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清华金融评论
标签:杨伟民
历次中央关于五年规划建议都有一条逻辑主线,贯穿“十四五”规划建议的逻辑主线是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新发展阶段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发展理念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之间有清晰的逻辑关系。我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四五”时期将全面进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阶段,这是发展目标全新的阶段。尽管要进入新阶段,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新阶段,发展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但我们要坚持发展,必须是新发展理念指导下的发展。在新阶段,落实新理念,必须面对新的形势,必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以后提出“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第一步是1980年到199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经过“六五”和“七五”两个五年计划,目标早已完成。第二步是1990年到2000年,GDP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经过“八五”“九五”两个五年计划,实现了GDP翻番的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第三步是从新世纪开始到本世纪中叶,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2002年党的十六大将第三步走战略目标分为前20年和后30年,前20年的目标是集中力量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是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圆梦之年。截至本文发稿时,“十三五”规划确定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即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十四五”规划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开局规划,这是“十四五”规划的历史使命和基本定位。
新发展阶段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转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阶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内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首次提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内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推动经济发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
“十四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远景目标和“十四五”的目标都体现了新发展理念的精神。“十四五”规划指导思想中提出,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
“十四五”规划提出五大原则,其中之一就是坚持新发展理念,要求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其他四条原则,也体现了新发展理念。包括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原则,强调要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是新发展理念的内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的原则,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保证;坚持系统观念的原则,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思想方法。
在远景目标中,如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等,都体现了新发展理念。
在“十四五”的目标中,也体现了新发展理念,重点任务即建议的第二板块,总体上也是按照新发展理念的内涵进行谋篇布局的。
创新发展
创新放在了各项任务的首位,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并从国家干什么、企业干什么、如何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如何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四个方面作出了全面部署。创新不仅是科技创新,也包括了产业创新,就是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格局创新,即构建新发展格局;体制创新,即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协调发展
包括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
绿色发展
从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四个方面对绿色发展作出部署。
共享发展
提出改善人民生活品质,这在我们党的文件中应该是首次,体现了在新阶段、新理念下,把扎实推动公共富裕、提高人民生活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路径。实现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的目标,要从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七个方面积极推进。
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意义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规划建议的亮点,为何要构建新发展格局?首先是“两个抉择”: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优势的战略抉择。
新发展格局体现了“三个战略”,是对我国经济的战略定位,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谋划,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部署。
实行沿海开放战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参与国际大循环,对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将对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发挥决定性作用。构建新发展格局也是大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选择,是我们自己的主动选择。
新发展格局的主要内涵
理解新发展格局内涵要把握三个关键词,即格局、循环和开放。格局就是要优化我国经济的生产、分配、需求、技术等基本格局,确定经济发展的基本路径,把握发展主动权和先手棋,而不是被迫之举和权宜之计。循环就是畅通国内生产、分配、需求及其相互之间的循环,打通堵点、清理淤点,形成全国统一市场的大循环,不是地区、行业的小循环、内循环。开放就是要促进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以国内循环为主体,不意味着要减少进出口的总量,而要继续当好“世界工厂”,还要当上“世界市场”。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又一次升华。就是坚持系统观点,把过去的经济思想和战略部署,比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深化市场化改革与扩大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布局与空间格局等等,系统性地整合统一到构建新格局的总体要求中。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要任务
一是提高自主可控技术及其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在重要领域、“卡脖子”和面临“断供”领域,要逐步实现自主可控,保障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二是提高国内需求占总需求的比重。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
三是提高消费需求占国内需求的比重。提高消费品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扩大中高端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绿色低碳产业比重,增强生产结构对需求结构特别是消费结构的适配性。
四是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使居民收入增长同步或快于经济增长,稳定或提高居民消费率。
五是提高国内国际循环的畅通性。我国经济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发展,已经深度融入国际经济循环,同时国际经济循环也离不开中国经济。我国进出口中大部分用于中间投入,国内的生产需要大量进口,同时需要通过出口换回资源型产品和高技术产品,很多产业既是出口型产业也是进口型产业。
总之,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场深刻革命,涉及供需格局、分配格局、技术格局、产业格局、城乡格局、空间格局、开放格局等的调整优化,甚至某些方面需要重建或变革,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END
上一篇:聚焦两会 | 尚福林:建设现代金融体制 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下一篇:金融创新与监管 | 姚名睿:金融科技跨界生态监管思路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