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清华金融评论
分类: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总63期, 总63期, 清华金融评论杂志文章
标签:无
评论:没有评论
在目前风险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健全的基础上,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已经形成了新的主要矛盾和新的主要任务。本文提出,当前需要在认清主要矛盾、明确主要任务的基础上,完成双向信用数据积累,多措并举,大力推动农村金融发展。
农村金融改革发展是一个长期性工作,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目前而言,对农村金融如何破局有较多研究文献,但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阶段性分析还较少涉及。认清农村金融发展改革的阶段性及主要矛盾,对现阶段的主要工作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改革的顺序性
改革应该遵循先易后难的顺序,先把容易解决的尽快解决,再来进一步开展攻坚战。但这也不是完全割裂的,要同时推进,讲究融合。必须注意的是,这里的难易并非指市场自发形成的难易性,而是指政府发挥作用的难易性,这是因为处于起步阶段的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发展必须依靠政府的有效引导和支持来推动。近10年来,我国农村金融实现了量和质的同步增长,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讲究了顺序。
难易性不同
农业保险方面,是由政府强力主导、从无到有建立起来的。由于其目的是尽可能多保、不断提高供给水平,所以承保门槛较低,且保险金额往往不高、各级财政补贴比例达到70%以上,需要农户支付的保费较少。
农业信贷方面,其准入门槛比保险要高很多,政府的直接控制力较弱,主要采取定向降准、减税、贴息等间接手段,将信贷资金精准引导到农业上的难度较大。
农产品期货方面,是一个市场化程度很高的领域,主要是大型农业企业在进行套期保值操作,并伴有大量的投机交易者,与农户关系较小。政府主要通过加快推出新的农产品期货品种来促进其发展,近两年来更是开展“保险+期货”等融合创新模式,将农户与期货市场联系起来。
农业直接融资方面,市场化程度最高,政府也最难直接发挥作用。同时,由于社会资本对农业产业的风险认识偏高、投资积极性不足、农业企业上市困难,使得近年来农业股权投资情况波动较大。
发展速度不一
农业保险方面,在过去10年间,保费收入从51.8亿元增长到417.1亿元,增幅达到710%,参保农户从0.498亿户次增加到2.04亿户次,增幅310%,财产险的占例也大幅度提高,农业保险已经成为我国保险市场最重要的产品。农业信贷方面,涉农贷款余额累积增长361.7%,占各项贷款比重从22%提高至26.5%。农产品期货方面,总体而言保持着稳步增长的趋势。股权投资方面则波动较大,特别是近年来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为有效弥补市场供给不足,政府通过主导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提振社会资本信心,中央层面已成立现代农业发展基金、种植业发展基金、农业海外投资基金,中国农垦产业投资基金也在组建中,地方上也出现多只专注于农业投资的基金。
实现顺序性的关键
顺序性由两个基础决定,一是产业基础,二是群众基础。一方面,只有顺应农业产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农村金融创新产品才能落地生根。在过去10年,农村金融发展很好地契合了农业产业风险保障需求,保险发展迅速。现在农业进入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阶段,由于农业内生性转型升级的强烈需求,信贷、期货、股权投资等必将迎来一波增长。另一方面,只有在顺应农户需求、社会关注度高、参与积极的情况下,农村金融才能得到更快发展。中央一号文件以及国务院等发布的相关文件显示出了国家层面的重视,农村金融创业类公司越来越多,农户对金融产品的了解也逐步加深,社会对农业投资的热情日益高涨,群众基础牢固。
现阶段农村金融发展分析
经过10年的发展,农村金融的重要性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其面临的环境也发生了一些变化。金融机构等也在积极为农村金融新设部门、创新产品,但融资难、融资贵的事件还是时有发生。弄清农村金融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显得尤为重要。
主要矛盾
金融服务价格的核心机制是风险收益覆盖,越高风险收益其要求越高。农村金融风险高的难题催生了许多创新,如信贷、保险、期货、风险基金的组合,这种组合式的担保也随之带来了金融服务成本高的问题。
