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清华金融评论
分类:VC/PE的新视角, 改革·发展新征程, 清华金融评论杂志文章
标签:无
评论:没有评论
文 | 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董事长 靳海涛
本文编辑 | 王茅
证券市场发行制度改革、政府引导性创投基金规模扩大、鼓励私募基金发展与大资管时代到来、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与资本市场的估值提升,以及并购市场充分发展给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带来了五大机遇。
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在当前形势下面临五大机遇。
首先是证券市场发行制度改革带来的机遇。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始,到证监会肖钢主席的讲话,再到李克强总理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均谈及注册制改革问题,2014年5月9日新“国九条”更是提出要积极推行注册制。“注册制”是中国目前资本市场最重要的三个字,它也使得私募/风投(PE/VC)行业结束了调整,重新步入健康发展的时期。2013年以来,PE/VC行业做了深度调整,数据显示,不论是募资、投资还是退出,2012年的交易规模均比2011年下降50%,2013年上半年又比2012年上半年下降50%。但是从2013年第三季度开始,受对注册制改革的预期以及对重启首次公开募股(IPO)的预期影响,PE/VC阶次调整开始,注册制带来诸多变化。对注册制改革,我的基本判断是,这次改革一定会像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那样顺利推进,不会半途而废,也不会旷日持久。
这次改革的核心是建立与完善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股票发行制度,这个发行制度建立起来的时候,中国股市健康发展是大概率事件。这次改革之后,二级市场会迎来一波长时间的牛市行情,与股权分置改革以后的行情一致。
注册制改革所带来的机遇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改革将使VC、PE行业有新的发展,带来新的机会。比如发行速度快是必然的,就是3个月,有人不相信,其实这里面还有一个调节因素叫“中止”,如果企业很规范,监管机构不会随便叫停。发行速度加快,行业退出的速度也将加快。二是中小企业发行的数量将增多,会给我们这些投资机构的退出带来越来越多的机会。实行注册制改革以后,一定是轻历史、轻对未来盈利趋势的判断,重规范化运作、重信息披露。这样一来,投资者或者市场、监管层看待企业时,过去存在的分歧将会消除或者缩小。实行注册制以后,通关因素减小,将减轻相当一部分投资企业对上市的恐惧感,转而建立他们的信心,将有越来越多不太擅长处理公共关系的企业加入到市场的队伍中来。
另外,以前什么企业可以上市,由监管当局决定;将来实行注册制,由市场决定,由投资人决定。可能很多新型企业、看起来古灵精怪的企业有了进入市场的机会,可以给投资人更多的选择,给中国新兴产业发展带来更多的希望。
当然,注册制改革也将给PE/VC机构带来新挑战。最重要的挑战有两条,第一,必须对被投资企业做规范化运作的管理和服务,如果做得不好,失败率就会提高;第二,需要更多地考虑更具有前沿性的事物,投资阶段要前移。一家投资机构如果只会做IPO,将来不会有前途。
其次是政府引导性创投基金规模扩大带来的机遇。我本人是中国政府引导基金的开创者,深创投到目前为止已经管理了60多个政府引导基金,政府引导基金业在全国风起云涌。原来我的判断是,政府引导基金从规模来讲将开始缩小,力度也开始减弱,但是三中全会以后,有了新变化,政府引导基金的预算在增加,规模在扩大,政府的行动在加强。政府引导基金没有减弱,而是获得了新的发展机会,这种变化令人欣慰。
从中央来看,科技部和财政部设立了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由理事会来决定资金的流向,我有幸作为理事会的理事参与其中。中央和地方政府做了各类产业的引导基金,从各省市,甚至到区,都在做政府引导基金,这些都是三中全会以后发生的重大变化。
所谓政府引导基金就是把政府的钱和商业机构的钱合在一起,既体现政府引导的意图,又按照市场化的原则办事,使政府的钱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这就是以色列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最重要的经验之一。我们也在呼吁,政府应该把越来越多的原来“撒胡椒面”的钱集中起来,做各类的政府引导基金,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如果政府引导基金加强,加上商业化的母基金大量涌现,我们的有限合伙人(LP)队伍就会成熟健康,而不是急功近利。
