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IFF】姜建清:银行业四大挑战与四个趋势

2014年11月2日 (上午11:38)801 views

作者:清华金融评论

分类:评金融, 首页

标签:银行

评论:没有评论

文/《清华金融评论》孙世选

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11月1日在国际金融论坛(IFF)2014全球年会发表演讲时表示,全球银行业面临四大挑战与四个趋势。

姜建清在演讲中指出,全球银行业的发展面临着四大严峻挑战。未来几年,全球银行业可能面临危机以来更为复杂的宏观经济和政治环境,加上日益严格的监管政策、颠覆传统模式的技术创新,以及客户需求的根本性变化,这些都会给全球银行业的不稳定复苏带来更大的挑战。

挑战之一是宏观经济复苏疲弱,外部环境维持强波动。经济是金融增长的土壤,目前世界经济处在危机后的调整期,主要经济体复苏总体疲弱,经济增速低于潜在增长率,有效的结构调整和推动实体经济增长的全球性力量还没有形成。新兴市场的增长趋势虽然还没有发生重大变化,但面临着内部结构调整的问题。如果调整不到位,将有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世界宏观经济未来将长期呈现出不稳定和不平衡的特征。

与经济周期相对应的金融周期同样经历着一个从扩张到成长、下滑、收缩的过程。姜建清认为,目前大体上处在此轮周期的底部。未来几年全球银行业也将面临宏观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随着区域经济不平衡趋势的加剧,全球主要国家货币政策过去步调的一致性正在被打破,美国经济复苏势头的出现,导致美联储开始逐步进入加息周期,而欧洲、日本宽松的货币(量化宽松)政策可能会持续更长的时间。对广大的新兴市场国家来讲,为了兼顾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结构调整,货币政策的选择将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复杂的货币政策环境可能会加剧跨境资本的无序流动。

挑战之二是金融监管趋紧,银行面临严格约束。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环境造成了严重冲击,无数个人和家庭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主要经济体根据暴露的问题开始了新一轮监管,这些监管规定使商业银行面临着资金成本上升、盈利空间压缩的局面,银行不可能重返危机前高速扩张的态势。

姜建清指出,这一轮的金融监管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通过更加严格的资本金和流动性监管,限制银行经营管理中对高风险的偏好。而且,各经济体还相继引入一系列有关流动性的新指标,以进一步增加银行管理流动性的能力。

二是金融监管的范围更加全面,突出了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除了将系统重要性银行纳入监管之外,还对证券化市场、场外交易市场,特别是对场外衍生品市场,以及具有系统重要性的支付、清算、结算体系的全面监管采取了更多措施,维护消费者的权益,要求银行提高透明度。

三是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与合作日渐紧密,对银行的合规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挑战之三,技术环境的革新使得传统金融模式面临着巨大变革。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的快速发展,银行的传统经营模式面临革新。互联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信息交流方式,迅速改变着传统的商业模式和组织形式。行业内各类金融机构之间,甚至是行业之间的边界开始变得模糊,银行面临着全新的挑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支付方式也开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互联网基础的进一步发展中,在网络支付、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云计算三大支柱的支撑下,信息不对称、资金供需双方匹配、风险分担等诸多问题存在着以较低成本解决的可能,所以传统金融机构面临着去中介化的严重挑战。这一挑战不仅是业务形态、产品和服务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竞争和客户入口的竞争。

挑战之四是客户需求变化。金融危机后的国际银行业普遍面临着社会认同危机和客户关系危机,必须通过重塑银行业来赢得客户信任。西方银行业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风险管理的行为,使广大投资者在金融投资中屡屡损失,近年曝光的事件使银行和客户之间的信任关系雪上加霜。经历了百年一遇的危机之后,消费者观念中商业银行的名誉和社会责任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与此同时,客户的结构产生了变化,特别是中产阶级和富裕人群迅速扩大。客户结构的变化也对银行的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供多元化、高收益和富有特色的金融产品服务成为银行等金融机构赢取中产阶级和富裕人群的重要途径。

姜建清提出,未来银行业的发展需要重点把握四个重要趋势。

首先是重建规则,固本培源。尽管银行业出现的问题与环境的变化,全球政治局势的变化有关,但是银行业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跟自身的过度扩张、盲目创新、忽视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有关。商业银行应该始终坚持稳健经营的原则,在新的全球金融格局和框架中重建自身的规则和体系。全球金融业也迫切需要通过这场金融危机来重建全球金融体系的新规则。

第二,重定目标,持久发展。从金融业所发生的问题来看,很多都是与过度追求短期利益、扩张过度、创新过度有关。今后,在新的监管规定对资本约束、流动性提出更高要求的情况下,银行业要更加重视长期可持续的发展,将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投入到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提高经营效率,打造核心竞争力上来,从做大转而谋求做强,从看重短期利益,转向追求长期发展。

第三,重塑信心,赢回尊重。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这里面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经济发展前景要有客观、冷静的预期,对全球经济复苏有信心,对新兴经济体的增长潜力有信心。二是重新赢得客户对银行的信心,在经营管理中与客户建立更加平等的合作关系,为客户提供真正需要和能够理解的产品,并以客户喜欢的方式提供服务。在这一过程中,银行将把更多的交易主动权让给客户,树立诚信亲善的品牌形象,谋求发展与客户的长期合作关系。

第四,重归传统,服务实体。银行的本源就是为实体经济服务,一方面银行要继续去杠杆化,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基本原则。对银行来说,百业兴则金融兴,百业稳则金融稳;另一方面,银行应该注重把握好扩张与收缩的尺度,不宜过分激进,也不宜过分保守,这是对过去走向极端的适度回调,而不是对金融杠杆的否定。

最后,信息革命带来了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商业银行已经进入一个重要转折点,即从过去的支付和融资中介服务向综合化金融信息服务转变。信息是银行发展的深层基础和根本,银行在未来的竞争中能不能保持优势,关键在于能不能成为信息掌握的强者,能不能认清大数据时代的新特征,并采取措施通过大数据的技术,重新发展和铸造新的金融经济关系,找到适合自己模式的客户群体,打造和强化银行特有的商业模式,并依据大数据分析防范金融风险。可以预料,在这一轮银行的建设过程中,银行之间的竞争代际差距会拉开,谁在这方面赢得主导地位,谁就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保持优势。

 

“国际金融论坛2014全球年会:完善国际金融新格局”开幕式于2014年11月1日在北京成功举行。本次年会邀请近百位国内外嘉宾,以“完善国际金融新格局”为主题,在为期三天的会议中,从国际趋势、中国发展战略及全球协同合作等三个领域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上一篇:“安卓之父”鲁宾:一个被乔布斯视为眼中钉的男人
下一篇:【聚焦IFF】陈雨露:人民币国际化或将发生历史性突破

管理日志

  1. 首页
  2.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