现在的主要矛盾,已经从金融机构愿不愿意提供金融服务,变成以什么样的价格来提供金融服务,以及该价格和农业产业承受能力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
在认识清楚了主要矛盾后,就需要解决如何降低金融服务成本的问题,这也分为几个层次。
一是资金成本,央行对支农贷款有定向降准,这方面的成本并不高。二是经营成本,农村网点的效益较低,但随着移动金融、互联网金融的普及,这个问题会得到缓解。三是搜索成本,银行往往把客户搜索环节前置给保险或担保,但搜索成本仍然体现在最终的服务成本中,这就容易造成盈利不高、动力不足的情况。当然,现在还处于农村金融的拓荒阶段,搜索成本的付出不可避免,但当农村金融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其搜索成本也会随之降低。四是风险成本,风险成本直接影响服务定价,这对更精准的风险评价提出了需求,而风险评价主要建立在信用评价的基础上,需要大量真实有效的信用数据提供支持。
因此,现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完善农村金融信用评价体系,完成信用数据的原始积累。在此前,很难实现信用数据的累积,但当前可借助互联网金融、消费金融等工具,把消费、交易数据转化成信用数据,逐步完善农业信贷数据的基础。
同时,在信用数据积累的过程中,要防止一切信用数据依赖市场、依赖交易数据的倾向。现在大量的P2P公司和大型数据共享平台,其数据已经受到了污染,市场失灵现象严重。市场的交易法则在信用数据交易上失灵是因为信用数据无法及时校验真假,这就决定了信用数据不适宜用来交易,而应该作为公共物品来看待的特性。信用体系的建立可以借助互联网金融数据,但还要立足自身,由一个相对独立、不盈利的机构来构建。
其他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在发展农村金融已经形成社会共识、许多模式已经成熟、更多模式正在涌现的当下,农村金融已经到了发展的突破期,在这个时候,除了信用积累这个最核心的任务,还有几个问题需要重点关注。
一是构建与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金融体系。过去12年的粮食增产,很好地完成了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这两个重大任务。这一方面是补贴政策、价格政策的作用,另一方面是保险提供风险保障的结果。农村金融要和产业发展结合,这既是服务实体经济的要求,也是农村金融发展的内在需要。在进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三农”发展目标日益多元化,质量效益竞争力、可持续发展成为新的关键词,需要更丰富的金融工具给予支持。保险为农业产业打下了良好的风险保障基础;信贷为农户扩大生产、形成一定程度的规模经济提供了保障;期货提供的是整体性价格保障,防御系统性风险;股权投资则是助推企业做大做强、产业转型升级、向现代化进军的利器。在注重产业发展的环境下,更需要金融机构和农业部门紧密配合,如对于股权投资而言最重要的是产业发展趋势。
二是坚持政府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从近10年农村金融发展来看,金融机构往往需要更高的筛选成本、产品设计成本和金融教育、宣传成本来提升农户金融知识、改善农村金融环境,后来者会充分享受后发优势,这就导致先行者不愿投入。现阶段,需要政府继续扮演“拓荒者”的角色,不断去完善农村金融的制度基础、知识环境和政策法规等,同时,在国家主导建立的风险、制度保障之下,特色金融需求可以由不同的市场主体来完成。可以说,在国家占据主导地位的农村金融体系中,农村金融发展有了更多的试错机会和发展空间。
三是需要进一步丰富、强化教育。其教育内涵有三个层次:首先是金融知识的教育,这是目前形成的共识,很多机构和政府也都在努力推动;其次是信用意识的教育,这个教育不是空泛的,而是应该通过各种手段去宣传,通过不断的信用数据积累,提升其贷款条件;最后是借鉴资金互助的理念引入互助教育,单靠政府宣传、机构宣传远远不够,要让其身边的金融能人来教大家。
四是强化服务人才队伍的建设。做事的关键在人,要切实建立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金融队伍。这也要分三个层次:首先,干农村金融必须要有感情;其次,要加强对农业部门的金融培训;最后,要加强金融机构对农业知识的培养。在具备了一支人才队伍的基础上,加快建立农业部门和金融机构的合作机制,共同设计专门的评审方法和贷后管理办法,构建风险评价体系,创新农村金融产品。
(程百川为农业农村部政法司主任科员。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所在单位意见。本文编辑/谢松燕)
上一篇:高善文:房地产存货等待重建
下一篇:王刚:千呼万唤的中国公募REI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