第三是鼓励私募基金发展、大资管时代到来所带来的机遇。2013年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件发生,那就是新基金法的颁布与实施,私募基金开始和券商、信托、保险、期货等机构同台竞争,共同演绎大资管平台上各种各样的业务。我也非常有幸9年前在深圳就成立了私募基金协会,这是一个行业组织,每年我们都进行大规模的活动,做私募证券的、做私募股权的、做私募资管的人士共同讨论问题,推动行业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私募有了很好的地位。5月9号新“国九条”特别提出,把培育私募市场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方向,并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包括推出私募发行制度、进一步发展私募投资基金、准许保险基金参与私募股权业务。
上述变化带给我们怎样的机遇?我们认为私募的春天即将到来或者已经到来,顺应大资管时代的需求,金融的混业经营变成一种趋势,公募和私募的混业经营也形成一种潮流。应该如何应对?个人认为大的PE/VC机构应该开始尝试混业经营,或者开始考虑建立混业经营的战略规划。深创投几年前已经建立这样一种规划,我们现在正在推进6个新的基金,但是这些新基金都是和主营业务,或者说能和我们的VC、PE相互配套,相互映衬,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是做一件毫不相干的事情。小的机构应该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同时也不妨做一些权益性的大资管业务。
第四是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和资本市场的估值提升带来的机遇。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产业在中国经济中占了主导地位,环境和资源不堪重负,国家、民众都希望大力推进新兴产业的发展。中国资本市场发生了变化,2013年的股市不是纯粹的熊市,也不是纯粹的牛市,是半熊半牛,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2013年上证综合指数下跌6.75%,创业板指数大涨82.73%,分别列世界倒数第二和正数第二,结构性市场演绎得淋漓尽致。A股市场上,我们认为最稳定的行业,它们的估值往往很低。银行、大的制造业、煤炭,这些行业有多大风险?我们看不到或者看得不充分。一些新兴产业看起来风险似乎很高,估值五六十倍,甚至上百倍市盈率,可见资本市场对新兴行业的偏好。有人认为中国内地市场不成熟,那么举一个香港地区资本市场的例子,我在两家香港上市公司中担任董事或者独立董事,一家公司是传统行业,市净率是0.6倍,另外一家是新兴行业,市净率是20多倍,说明香港这样一个比较成熟的资本市场也青睐新兴行业。考虑到国家政策、民间呼吁、资本市场的估值,创投机构应该拿出更多的精力、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新兴产业中去。
互联网、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现代农业、高端服务业以及各种各类的技术门槛很高的公司都应该是我们关注的重点,特别是互联网行业。2013年十大牛股,都是我们在初创期投的企业,如果不卖的话,全部的收益在一百倍以上。投资这些初创的高新高科技项目,会获得很高的收益。个人认为,一家机构如果不拿出1/4或者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互联网行业,这家机构一定不会取得很好的收益。
最后是并购市场充分发展带来的机遇。这两年并购交易发生了一些变化,并购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问题,高市盈率公司并购低市盈率公司,这种游戏规则有行政性色彩,对被并购的企业不太公平,希望未来会不断地改进,社会能够不断地接受。
中国企业的国际并购,成功率越来越高,失败率越来越低,调整消化的时间越来越短,很多企业做国际并购,现在的做法和以往不太一样。中国人变得越来越聪明,因为交了高昂的学费。并购基金的活跃度在提升,新“国九条”特别强调并购重组,而且把资本市场作为并购重组的一个主通道。
我们现在的做法是要和我们所投资企业的上市公司共同成立并购基金,帮助这些企业通过并购的方式做大做强。可能在成立基金的时候,并购的标的并不十分明确,但是做业务的时候标的相当明确。虽然我认为IPO是第一位的,并购只是第二位,但是并购作为一种退出的重要通道,作为资本运作的一种重要方式,无疑需要得到充分的发展,也有充分发展的机会。(本文根据靳海涛先生5月11日在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PE/VC主题论坛的演讲速记稿编辑整理而成,未经作者确认。)
上一篇:虞锋: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结合
下一篇:熊晓鸽:创业者的天堂与投资人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