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清华金融评论
分类: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总43期, 总43期, 清华金融评论杂志文章
标签:无
评论:没有评论
近期对于中国经济是否触底反弹的争论比较多。本文分析了经济的近期和中长期走势,并对如何稳定经济发展提出建议。
近期对于中国经济是否触底反弹的争论比较多,有专家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触底,位于L形底部,有的认为尚未触底或正向双底中的第二底行进。那么究竟目前中国经济现实如何,未来趋势将怎么走,政策如何取舍,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
未来中国经济走势展望
结合当前主要国家的发展现状可以将经济发展区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目前,中国已走过初级阶段,处于中级阶段的初期,也就是转型和调整阶段。当前关键问题是保持经济稳定的前提下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国民收入,如果政策措施得当,在进入第三阶段之前还将迎来一轮中高速增长阶段。经历了这一阶段,才能真正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级阶段。总体看,对中长期经济保持乐观,经济走出低谷的时间取决于政策执行效率。具体分析如下:
中长期乐观的理由何在?
第一,调控房地产、挖掘新需求的态度坚决。当前需要重点解决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缩小房地产在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并且要保持房地产稳定,房价大跌显然不利于经济稳定。虽然此前几轮房地产调控效果不理想,但是此次中央调控房地产的态度较为坚决,目标是将房价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让房屋回归居住属性。不过,如果房地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减小,势必会影响经济增长,尤其是在目前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较重的情况下。政府对于这一问题似乎已有预案,在经济并没有成功转型前提下,一方面,政府主导的投资和转移支付仍将对经济起到支撑作用。特别是,为了减轻政府负担并吸引社会资本,政府主推PPP项目投资模式,很大程度上保持了投资的稳定增加;另一方面,“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有望扩大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促进外需的多元化,发掘经济增长新动力。因此,关于保持经济稳定的前提下逐渐摆脱对房地产的依赖问题,对政府的政策还是有信心的,在调整过程中可能会有反复,但有理由相信最终可以实现既定目标。
第二,产业结构调整有决心。政府对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决心不容置疑,政策方向也比较清晰,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比如希望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现代化,“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也有望实现工业整体转型升级,以及发展现代服务业等等,目前政策走势符合此前分析的政策选择方向,并且在不断的调整和适应之中,对于产业结构调整的最终结果持乐观态度。
第三,大力提高居民总体收入,缩小贫富差距。提高居民收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刺激经济增长,通过财富效应实现居民收入提高;另一方面是采用转移支付措施,通过收入分配效应降低收入不平等程度。从目前来看,由于短期内增长形势并不乐观,所以前者造成的效应并不显著;后者是当前正在实施的民生工程和扶贫等措施。待到经济对房地产依赖大大减弱,新的经济增长引擎开始浮现,此时经济增长会加速,财富效应充分体现,将会实现居民整体收入的提高。
产业结构调整和居民收入的整体提高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从长期的政策大方向看,可以解决这几方面问题,所以对经济做长期乐观的判断。
中国经济何时见底?
