖1.5亿存银行突然没了,再早还有惠天热电说自己遭遇电信诈骗损失380万,最让人生气的不是这些蛀虫啃食股民财富,而是每次瞒不下去的时候,连编个靠谱点的故事都不会,把所有人当逗逼一样敷衍对付。

 

@叶檀大姐:对獐子岛黑天鹅,转引一段呵 “超级大牛股”蓝田股份: 我有5000万甲鱼库存,不信?下水捞起来看看!………… 第二年,我有1个亿甲鱼库存,去年的甲鱼生仔了,不信?下水捞捞看!………… 第三年,发洪水甲鱼全跑了。。。 第四年,去年跑掉的甲鱼全回来了,还拐回来一批野生甲鱼! 证监会:滚!退市!

 

@姜广策:獐子岛昨晚爆出大猛料,几年前在海里播下的虾夷扇贝都不见了,计提近8亿坏账。因此前三季巨亏8.12亿,而去年净利0.9亿,公司海养的原来是泡影。重仓獐子岛的机构包括社保基金、平安寿险、人保寿险。有神回复问:万一又游回来了呢?

 

8个亿的扇贝说没就没了,网友强烈要求獐子岛交出死亡尸体。

 

大家看看吧,【獐子岛】的扇贝们是如何逃跑得……

 

10月30日晚间,獐子岛如期披露三季报,但同时公布的一系列公告却一石激起千层浪。公告称,因为北黄海遭遇异常的冷水团,公司105.64万亩海洋牧场遭遇灭顶之灾,受此影响,公司前三季业绩“大变脸”,由盈利变为亏损约8.12亿元。

 

鉴于此次事件的重大影响,公司将于10月31日在大连向媒体、投资者举行灾情说明会,公司董事长等公司高管以及中国海洋研究所相关人员将悉数到场说明情况。

 

常规检查检出“黑天鹅”

 

此前,一切都毫无征兆。

 

今年9月15日至10月12日,公司秋季底播虾夷扇贝存量抽测发现部分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公司于10月14日向交易所申请停牌,并邀请海洋科学家和会计师到现场进行系统调查。

 

根据公司存量抽测结果、中国科学院近海观测研究网络黄海站监测数据及开放航次调查数据,以及《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会议纪要》,综合判定公司海洋牧场发生了自然灾害,灾害主要原因为北黄海冷水团低温及变温、北黄海冷水团和辽南沿岸流锋面影响、营养盐变化等综合因素。

 

由此,獐子岛虾夷扇贝遭受了灭顶之灾。根据公司抽测结果,公司决定对105.64万亩海域成本为73461.93万元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放弃采捕、进行核销处理,对43.02万亩海域成本为30060.15万元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计提跌价准备28305万元,扣除递延所得税影响25441.73万,合计影响净利润76325.2万元,全部计入2014年第三季度。

 

受此影响,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大幅变脸:前三季实现营业收入19.93亿元,同比增长6.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8.12亿元,同比下降1388.60%;基本每股收益亏损1.14元。同时,公司预计全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7.7亿至8.6亿。而2013年度的数字为9694.28万元。

 

“我们都惊呆了”

 

对于此次“冷水团”事件,一位长期跟踪獐子岛的行业分析师在当日晚间告诉记者,“今晚农业分析师都在讨论这个事情,我们也都惊呆了。”

 

缘由有三个:“第一,这件事情指定不正常,以前都没出现过这种事情,怎么一瞬间就出来了?第二,此次出事的海域中有2011年就底播的种子,到今年已经3年了,为什么到了收获期突然出现?此前公司的监测制度哪去了?这让我非常不解;第三,到底是因为自己养殖不当,还是确实是天气的原因?”

