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定调下一阶段货币政策;美联储加息猜测加剧 | 每周金融评论(2022.2.7-2022.2.13)

2022年2月15日 (下午12:10)784 views

作者:清华金融评论

分类:评金融, 首页

标签:每周金融评论

WechatIMG576

WechatIMG577

热点聚焦

01

央行发布《2021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定调下一阶段货币政策

 

2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1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报告》指出,总体来看,2021年货币政策体现了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的要求,前瞻性、稳定性、针对性、有效性、自主性进一步提升,主要金融指标在2020年高基数基础上继续保持有力增长,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稳固。

 

《报告》称,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积极主动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清华金融评论》观察

《报告》为一下阶段中国的货币货币政策定调,即,“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注重充分发力、精准发力、靠前发力,既不搞“大水漫灌”,又满足实体经济合理有效融资需求,着力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实现总量稳、结构优的较好组合。”

 

下一步,货币政策将主要通过如下方面来实现目标:一要保持货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二要保持信贷结构稳步优化;三要促进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四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与《2021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相比增加了“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和“总量稳、结构优”等提法,表明货币政策在调节总量的同时也更加注重结果优惠,以“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观察员/孙世选)

重大会议

01

李克强:确保全年粮食产量继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2月13日,全国春季农业生产暨加强冬小麦田间管理工作会议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扎实抓好春季农业生产,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要加大农业生产扶持力度,保障农资生产供应、稳定农资价格,加强农业技术指导,保证春耕备播顺利开展。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统筹肉蛋菜等“菜篮子”产品生产,加强耕地保护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确保全年粮食产量继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确保粮食安全。

《清华金融评论》观察

“三农”工作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中之重。尤其在疫情影响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均具有重要意义。日前,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对“十四五”时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导向、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等作出全面安排,增强农业农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和“压舱石”的稳定作用,持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本次会议再次强调了要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供给,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观察员/秦婷)

重大政策

01

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扩围 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前进一大步

 

2月11日,证监会发布了《境内外证券交易所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监管规定》,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拓展适用范围,境内方面,将深交所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纳入,境外方面,拓展到瑞士、德国;二是允许境外基础证券发行人融资,并采用市场化询价机制定价;三是优化持续监管安排,对年报披露内容、权益变动披露义务等持续监管方面作出更为优化和灵活的制度安排。

《清华金融评论》观察

自上交所与伦交所开通沪伦通以来,已有4家上交所上市公司完成GDR(全球存托凭证)的发行并在伦交所上市,对拓宽双向融资渠道、服务实体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次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扩围,开启了2022年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新征程,是推进制度型开放的务实举措。进一步推动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是大势所趋。通过对外开放,将打通境内外两个市场,为市场引入资金和技术,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同时,对外开放促进了机制体制改革,使得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进一步彰显。(观察员/秦婷)

02

保障基金和流动性互助基金并行护航信托业风险处置

 

2月11日,中国银保监会公布了《信托业保障基金和流动性互助基金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具体来看,征求意见稿将原认购制基金更名为流动性互助基金,同时设立缴纳制信托业保障基金,明确了两种基金的定位和使用方式,优化了基金的筹集机制。

《清华金融评论》观察

此次修订使得信托行业的风险化解和处置更加市场化,有利于信托公司稳健应对不确定性市场风险,对行业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随着行业转型步入深水区,信托业面临的风险已经从项目流动性风险扩大为机构流动性风险,风险化解压力显著提升,此次征求意见稿设置保障基金和流动性互助基金并行模式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并提高风险处置力度。与此同时,在以往的实践中可以发现,原信保基金的功能划分并不清晰,信托公司认购基金份额就能够在面临流动性压力时向信保基金求助,但此次进行拆分后基金使用范围更加明确,也进一步倒逼信托公司提升自救能力,助力行业风险处置效率显著提升。(观察员/秦婷)

重大事件

01

美国1月份CPI创40年来最大同比涨幅 加剧市场加息猜测

 

美国劳工部2月10日公布,美国1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7.5%,创下1982年3月以来的最大同比涨幅,也是美国CPI连续第二个月同比涨幅超过7%。1月份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涨6%,同比涨幅创下1982年8月来的新高。

《清华金融评论》观察

美国1月份CPI创下40年来最大同比涨幅,加剧了市场对美联储下月大幅加息50个基点的猜测,甚至不排除美联储在3月份的会议之前召开紧急会议启动加息的可能性。(观察员/孙世选)

重要数字

01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43.1万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8个和0.4个百分点。初步统计,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6.1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9842亿元。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98万亿元,是单月统计高点,同比多增3944亿元。

《清华金融评论》观察

整体上看,1月份金融数据显示货币政策充足发力、靠前发力效果已经显现,宽信用过程正在加速,信贷结构明显改善,并正在从此前的政府融资发力转向企业和政府融资双轮驱动。1月份社融同比增量主要来自政府和企业债券,反映出稳增长政策发力对宽信用的推动作用。(观察员/秦婷)

02

2021年全年商业银行净利润2.2万亿元,同比增长12.6%

2月11日,银保监会发布2021年四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2021年全年,商业银行(法人口径,下同)累计实现净利润2.2万亿元,同比增长12.6%。

《清华金融评论》观察

回顾过往数据,2020年全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94万亿元,同比下降2.7%。2021年第一季度,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6143亿元,同比上升2.4%。2021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1万亿元,同比增长11.1%。2021年前三季度,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7万亿元,同比增长11.5%。

 

从净利润的同比变化看,2021年我国商业银行扭转了2021年净利润下降的罕见局面,实现了净利润同比增长。而且,分季度看,商业银行的净利润同比增速在2021年实现了逐季加速增长。(观察员/孙世选)

 

本文编辑:秦婷

上一篇:林毅夫最新研判2022年中国经济的未来与挑战 | 宏观经济
下一篇:中国精算师协会副会长王和:元宇宙与保险|财富管理

管理日志

  1. 首页
  2.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