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清华金融评论
分类:总31期, 清华金融评论杂志文章, 财富与资管, 财富管理-总31期
标签:无
评论:没有评论
经济新常态下,面对资管行业整体投资端收益率不断下滑的趋势,银行理财作为大资管领域主力军,亟需转变发展思路、打破刚兑。本文提出当下银行理财的转型需要深思其业务的本质内核与基础是否坚实,同时也对未来银行理财发展趋势做出了预测和建议。
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已经成为中国银行业的重要业务条线,在稳定公私客户、提高盈利能力、修复自身资产负债表、拓展综合化经营、推动银行转型等诸多方面发挥越来越关键的作用。面对诸如信用风险、资产荒、人民币汇率波动、监管机构协调等种种考验,但这些挑战对资管行业来讲都可以克服,并不足以影响银行理财业务的持续发展。当下更需要思考的是银行理财业务的本质内核与基础是否坚实。目前为止,银行理财业务仍缺乏一套完整地涵盖了投资、销售、管理等的基础法律法规框架,更重要的是银行理财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刚性兑付的色彩,并没有真正回到代客理财的本源,这亦是银行理财业务下一步发展获得更好发展的最主要阻碍。
金融机构最基本的作用在于风险资产的形成、定价与处置。在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体系中,金融风险是通过银行的客户关系管理与持续信用风险监测(贷后管理)、模式/模型选择与组合管理得以控制的。而在以市场为主导的直接融资体系中强调的是风险分散,是通过专业化的机构,以分散化的转移为主要手段。首先是通过投资银行将非标资产变成可交易可估值的资产,再通过资产管理机构将单一基础资产的风险变成投资组合风险,最后通过财富管理机构将组合风险变成与终端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生命周期相匹配的资产配置的风险。通过不同的专业机构在市场上的角色贡献,使得基础资产的风险能够在全社会加以分散,这是直接融资体系和市场所达到的功能。由此看来,资产管理业务、财富管理业务的回归本源与良性发展可实现由间接融资到直接融资的转换。但如果理财及资产管理业务存在刚性兑付,风险不能转移传递,那么所谓的“资产管理、财富管理”就是影子银行或银行的影子,金融结构并没有真正发生变化。
因此,实现银行理财业务风险与收益的过手,是亟需切实解决的核心问题。这需要三个必要条件,包括风险可隔离、风险可计量和投资者风险可承受。首先,最关键的是需要通过法律法规的基础框架使银行的每个理财产品都能建立独立的资产负债表,并实现风险隔离。其次是通过价格信号传导,使得基础资产背后的风险被组合的净值变化所反映,使隐藏的风险能够被计量,进而被投资者看到。尽管业内一直强调适合度销售、信息披露,但假如理财产品仍是一个预期收益率型产品,天然地就没有把利率风险和市场风险传递给投资者,再加上银行的声誉背书,导致信用风险也没能传递出去,那么理财产品就失去了真正意义上的资产管理概念。同时,因单一资产的违约风险对投资者的影响难以使投资者承受,因此需要通过银行理财的组合管理、动态管理等手段来分散风险,实现投资者对风险的可承受。这均是未来设计银行理财业务以及财富管理业务框架的基本出发点。
在这一初衷之下,预计未来的银行理财产品将有四种形式:第一种是内嵌衍生工具、产品收益与公开透明的金融产品价格或指数挂钩的结构化理财产品;第二种是开放式、净值型产品,以标准化基础资产投资为主,但通过投资策略、估值方式的选择,仍可保持产品表现的相对稳定;第三种是封闭式产品,可高比例投资非标或低流动性的另类投资品种,但原则上不错配,以资产最终变现或原状返还支付投资者本金及收益;最后一种形式是基金中的基金(FOF)模式。中国资本市场缺乏机构投资者,需要通过银行、保险这样的大型机构投资者构建FOF模式的产品,从而在母基金层面保证流动性与收益的稳定,所投资的子基金,包括券商、私募等产品能够坚持策略一致性与价值投资,最终改善中国资产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结构。未来银行理财应该承担这样的任务,成为市场中最重要的FOF产品管理人。
