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清华金融评论
分类:评金融, 首页
标签:无
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贫困地区通过发展产业、补齐民生短板、实现致富奔小康,与基金推动长期资本形成、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功能具有高度一致性。本文介绍了基金行业在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新征程中的有益探索。
作为成立刚满8年的年轻行业组织,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在中国证监会、民政部的领导下全力服务脱贫攻坚,在国定贫困县汾西县的对口帮扶中真情实意“帮”、真抓实干“扶”,专业精准扶贫取得扎实成效。协会还积极做好行业统筹引领,广泛宣传国家扶贫政策和行业扶贫公益经验,推广优秀扶贫案例和先进典型,倡导行业依托资本市场、发挥专业能力、践行社会责任、开展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投资,脱贫攻坚的桥梁纽带作用也得到充分发挥。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更是在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挑战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责任担当。协会是党领导下的法定行业组织,引领基金行业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参与社会扶贫公益事业是协会肩负的重大政治任务和社会责任。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始终追求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指出,“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
基金行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伴随资本市场的发展应运而生,作为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创新创业、推动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的重要力量,是推动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生力军,肩负服务脱贫攻坚、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历史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以后,在经济总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等指标已经走在世界前列的背景下,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成为摆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头等大事。基金行业通过发挥专业能力、参与扶贫公益,可以有效解决贫困地区投资主体单一、社会发展和民生公益欠账问题,激发贫困地区发展内生动力,推动贫困地区经济均衡发展、民生公益保障提升。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方式,也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路径,是全国上下、各行各业共同的社会责任。基金行业作为金融和资本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始终着力提升财富管理专业能力,积极倡导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和理性投资文化,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协会坚持研究和推广ESG投资理念,推动行业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提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支持经济转型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特别是在《中国上市公司EGS评价体系研究报告》的上市公司社会因素评价体系中细化了“公益支出和扶贫”二级指标,要求企业在获取商业利益的同时,践行社会责任,主动关心服务贫困人群。发挥自身特长帮助贫困人群脱困,可以促进企业强化脱贫攻坚参与意识、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实质性地开展扶贫项目,为脱贫攻坚凝聚更多社会力量。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强调,“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第三次分配”强调在道德力量的推动下,通过自愿捐赠而进行的分配。根据欧美基金行业从业者参与“第三次”分配的经验,如“盖茨巴菲特”基金会的实践,可以看到富裕人群的自愿捐赠可以有效地支持社会公益、帮助扶贫济困。扶贫济困本身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应该是基金行业践行公益文化、体现责任担当的切实行动。