 

记者了解到,獐子岛目前海洋牧场的底播虾夷扇贝(会计科目中归属于消耗性生物资产)确权底播面积约340万亩,根据虾夷扇贝在4月左右的繁殖期和7-9 月的高温期后存量变化较大的规律,公司制度规定于每年4-5月和9-10月分别进行春季、秋季系统的存量抽测。

 

虽然公司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于2013年8月7日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推出以风力指数作为承保理赔依据的创新型保险产品,但公司表示,由于目前我国农业类的相关保险承保的范围非常有限,诸如寒潮、冷水团异常、敌害繁衍等给公司经营造成重大损失的情形,均不在承保范围内,因此此次受灾海域不在保险范围内。

 

万幸的是,獐子岛此次受影响的主要是2011年度底播的海域及部分2012年度底播海域,2013年度底播的海域不受影响。受灾影响主要将体现在2014年度内,对公司的未来经营业绩不会持续造成重大影响。

 

同时,公司称,此次灾情,已经引起大连市政府和长海县政府的关注,两级政府表示将出台一系列扶持和补助政策,大连长海县政府同意免收獐子岛深水底播受灾海域的部分海域使用金;并同意对此次已确认的灾害区中2015年新转为常规的海域给予深水开发优惠政策。

 

罪魁祸首:北黄海冷水团

 

养了近三年的上百万亩虾夷扇贝突然被核销处理令人难以理解。

 

10月31日,獐子岛召开面向媒体、投资者的海洋牧场灾情说明会。獐子岛称,根据存量抽测结果、中国科学院近海观测研究网络黄海站监测数据及开放航次调查数据,以及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专家讨论的结果,综合判定本次海洋牧场受灾最主要的原因是所在海域的“北黄海冷水团”发生异常。

 

獐子岛在发给《第一财经日报》的通报中称 ,这是獐子岛公司历史上第一次发生类似的大规模减产事件;除上述自然因素,也有现阶段国家对底播增殖行业的政策和技术支持不足,以及整个行业没有相应的保险机制等多个方面的原因。

 

质疑:盲目扩张惹的祸

 

对此,申银万国证券农业首席分析师赵金厚向记者表示,对于水产养殖企业的确存在自然风险的影响以及水下存货难以估准确算的问题,但獐子岛并未针对行业特征进行风险预防应该为此次损失承担重要责任。

 

赵金厚指出三点质疑。首先,獐子岛存在盲目扩张的嫌疑。据悉,2006年6月底獐子岛上市前养殖海域有65.63万亩,截至2011年底獐子岛养殖面积增加到285万亩。其次,对产量监测不到位。上百万亩海洋牧场水产品,投资数亿元,养殖数年,为何到现在才突然发现问题,为何没有形成长期稳定的监测机制。最后,灾害影响范围以及是否属于常态化对獐子岛未来将产生重大影响。

 

回应:正在积极补救

 

针对此类自然灾害,獐子岛计划未来通过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优化底播增殖结构,进行虾夷扇贝增殖等级划分,针对不同等级选用不同增殖策略。二是,根据环境特点,通过种质创制提高产品对环境的抗逆性。三是,开展海域养殖生态容量评估,控制养殖总量,优化养殖布局,实现稳产、优质和产业可持续发展。四是,加强海域生态环境监测,实现年度生态环境综合评估与预测。

 

獐子岛称,受影响的主要是2011年度底播的海域及部分2012年度底播海域,2013年度底播的海域不受影响。本事项的影响主要将体现在 2014 年度内,对公司的未来经营业绩不会持续造成重大影响。公司正在积极开展应对行动,当地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救助和补贴政策。

 

市场:渔业普现微跌

 

受獐子岛事件影响,A股市场上渔业类上市公司包括好当家(600467.SH)、国联水产(300094.SZ)、大湖股份(600257.SH)、山下湖(002173.SZ)、东方海洋(002086.SZ)等,截至发稿时,上述公司股价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上述几家公司的存货金额都不低,以国联水产(300094.SZ)为例,其三季报显示,存货超过10亿,占总资产的超过四成,国联水产称,资产减值损失年初至报告期末较上年同期增长613.10%,主要原因是存货售价与成本相对变动所致;东方海洋(002086.SZ)存货也占总资产超过三成,东方海洋称,2014年水产品加工毛利率一直在低位徘徊,三文鱼仍处于市场推广期,国内高端餐饮消费市场持续低迷。

 

社保基金躺枪

 

在獐子岛三季报巨亏的事件当中,机构投资者表现出现了明显差别。三季报显示,社保基金、中国人寿等机构大量持股獐子岛,三季度期间社保基金甚至有一定加仓,而中国平安的万能险账户在第三季度“先知先觉”减持獐子岛。

