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清华金融评论》, 经营
分类:卷首语-总1期, 总1期, 清华金融评论杂志文章
标签:无
改革金融政策和体制,是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也是中国经济增长新红利的主要来源。新一届政府展示了金融改革的三部曲:利率市场化,银行业市场竞争,人民币国际化。金融体制改革,必将带来资本效率的提高,从而促进实体经济的优质增长。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平均每年10%的增长速度,这都来自以往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巨大红利:农村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城镇国有和集体企业体制改革,以及外贸体制改革加入WTO。近年来伴随着劳动力结构的改变和以往体制改革红利的逐渐消退,中国经济出现了结构性的减速。为了保证经济增长速度维持在高质量的8%左右,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的体制改革红利来源。尚未全面改革的中国金融体制——特别是刚性的利率政策,正是我们寻找的方向。
为什么利率市场化是金融改革的突破口?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10%的高速增长,也伴随着“一放就活,一活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的强烈周期性波动。这种经济发展怪圈的形成机制是利率刚性,即人为地把利率固定在一个低水平上,由此带来资金使用价格的扭曲,以及资金需求(投资)和供给(储蓄)的不平衡。因而在以往经济改革政策的“放”和“收”的过程中,刚性利率进一步放大了投资和消费的波动,从而产生了宏观经济运行的“活”—“乱”—“死”的恶性循环。要想让中国经济走入“一放就活,一活就发展”的良性发展轨道,就必须改革中国的金融体制,特别是利率刚性政策,从而使中国经济具备持续增长的源泉。
2013年7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宣布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从而拉开了未来十年金融体制改革的帷幕。伴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金融创新的不断涌现(如互联网金融),一方面金融行业有着商机无限的良好景象,另一方面系统性风险也可能挑战金融稳定的大局。同时,中国金融改革也发生于一个独特的国际经济环境: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危机刚结束,空前的货币数量宽松政策正在退出,欧元区才脱离崩溃的边缘,而日本正期待走出几十年的零增长。
《清华金融评论》创刊于这个关键的历史时刻,对于这些重大的中国和世界的金融政策问题,将发表严谨而新颖的分析、研究、评介。我们期待着,以利率市场化为引领的中国金融改革,将开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世纪并带来全球经济增长的新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