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清华金融评论
分类:封面专题, 封面专题-总47期, 总47期, 清华金融评论杂志文章
标签:无
评论:没有评论
贵州素有“公园省”之美誉,最大的优势在于良好的生态环境。近年来,贵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指示精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带来源源不断的改革红利、经济红利和生态红利。在党中央、国务院及国家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2016年贵州陆续获批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生态文明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2017年又获批在贵安新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绿色金融作为一种政府引导的市场化制度安排,是贵州扎实推进大生态战略实施、助推经济绿色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贵州推进绿色金融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绿色金融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绿色金融发展,开展了一系列有益探索并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连续举办绿色金融论坛并取得成效。自2013年始,贵州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期间连续举办了五届绿色金融分论坛,邀请到来自“一行三会”和大型金融机构的主要领导、专家出席论坛,形成了绿色金融贵阳共识,为贵州推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指导。
(二)率先争取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2016年4月,贵州在全国率先向国务院争取建设贵安新区绿色金融创新试验区。2017年6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决定在贵安新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明确了在绿色金融机构、产品、服务、政策、风险防范等六个方面改革创新的重点任务,在体制机制上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三)积极探索地方绿色金融制度建设。早在2015年底,贵州就确立了“以金融开放创新为动力、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以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为突破、以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为底线”作为“十三五”时期金融创新发展思路。2016年11月,贵州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快绿色金融发展的意见》,积极构建区域绿色金融支持体系,对推动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绿色转型发展起到了积极引导和支持作用。2017年6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印发《贵安新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后,贵州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工作,印发了《贵安新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任务清单》,重点围绕多层次绿色金融组织机构体系、加快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拓宽绿色产业融资渠道、加快发展绿色保险、夯实绿色金融基础设施、构建绿色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建立健全绿色金融统计制度、加大政策支持、加强人才储 备、加强宣传引导、加强执法追责、加强组织领 导等。
(四)加大对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一是积极发展绿色信贷。截至2017年6月末,全省节能环保及服务项目贷款余额1689亿元,同比增长28.83%,有效缓解了节能环保项目的资金需求。二是大力推动绿色企业上市。抢抓证监会关于西部地区、全国贫困县企业上市绿色通道政策机遇,优先支持生态利用型、循环高效型、低碳清洁型、环境治理型绿色经济“四型”产业上市发展。截至2017年6月末,全省境内外上市和新三板挂牌企业88家,2016年以来就新增了30家,实现了贵州资本市场实质性突破,其中近一半是绿色经济“四型”产业。三是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基金。围绕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推动设立了云上贵州大数据产业基金、贵安智慧制造医药大健康产业并购基金等多支绿色基金,支持贵州以绿色新兴产业发展。四是协调推动发行绿色债券。支持贵阳市公共交通集团成功发行了26.5亿元全国首单公共交通绿色资产证券化债券。五是积极支持地方银行发行绿色金融债。贵州银行、贵阳银行围绕城市垃圾治理、节水节能、环境治理等方面的绿色项目分别申请发行80亿元、50亿元的绿色金融债。六是积极构建政策性担保体系。通过实施地方金融机构“五个全覆盖”工程,实现了全省县域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全覆盖,并引导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支持绿色项目。
发展绿色金融的体会及思考
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扎实推进大生态战略行动,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发展,须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及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加快绿色金融发展,不仅是简单地增加绿色投资规模,而是更加注重资源优化配置,注重建立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中央和地方绿色金融支持政策体系,让绿色金融更好地服务绿色经济发展。
(一)多元化的正向激励机制是绿色金融发展的助推器。当前许多绿色项目虽然有较好的环境效益,但由于回报率存在不确定性且回收期长,难以吸引足够的社会资本。发展绿色金融既要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也要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政府两方面的支持作用,通过实施财税、金融、产业、环保等综合配套政策,推动绿色金融体制机制创新,提高绿色项目的投资回报率与融资的可获得性并有效抑制降低污染性项目投资。