 

獐子岛最新股东名单显示,社保基金或成此次“黑天鹅”事件的受伤者。其中,社保基金四一四组合、一零八组合和一零一组合分别持有獐子岛1049.95万股、799.97万股和758.68万股,持股比例分别为1.48%、1.12%和1.07%,分列第五至第七大股东。而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红-个险分红则以0.63%持股比例位列第十大股东。

 

巨亏并非突然

 

獐子岛“突然”巨亏,公司前三季业绩“大变脸”,由上半年的盈利4845万元转而变为亏损约8.12亿。《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巨亏并非突然。其实这次公告中披露的巨亏早已显露出端倪。

 

今年8月底,獐子岛发布的2014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净利润4845.53万元,同比小幅下降8.07%。虽然獐子岛在半年报中坦承前三季度小幅下滑的净利润并未引起投资者的担忧。然而10月15日,獐子岛忽然发布一则重大事项停牌公告称,公司拟披露与公司底播增殖海域相关的重大事项,具体情况正在核查之中,核查结果尚存在不确定性。

 

狐狸出没: 停牌前谁在“精准”融券卖出?

 

跟每一次黑天鹅出现之时一样,有人欢喜有人忧。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在獐子岛停牌之前,之前融券交易并不频繁的獐子岛的融券卖出数量突然升温。实际上在10月份之前多家券商机构都出局研究报告认为獐子岛2015年的产量将会得到提升,且看好公司业绩的回升,给出买入建议。

 

但是10月份伊始,却开始有不少投资者融券卖出这个被诸多机构看好的投资标的。深交所披露数据显示,10月8日獐子岛融券卖出4.04万股;10月9日再度被融券卖出3.28万股;10月10日融券卖出4.73万股;10月13日卖出2.6万股;按此计算,獐子岛自10月8日起被累计融券卖出14.65万股。而同期獐子岛所处的深交所深成指前两个交易日都呈现放量上涨态势。而从如今的公告结果来看,当日卖出的投资者或许该为自己庆幸选择了出逃。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就在其停牌之前其股价连续三个交易日下跌。而融资融券交易记录显示,在其停牌前夕融券卖出獐子岛忽然变得火热起来,獐子岛的巨亏“似乎”显得早有迹象。到底是谁如此“精准”地在卖出“即将巨亏”的獐子岛呢?

 

有私募基金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表示,在停牌之前选择融券卖出的投资者相当勇敢。该人士称,“獐子岛之前一直被很多机构看好,敢于卖出需要很大的勇气”。值得注意的是该人士强调称,尽管融资融券已经推出好几年了,但是真正在进行融券操作的人并不多,每个标的其实参与的投资者十分有限,不排除连续几个交易日融券卖出的投资者为同一个人。

 

獐子岛现黑天鹅:8亿扇贝绝收 股民要求交出尸体

 

獐子岛投资者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和獐子岛上市公司交出8个亿扇贝的死亡尸体!没有尸体如何计提损失?活人当死人给计提了?

 

8个亿的扇贝说没就没了,网友强烈要求獐子岛交出死亡尸体。

 

农业分析师都在讨论这个事情,表示也都惊呆了。缘由有三个:“第一,这件事情指定不正常,以前都没出现过这种事情,怎么一瞬间就出来了?第二,此次出事的海域中有2011年就底播的种子,到今年已经3年了,为什么到了收获期突然出现?此前公司的监测制度哪去了?这让我非常不解;第三,到底是因为自己养殖不当,还是确实是天气的原因?”

 

獐子岛:又一个蓝田股份?

(注:本文写于2012年7月23日,在2014年房地产行业下行的背景下,獐子岛计提巨额存货减值,3季度净利润亏损8亿。)

 

獐子岛(002069.SZ)2006年9月登陆中小板上市,公司位于大连獐子岛,主要业务是海底底播养殖虾夷扇贝、海参等海产品。大股东是长海县獐子岛投资发展中心,持股比例45.76%。

 

作为海产品养殖企业,獐子岛第一大资产是存货,2012年1季报显示獐子岛存货占总资产55%。存货的主要构成是消耗性生物资产,就是播撒在海底的虾夷扇贝、海参等海珍品,生长期长达3年。近几年,獐子岛存货金额不断攀升,而且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表现欠佳,投资活动现金流出不断增加,公司现金主要靠筹资活动现金流支撑。这让我们不得不对他的经营产生疑虑,为什么存货会飙升呢?或者说这存货是虚增的么?