对于未来经济长期走势做判断,笔者认为调整过后会有一段相对高速增长的过程,然后再过渡到第三阶段,经济增长速度降低,并趋于稳定。这一判断也表明,长期经济走势乐观,政策措施可以引导经济转型成功。但是并不代表这一过程会一帆风顺,所以具体到经济何时见底,何时反弹,什么时候真正跨越第二阶段这些问题,无法给出具体的时间点,原因在于这些问题要受到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内部因素主要是指政策执行的不确定性因素,外部因素则是指世界经济环境变化。
虽然无法给出明确的时间点,但是可以根据某些特征判断经济是否已经见底。经济真正触底反弹的前提有以下几点:首先,经济脱离对房地产的依赖,房地产回归到稳定的低速增长路径;其次,以东南亚等国为代表的欠发达国家对中国的进口需求稳定增长,出口发达国家的产品总体复杂度不断上升;最后,国内收入分配差距缩小,消费需求开始缓慢稳定增长,并且由消费引致的投资需求开始增加。如果这几个特征出现,说明中国经济真正开始从低谷走出来,并且在反弹中逐步完成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
2017年形势展望:上半年走势平稳 下半年面临压力
不少机构根据最近发布的经济数据,认为经济已经出现回暖迹象,但是笔者认为在经济结构调整未出现阶段性成效,新的经济增长引擎未出现的时候,经济难以真正企稳。预期2017年经济增长上半年平稳,三季度到四季度之间有可能会下行,2017年全年GDP增速与去看持平或者略低于去年,预计在6.7%左右,仍在筑底过程中;物价指数有可能会温和上涨,预计略高于2016年水平,但不会发生通胀。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表述,“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实质上,2017年是各项政策措施开始落实的一年,整体上看,上半年仍然处于布局阶段,特别是金融业将处于整顿和调整阶段。预期与改革相关的各项政策会逐步落实和深入,尤其是金融监管政策可能会密集出台,经济走势总体平稳;下半年以后,随着房地产调控效果逐步显现,经济增长可能会承压,稳增长压力有可能会加大,在此情况下基建等相关投资可能会进一步加码,刺激消费和出口的相关措施也有望陆续出台。此时将会真正考验高层对于房地产调控的决心。
2017年宏观经济政策展望
第一,主要政策方向:规制金融“反哺”实体、调控地产保障民生、深化改革鼓励出口。2017年主要政策方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的配合和调整,解决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问题,引导资金脱虚入实;其次,对房地产行业进行整顿和分类调整,将房价控制在合理范围,降低经济对房地产依赖程度;再次,实施区域协调发展相关政策,通过扶贫等措施,改善收入分配,保障民生,促进经济均衡发展;还有,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其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过剩产能,减轻企业负担,帮助企业转型升级;最后,扩大对外开放,继续推进“一带一路”战略,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出口,保持出口的稳定增长。
第二,货币政策。当前不存在持续收紧的基础,预期下半年资金紧张状况有所缓解。当前中国不存在持续的通货膨胀,货币政策选择主要关注因素有三个:金融去杠杆、经济基本面以及汇率。
首先,当前货币政策是与监管思路相配合的,金融去杠杆的重点是改变目前金融机构层层加杠杆的现状,减少货币在金融机构空转,尤其是打击层层嵌套等通道模式。为此,控制商业银行表外资产,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相关业务,限制非银机构的监管套利行为,将成为监管重点。在此情况下,相对收缩的资金面状况更有利于政策的顺利实施,因为在资金紧张情况下,金融机构自身就会主动进行收缩,此时相关监管政策循序渐进发布,有助于让这些业务有序退出,引导资金向实体经济回归。
其次,货币政策实施必须要考虑经济基本面情况。当前紧缩的资金面并没导致实质性的负债成本提高,根本原因就在于央行的真实意图在于引导资金脱虚向实,而不是要增加实体经济的负担。就目前中国经济的基本面而言,加息的空间不大,相反,如果下半年房地产调控的政策效果开始逐步显现,经济增长必然会受到影响,稳增长必然又会提上议事日程,在财政政策发力条件下,货币政策也难以继续紧缩。
最后,虽然近几年央行一直强调货币政策调整要“以我为主”,但是汇率仍然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年初收缩的资金面显然对于汇率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在短期内削弱贬值预期,有助于对冲美联储加息带来的影响。
因此,综合以上分析,从短期来看,中国没有加息的基础。如果今年下半年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显现,稳增长成为主要矛盾,并且如果上半年金融监管相关政策实施相对顺利,那么为配合财政政策的有效实施,货币政策的紧缩程度有可能降低。
第三,财政政策。通过赤字政策进行基建、减税和转移支付。在2017年的宏观经济政策中,货币政策起到的是配合的作用,起主导作用的是财政政策。预期财政政策的主要方向如下:
