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清华金融评论
标签:无
评论:没有评论
国企改革不应继续纠缠谁占主导的细节,在先行先试已经铺开的情况下应该围绕提高经营效率进行尝试,通过市场化改革实现国企改革的“效率驱动”路线图。
近年来,国企深化改革一直不温不火。自十八届三中全会重提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国企改革大方向之后,才见到了一些起色。近段时期,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改革专项小组派出由不同部门负责人领队的国企改革调研小组到各地调研,市场关于国企改革顶层设计的预期再次升温。
当前这轮国企改革不比当初,在经历“抓大放小”之后,剩下要改革的国企绝大多数是大型、超大型集团,涉及的资产规模也非常巨大,几乎不太可能通过统一改革路径完成转型。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各方对于混合所有制的具体操作方案出现意见分歧也是在所难免。尤其在受限于自身利益的前提下,不同的市场参与者往往给出方向相反的“改革药方”。
从国企立场看,要混合自然不想只是被动参与,掌握主动权有助于扩大自身利益。而从民企的角度看,在混合所有制下如果只是作为出资人,没有话语权,自身权益保障也毫无希望。现在有种倾向就是把混合所有制下究竟哪方占主导地位视为争夺的焦点,这就容易将国企改革当做零和博弈。
安邦咨询报告曾指出,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点并不是哪方占主导,而是市场化。从宏观来看,混合所有制改革希望改变的,是国有企业在一些领域近乎垄断的市场格局,使国内市场增加更多的竞争活力;从微观来看,期望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改变一股独大的国企的僵化机制,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
新一轮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应该是“效率驱动”,而不应纠结于谁掌控谁的细节。只要是能够促进国企经营效率提高,无论是民企到国企投资,还是国企到民企投资,都只是实现效率提高的途径之一。淡化观念上的你我之分是推动国企朝提高效率方向改革的重要前提。
眼下整体的国企改革方案还没有出台,而地方层面以及央企个体的先试先行早已铺开。广东选定50家试点国企进行体制机制创新,通过实行员工持股发展混合所有制。上海则一直明确将上市公司作为企业改革、集团整合的重要平台,集团资产向上市公司注入是大趋势,同时也将积极推进国企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等。江苏对竞争性国企实施混合所有制,并支持省属国资国企通过整体上市实现混合所有制。河北的改革方案则提出2020年所有的省属国企百分之百是混合所有制企业,在竞争性领域的国企,不再设定国有持股比例限制,煤炭、钢铁等能源企业均被划分为竞争性国企。在央企层面,国资委已经选定中粮集团、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中国医药集团、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新兴际华集团、中国节能环保公司6家央企进行“四项改革”。地方国企和央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线因企业面临不同的约束条件而变化多样,但这些路线应该围绕“效率驱动”展开。
根据财政部数据,2013年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同比保持增长,但实现利润增幅继续回落至5.9%,今年1至9月份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4.9%,利润总额同比增长依然为5.9%。国企已经告别了以往利润暴增的时代,在“新常态”时期如何提高经营效率已经再次成为国企面临的重大议题,只有通过市场化改革才能实现国企改革的“效率驱动”路线图。
文章来源:安邦咨询
上一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诞生记
下一篇:四中全会《决定》十大看点:依靠依法治国推进经济与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