 

41105171540

 

2006年6月底獐子岛上市前养殖海域有65.63万亩,截至2011年底獐子岛养殖面积增加到285万亩。农产品公司审计最大困难在于库存盘点,獐子岛的核心资产是存货,而且是在285万亩茫茫海域底部缓慢生长的虾夷扇贝和海参,审计师纵有天大的本事也没法去盘点这些存货值几个钱。

 

我们向獐子岛投资者关系部门咨询后获知虾夷扇贝、海参等海珍品的播种密度是参考日本海产品播种密度来的,播种密度相对稳定,大约5500枚/亩。也就是说单位面积的养殖密度没有明显变化。根据獐子岛投资者关系部门的提供的信息,以及獐子岛最大供应商壹桥苗业招股说明书上显示的苗种销售价格波动情况来看,獐子岛自上市后,虾夷扇贝、海参等苗种的价格约上涨10-20%。如果养殖密度不变的话,那么单位面积的存货金额相应上升10-20%。2006年6月末獐子岛播撒在海底的消耗性生物资产(亦可称“在产品”)为2.17亿元,到了2011年末底播的消耗性生物资产为17.98亿元。单位面积的存货金额增加了91%,扣除掉价格因素,那每亩播种密度至少上升了70%,这已经超越了海产品播种的极限。类似于当年蓝田股份的经营数据推算出来每立方米的水里养殖1000条鱼,简直荒谬!獐子岛会不会是第二个蓝田股份呢?

 

基于存货金额畸高,我们对獐子岛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做了全面分析,总结以下疑点:

 

疑点一:公司财务报表勾稽关系出现严重漏洞。

 

0141105171548

 

针对獐子岛存货畸高,我们考察了一下獐子岛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及附表的勾稽关系,发现獐子岛财务报表勾稽关系出现严重的漏洞。表2详细列示了我们通过财务报表推算当期存货的理论增加值。当然这个推算会有一定的偏差,但是偏差不会很大。简单说明一下表2的推算思想。存货归结的项目主要包括四个来源:原材料采购、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折旧、摊销等)、以及资本化为存货的借款费用,我们分别用A、B、C、D四个字母来表示。

 

A的计算过程是:A属于计入存货的原材料采购支出,“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减去为上期采购支付的现金,再减去为下期采购支付的现金,就是为本期采购支付的现金。在2009-2012年一季报中,预付账款的余额绝大部分是与原材料采购无关的,而且预付账款余额变动不大,故本例就忽略了“预付账款的增加”。獐子岛原材料采购需借记“存货——原材料”和“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其所采购的原材料属于初级农产品,增值税率为13%,所以在计算“当期计入存货的采购金额”需要扣除13%增值税部分。

 

B的计算过程是:B属于计入存货的人工成本,先利用现金流量表中的,“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扣除掉为上期支付的工资,就是为当期支付的工资。这部分工资支出一部分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进到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科目,扣减之后剩下的就是计入存货的“直接人工”。大部分的职工工资都计入到了存货,这个符合公司实际经营,因为獐子岛工人规模超2700人,占员工总数的63%。

 

C的计算过程是:C属于计入存货的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等。折旧和摊销一部分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进到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科目,扣减之后剩下的就是“计入存货的折旧、摊销”。这部分费用亦称为制造费用。大部分的折旧和摊销都进入到了存货,这个也基本符合实际经营状况。

 

D的计算过程是:D属于当期资本化为存货的借款费用。公司的有息负债的利息支出,一部分直接计入财务费用,另一部分资本化为存货、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等资产类科目。根据獐子岛公告信息,我们看到资本化为存货的借款费用几乎逐年翻倍增长。

 

A、B、C、D分别表示当期存货的四大来源,相当于存货的“增加量”。E是当期存货的“减少量”。用“增加量”扣除“减少量”剩下的就是F“存货净增加量”,是根据财务报表勾稽关系推算出来的存货的增加量。

