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宁:消费金融须锻造五大核心能力

2018年1月17日 (上午10:55)1,927 views

作者:清华金融评论

分类:封面专题, 封面专题-总50期, 总50期, 清华金融评论杂志文章

标签:无

评论:没有评论

1

消费金融的发展已成为助力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本文认为,新的经济时期,消费金融机构须应始终坚持普惠金融的发展思路,强化锻造五大核心能力,让消费金融市场焕发应有的活力和潜力,回归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以科技驱动践行普惠金融。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并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新阶段,高质量的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撑,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当前,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正在从外生的、粗放型、以投资为主要动力的增长转向以消费为主要增长要素的内生增长转变,“美好生活需要”的内涵也正在通过消费的不断升级得以体现。中国正在从“生产型国家”向“消费型国家”过渡,消费经济时代已悄然而至,消费将是中国经济稳增长的源泉和现实路径,也将是推进经济结构转型的持久动力。在消费经济时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应着力发展刺激和扩大消费并促进消费升级,消费金融的发展已成为助力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

消费金融市场快速发展与不规范乱象并存

过去,中国的消费金融市场始终以银行为核心,但多数银行业机构是大集团作战,主做大资金、批发业务,并没有设立消费信贷专营部门,缺乏系统化的消费金融业务体系,加上自身风险防控体制的限制,导致其服务门槛高、决策链条过长、效率偏低,消费者办理银行贷款不仅需要抵质押物且手续复杂,即使办理银行信用卡,对消费者的信用记录、稳定收入等硬性条件要求也相对较高。除了客观上存在一些局限之外,出于资金周转、业务成本、管理成本、风险控制等多方面考虑,传统银行往往从主观上也会对个人小而分散的个性化消费金融需求避而远之。因此,在银行消费金融中住房抵押贷款和中期汽车贷款占比较大,其他类型消费信贷占比很小,很多个人的消费金融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

2015年以来中国的消费金融快速崛起,究其原因,除了政策红利的驱动以及强大消费动力支撑之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和广泛嵌入。科技与金融的全面深度融合打破了以往消费金融市场格局,丰富了金融业态,产生了新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越来越多不同类型的机构依托自身资源、场景、流量、科技优势介入消费金融领域,其中包括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巨头、金融科技公司、线下服务公司等,在时间和空间上很大程度满足了市场需求。研究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不含房贷)估计接近 6万亿元(含房贷规模在25万亿元左右)。如果按照20%的年增速预测,中国消费信贷的规模到2020年可超过12万亿元。

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多变的市场环境,给众多新涉入消费金融的机构提供了创新土壤,一时间针对蓝领、白领、卡族等不同群体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蜂拥而出,各类大数据公司、征信公司、金融科技公司层出不穷,致使消费金融的发展大有超前于监管体系和法律体制约束之势。而随着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消费金融行业也暴露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如过度借贷、校园裸贷门、黑色套现产业链、暴力催收等。

消费金融须锻造五大核心能力

在消费金融领域,科技驱动贯穿着从营销、获客、风控、审批到客服、催收以及用户体验的全过程。面对庞大的需求、趋严的监管,各消费金融机构在追求发展的同时,坚决不能背离质量和效率的基本目标,应共同构建一个良性、可持续性的风险防控业态,这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只有健康可持续的消费金融才能在一定程度继续推动消费领域的金融供给,进一步助力解决金融的普惠难题。在金融科技的大潮流下,践行“真普惠”,消费金融须要锻造以下五大核心能力。

一是服务大众的普惠金融能力。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个人征信系统收录8.8亿自然人数,其中仅3.8亿人有信贷记录,5亿人征信缺失,但他们同样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在征信数据不完善的条件下,服务好被传统金融体系未能服务到的大众群体是消费金融机构需要锻造的核心能力之一。谁能将信用风险、欺诈风险相关的各种强相关和弱相关的数据有效整合,利用科技手段主动收集整合,并分析挖掘这些数据的价值,为细分人群提供更精准的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谁就有希望占据行业主流。消费金融公司可以依托持牌和科技优势,对接央行征信系统,以及公安部、社保公积金、芝麻信用、运营商等多种大数据,构建大数据风控模型。利用“大数据+深度学习”的多维风控模型,可以做到对客户画像的精准刻画和细分,并针对不同用户进行动态差异化授信,从而做到对客户特别是征信白户的贷款资质进行正确评价。