(二)解决期限错配是破解绿色融资瓶颈的重要手段。绿色产业中污水防治、新能源等项目多为还款期超过10年甚至20年的中长期项目,这些绿色项目多选择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渠道。银行由于要避免过度期限错配,难以提供长期贷款,也就制约了中长期绿色项目融资能力。因此,需要大力推动金融机构发行中长期绿色金融债支持中长期绿色贷款,通过投资补助、担保补贴、基金注资等多种方式支持绿色企业发行中长期的“贴标”绿色企业债,推动绿色企业上市进行股权融资和再融资,综合运用中长期金融工具为绿色企业提供中长期的资金支持。
(三)建立信息共享体系是提升绿色项目信用的重要抓手。信息不对称现象是制约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政府部门、绿色企业、金融机构之间仍然存在数据孤岛现象。金融机构对企业环境信用评估信息掌握不足,无法为企业提供贷款服务或需要企业交纳保证金,从而导致绿色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此,需要构建集企业环保信用数据采集、绿色金融服务、风险监测预警为一体的信息共享平台,创新金融服务和风险管理方式,实现政府部门、金融管理部门、金融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通过建立绿色项目数据库并开展金融大数据应用分析,从而提升绿色项目信用,有效缓解绿色项目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四)聚焦服务当地实体经济是推动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绿色产业正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新市场和新增长点,也是贵州实现脱贫攻坚、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基础。贵州把脱贫攻坚作为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把绿色发展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正在大力实施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蕴藏着巨大的投资机遇和绿色金融需求。因此,应用好用足国家级三大试验区、金融助推脱贫攻坚政策优势,把绿色金融与绿色产业发展、产业扶贫、“三变”改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结合起来,加大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合理运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等,与社会资本形成合力,为绿色经济发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撑,夯实贵州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基础。
下一步工作思路及措施
下一步,贵州将以服务实体经济绿色转型发展和脱贫攻坚为宗旨,以建立多层次绿色金融组织体系为基础,以构建综合绿色财政金融政策为支撑,以加强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为突破,以夯实绿色金融基础建设和风险防范为底线,扎实推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发展,重点抓好“五个加强”:
一是加强多层次绿色金融组织体系建设。支持金融机构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在试验区设立绿色支行;推动设立贵安绿色保险创新公司,加强新型绿色保险产品的设计与推广;联合一行三局及有关部门积极推动成立贵州绿色金融委员会,并联合国内知名高校、金融机构发起设立绿色金融发展创新研究院,研究和推动绿色金融理论创新与实践。
二是加强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积极争取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支持,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开发绿色信贷产品、创新绿色信贷抵(质)押担保模式,全面深化环境污染强制保险责任试点工作,引导和督促保险行业金融机构设计和推广多样化的绿色保险产品和服务。
三是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发起设立由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绿色产业基金投资绿色产业和项目;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绿色金融债,支持企业发行绿色债券;重点培育项目回报稳定、征信记录良好的优质绿色企业,借力资本市场平台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发挥贵州股权交易中心的作用,加快推进省内绿色企业股份制改造和绿色股权融资。
四是加强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贵州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政策优势和发展先机,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推动建立“贵州金融云”平台,加强金融管理部门与环保、安监等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推动企业环境违法违规信息共享等平台上线运营,逐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从根源上破解绿色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建立项目跟踪监测和风险防控机制,强化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的信息共享,有效防范和处置金融风险。
五是加强区域绿色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建设。探索综合运用财税、金融、环保、产业等政策,建立绿色金融的激励约束机制,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对设立绿色金融机构、发展绿色信贷、发行绿色债务给予奖励或补贴;建立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和重大环境风险的申诉交流机制,并定期发布环境信息披露和重大环境风险的报告,从而形成政策合力,助推经济绿色转型发展。
(李瑶为贵州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主任。本文编辑/陈旸)
上一篇: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服务 探索金融引领绿色产业发展的“贵安模式”
下一篇: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探索绿色金融“广州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