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洗牌将至,哪些银行更容易活下来?

2014年7月29日 (上午9:34)1,976 views

作者:@小编

分类:评金融, 首页

标签:银行业洗牌 金融市场改革 民营银行, 银行洗牌

评论:没有评论

文/薛洪言

当前,银行业正处于变革期,同时也处在一个行业新时代降临的前夕。新时代来临后,银行业经营模式将出现全新的变化,带来新的气象,而现有银行体系也将出现急剧分化,一些银行会继续独领风骚,在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不可避免地,另一些银行将被时代所抛弃,影响力日渐式微,变得无足轻重。对于这样的新旧时代更替,无论是旁观者还是参与者,都应保持密切关注,不仅是银行业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更多地是可以从中这种行业变革中获得种种启发。
一般而言,行业新时代之所以降临,是旧有的业务模式不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必然结果,也是行业内各个企业主体迫于现实压力或主动或被动的客观选择。在此过程中,伴随着新旧两种力量的此消彼长,行业层面既会有一种末日将近的忧虑感,同时新生力量和希望也茁壮成长,并最终实现新旧交替。中国银行业就面临类似的状况,对其而言,当前环境既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一面是传统经营模式难以为继,商业银行过度依赖息差的盈利模式日渐式微,表现为资金成本上升、融资脱媒加速、资产不良率回升、盈利增速大幅下滑等;另一面则是新的业务模式和市场主体不断涌现,变革创新孕育而生,如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重启、互联网金融风生水起、人民币国际化快速推进等。
下面,本文将分别从行业、负债端、资产端等三个方面剖析银行业在新旧时代交替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就什么样的银行更容易在新时代取得成功给出自己的看法。
一、行业层面:金融市场改革加速,行业环境面临深刻变化
2013年以来,我国金融改革明显提速,同时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金融市场环境发生深刻变化。表现在:
(1)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在基本实现贷款利率市场化后,存款利率市场化也有突破性进展,目前已推出同业大额可转让存单试点,存款保险制度和面向普通储蓄者的大额可转让存单也提上日程,有望于年内成行。
(2)信贷资产证券化重启,且加速推进。2013年7月,国务院明确逐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常规化发展,并随后推动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2014年以来,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行市场已经从银行间市场扩围至交易所市场,产品发行也有望从审批制改为备案制。
(3)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推动银行业加速转型。2013年是互联网金融元年,P2P和“宝宝”理财快速发展并受到广泛关注。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理财产品一度对银行理财产品和吸存产生重要压力,并迫使银行业推出相似产品予以应对;P2P网贷在小额贷款细分市场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正逐步成为信贷市场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有望推动银行业传统信贷流程进一步变革转型。
(4)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提速。新三板扩围,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推动A股市场IPO改革,重启新股发行;在自贸区内稳步开放资本市场,并允许区内企业开展境外证券投资和境外衍生品投资业务等。
金融市场的上述变革,意味着银行业环境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对银行业而言固然有机遇,如信贷资产证券化对于银行业盘活存量和结构调整是个利好,但更多的则是挑战。如利率市场化中短期内将压降银行净息差水平,国际经验看,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总是伴随着银行业的破产潮;互联网金融虽不至于颠覆银行业,但中短期内带来的冲击不容小觑,银行业若不能迅速调整业务流程、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将面临被新生金融业态挤压的窘境;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和完善,在大大提高企业直接融资便利度的同时,有可能改变目前银行业在金融体系中的绝对主导地位。
二、负债端:资金成本上升,负债业务更趋主动性和多元化
近年来,银行揽储大战频频发生,是负债端激烈竞争形势的真实写照。宏观上,中国将继续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M2高速增长的现象中短期内不会出现,银行揽储更多地要向存量要增量,通过挤压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获得负债业务增长,竞争空前激烈;微观上,储蓄者的投资渠道日益多元化,尤其是银行理财产品、互联网“宝宝”理财、货币基金等极低风险的高息产品对银行存款产生了很大的替代作用,银行揽存愈发困难。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银行倾向于将存款利率一浮到顶,随着存款利率上限的最终放开,银行存款利率将向理财产品确定的“无风险收益率”靠拢,极大地提高负债端成本。
一体两面,储蓄者投资渠道的多元化也迫使银行负债业务更趋主动性和多元化。随着储蓄者存款资金分流,银行将更多地依赖存款外渠道来揽取资金。当前,银行理财产品仍是银行存款外渠道揽储主力产品,未来,同业大额可转让存单、贷款资产证券化、面向储蓄者的大额存单、金融债等都将成为银行重要的资金来源渠道。
三、资产端:优质客户脱媒,传统信贷业务面临业务塌陷压力
随着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债务性工具的低利率和发债条件的日益简化,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债务性工具融资,商业银行信贷部门正承受益发严重的优质客户流失压力。从2011-2013年的统计数据看,企业债、公司债、中票等债务性工具加权平均利率较银行一般贷款平均利率低120-150个BP左右,对优质企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此外,不断简化的发行条件也是债务性工具竞争力不断提升的重要原因,以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交易的超短融、短融和中票为例,由于采取注册制发行,发行周期大幅缩短,对于信息披露完备或已有发行记录的企业而言,最快两周即可完成发行工作,时效性甚至优于银行贷款。从数据上看,2005-2013年,企业债、超短融、短融、中票、资产支持证券、集合票据等债务性工具发行量从2119.77亿元增至27642.53亿元,年均增速高达37.85%。
债务性工具发行量快速增长的背后是银行传统优质信贷客户的快速流失。诚然,为应对优质企业脱媒,商业银行积极跟随客户进入债券发行市场,以债券发行承销商的角色赚取中间业务收入,丰富了中间业务来源;但不容否认,失去了优质客户的支持,银行传统信贷业务正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因优质客户短缺导致的业务塌陷压力。