二是线上线下消费场景适配能力。在现有的金融机构里,金融服务和产品的价值传导是内生的,从设计到风管、风控、财务监督到走向客户,以及网点服务和信息反馈,完全是银行内部的一个产品链。如今,伴随着不同垂直领域的细分化发展,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互联网直接对接,这个产品链被完全肢解成一条条垂直的产业链。细分市场的公司一个个切入传统银行的产品链将其外化,整个银行的服务过程变成了社会协作或合作的过程。竞争的过程不再是银行内部原有体系的内生管理过程,消费金融公司与这些细分领域的平台快速适配,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把金融产品嵌入这些细分的领域和平台,是快速发展、快速获客、快速获取市场红利的关键因素。消费金融公司通常拥有拓展场景和对接能力的专业团队,并综合运用传统有效+科技创新的方法进行场景拓展。总而言之,场景金融的落地需要两个关键能力:第一,多场景灵活的风控流程适配能力;第二,和场景端保持一致的系统弹性能力。其中风险管理是场景金融的关键制约因素,而和场景端匹配的系统弹性则需要整个业务支撑信息技术(IT)系统的系统架构具备高弹性和高可用性,并且要具备开放性的数据交互能力。

三是数据驱动能力。消费金融是典型的数据密集型、数据驱动型行业,多种非结构化数据的处理能力和人工智能是数据驱动能力基础。跟传统金融机构用简单线性逻辑回归方法不同的是,消费金融的数据大多为非结构化数据,不能通过简单线性的方法得出合理的结论,这要求消费金融公司必须具有多种非结构化数据的处理能力,结合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一流的用户体验以及高效的运营体系。在数据泛滥的时代,拥有大数据不是核心优势,真正有优势的是谁能让数据发挥价值。大数据相当于存储下来的知识和记忆,只有通过消化、吸收、再造才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而大数据的存储和快速处理则需要领先的云平台支撑,该平台必须拥有行业领先的实时计算能力,支持毫秒级变量计算,支持海量数据的记录存储和处理,支持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多种算法。

四是高效率运营能力。消费金融有小额、分散、大量、高频的特点,针对海量、高频的用户需求,消费金融公司需要不断提升运营能力,并把数据驱动、人工智能广泛应用到获客、风控、催收、客服等多个环节,从而实现较好的用户体验以及高效的运营体系。目前,借助于数据运算能力的提升,几十万大规模离散变量的精准客户画像让精准营销成为现实;对接各条业务线及后台数据能够让即时通信系统实现精准应答;基于电商的“智能客服技术+人工智能+零售金融线上消费场景”的智能客服系统,以及基于互联网架构的软路由智能催收呼叫中心系统,通过分词纠错、实体识别、深度学习、主动学习、强化学习、迁移学习、对抗学习、对话管理等技术精准理解用户意图,让价值传递效率更高,运营成本更低。通过人工智能在身份识别、客服、语音分析、外呼等方面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升运营效率。此外,消费金融公司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还能够通过智能分流、问题预判、情感探测等实现用户行为的提前预知,做到对用户的主动情感关怀,给用户额外惊喜,最大限度提升用户体验。

五是“轻资产”运作的能力。消费金融公司想长期可持续发展,必须积极寻求新的运营模式。相比重资产模式,轻资产的运营模式以知识和智力资产开发和转化应用为核心,注重科技和高质量的人力资本与创新能力,也更加注重以减少投资、提高效率来强化企业的核心数据及建模优势能力。

展望未来,消费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将进一步提升,消费金融也将对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和普惠金融的实现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此过程中,消费金融企业应始终坚持普惠金融的发展思路,强化锻造五大核心能力,充分挖掘线上线下的全消费场景,通过数据驱动提升风控、优化产品、改善体验,在充分满足大众消费金融需求的同时,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用户、企业、行业和国民经济的共赢发展。

(蒋宁为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本文编辑/王蕾)

上一篇:季元、申宇峰:大数据技术助力消费金融美好生态
下一篇:李虹含、廉婧: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破题的“三把斧”

管理日志

  1. 首页
  2.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