银行理财业务创新与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银行理财业务创新与发展的展望可归结为“统合创新,转轨升级”。统合创新是指银行理财需要在资金端和投资端统筹考虑、整体推动理财业务向真正的资产管理业务转型。没有资金端产品模式转变带来的风险预算变化,资产端的创新就是无因之果;没有资产端投资谱系扩展与组合交易能力的提升,资金端就是无本之木。在投资方向转轨扩展的同时,银行理财也需要转型升级,其中包括系统、流程、风控与团队等方面的能力提升。因此,未来几年银行理财的发展需要有五大变化,即:产品“回归”、投资“转轨”、能力建设、技术更新、体制之变。
首先,银行资管的发展需要产品端的回归。在产品端扩大净值型、浮动收益型、真结构化产品的发行规模,以及推出动态保本机制下的本金保护产品等,逐步去除刚性兑付,促进理财向资产管理本源回归。同时银行理财业务应与财富管理业务结合密切,借助互联网及金融云的力量,突破以往的渠道限制,直面投资者,并通过灵活单元投资与多元虚拟组合的结合,为单个客户提供更精确的基于目标的投资组合管理与资产配置计划,这也将是下一步资产管理行业和财富管理行业结合的切合点。
第二,银行资管需要实现投资端的转轨。我们面临着一个波动性更强的市场,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基础结构层次改变金融的同时也使得噪音的扰动加大。这种情况下怎么样去战胜市场,如何取得一个比散户更有效的投资回报,就需要资管机构反思自身投资理念。以往资产管理行业作为买方被动接受市场上的债券、股票等金融产品,但新的市场环境下,除了大类资产配置能力和投研能力之外,资管行业还需要增加通过创设金融工具去寻找新的更好的风险收益配比的能力,也是寻找新的阿尔法的能力。这就是“资管投行”的概念。“资管投行”的实质在于将资产管理行业中观层面的大类资产配置与微观层面不同生命周期、不同类型企业客户的基本经济活动更加密切地黏合,作为嫁接投融资的一座桥梁,为企业提供中长期金融服务解决方案。以往金融机构更多关注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右方,通过发债、贷款、股票承销等负债方式帮助企业,在新的形势下,金融机构的关注点需要向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左方转移,通过资产证券化帮助企业盘活存量资产,通过产业基金、并购基金等方式帮助企业及地方政府引入高能资产去替换低效资产。只有把企业资产负债表左方做得更有质量,右方的信用风险才能降低,右方的净资产收益率(ROE)才能提升。这个过程就是从资产到资金,从资金到资本,从资本再到资产的良性循环过程,这个过程也是我们所说的资管投行和产融结合的过程。
同时,银行理财的大体量规模需要建立一个全天候、多阿尔法的投资谱系。资管行业模式变化和技术发展也应将更多另类投向纳入广域组合视野。国际上也出现这种趋势。从2003年到2012年国际市场上的被动投资(包括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占比和低流动性的另类投资占比不断提升,而同期主动管理基金的份额则出现下降,预计未来5年全球资管行业的主动管理产品将进一步受挤压,被动投资和另类投资受到青睐。
此外,银行资管需要加强能力建设,提高组合交易、投资研究及风险管理能力。在风险管理上,要避免方向性错误,活得更久才能活得更好。此外,由于现阶段银行理财的投资策略是追求既定收益目标之下的风险最小化,因此需要把这种投资策略具化为风险预算的控制参数,用量化的方式计量理财组合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同时关注理财项下限额管理、穿透监控和关键节点的风控落地。
另外,技术进步是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的基点,银行理财也需要实现技术的更生。在当前行业产业链细化、资管模式变革、规模扩大的大资管时代下,互联网发展与技术革命带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区块链、智能投顾等新兴技术,银行理财未来也要在投资技术、风险管理、与投资者的交互、信息技术(IT)系统等领域利用这些技术实现更多的发展突破。同时,资管行业应该是对人力资本投入最重视的行业,银行资管要在体制上进行优化,用好的机制才能留住人才。因此希望通过事业部和子公司的形式扩展银行理财的业务边界,以市场化的机制保证理财业务有更健康的发展基础。
上一篇:美国网络借贷行业的发展及借鉴
下一篇:信托业调整与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