一是通过财税政策,配合调控房地产,减轻企业负担,引导企业创新升级,鼓励企业出口。为了维护房地产稳定,短期内全面实行房产税的可能性并不大,但是从长远来看必然是趋势,中短期内针对房地产价格的变动,房地产交易税的调整则有可能会实时调整;从2016年开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致力于减轻企业负担,预期今年政策会继续。目前,企业主要问题一是相关税费负担比较重,尤其是各种名目的费用比较繁杂,隐形负担较多。
二是通过转移支付政策,调节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并加大民生工程投入。经济下行周期中,保持经济稳定和社会稳定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通过转移支付政策,调整税收结构,改善收入分配差距,不仅可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公平,还能够刺激消费。同时,加大民生工程投入,特别是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扶贫等相关投资,不仅能够促进这些地区的内生经济增长,而且还能刺激总需求。
三是基建力度加强,重点在于区域性经济平衡。在摆脱房地产路径依赖的过程中,为避免经济大幅波动,稳定增长,基建投入必然会加大,尤其是在三季度开始,房地产调控效果显现、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情况下。为了解决政府资金问题,可以采用PPP融资方式,引导民营资本投资。在投资方向方面,缩小区域发展差异,促进区域性经济均衡将是重点,还有就是涉及到引领技术进步方向的基础设施领域。
第四,产业政策和监管措施:调控地产、收紧金融、保护产权、发展实业。
一是房地产政策可能将继续收紧。本次房地产调控的决心比较大,在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方面,可能会进一步收紧。目前采用的政策大多是限制需求端,这一政策虽然可以在短期内抑制房价,但是政策很难具有可持续性,特别是一线城市调控方式存在问题,调控政策的短期性和随意性必然会导致未来价格的上涨。预计未来调控会逐步向财税和土地政策方向转变,但是今年应该仍然是由抑制需求为主导。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将继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个重要工作是化解过剩产能,煤炭和钢铁行业的兼并重组仍将继续;此外,国企国资改革将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最新的政府工作报告,一直把这项工作当成重点,尤其是开放公共领域,提升效率,不过由于涉及到很多方面利益,估计在今年进展并不会特别顺利;对于科创企业的鼓励和扶持政策仍会继续;还有就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步伐会加快,鉴于目前农业改革的空间巨大,伴随着城镇化的过程,改革的阻力减小,因此未来农业生产率一定会大大提高。
三是产权保护制度和社会体制改革有望进一步推进,但是预计阻力较大,进程不会很快。产权保护主要是对个人和企业产权的保护,当前企业不愿意进行长期投资,创新意愿不强的根源在于政策的不确定性和产权保护不力,政府显然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最新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障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公民财产权,激励人们创业创新创富,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使企业家安心经营、放心投资”。然而,由于制度的调整涉及问题比较多,影响面比较广,预计推广阻力会比较大,进程也难言顺利。
四是将继续收紧金融监管,让利实体经济。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金融监管各项措施密集出台,监管重点包括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各类机构资产管理业务以及资本市场相关业务等。监管的总体思路主要是优化货币传导路径,防范风险,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因此,2017年预期监管会继续收紧,一方面对于资产管理相关的业务将进一步规范,通道业务、委外等规模可能会受到压缩,特别是原来投资于资本市场或者同业理财类的资产管理会受到限制,而通过股权投向实体经济的部分则会受到鼓励,整体杠杆率会降低;另一方面,资本市场的相关规则将会进一步完善,包括IPO、上市公司再融资等规则,这些规则的方向是完善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规制资本运作和圈钱行为,以促使资本市场健康发展,预期今年大部分时间是资本市场各项制度推出和消化的过程,尤其是在三季度以前,此后有望进入相对稳定期。
(邵文波为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王有鑫为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本文编辑/丁开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