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磊:共享单车重塑智慧交通出行生态

2018年6月12日 (下午7:29)1,106 views

作者:清华金融评论

分类:封面专题, 封面专题-总55期, 总55期, 清华金融评论杂志文章

标签:无

评论:没有评论

0

共享经济时代,共享单车在海量骑行大数据的支撑下,实现了社会闲散资源的有效配置,加速了城市智慧交通体系的建设,让共享经济变得更普惠。本文就盈利能力、信用体系建设及大出行布局三方面分析了共享单车行业发展前景,展望了生态免押的创新发展模式和大出行生态闭环系统。

共享单车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民众日常出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较好地满足了百姓的出行需求,是中国多元立体交通体系的重要补充,具备打造为城市名片乃至国家名片的潜力。

随着多地城市共享单车管理考核细则制定的明晰,政府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例如,未来如何真正将共享单车纳入城市公共交通体系进行科学管理,在盈利的基础上更多地保障用户权益,提供更健全的出行服务,使其成为城市智慧交通出行的有益补充。在精细化运营及生态化布局方面,共享单车仍大有可为。

实现盈利成未来行业分水岭

截至2017年底,国内共享单车用户已突破2.2亿,规模已超过全球人口第五大国——巴西的人口总数,而在此前半年,这一数字才刚刚破亿,6个月间用户增长超过108%,共享单车毫无争议地成为2017年用户规模增长最为亮眼的互联网行业。

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部分单车品牌离开公众视野,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也受到多方质疑。在外界看来,资金实力弱、产品创新能力不强、缺乏盈利造血能力是这些单车企业退出共享出行舞台的原因。

然而,事实不尽如此。共享出行的市场规模十分可观是业界共识,但如何将市场转化为“蛋糕”却争议颇多。部分企业在创业过程中始终在挖掘商业变现的方式,对“流量”的重视反而忽视了共享单车的核心业务——满足用户出行需求。

共享单车能否盈利的根本要素是其核心业务能否精准抓住潜在用户的使用诉求。便捷的短途出行是大众生活的刚性需求,但将理论落地到盈利阶段,需要企业制定清晰的发展目标和高效的投产比。从共享单车行业来看,目前占据单车市场前几名的企业虽然在实际运营模式以及发展目标等方面存在差异,但从整体来看,以精细化运营提高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是行业共识。

作为高频使用的出行工具,共享单车如果只靠用户骑行“自然调度”是不能完全满足城市整体动态需求的。这对企业提出了极高的运营要求,也是成本支出的“大头”。运营效率的高低决定了骑行需求能否得到有效满足,直接影响单车的订单多寡,同时也影响了企业的运维成本,更直观地决定了企业是否可以盈利。

在运营方案上,“外包”和“自营”是业内目前常见的两种管理方案,其差异可以类比电商的第三方物流与自建物流。但有所不同的是,电商的订单产生在物流配送之前,因而物流对订单的产生不起决定作用,但回归城市用车这一使用场景,如果运营调配不及时,最直观的影响就是无法产生有效订单,影响企业营收。运维外包与自营,前者企业更“省心”,但效果难以评估,效率无法保证;后者无疑会为企业带来较高的成本压力和管理要求,但优势也很明显,责任到人、可控性强,做好成本控制,企业的潜在收益将十分可观。加之共享单车自身的互联网属性,以技术创新赋能智能终端推动运维高效执行与自营管理体系相结合将展现出“1+1>2”的合理效果。通过互联网技术连接用户终端(手机)、单车终端(智能锁)与后台终端(数据平台、后台系统(Bos)),以实现用户—车辆—企业间的数据交换,建设共享单车物联网信息闭环,用技术创新推动管理成本降低。

以哈罗单车为例,城市运营依靠自营团队通过网格化精细管理完成。依据早先运营经验将城市以网格单元划分,单位区域内有合理的专员维护及调度车辆,网格化区域根据实际需要划定热点与副点(骑行需求旺盛及相对旺盛区域),再辅以智能运维前端——Bos系统,运维专员可通过Bos端有效监控单车的使用信息及停放、维修状态,亦可对故障车辆进行寻回、修理。

在成本方面,以网格化+Bos端为核心的自营模式正彰显强大的竞争力。通过执行技术支撑的精细化运营,哈罗单车每辆车日均运维成本长期维持在0.3元左右;资产折旧对成本计算也十分重要,将车辆成本平均分摊到整车从设计到报废的使用周期,得出的哈罗单车日均折旧成本为0.6元,日均总成本共计0.9元。这意味着当资本回归理性、市场转为良性竞争后,每台哈罗单车每天只要产生一个订单就可以实现盈利,从长远来看,仅在骑行使用方面共享单车就具有非常强的、规模性的盈利模式,而这还不包括未来可能延展出的其他盈利业务。