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证券基金行业文化建设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明确指出,行业文化建设要突出社会责任导向,“各证券基金机构要自觉践行社会责任,在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金融扶贫、投资者教育保护等方面加大资源投入和工作力度,做有担当、有格局、令人尊敬的企业,塑造良好行业形象”。基金行业从诞生伊始就十分注重加强行业文化建设,特别是组织、教育、引导从业者参与扶贫公益事业,并通过成立公益基金会、设立专项公益基金等专业方式成体系地开展公益事业,把扶贫济困作为行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和工作抓手。协会积极探索在自律服务中构建符合行业文化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努力将扶贫济困要素融入行业文化建设之中,为基金行业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价值引领和精神支撑。在服务脱贫攻坚过程中,基金行业涌现出了一批市场化的专业扶贫机构,突出“专业+扶贫”,破解财政扶贫资金效率低和贫困地区市场失灵等难题,为国际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经验”和“基金智慧”。
2016年起,按照证监会党委的统一部署,协会定点帮扶地处吕梁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总人口14.6万、贫困发生率超过20%的山西省汾西县,开展了专业精准帮扶“汾西模式”的探索。通过深入考察汾西县情、贫情,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矿产资源、产业基础等情况,协会制定了“肉鸡产业示范”“光伏农场托底”“电商扶贫增收”等扶贫项目规划,多措并举、精准扶贫。4年来,协会捐助或引入6600多万元资金,落实22个扶贫项目,帮助汾西县县、乡、村三级补齐短板、改善民生、发展产业,汾西县贫困发生率从20%降到2019年末的0.4%,顺利实现脱贫摘帽。
缺少龙头产业是贫困地区就业无门、财政无源、经济落后的痼疾之源,打造县域支柱产业就成为对口帮扶的重中之重。协会依托汾西白羽肉鸡养殖产业的基础,为汾西肉鸡企业洪昌养殖公司引入国家级肉鸡龙头企业作为战略合作伙伴,提供技术、人才、业务等支持,帮助打开和建设新的市场。协会捐资1000万元协助设立扶贫产业基金,通过注入股本金的方式壮大企业资本实力、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并通过可转债投资解决项目建设资金。协会还将私募股权基金投后服务和投后指导纳入企业的日常经营当中,帮助企业规范内部治理、提升管理效率,并推动后续产业整合并购。2017年12月,在协会的帮助下洪昌养殖完成27.5吨鸡肉产品阿富汗出口订单,实现了汾西出口零的突破。2020年协会重点支持的1.86万吨的熟食调理品生产线初步建设完成,达产后将实现年产值4.65亿元,利税4300万元,直接创造600个就业岗位,其中可优先安排30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辐射带动近3000人致富,成为汾西发展经济、带动就业、培育税基的支柱。
无劳动能力深度贫困户的增收脱贫是扶贫工作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乡镇集体经济薄弱也是贫困地区面临的突出问题。协会倡议行业捐建以“农光互补”为设计理念的光伏农场,一方面通过光伏发电形成绿色能源收益,对老弱病残等无劳动能力深度贫困户进行兜底保障,实现“输血”扶贫;另一方面在光伏板下方农场发展特色种养殖项目,带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就业增收,发挥自主脱贫的“造血”功能。协会从项目方案、设备配置、环境因素、投资与效益评估等各个方面提供专业意见和建议;引入光伏领域龙头上市公司作为合作伙伴,从电站选址、设备采购、农场养殖咨询、运营管理等方面提供支持,保证项目顺利落成和发挥效能;35家会员单位响应协会倡议捐资2355万元,最终建成8座300KW乡镇光伏农场。截至2020年9月底,光伏农场累计发电719万度,实现发电收益604万元,已为2964户贫困户分配资金337万元,户均增收1100元。
激发贫困人口劳动致富内生动力是持续稳定实现脱贫的重要保证,发展特色农产品消费扶贫是一条有效路径。汾西县是有“中国梨王”之称的玉露香梨重点种植区,但是由于地处偏远,产品虽好但与高端消费市场无法对接。协会面向行业公开发出消费扶贫倡议,号召行业机构和从业人员认养汾西玉露香梨树,连续3年购买梨果。这种“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的方式缓解了香梨销售压力,解决了采摘期资金短缺问题,建立了汾西玉露香梨销往北上广深等一二线城市的直接渠道,让乡村“小农户”与一线“大市场”实现对接。协会还在会员和系统单位的支持下,帮助种植合作社进驻京东商城、必要商城等电商平台,打造“京东汾西特产馆”和汾西玉露香梨销售店铺,帮助特色农产品构建长期稳定可持续的线上销售渠道。截至2020年9月底,行业认购规模达4812株150余万斤,消费金额超过854万元,直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409户1112人,户均年增收约4000元。协会倡议的“电商团购扶贫年货、助力汾西农户增收”的消费扶贫活动也帮助销售汾西特色农产品近400万元。协会还帮助僧念镇建设扶贫冷库和农产品分拣加工扶贫车间,填补了县域农产品冷储空白,解决玉露香梨等特色农产品储藏难题,并把农产品的加工增值和就业机会留在本地,让深度贫困户享受产业分红,并创造30余个扶贫工作岗位。