四、什么样的银行更容易在新时代取得成功
面对行业变革过程中的种种挑战,笔者认为以下五类银行更容易取得成功:
一是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实力的银行。人民币的国际化,必然要求也会推动几家国内银行走上全球金融舞台,并占据重要位置。因此,当前国际化程度较高或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的银行,更容易把握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也能更好地应对行业变革带来的挑战。综合各项业务实力,国际化战略对大中型银行而言是更好的选择。
二是专注于特定领域并在该领域有领先优势的银行。基于当前银行业的同质化经营,只专注于特定领域的银行基本还没有,但在特定领域具有领先优势的银行却并非凤毛麟角。在当前喧嚣的市场环境下,专注是一项优秀的品质,是商业银行在行业变革中迎接挑战的重要屏障;同时,能在专注的领域取得领先优势也证明了银行的业务实力和创新精神,因而更容易取得成功。相对应,那些“全面发展却毫无特色”的银行更容易在竞争中败下阵来。
三是追随优质客户进入直接融资领域并站稳脚跟的银行。直接融资正逐渐成为银行优质客户融资的首要选择,因此,跟随客户进入直接融资领域成为不少银行自然而然的选择。不过,由于很多银行并未把直接融资作为战略转型方向,重视程度和资源投入均不够,在直接融资领域很难走得深、走得远,最后能站稳脚跟的可能也就少数几家。当然,随着转型的深入,这几家银行可能会逐渐投行化,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商业银行。
四是深耕地方市场的地方性商业银行。一些地方性银行可能在全国没有什么影响力,但不妨碍这些银行在行业变革中成功突围。地方性商业银行如果深耕本地市场,会在客户信息、社会资源等各方面获得独特竞争优势,敢做别人不敢做的客户,也更容易获得本地居民的支持。大数据和金融业的互联网化都难以追平这种属地性竞争优势,因此,只要这些银行自己不走偏,就比较容易取得成功。
五是背靠大树的民营银行。当前除民生银行外,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民营银行,不过民营银行已经开闸,因此并不妨碍作者的预测。在行业变革中,新成立的民营银行健康活下来并不容易,但背靠大树的除外。这些银行能借助大股东的资源轻易养活自己,但同时也容易形成路径依赖,难以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上一篇:[征文大赛]跨境人民币业务需要自贸区和国内金融改革双向推动
下一篇:阿里为什么没拿到民营银行牌照

管理日志

  1. 首页
  2.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