 

需要说明一下的是2012年一季度未披露资本化借款费用、折旧和摊销、以及计入损益的折旧和摊销、计入损益的人员工资,所以部分缺失数据是通过2011年数据除以4计算得来。2009-2011年除了“资本化借款费用”这一项大幅增加外,其他几项相对稳定,只出现小幅上升。所以基本可以肯定,2012年一季度推算出来的“存货净增加量”有所高估,因为“资本化借款费用”被低估了。

 

对比反推的F“存货净增加量”与G“资产负债表账面存货增量”,两者有明显的差异,一方面是我们的推算表存在系统误差,另一方面则是獐子岛在存货科目归集方面存在不规范操作。除了2010年相对正常之外,2009、2011及2012年一季度反推的存货净增加量明显低于资产负债表账面存货增量,也就是说正常的存货增加的四大来源还远不够解释账面存货增加的原因,尤其是2011年和2012年一季度资产负债表中大额“存货”来源不明,不知从何而来。只有一个解释,公司把本来不该计入存货的费用或资产计入了存货,比如借款费用过度资本化计入存货,或者把本来应当计入其他资产科目的款项计入到存货中。上市公司一般只在盈利下滑或者资金被关联方长期占用的情况才会这么做。如果獐子岛把借款费用过度资本化为存货,那就是虚增资产和利润。如果资金被关联方长期占用的话,那就需要进行整改。

 

疑点二:公司资金短缺,疯狂举债,疑似资金被大股东占用,用于开发房地产。

 

查看獐子岛每季的资产负债表,其货币资金显得非常充裕,真是辛苦獐子岛的财务经理了,每个季度末都要筹足5-7亿元放到账上过几夜。獐子岛现金流表现是很糟糕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经常为负,到年底就突然转正,投资活动现金支出不断增加,公司现金流基本全靠筹资活动维系。

 

以2012年一季度为例。獐子岛从2010年开始迷上发行短期融资券,2012年3月27日发行了2012年第一期短融,募集5亿元,票面利率6.20%。2012年5月11日发行了2012年第二期短融,募集4亿元,票面利率5.65%。短短几个月募集了9亿元,而2011年末其账上现金可是高达5.76亿元,占总资产13%,现金很充裕。而2012年3月31日第一季报显示账上资金有6.44亿元。还记得吧,第一期5亿元短融债权债务登记日是2012年3月29日,也就是说獐子岛募集的5亿元,3月29日正式到账,到了3月31日的时候账上资金为6.44亿元,那么3月28日的时候,账上应该只有1.44亿元资金。

 

现在让我们还原这个融资的过程,2011年末獐子岛账上有5.76亿元,但是还有大量负债拖着未支付,包括利息、应付账款、员工工资、应交税费等,还要为第一季度的采购支付大量现金。满足这些支出后公司账上现金就剩1.44亿元了,为了让报表好看些,要赶在3月31日之前发行短期融资券,显得货币资金比较充裕,事实上獐子岛的资金链差点就青黄不接了,资金处于短缺状态。

 

近几年獐子岛负债爆发式增长,其中长期借款逐年下滑,不再有新的长期借款产生,如果公司对未来看好的话,投资旺盛,那应该配套的去获得长期借款才对,但我们观察到的是他的有息负债的期限在不断下降,短借长用极易造成现金流断裂。表3列示了獐子岛这几年的的主要负债科目,94%的负债是有息负债,其中其他流动负债主要是应付的短期融资券。按照6.5%的借款利率来计算,2012年獐子岛的年利息支出将超过1亿元。如此之高的利息支出给獐子岛资金带来巨大压力。

 

141105171557

 

獐子岛刚刚2012年3月26日决议对2011年利润进行分红派息,并于2012年6月8日正式发布分红派息公告,公司共需支付现金2.48亿元。这也是他为什么急着要在2012年5月11日发行第二期短期融资券募集4亿元的原因了。为了借钱给股东分红,真是辛苦獐子岛的财务经理了!