信用免押维系用户及行业发展

共享单车发展两年有余,押金安全却依然是用户用车的一块“心病”。2017年下半年,部分经营不善的共享单车企业退出市场,用户押金退还出现困难,涉及民众数百万、押金总额数十亿元。押金“退还难、退还慢”等问题,引发公众对共享单车行业乃至整个共享经济新业态的担忧,使得用户参与积极性受到冲击。

用户先行缴纳押金方可用车原是共享单车行业约定俗成的“潜规则”。在行业发展初期,这的确有效提升了用户使用门槛,降低平台潜在丢车、坏车成本,一定程度上维持了用户增长与运营成本之间的平衡。但随着行业普及率提升,用户对共享出行高度接受后,运行信用出行模式取代传统的押金约束就成为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也变相成为行业“下半场”竞争的核心优势之一。

“信用出行体系”可彻底消灭用户对押金的质疑和忧虑,并降低用户的使用门槛。据后台数据统计,有40%的用户在面临交押金的环节时选择放弃继续使用共享单车。对于押金难退的担忧显然已经成为行业新用户增长的阻碍。而现在,用户可授权支付宝的“芝麻信用”,即可验证、获得免押资格,过程简洁、高效。

接入信用体系也能不断加强用户的信用意识,从价值观方面引导用户文明用车,使企业运营的风险控制得以保证,也赋予了共享单车这一商业模式更多的社会意义。如果有不文明的骑行或者破坏行为,用户骑行甚至使用信用卡、租车、个人贷款等日常消费行为都会受到影响。这实质上是以信用生态完善社会征信体系、驱动城市管理变革。

信用是未来商业模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信用会为共享出行行业带来巨大的信用红利。消费者享受到信用便利的同时,商家也能享受到信用红利。在信用体系中,用户与企业共同受益,进而建成互惠互利的商业生态,从而对未来行业竞争的突围奠定基础。

从微观来看,通过信用约束的形式破解“押金安全监管”难题,使信用信息流动更为顺畅,信用便利人人可享,更好地引导用户文明出行,符合用户利益、企业商业发展的考量;宏观上,将更多用户纳入个人征信体系,更符合国家对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充分调动市场自身的力量净化环境,降低发展成本与风险,进一步促进共享经济的发展乃至诚信社会的建设。

信用出行已成未来明显趋势,信用的价值要远远高于金钱的价值,对于用户而言信用的压力要远远高于押金的压力,而且信用未来将要走向各行各业。由此可见,信用已成为用户及行业未来发展的纽带。

布局大出行生态闭环系统

城市建设,交通先行。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在“拥堵”已成为城市出行常态的当今社会,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激增和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大,仅通过道路扩张已难以缓解日益加剧的交通压力,未来以科技智能赋能的智慧出行将成为解决城市交通发展和民众高效出行的有力武器。

“出行即服务(iTaaS)”是近来在国外颇为流行的大出行概念,意指通过整合各种交通资源,建立一站式出行和交通服务体系与平台,实现多模态交通模式的兼容互操作,提供透明、泛在、可信、无缝、智能的出行服务体验。共享、融合、民本、绿色、智能、泛在是iTaaS的六大关键特征。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曾公开指出,要推动iTaaS最大的难点是整合,要想提高交通出行的获得感,需要将各个维度的交通资源聚合起来实现更智能的管理、提供更智能的服务,破解这样的难题需要有一个能够承担起聚合全方位资源的平台。

用户出行按距离远近来分有短、中、长途不同的需求,对于不同的需求要有不同的交通工具来满足。而共享单车无疑是很好的流量入口,在未来多元化的共享出行大环境中,共享单车、共享助力车、共享汽车等交通工具交叉补充属性明显,互不割裂,同时实现空间上的零距离换乘,时间上的零时差对接,形成一个大出行的生态闭环系统,为用户未来全方位的智能出行保驾护航。

生态免押的创新发展模式能够为共享出行行业挖掘出持续造血能力,共享单车行业在跨界融合与创新驱动两方面将继续深入探索。大出行生态成熟后对用户智慧出行、智慧生活的影响及改变,将助力打造智慧城市,推动共享经济产业升级。

(杨磊为哈罗单车CEO。本文编辑/谢松燕)

上一篇:周源:从认知盈余到知识分享经济
下一篇:李博、万智玺:探索共享出行新经济秩序下的市场交易体系设计

管理日志

  1. 首页
  2.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