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清华金融评论
标签:无
近日,人民银行会同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国资委、银保监会、外汇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跨境人民币政策 支持稳外贸稳外资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自2021年2月4日起实施。
细则落地大幅优化人民币跨境使用
此前,央行、发改委等六部门于2020年9月18日起草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跨境人民币政策支持稳外贸稳外资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经过3个多月的意见征求期,现正式对外发布。
《通知》共包括五个部分,共十五条,涵盖围绕实体经济需求推动更高水平贸易投资人民币结算便利化、进一步简化跨境人民币结算流程、优化跨境人民币投融资管理、便利个人经常项下人民币跨境收付、便利境外机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使用等五个方面内容。
《通知》提出,紧紧围绕实体经济需求,推动更高水平贸易投资人民币结算便利化,包括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更高水平贸易投资便利化试点、支持贸易新业态跨境人民币结算等举措。同时,将根据商事制度改革,及时调整对业务办理及审核的要求。
《通知》的一大亮点在于进一步优化了跨境人民币投融资管理。《通知》放宽了对部分资本项目人民币收入使用限制。境内机构资本项目人民币收入(包括外商直接投资资本金、跨境融资及境外上市募集资金调回)在符合下列规定的情形下,在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经营范围内使用:不得直接或间接用于企业经营范围之外或国家法律法规禁止的支出;除另有明确规定外,不得直接或间接用于证券投资;除经营范围中有明确许可的情形外,不得用于向非关联企业发放贷款;不得用于建设、购买非自用房地产(房地产企业除外)。
随后,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将境内企业境外放款的宏观审慎调节系数由0.3上调至0.5。政策调整后,境内企业境外放款的上限相应提高,有利于满足企业“走出去”的资金需求,也有利于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促进跨境资金双向均衡流动。
央行表示,下一步将会同相关部门做好《通知》落地实施工作,加强对商业银行的业务指导,持续优化人民币跨境使用政策,切实发挥跨境人民币业务服务实体经济、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作用。
推进我国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跨境人民币业务是国际贸易、国际投融资活动的结果,也为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规模扩大、质量提升创造了条件。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推动人民币的国际使用越来越重要。持续优化人民币跨境使用政策,必将更好地发挥跨境人民币业务服务实体经济、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作用,将我国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推向深入。
事实上,1月4日,海关总署官网发布的一篇《跨境电商增长迅猛》文章就显示,跨境电商依托网络非接触交易,受疫情影响较小,同时部分线下交易也因疫情原因转至线上。2020年通过海关跨境电子商务管理平台验放进出口清单24.5亿票,同比增长63.3%。
兴业研究分析师张梦认为,资本项目人民币收入使用范围放开了购买理财产品、向关联企业发放贷款的限制,与资本项下外汇收入的结汇使用范围保持一致。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表示,这项政策拓宽了资本项下境外人民币进来的使用渠道,相当于鼓励境外人民币通过资本和金融账户回来境内使用,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制度安排。短期来看,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可以进一步平衡目前境内外市场的供求,减少纯外汇的涌入,减少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大智认为,从《通知》的发布主体来看,发改委、央行等6个部门联合发文,也突出表明了监管对于跨境人民币优化的重视。而在大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当下,便利的跨境人民币结算能有力推动跨境人民币在更多场景中的使用。黄大智指出,《通知》以便利化水平为核心点,围绕资本项目和经常项目下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优化相关业务流程和监管规定,能为企业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政策支持。
中国人民大学助理教授王鹏提到,监管对于人民币跨境流动、结算等提供更大的方便性,以减少中间的损耗,提升效率,有助于优化我国营商环境,提升外部资源的利用率。王鹏强调,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大背景来看,即使当前国外疫情尚未好转,但中国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积极拥抱世界、走向世界的原则不会动摇,利用国际资源拓展国内市场、开发国外市场的力度不会降低。此外,我国在资本市场改革、拓宽对外投资领域,引导外部投资机构、金融机构入华、入市等方面的趋势也依旧是不可阻挡的。“随着《通知》的进一步推行,上海自贸港、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海南自贸区等,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会,未来也可能会有更多自贸区在国内落地。”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化以及多个区域间多边贸易投资协定的签署,中国企业“走出去”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境外资金需求明显上升。“因此,提高境内企业境外放款的上限,一方面有利于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另一方面在境外资金持续流入的背景下,有助于促进跨境资金双向均衡流动。”温彬说。
夯实和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自2009年起,人民币国际化已经走过了11个年头。11年来,跨境人民币业务始终服从国家改革开放大局,坚持服务实体经济,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实现了从无到有、稳步发展。跨境人民币业务范围已经由过去的境外员工薪酬福利发放等简单业务,扩展到境外人民币放款、借入境外人民币等,跨境结算方式也更加多样化,人民币的支付、投融资、储备和计价等货币功能全面增强,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显著提升。目前,人民币已经成为世界第五大国际支付货币、第五大国际储备货币、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第八大外汇交易货币。
随着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规模不断扩大,传统清算模式在效率方面的不足逐渐显现。如报文兼容性出现问题导致收付款不能被识别、需要借助第三方银行层级较多、受时间限制常常不能当日结算等。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指出,为了满足市场主体对人民币跨境资金清算、结算安全高效的要求,中国央行构建了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目前已推出了第二期,这相当于修建了人民币国际化高速公路。“要扩大 CIPS 的全球影响力,需要丰富系统功能和产品类别,完善报文系统;还需要依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和市场体系。未来上海应扩大与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互联互通,将 CIPS 的使用推广到更多地区。”
上一篇:王勇:以创新推动文化金融融合发展——陕文投集团的金融创新实践 | 封面专题
下一篇:纪敏:资管转型如何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 | 财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