 

公司不止一次的公告,要将闲置的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2012年5月24日獐子岛出了一则更正公告,董事会决议:“将闲置的募集资金中不超过7,700万元部分用于暂时补充流动资金……使用期限为自本议案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起不超过6个月。”更正为:“将闲置的募集资金中不超过7,700万元部分用于暂时补充流动资金……使用期限为自本议案经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后起不超过6个月。”之前几则公告都是在“股东大会审议后”方才使用闲置的募集资金,但这一公告无意之中透露了公司当下已经缺钱缺得等不了股东大会审议了,必须在董事会决议后马上使用。

 

对于一个正常的经营逻辑,如果产品库存增加,现金流短缺,那么公司应该首要考虑去库存,然后适当减少采购,控制好负债增长,甚至选择大股东给予更多的支持。但我们看到的情况是,公司存货飙升,占用大量资金,公司还在一如既往的采购,而且是疯狂举债补充流动资金。为什么公司大股东不给公司一点支持呢?

 

我们严重怀疑獐子岛的大股东不仅没有给上市公司提供支持,反而是通过上市公司疯狂融资,长期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不惜让上市公司现金流绷得很紧。估计是大股东自己的日子比上市公司更难过,他比上市公司还缺钱。大股东自身除了上市公司这边的养殖业务之外,最大的业务就是房地产业务和建筑施工业务。当前房地产行业不景气,房价低迷,成交量萎缩,可以想象大股东肯定是极度缺钱的。事实上公司大股东长海县獐子岛投资发展中心不断的把手中獐子岛股权向银行质押贷款。我们在獐子岛证券投资部门了解到,大股东股权质押资金全部投向房地产业务。你能相信一个极度缺钱的大股东会忍住不向上市公司动手动脚么?这也加强我们对獐子岛的质疑,大股东不仅没有给予獐子岛资金支持,反而是长期大量占用獐子岛资金导致其背负大量的有息负债,现金流状况恶化。

 

疑点三:高管频繁离职,原因不明。

 

獐子岛高管离职频率异同寻常,2009-2012年这三年半期间,獐子岛一共发布10则高管离职公告。表4列举2009-2012年5月A股(不含创业板)的高管离职公告数量(不含监事辞职公告)。獐子岛高管离职数量排名第一。之所以不包含创业板,是因为创业板的高管离职频率明显高于其他板块的股票,即使包含创业板在内,獐子岛依然排名第一。獐子岛高管离职主要集中在2010-2012年5月期间,有时一则离职公告会同时报告两位高管同时离职,平均是每2个月有一位高管离职,如次频繁的离职势必对公司经营造成不良的影响。

 

我们咨询了獐子岛投资者关系部门,他们给出两点解释:獐子岛高管界定比其他公司更宽泛;獐子岛工作压力导致某些高管不适应。这两点解释全部牵强附会,我们翻看了所有的离职公告,公告里提到的离职高管是副总裁、财务负责人、事业部老总等职位,是真正的高管,另外,獐子岛工作压力大导致高管离职,但是平均2个月离职一位高管是不是公司管理体制出现问题?

 

高管离职的原因基本都公示为“个人原因”,也有一个是“健康原因”,所谓“个人原因”等于是没解释。我们观察到有两位离职高管去了獐子岛的供应商壹桥苗业(002447.SZ)做高管,公布的薪水远低于獐子岛。种种疑点让我们不得不质疑,这些高管离职的真正原因是否是他们发现獐子岛经营和财务出现严重问题,选择尽早走人,以免东窗事发,殃及自身。

 

 

综合以上质疑,我们有九成把握认为獐子岛大股东涉嫌长期占用獐子岛大量资金用于房地产开发,导致獐子岛资金链紧张,不得不疯狂举债,甚至不惜举债支付红利,有息负债大幅攀升,利息支出大幅增加。为了掩盖资金被占用的事实,獐子岛将本来应该计入“其他应收款”的大股东占款计入到“存货”导致存货畸高,同时为了让巨额利息支出不影响当期利润,选择将大量利息支出资本化为存货,进一步推高“存货”,导致财务报表勾稽关系出现严重漏洞,大额存货来源无法解释。

上一篇:QE终落幕
下一篇:中企海外并购如火如荼 对外投资合作望较快发展

管理日志

  1. 首页
  2.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