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再发内部信:客观对待舆论 这是“阿里的福报”

2014年7月31日 (下午1:17)370 views

作者:清华金融评论

分类:首页

标签:无

评论:没有评论

马海邻

原定于8月8日赴美IPO的阿里巴巴,上市时间再次推迟,目前未给出确定日期。而近期围绕这家公司的质疑和负面舆论却不断出现。

今日下午,记者从阿里巴巴内网获得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的内部信,马云在信中和员工进行交流,也谈及了他对近期一些事情的看法。马云对阿里巴巴集团的员工表示,作为在短时间内取得快速发展的民营企业,阿里需要客观认识外界的评论,适应别人的“不适应”。

在文中,针对最近国内外媒体对公司的高度关注,马云给出了自己的理解。他认为,不同的评论首先表现表现了在外界对国企和民企内生动力的不同认识。“我们一直在提‘企业要做强做大’,但一个民营企业真的做强做大到这样规模时,很多人的心里没有准备好。觉得国企大是可以的,也是应该的;但民营企业那么大是不正常的”。

其次,“待遇”的不同还表现阿里巴巴在中外媒体语境里收到的评价。

马云提及,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公司,阿里巴巴在国内外遇到的评论相差较大:“我在海外,一个专门研究中国市场的海外人士对我说他特别吃惊,一个那么出色的中国公司会在国内外遭受那么多的指责和批评,这是比较少见的”。

但他觉得,“阿里十五年的发展,公司幸运的走到今天的规模和影响力,我们自己都还没完全适应,国内外社会的各个方面可能也没有准备好突然接受一个迅速长大到如此规模的中国民营企业,以前做到这么大的从来都不是民营企业。其实想想也正常,中国从来没有这样的情况,我们是第一个“享受”这种不适应,但今后的中国,我们这样的公司一定会越来越多。”

他说,“未来中国互联网要做的事很多,能做和可以做的事更多。公司大了,责任就应该大,责任大了期望值一定高,期望值高了,批评指责失望自然就大,这是商界的自然规律,我们要承认和接受这样的规律。”

事实上,从中外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历史来看,以中美IT、互联网巨头为例,诸多企业均面临了外界对其的“不适应”。公司与公司之间、大企业与社会之间,均出现过成长壮大过程中的“摩擦”:微软与Java绵延十几年的恩怨;IBM与微软,微软与苹果,苹果与Google,Google和Amazon之间就业务、政府合作方面多有矛盾。

而企业与社会之间也出现过“不适应”症:例如苹果、Google面临的音乐行业、出版行业的版权问题的抗议;旧金山居民对硅谷科技企业催高房价的抗议等等。

就国内互联网企业来看,尤其是大型互联网企业,在其成长过程中也不乏“适应”和“不适应”。2010年底,腾讯曾面对媒体对其“不开放”、“抄袭”、“阻断中小企业创新”的批评;百度亦因其“竞价排名”模式遭遇过业界和社会舆论批评。

而现在,阿里巴巴的业务开始从电商扩展到金融、数据、物流、娱乐等多方面,所涉及方面会大大超越此前,外界的“不适应”也会多于从前。

马云将之归结为“成长的代价”:“任何东西小的时候,都是可爱的,公司小的时候,就如同小孩子,创新会被称为可爱,但公司大了以后,任何创新,一举一动,都会触及利益,这个时候没人觉得这种创新可爱,会被认为是“破坏”。今天只是一个开始,今后我们进入任何领域都可能引起争议之声。”

那么,阿里巴巴会如何面对这些外界的认知?

马云认为,“以目前的体量、规模和影响力,今天的阿里巴巴和之前的阿里巴巴不一样了,社会、公众甚至政府对我们的看法、期望、要求也完全不一样了。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们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冲击,我们要客观的看待任何批评,因为大多数人在批评你的时候,尽管措词让你受不了,但他们是善意的,对我们是抱有期待的,很多人讲的是有道理的;社会上有很多的不理解和误解,说明我们对外的沟通和表达不够。至于那些存心制造的谣言和毫无根据的指责,就当是人类的情绪排泄物罢了。虽然我们从来就不是为了外界的舆论而活着,但面对批评,我们可以平心静气,用心体味,学习思考,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我始终相信,我们对这个世界充满善意,这个世界肯定对我们也是充满善意,更何况我们有很多事可以做得更好”。

马云认为,“这是风浪,但更是阿里人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是一种福报,一种修炼。我们离完美还太遥远,确实需要面向未来,审视自我;确实有很多的东西有待提高,确实需要为社区、为城市、为社会付出更多;确实需要坚持阿里一直以来的使命感。证明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努力做得更好,担当的更多。坚持坚持,相信相信。当别人没有适应我们的时候,我们不如先学会适应别人的不适应。”。

 

来源 解放网

上一篇:【房地产】取消限购后 现在是不是可以买房了?
下一篇:众筹网进军农业众筹 革新农业发展模式

管理日志

  1. 首页
  2. 登录