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互联网金融的思考与展望

2014年7月18日 (上午9:20)932 views

作者:清华金融评论

分类:互联网金融, 改革·发展新征程, 清华金融评论杂志文章

标签:无

评论:没有评论

文/本刊编辑 | 贾红宇

互联网金融是近两年最火热的话题之一,受到广泛的关注。尤其是在中国,由于存在长期的金融压抑,民间金融需求没有得到有效释放,互联网的出现为金融走向民间提供了平台,这是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短时间内“野蛮生长”的原因,也是互联网金融对金融普惠与经济开放最大的意义与价值。

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在国内被热炒之前,通过互联网从事金融业务其实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互联网最早诞生于1969年美国的军事领域,20世纪90年代随着英特尔(Intel)、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和微软等公司的发展,将互联网带到了全世界。互联网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短了时空,改变了世界。互联网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互联网对金融的改变也将是颠覆性的。无论你是否感知互联网的存在,它都将继续改变世界。

互联网首先应用于通信、传媒领域,影响人们的交流和沟通的方式,随后影响到金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史,是一部技术的革命史,也是一部人们生活习惯的变革史。以前银行的记账方式是账簿,如今都已经电子化和网络化。以前信息存储在书本之中,如今大多数的个人信息都存储在计算机里,也有的存储在了云端。信息的交换、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完全要通过这一张“网”来进行,在信息流动的过程中,就为现金流动创造了机会,这便产生了互联网金融。最近火热的P2P网贷、众筹、移动支付等,几乎每一个都是伴随着“信息流”和“现金流”。可以认为,未来互联网金融的重要商机,将在“信息流”密集的地方出现,也将会有无数种创新和业态产生,犹如商人总在人流量最大的地方买卖一样。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相伴,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互联网自由、开放的方式往往会对传统金融压抑造成冲击。政府的监管目的是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而现实中常常是监管过度,在市场里却出现大肆的“监管套利”。不能简单地认为这种“监管套利”是违法行为,这往往是改革前的征兆。美国1986年利率市场化之后,互联网金融取得了十足的发展,包括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美国版“余额宝”PayPal货币市场基金,还有美国第一家互联网直营银行——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ecurity First Network Bank,SFNB),以及随后兴起的P2P网贷公司Lending Club和Prosper,还有最新移动支付新概念“谷歌钱包”(Google Wallet)等,一系列的技术革命在改变世界,而关键一点就是政府把“自由”还给了市场。

在中国的利率市场化快速推进的同时,这些新技术和新理念也流入了中国,瞬时激发了沉睡中的庞大的国内金融市场需求。国内互联网金融爆发的始点,公认为是2013年6月份余额宝的出现。余额宝的出现本质上是对“金融服务权贵”理念的颠覆,它让“屌丝也能理财”。众所周知,国内金融系统受控于政府,金融投资的门槛相当之高,最便宜的银行理财产品门槛也至少得有5万元,信托产品则高达100万元或300万元,公众能够参与投资的领域少之又少。余额宝是一款低门槛的货币市场基金产品。银行渠道的货币市场基金原本也是向“高富帅”开放,而余额宝却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将投资门槛放低至几块钱甚至几毛钱,这种金融普惠的行为当然赢得公众的认可,同时也让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牢骚满腹。

在余额宝的带领下形成了“宝宝类”军团,彻底拉开了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大幕,越来越多的金融消费者开始关注互联网金融。P2P网贷“野蛮生长”,众筹的观念开始流行于创业者和投资者之间,直营银行也即将在中国出现。除了互联网金融业态,人们也在思考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是不是对立关系,中国的征信环境能否支持互联网上金融的普及,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有多大……监管者也在研究和思考这一系列的问题,思考如何在鼓励创新的同时,控制好金融系统风险,调整好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在政策层面,中国的监管者对互联网金融持比较开明和包容的态度。“一行三会”将负责分管第三方支付、P2P网贷、众筹等互联网金融业态,尤其是对金融消费者保护将更加关注。不同级别的互联网金融协会已经成立,在未来有助于通过行业自律组织进行引导。总体来说,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土壤中刚刚生根发芽,未来将有广阔的前景。

上一篇:樊爽文: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不是对立关系
下一篇:王东明:未来改革关键在于政府自身改革

管理日志

  1. 首页
  2.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