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贫困地区通过发展产业、补齐民生短板、实现致富奔小康,与基金推动长期资本形成、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功能具有高度一致性,在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基金行业开展了积极实践。
产融脱节、资金外流是长期困扰贫困地区发展、亟待破解的难题之一。贫困县通过长期积累获得的居民存款等资金,大量流出到发达地区,以“不足”补“有余”,使得原本稀缺的贫困地区金融资源更加捉襟见肘,无法对本地经济发展提供持续支持。以汾西县为例,2018年末银行存款余额20多亿元,本地企业获得的贷款不足2亿元,原本就缺少资金、资本的本土企业“嗷嗷待哺”。
协会和基金行业以捐助、直接投资、引入投资的方式,为肉鸡、香梨等重点产业注入资本3000余万元,通过资本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带动当地银行贷款、财政资金超过2亿元,推动了汾西金融和产业的深度融合。以长期资本形成为引领,解决贫困地区产融结合问题的“基金方案”,可以更多地把金融资源保留或吸引到贫困地区,为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的金融支持。
贫困地区的“贫”“穷”“困”,表现在缺资金、缺人才、缺产业,结果是缺乏发展动力,陷入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扶贫就是要通过引入外部支持,解决贫困地区内部资源不足的问题,并借助国家政策扶持和社会资本、人力等资源,引导和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发展动力,实现供给侧升级换代,最终实现落后地区经济自持的发展模式。
基金是直接融资的重要工具,在服务脱贫攻坚的过程中不仅发挥投资输血的功能,更可以积极发挥“专业的资本、耐心的资本”优势,因需赋形,从深入研究入手,锚定贫困地区真正的难点和痛点;靶向施助,专业赋能,注入资金、资源和管理等多种要素,全面激活当地“蛰伏”的发展潜力,推动落后地区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打破“贫困魔咒”。
协会积极支持行业机构通过发行私募基金服务国家脱贫攻坚事业,为扶贫私募基金登记备案提供绿色通道服务,在资产证券化(Asset Backed Securitization,简称ABS)备案系统中加入扶贫信息统计模块,加强对扶贫方向资管产品的事中、事后服务。截至2020年6月底,在协会备案的扶贫方向私募产品已达73只、规模超过1571亿元;协会备案扶贫ABS产品共33只、规模达179亿元;涌现出国投创益、中证焦桐等一批专注于扶贫领域专业投资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不断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注入资本、管理、智力等资源,为脱贫攻坚贡献基金的力量,并将在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中继续有所作为。
解决相对贫困、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不是单纯的经济发展问题,还包含教育、医疗、社会公益等多项民生公益事业的发展,需要通过多种机制把民生公益资源与贫困地区群众实现对接。2017年8月,协会在山西省汾西县成立“基金行业扶贫公益联席会”,旨在统筹基金行业扶贫公益工作,推动基金行业履行扶贫公益相关社会责任,引导和发动基金行业积极参与扶贫和社会公益事业。
在协会的引导下,基金行业全面参与国家扶贫公益事业,在教育、医疗、生态扶贫等方面取得卓著成效,公募基金近10年来为国家扶贫公益事业捐助超过5亿元,惠及数百万人。嘉实基金等13家公募基金公司成立了企业公益基金会,兴证全球基金等14家公募基金公司设立了企业专项公益基金,专门从事扶贫公益等慈善工作,累计捐赠总额超过3亿元,取得良好成效。协会于2018年11月发布《中国上市公司ESG评价体系研究报告》和《绿色投资者指引(试行)》,在行业内持续倡导ESG投资理念,鼓励基金管理人在选择投资标的时,不仅关注其财务绩效,同时综合考量其在环境、社会、公司治理方面的表现。随着ESG投资理念得到行业广泛认同并执行,将推动各类市场主体更加积极地履行社会责任,帮助贫困地区吸引更多资源,助力贫困地区实现持续发展、绿色发展。
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服务乡村振兴、帮扶相对贫困人口等方面,协会和基金行业还有更多工作可做,还有更长的路要走。协会将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深化扶贫理念、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总结学习优秀扶贫经验,继续发挥好纽带桥梁作用,引导行业加大扶贫公益投入,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征程中继续贡献基金的力量,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呈上基金行业的优异答卷。
本文刊发于《清华金融评论》(点击订阅)2021年1月刊,2021年1月5日出刊,本文编辑:秦婷
上一篇:BIS亚太区代表:疫情下央行应采取何种对策? | 国际
下一篇:诺奖得主:科技让金融更美好吗? |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